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时间:2022-10-05 23:32:56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1】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总结蛛网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体会及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帮助病人了解有关疾病的医学护理知识与技能,达到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方法 选2003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心理护理、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等健康教育,病人均康复出院,无合并症发生。

  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实施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保证病人提高康复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健康教育 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通过加强护理措施及对病人健康教育达到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目的。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

  选取2003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98例,男性61例,女性37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34岁,Hunt和Hess分级1~3级74例病人,4~5级24例病人,全部病例均头CT或MRI确诊。

  1.2 临床特点

  1.2.1 中青年多见,平均年龄49.9岁。

  1.2.2 多数患者患有脑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少数患者患有脑肿瘤。

  1.2.3 均为突然发病,患者有头痛、呕吐、部分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

  2 护理与宣教

  2.1 卧位与休息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置于头低脚高位,禁忌无枕仰卧。

  告之其一切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如在床上进食、排尿、排便等。

  减少搬动病人及不必要的检查,避免各种刺激,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

  2.2 头部冰帽的护理

  人工降低体温,可以使脑的代谢下降,减少氧的需求及脑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利于脑细胞的修复而减轻头痛症状。

  病人常规采用冰帽护理7~10天,每4~6小时更换冰快1次,对发热病人可适当延长冰帽使用时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即停止使用。

  在使用冰帽过程中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要注意足部保暖和耳部保护,防止耳部冻疮。

  2.3 饮食指导

  我们指导清醒患者少食多餐,多吃一些清淡、低脂、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食物。

  进食时动作缓慢,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

  同时告知神志不清患者家属,患者暂禁食,通过留置鼻饲管进食,开始鼻饲清淡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次,每次100ml,2天后可进鸡汤、鱼汤等,每次200ml,但不能太油防止腹泻。

  两次鼻饲间喂水150~200ml。

  但要限制水的摄入量,每日入量在1500ml以内,以免加重脑水肿。

  2.4 排泄护理,保持排便通畅

  我们采取针对性预防便秘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多食含粗纤维的芹菜、韭菜、香蕉等蔬菜水果。

  神志清醒患者最好每日清晨给予约200ml温开水。

  神志不清者可鼻饲给水。

  每次饭后1~2小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从右至左,自上而下,每日2~3次,每次5分钟。

  若3日无大便主动处理,用缓泻剂或润肠药,如开塞露、果导、蕃泻叶等。

  便秘者护士立即用小指轻轻塞入肛门,嘱患者张口呼气,切勿用力,尽快掏出粪便,防止排便用力加重脑出血。

  2.5 加强基础护理及功能锻练

  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屑,每2h翻身1次,同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注意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头部震动以防再出血。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

  及时清除呕吐物,痰多随时吸出,防止肺部感染。

  及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2次,手腕和足部置关节功能位,避免形成关节僵直、畸形挛缩和肌肉萎缩。

  活动量和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累为宜。

  切忌急于求成导致不良后果。

  2.6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

  患者如出现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意识变化,瞳孔不等大等严重病情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2.7 心理护理

  此病受心理影响较明显,患病后病人常有焦虑、烦躁、情绪不稳等心理变化。

  护士多关心安慰病人,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