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上肢气囊止血带最佳充气压力(2)

时间:2021-02-12 20:17:29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上肢气囊止血带最佳充气压力

  经临床使用,止血带处的动脉压力相加30%的压力止血效果与书本要求上肢止血带压力不超过300mmHg并不相矛盾[6],但压力要比300mmHg少得多,一般在165~210mmHg。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攻静,陶红,等.止血带并发症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13-15

  [2]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等.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7):767-768

  [3]余丽清,石元英,彭华,等.应用血氧监测仪确定气压止血带的气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22

  [4]张贵春.止血带及其副损伤[J].实用医药杂志,2003,20(1):67

  [5]杨晓初.上肢止血带的压力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2):121

  下肢气压止血带分次放气预防术后止血带休克效果观察【2】

  电动气压止血带与驱血带是四肢手术时的常用设备,二者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创口出血,减少术中输血导致的多种传染病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保持术野清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外科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掌握该设备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防止错误使用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下肢手术使用气压止血带。

  术毕放气可能发生休克,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对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应用下肢气压止血带行下肢手术患者,术毕采用分次缓慢放气的方法预防术后止血带休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男49例,女21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2.83岁。

  均为应用下肢气压止血带行下肢手术患者。

  均病情稳定,术前无高血压病史,心肺功能均正常,排除急诊手术患者及未成年人。

  术中均采用硬膜外或硬脊联合麻醉。

  手术时间30min-90min,平均62.11min。

  按患者进入手术室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

  实验组35例,年龄(40.68±12.99)岁,对照组35例,年龄(44.98±13.5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测量初始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

  两组均采用充气式气压止血仪,下肢袖带宽度为13cm。

  麻醉生效后,在患者大腿根部衬垫平整的治疗巾两层,将气压止血带绑缚在治疗巾外面,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宜,外用绷带固定2周。

  驱血带驱血后,将气压止血带充气到所需压力值 开始手术。

  术毕松解气压止血带前,测量并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实验组分次松解气压止血带,第1次松解气压止血带使充气压力下降100mmHg后停止1min,第2次再使充气压力下降200mmHg后停1min,第3次完全放开。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一次性放气。

  观察两种方法松止血带后1min、3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临床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两样本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放气前,放气后1min、3minSBP、DBP比较,见表1、表2.

  2.2 生理反应 放松止血带前,患者面色、意识状态等无明显改变,但放松止血带后,患者皮肤均出现发红、发热现象。

  其中对照组有3例(8.6%)发生止血带休克,表现为出汗、心悸、恶心、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血压分别降至75/35mmHg、76/45mmHg及75/38mmHg,立即给予快速补液、应用血管收缩剂、面罩吸氧等紧急处理,10-30min后血压恢复正常,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止血带休克。

  3 讨论

  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出血,所以广泛应用于四肢末端(前臂、手腕部、下肢足及踝部),使手术野显露清晰,利于手术操作。

  但止血带应用过程中,尤其是下肢手术使用过程中,由于肢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代谢增加,产生大量乳酸;加上止血带的放气速度快,一般10s内放完,放松止血带后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使血管扩张,患肢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血液迅速大量涌向患肢,其血流可较正常时增加4倍,导致回心血量迅速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加上手术切口出血或渗血,即可引起血压下降;如在放松止血带之前,患者已有血容量不足,则血压下降更易于发生;若两个肢体同时手术又同时放松止血带,则更易发生[1]。

  止血带休克是指肢体缺氧一段时间后,重新恢复血流量灌注,所出现的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反应,轻者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血压剧降、呼吸急促,出冷汗等休克症状[2]。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松放气压止血带后,血液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肢体缺氧区,导致回心血量迅速减少,心排血量下降,短时间内代偿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