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韩愈师说作文素材

时间:2017-12-27 10:06:19 作文素材 我要投稿

韩愈师说作文素材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韩愈师说作文素材,希望能帮到你!

韩愈师说作文素材

  【素材清单】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写了《师说》这一千古佳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大力宣扬从师的重要性。

  《师说》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态度,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转变风气的作用。文章首先完整地揭示了“师”之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同时深刻指出“人非生而知者”,因而必须从师学习。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最后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与首段“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相呼应。

  【韩愈师说作文素材】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4、韩愈的文名越来越高之后,朝迁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子临任教。韩愈在洛阳致力于古文运动,宣传儒学。但他到洛阳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子李贺。

  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最后,李贺只能失望而归。

  李贺在写下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后,由于长期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27岁时英年早逝。李贺之死对韩愈打击很大,使他心灰意冷地叹息很长一段时间,后人对李贺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人们都传说他升天为仙去了。

  5、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梨,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入,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姓了韩。

  6、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1957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度玉门,戈壁绽绿阴。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7、《师说》针贬时弊,针以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而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素材挖掘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时时留心,处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8、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国民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一个国家能否人才辈出,后断有人的关键。《师说》作为一篇第一次明确阐释教师职责,呼吁关注教育,注重从师学习的文章,无论是在唐代还是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愈作为“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先驱,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无疑也有示范作用。

  9、“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用来批评那些喜欢当别人的老师、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姿格的人。但是韩愈却不顾流俗,“抗颜为师”,招后进,办学校,排佛老,兴师道,不仅开一代学风、文风,更教育了一代新人,传承了千年文化。联想当今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庸俗风气的泛滥,你问了吗?今天,我们是不是缺少“好为人师”的风气?是不是缺少敢于向流俗说“不”的“韩愈”?

  10、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也能促进自己;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独当一面,就有用武之地。请牢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作文素材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

  作文素材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作文素材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者简介

  ◆ 人物导语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这个人就是韩愈。

  ● 作家档案

  韩愈:768年—824年

  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时代:唐代

  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成名缘由

  ▲ 贡献概述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其作品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张外,尤善于锤炼词句,推陈出新。

  ▲ 突出成就儒学

  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在文学主张与创作理论上提出:

  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道合一,以道为主。

  2、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诸家作品。

  3、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5、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 评论资料

  柳宗元《答韦中立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裴度《寄李翱书》说:“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称其文章“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苏东坡云:“欧阳文忠公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欲效此作一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叶燮《原诗》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皇甫湜云:“韩公愈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

【韩愈师说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1.韩愈论文

2.《师说》教学方案

3.师说教案

4.师说课堂教案

5.韩愈ppt模板免费下载

6.韩愈和孟郊的组诗

7.数学老师说英语作文

8.大师说勤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