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
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是社会思想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维度。26日,在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35所随机抽取的高校的3500名大学生为样本,呈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政治态度、道德意愿、文化素养等状况,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状况及实效,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报告》指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与践行意愿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愿稳步增长;大学生愿意投身志愿服务且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道德信仰继续成为引领大学生爱国好学的鲜明旗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频率进一步提升。同时,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新期待,对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以“文化观与文化素养”为例,95.8%的受访者表示“我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89.6%的受访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报告》指出,应看到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还需加强。在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了解方面,仅42.2%的大学生全部或部分读过“四书”。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92.2%的大学生认为“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其他文化的优长”;同时,59.2%的大学生认为“应当警惕西方文化的价值渗透”。《报告》建议,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育人功能,将文化素养培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内容中,同时着力提升文化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相关数据:
26日在武汉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大学生群体崇尚雷锋精神的程度不断升高,2014年-2016年分别有92.4%、93.6%和95.1%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仍值得发扬”。
此项报告主持者、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教授介绍,大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积极健康,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普遍拥有积极正向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强烈的道德意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心,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道德信仰继续成为引领大学生爱国好学的鲜明旗帜。 报告显示,高达93.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做诸如抗震救灾、山区支教、环境保护等相关活动的志愿者”,88.8%大学生参加过公益(义务)活动;62.9%的大学生表示向往成为社会道德模范或英雄那样的人。
沈壮海说,调查数据显示,92.7%的大学生具有明确的人生理想,高达95.1%的学生表示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66.4%的大学生认同“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并认为“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92.4%的大学生赞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调查发现,大学生有很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95.8%的被访大学生表示“我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9成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并认为“中华民族一定能创造文化新辉煌。85.6%的大学生曾参加过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并认为此类活动教育效果较好。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从2015年起连续3年每年发布一次。2016年度调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35所随机抽取的高校进行。基于这些“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08-0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报告09-20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开题报告09-02
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调查报告06-17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10-25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4-01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5-24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08-07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开题报告10-24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报告总结范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