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4-05-24 13:21:02 登绮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范文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 1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是延安市2015年度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4个月,在4个月的时间里,我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我班学生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现状

  1、现在我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3、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二、七年级学生没有预习习惯的原因

  当前,很多教师很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结果

  近四个多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2、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 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从较为宽松的小学学习环境过渡到更为系统和严谨的中学学习体系中,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连贯性高的学科,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深度理解和应用。

  研究意义:

  1、提升学习效果:预习能够使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对新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框架认识,有助于在课堂上抓住重点,加深理解。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长期坚持预习习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

  3、增强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发现疑问,激发探索欲,使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

  4、促进个性化学习:预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调整学习节奏,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某地区多所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不同学习水平和背景的学生,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当前的预习习惯、态度及遇到的困难。

  2、访谈法:选择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更丰富的定性信息。

  3、实验组对照组设计: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实施预习指导策略)和对照组,对比分析预习习惯养成的`效果。

  4、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参与度等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估预习习惯养成的效果。

  三、预习策略与实施

  预习策略:

  1、明确预习目标:设定每节课前预习的具体目标,如理解概念、完成例题等。

  2、提供预习材料:为学生提供预习指南、视频教程、练习题等资源。

  3、时间管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建议每天固定时段进行。

  4、鼓励提问与讨论:建立线上或线下讨论小组,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问并互相解答。

  5、反馈与激励:定期检查预习情况,给予正面反馈和必要的指导,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果展示:

   预习习惯变化:实验组学生相比对照组,预习频率显著提高,且预习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学习成效:实验组学生在数学考试成绩、课堂互动积极性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学生反馈:多数学生表示预习后听课更容易理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所增强。

  分析讨论:

  分析预习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探讨影响预习效果的因素,如个人学习动机、家庭支持度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通过有计划、有策略地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能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建议:

  1、学校应将预习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预习指导和支持。

  2、家长应鼓励并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3、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强化预习与课堂教学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工作方案10-09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09-30

习惯养成月方案03-30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20

养成好习惯作文03-13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24

习惯养成月方案05-18

养成好习惯作文01-19

养成好习惯的办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