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学科学子项目研究报告

时间:2020-08-28 18:41:18 报告 我要投稿

中学科学子项目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学科学子项目研究报告

  我区初中科学学科以往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集中表现在经验操作层面上,教师能用理性的眼光审视教学并最大程度上受益。但这种方法取决于教师自身水平,效果未必稳定。我尝试以市重点项目“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中学科学子项目为载体,引领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开展实践与探索,以期通过学习研制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指南》和《学校教学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南》和《手册》),引导教师建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思维与程序,实现教师团队共同成长。

  二、研究概况

  1.研究架构

  本研究基本架构是:项目宣讲一组建团队一建章立制—研究路线。我们首先对全体科学教师宣讲项目开展的意义与价值,使大家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同时邀请有研究热情与研究能力的教师加入共同研究的行列。来自三类学校(区域内民办学校、初高中一体学校以及公办初级中学)、三个成长阶段(成熟期、成长期、职初期)的19名教师,组建指南组(成熟期教师)和手册组(各阶段均有),并与教研员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开展项目研究。研究伊始,建立研修制度与各项规范,确保大家有效参与。整个共同体以通过不断对话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共同愿景。

  2.研究过程

  研究共同体通过集中、线上线下自学,学方法、研制《指南》和《手册》体例、课堂实践与研修相结合开展研究。研读课程标准、课程理论、学生学习理论,实践应用提升信息技术思维与能力,特别是重点学习“SOLO分类评价法”,将课程标准中的布鲁姆目标分类法中的“知道、理解、应用”等目标表述转化为可以测量的单点、多点、关联结构的“SOLO分类评价法”,便于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把握各知识与能力的适切要求。

  研制《指南》和《手册》体例。我根据总项目组精神,与指南组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共同研讨,形成《指南》样例。在研讨过程中,大家就如何准确确定各能力水平(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等)的例题以及例题是否要有层次递进等问题,结合具体文本,进行深入研讨。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剖析如何基于《指南》编制《手册》,帮助手册组教师先形成样例,再通过线上线下研讨的方式内化理解。通过讨论,手册组教师对如何领会《指南》的学习要求与能力水平、目标的层次性如何体现还存在的困惑,通过结合案例加以分析,大家理解趋向一致。

  课堂实践与研修相结合。研制的《指南》和《手册》体例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如何,以及这种研究的思想能多大程度上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选取项目组中的一位青年教师刘老师以七年级的《土壤与土地荒漠化》-课进行教学探索,探索路径如下:首先是青年教师设计,其他教师自学。然后是青年教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最后是集体研讨。

  刘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提到了相关表述,也整合了教材内容,但在实践中还是经历了基于经验、基于教材的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次:基于经验。通过观察土壤实验,说出土壤的成分,增强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音像资料和交流,知道土壤荒漠化形成原因及危害,关注土地荒漠化问题;通过讨论与模拟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并能体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过程,积极参与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活动。

  第二次:基于教材。通过观察土壤实验,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检测,并说出土壤的成分,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交流,知道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讨论与得出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方法,关注土地荒漠化问题。研究共同体在听课后,回顾《指南》《手册》各条目的具体含义与价值,领会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SOLO分类评价法”确定学习水平,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研讨基于目标的评价,分层次设计活动。

  第三次:基于标准。通过观察与检验土壤成分,知道土壤中有砂石、泥土、空气与水分;通过方案讨论与资料分析,知道土壤中有促进植物成长的物质矿物质和有机质;收集资料并讨论:防止土地荒漠化可采取的措施。

  刘老师在第三次教学中清晰地呈现了三个有层次、又带给学生不同经历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研究成果

  1.《指南》《手册》-研修课程初具规模

  项目研究三年来,研究共同体不断加强成果汇聚与总结,完成了六、七年级十五个主题的《指南》初稿和《手册》样例,以及涵盖研读标准、细化标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的研修课程,全区共享,促进区域层面的教师培训。在全面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修改上述文本,使基于标准的教学实现更好地对接与融合。

  2.研究共同体成为团队研修的有效组织结构

  以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作为组织结构进行项目研究,形成了研究共同体运作模式。这种研修改变了教师发展中的“个人主义”文化,发挥了组织学习、合作研讨在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通过共同体内部多样化互助活动,突破了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使个体从共同体活动中受益:在认知,特别是自我认知有了较大提高,生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同质的指南组内教师共同钻研指南研制技术方法,引发成熟期教师突破发展“高原期”;异质的手册组教师在理解与细化《指南》过程中实现传、帮、带;我作为教研员,既要学习总项目研究思路与方法,又要协同指南组与手册组努力落实总项目的精神。这也引发我重新审视区域教研工作,特别是在教研中融入科研的理念,基于教学中的真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系统设计开展教研活动,将案例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迁移到各自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反思,落实到教学行为的改进上。

  这种研究共同体的团队研修发展自然的合作文化,促进“同伴互助与合作研究——个人自研”的教师专业发展,使科学学科教研从基于经验向基于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提高了教研实效。

【中学科学子项目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莲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12

黑瓜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12

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06-07

中学二级科学教师述职报告09-10

《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课题开题研究报告10-30

★研究报告格式01-07

中期研究报告01-07

近视研究报告10-08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科学使用教育论文12-02

研究报告编写目的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