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堪称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戏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20-09-02 10:30:24 报告 我要投稿

堪称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戏调查研究报告

  一、课题背景

堪称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戏调查研究报告

  每个地区都有其文化历史、文化特色,这些对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丽富饶、令人向往的海南岛也是这样,散发着悠久、浓厚的文化气息,它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它、拥抱它。

  二、研究目的

  1、了解、发现海南临高县人偶戏的魅力,建立对祖国、对家乡的自豪感;2、增强对历史文化的接收能力,增长见识;

  3、增强对文字信息的整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过程

  1、上网搜集有关临高木偶剧的详细资料;2、观看人偶戏;3、写观后感。

  四、成果报告

  我的家乡在海南省临高县,临高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始建于隋大业三年(607年),位于海南岛西北部,西北濒临北部湾。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47公里,形状呈椭圆形,横亘在琼州海峡之滨。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辖10个镇,7个乡,2个国营农场,166个管理区,19个居民委员会,26个农场作业区,902个经济合作社。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土地总面积197、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1、2万亩,约占46、1%。水网纵横,林胶茂密,盛产粮、糖、油、鱼、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海岸线长17公里,海洋捕捞历史悠久。全县共有11个渔港,是海南省的渔业生产重点县之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快,宋代传进中原文化,优美的新盈民歌和八音盅盘舞,流传省内外。

  临高县尤其著名的是临高人偶戏。我小时候观看过很多次临高人偶戏,但那只为凑热闹而已,都没有认真地看过,不过人偶戏表演的场景我却记得很清楚,每次表演时都是人山人海,有小孩,有大人,有老人。显然,人偶戏让他们陶醉其中。人偶戏的确有这种魅力,临高人偶剧是我国艺术园地中唯一的人偶同演的戏种,它艺术独特,历史悠久,广为群众喜爱,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临高人偶戏(民间小戏)用临高方言(属泰语系)演唱,流布于海南省临高县和澄迈、儋州部分地区以及琼山的博片、遵谭、十字路,海口市郊区的长流、荣山、秀英等临语地区。据《中国艺术》记载,中国木偶戏正式形成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是在南北朝,特别是北齐时代(550?577年)。相传,南宋时期,木偶戏从大陆传人琼岛后,很快在海南繁衍发展。在临高县,民间的驱魔逐妖、祛病除灾、祀神还愿等活动,多请木偶参与。这种开始纯为祭神的活动在后来历代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人们借以娱乐的方式。清康熙修《临高县志》载:“临俗多信奉神道,不信医药。每于节例,端木塑于肩膊,男女巫唱答为戏,观者其众,曰驱魔妖,习以为常。”早期的偶像,多取神、佛之形,大小如拳头,故又称“佛子戏”。其后,偶像逐渐增大并人形化。如民间老艺人陈和成几代相传的二十多个木偶像,其中三个脑后刻有“康熙”字样。其艺术特点为演出时不设布幛,人与偶同台表演,即表演者手撑木偶,化装登台,唱念做打,均与所持木偶同演一个角色,其表演形式,或操作木偶做戏,木偶为上半身,演员配以身段步法,或以演员的表情补充、丰富偶像表情之不足,民间称此木偶戏为“人偶戏”。

  临高人偶戏唱腔,主要以〔啊哈〕、〔朗叹〕为主。后来从临剧中吸收了〔快板〕、〔哩哩妹腔〕、〔七字板〕、〔丑脚板〕、〔小放牛〕、〔嗳嗬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腔〕、〔哭板〕等以民歌、民间音乐经整理、创作而成的唱腔。此外,还吸收了琼剧的〔程途〕、〔叹板〕、〔苦板〕、〔江浪腔〕、〔教子腔〕等板腔。唱词句式以四句为主,兼有六句、八句甚至十多句,唱句以五字、六字、七字为多,唱词不需押韵,但讲究平仄。如四句式唱段,第一句仄或阳平,第二句阴平,第三句阴平或去声,第四句上声。每唱至第四句的最后一个词为关键词,演员不唱出,而只用音乐过序代替,让观众参与猜想,若猜对了就唱出,台上台下,浑然一体,饶具特色。早期的乐队建制有五人,乐器有大、小唢呐,三弦(或秦琴)、椰胡、竹笛和打击乐。上世纪60年代后,乐队增至十人左右,并增设了扬琴、二胡、月琴、笛子、秦琴以及西洋乐器大提琴、黑管等,打击乐也由原中鼓为主转为以大小木鱼为主,兼用板、鼓、镲、钹、锣的击乐结构。在表演上,由于“人偶同演”和“单纯人演”两种形式同时并存,互相促进。演人偶戏,注意发挥人与偶、偶与偶、人与人等人偶之间互为一体的多姿多彩的表演方法;演临剧则吸收了广西桂剧、壮剧、琼剧等兄弟剧种的水袖功、扇子功、手巾、台步等技巧,使表现手段更趋丰富。[2]

  正是这些特点,使临高人偶戏在历史上长盛不衰,还屡次在全国乃至世界上获奖。看完资料后心头涌上想要观看人偶戏的冲动,因为以前我可不知道经常看的戏竟如此悠久、出名。而正巧听说一个村要请戏团来唱人偶戏,真是“知我者莫若老天也”。人偶戏通常是在春节祀神还愿后表演,但有时村民们看上瘾了,会在平常时候大伙合资来请戏团来唱戏。唱戏的场地通常有固定的场所,不过我也看过有时表演会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或其他比较宽阔的地方举行。此次我观看的人偶戏是在一个村的庙宇前的舞台上表演的,一位喜爱看人偶戏的老爷爷告诉我,庙宇是为了祀神而建的,舞台是跟随着庙宇建的,供节日表演。人偶戏的演出通常是在晚上,因此村民们总会在晚饭后提前把家里的椅子、凳子、草席等搬到表演场地,做好欣赏表演的准备。一般开始演出的时间是晚上8点,而那天我到表演现场时已是9点多了,表演场地前已是人山人海,卖东西的小贩趁着这次机会大声地吆喝着,小孩子们多半没有心情去看戏,只是吵着催爹娘给自己买零食。老人们与小孩们正好相反,他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似乎一眨眼会漏掉什么精彩细节,他们还会时不时地随着清脆的“阿罗哈”和悠扬悦耳的锣鼓声、唢呐声、笛声和戏子的精彩表演而眉开眼笑,不停地拍手叫好。看到这些情景,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里的片段,现在的情景不是和《社戏》里的差不多吗?由于我来到现场比较晚,那里已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了。于是我爬上稍高一点的地方才终于可以看到。台上有两个女演员和一个男演员在用临高方言唱着,手上都各握着一个人偶。用“握”这个动词是因为我到后台看过人偶了,请听我详细道来。后台的那些人偶雕刻精致,加上鲜艳的色彩,看起来栩栩如生。这些人偶的表情各异,有凶神恶煞的“大花脸”,有外表文静的“正旦”,有风度翩翩的.“正末”等。这些人偶的两手各有一条铁丝连着,铁丝的另一端嵌在一小段竹子里,戏子可以通过竹子(即铁丝)来控制人偶的手做出各种动作。人偶的头部用一根铁管连着,戏子可以用手握着铁管的另一端并可以转动铁管来转动人偶的头部,这样便能逼真地表达出人物性格特点,这也是我为什么以上用“握”的原因了。我来这里的目的可是看戏啊,我还差点忘了,于是赶快回到原来我的地盘(就是位置稍高的地方)看了起来。认真看起来我才发现,舞台旁有投影仪,可以显示字幕给观众看,这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没有字幕,我有时还听不懂戏里唱的部分。上网查资料时有些网友说临高人偶戏只用方言唱,会走不出临高;有的说不用临高方言唱那就没有特色了。有了字幕便可同时排除以上两种担忧了。此次人偶戏讲的故事的大致是一个贫穷的秀才与一位员外的女儿相爱,但因为秀才贫穷遭到员外的反对,要求秀才上京考取功名才能做他女婿,结局应是喜剧收场。、

  五、体会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逐渐领略到我省的文化魅力,心中产生了对故乡的自豪感。这次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使我对政治课本上所讲的内容如“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传承”、“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等有了深刻的体会,还使我积累了社会实践的宝贵经验。

【堪称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戏调查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调查研究报告08-25

调查研究报告08-25

调查中国国产电影的调查报告11-12

【热】中国智能家电市场研究报告01-06

中国泥塑可行性研究报告06-27

保护环境的暑假调查研究报告12-18

中国春节调查报告12-25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05-05

中国皮衣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01-24

最新中国可行性研究报告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