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结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0 18:21:01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构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结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结构调研报告

结构调研报告1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走少种精养的路子,不断提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效益和水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金融机构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取得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本文通过对正镶XX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调查,探析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服务呈现“双赢”。

  近年来辖区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紧紧围绕全旗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了农牧业基础建设、草原生态植被建设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在支持农牧业项目上,人民银行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调控作用,全力推进和改善对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20xx年至20xx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向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6400万元,年均3771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信贷支农方式,在支农中发展壮大,20xx年末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8655万元,较20xx年增加14795万元,年均递增14.28%。使辖区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达到有贷款需求户的80%以上,为辖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七年实现赢利,共创利润569万元,年均递增37.42%。

  畜牧业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xx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67.2万头,比20xx年下降21.22%,从20xx年以来,大小牲畜总头数每年以5.9%的速度递减,虽然牲畜头数呈下降态势,但是大多数效益指标增幅明显。20xx年,农牧业总产值突破20500万元大关,占全旗生产总值的26.5%,牲畜出栏率52.7%,商品率达到50.5%;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31个,固定资产总额6450万元,产值22300万元,实现利税22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727%、359%和817%。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带动农牧户增收,20xx年牧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增长16.0%;农业人均纯收入2120元,增长7.7%。

  农业加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获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以西瓜、南瓜、蔬菜和订单农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优质、高效种植业规模达到8.34万亩,占到全旗总播面积的43.2%;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为4.87万亩,共联系种植订单2750亩,目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构成比为24:27:49。农产品销售收入由“九五”末的2765万元增加到20xx年末的4333万元,增长56.7%,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益正逐步显现出来。可见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银企双赢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大,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20xx年XX农业方面加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牧业方面畜种改良引进良种的力度也继续加大。据调查,全旗计划引进西门达尔良种牛3000头,按每头牛平均价格是4500元计算需资金1350万元,新建棚圈1.8万平方米,需资金396万元,新建温室大棚200座,需资金120万元,仅这三项就需资金1866万元,预计全旗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总量为6500万元。从统计资料上看,农牧业贷款占用余额较大,截至6月末,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096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9.99%,但农牧业生产资金使用周期长,流动性慢,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少,尤其是在生产旺季,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又很难满足需求。据测算农牧民自筹后,尚有3500万元资金缺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2、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瓶颈,制约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

  目前,在边牧地区旗县普遍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形成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金融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机构的撤并,弱化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在过去,XX农行和信用社按乡、苏木划分,几乎每个乡苏木都有网点,随着农行机构改革力度的加深,网点全部撤出了乡苏木,只剩下信用社,而信用社由于受规模、效益等制约,部分牧区信用社撤消、降格,弱化了对当地农牧业的支持。由于缺少信贷投入,缺乏政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金融对全旗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全旗产业结构的调整。

  3、良种母牛引进成本高,良种比率低。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全旗存栏的4.8万头牛中,实际良种牛比率仅为10.47%;存栏的41万只羊中,实际良种羊比率为95.12%。可见牛改良慢。一是引进成本高,要加快土种牛的良改步伐,关键是大量引进西门达尔母牛,据调查,按现行价格计算,引进良种母牛每头需4000-4500元;二是改良养殖成本大,养殖一头西门达尔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1860元,而养殖一头土种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794元,两者相差1066元;三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低,20xx年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38万元,比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09元,低1971元,可见,如此低的收入水平难以负担改良所需的较高费用支出。

  4、落后的生产资源及生产能力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是种植蔬菜等受水源缺的影响,规模难度大。20xx年末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9.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仅为1.3万亩,占6.73%;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作业仅以“小四轮”为主,生产能力很弱;三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有限,农民从中获益不明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空间,制约了农民有效增收,更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5、信贷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

  全辖到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9107万元,较年初增加XX5万元,增长了4.1%,各项贷款余额为20683万元,较年

  初增长了39.9%,存贷比例是71%,较为适中,但由于贷款增幅与存款增幅差距太大,贷款增幅高出存款增幅35.8个百分点,辖内贷款存量大,不良率偏大,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190万元,不良率为30%,很大一部分资产难以有效运作,导致辖内信贷资金相当紧缺,特别是春耕备耕,绒毛等农副产品上市之际,信贷形势紧张的局面相当严重。

  6、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

  畜牧业是XX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据调查,畜牧业在全旗农牧业中的比重为51.7 %.全旗奶牛、肉牛、肉羊优良品种少。肉牛大部分是本地黄牛,而且70%左右的肉牛、肉羊分布在牧区,一方面给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畜牧业特别是牛羊育肥的发展。另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草原伊盛公司,对广大农牧民生产经营的拉动幅射作用不够,如全旗20xx年出栏羊45万只,而该公司仅加工10万只,占全旗出栏总数的22.2 %,不能够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7、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滞后。

  农牧业是弱质产业,农牧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收入预期稳定性差。近年来,正镶白旗种植业和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瘟疫侵蚀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但苦于没有保障机制,使农牧民的损失得不到补偿。目前,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严重滞后,这与迅速发展的养牛、养羊、养鸡业成为明显的`反差。由于受保险业务滞后的影响,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另外,政府部门至今也没有出台农业抗风险保障制度。这些问题客观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建议

  1、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满足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

  针对全旗三农三牧资金需求大,投入不足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一是整合国家通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资金效用;二是商业银行尽快溶入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三是修改完善再贷款的投放方式。针对再贷款期限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适应的情况,建议上级行贷款结构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周期,许可由中长期周转,真正落实金融信贷政策促畜牧业经济生产发展的作用。四是农信社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进放贷方式,在牲畜良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饲草料基地建设、畜产品加工、牧区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进一步推进农牧区金融体制改革,积极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并对民间融资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使其成为牧区融资的合理补充,切实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金配置、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风险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此外,要限制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防止把农村资金转移到其它地区或产业,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3、加大科技支牧的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牲畜良种改良比重。

  一是对于牲畜良种改良基地建设按照优先扶持项目进行信贷支持。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抵押条件,延长贷款周期,扶持养殖大户引进和繁育良种牛。三是加大对延长肉牛育肥业产业化链条项目的扶持。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和辐射农牧民加大畜种改良力度,使之成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生产第一车间,巩固和发展壮大黄牛改良的基础地位。

  4、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信贷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央行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农村信用社为缺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农户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帮助农民调优品种,调整结构。三是调整现有邮政储蓄存款政策,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来源于农村资金以支农再贷款形式返还当地农村信用社,以确保农村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信息广的优势,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当好农民的金融顾问,切实支持农民增收。

  5、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力度,缓解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问题。

  增加信贷的有效供给,盘活存量尤为重要。首先金融部门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对一些沉淀贷款的回收,能通过行政手段催收的,不用法律手段催收,营造一个银企和谐的局面,齐抓共管,对钉子户、赖债户要争取执法部门的支持,促其协助金融机构清收贷款,通过与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现象的不利局面;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要完善收贷、收息激励政策,制定贷款收回的奖励措施;总之,通过逐渐盘活资金存量,增加信贷可用资金量,扭转目前生产旺季信贷形势较为紧张的局面。

  6、全力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加大对XX县农村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建议当地金融部门加大对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支持肉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走深加工之路,对于其合理的资金需求要优先解决,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对信贷资金、利率等方面要予以倾斜。这样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后,一方面能解决牧民卖难问题,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7、开展农业保险,建立保障机制,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

  一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共同出资,建立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问题,消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二是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应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以规避风险。政策性保险主要指因自然灾害、瘟疫形成的损失。政策性保险费率要低于商业性保险费率的50%,这块资金由财政贴补。三是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办法,成立自助性担保机构,由相关企业共同出资,集体运营,为出资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四是地方政府要把风险补偿基金损失按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定期予以补偿。这样,就能调动农牧民种养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2

  为扎实推进人大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按照学习实践活动领题调研工作方案安排,县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组成调研组,于4月4日至6日就我县当前农业生产及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组主要围绕种植业生产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先后深入通州镇、卡罗乡、甘寨乡、平湖镇等乡镇开展调研。在听取有关乡镇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先后查看了通州镇平里河村的大棚蔬菜种植、金桥村的烤烟育苗移栽,通星村的竹笙种植、新星村的有机高梁育苗种植,卡罗乡卡罗村曾家寨田烟示范点等。调研中还与乡镇干部及群众座谈、交流,了解当前我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困难和问题,认真收集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研情况看,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各项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和全州春耕生产等会议精神,使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做到“动手早、抓得实、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任务明确。各乡镇在稳定常规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兴产业结构调整,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如通州今年春耕生产重点是抓好烤烟、早熟蔬菜和粮食生产,明确了今年烤烟面积4300亩,试种1000亩有机高梁,4000亩优质水稻,并将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各村。二是技术培训到位,群众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各乡镇始终把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作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力求科技备耕,农民的生产技能得到提高。三是认真惠农政策,群众春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受惠农补贴政策及粮食价格的影响,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提高,群众生产积极较高。四是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储备到位、量足,各乡镇农用物资货源充足,农民选择余地大,完全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五是强化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农技推广力度加大。各乡镇主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新技术示范,生态家园循环农业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产业强村示范和建立培训基地等,使现代农业示范有新的特色。

  在调研中,各乡镇反映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需引起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种植业生产方面:长期以来,我县的种植业产业化水平始终难以提升,到目前,除烤烟之外就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成规模地进入市场,而烤烟的产量质量由于受政策、投入和市场制约,要将其做大做强的空间小和难度大。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进行了许多实践,涌现出了大户承包、公司带动、科技示范、引进外资开发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推动了果蔬、苗木、中药材、蚕桑、茶、仔猪繁殖、土鸡生产等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产业由于没有真正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所选项目没有很好地体现比较优势,特色不突出,许多项目都是跟着别人的尾巴走;二是规模小,基地建设滞后,由于规模小,产品在市场上根本占不了份额,没有规模效益,基地建设也就跟不上,由于没有规模,形不成专业市场,就更谈不上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是市场开拓力度不大、信息不灵,目前发展的项目,大多数都把眼睛盯住县内市场,大家都在谈市场,但就是没有专人去闯县外市场,开拓市场,一些项目只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或价位走低,项目就更换门庭,而当市场需求量增加,价位回升时,又出现了无基地、无产品;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运行机制仍然在封闭保守的个体经营中徘徊,在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资金筹措,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基地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都十分脆弱;加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不牢固,诚信原则坚持得不好,抵抗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产业规模做不大;五是政策和服务不到位,现阶段在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各种资源难度是很大的,完全依靠龙头企业搞好各种服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扶持政策不具体,有的政策落实难度大,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的服务也不到位;六是产品加工升值滞后,由于我县交通路况很差、距中心城市较远,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而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原料型产品,由于加工环节薄弱,农产品的效益扣除成本后利润空间很小,调动不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七是农用物资价格涨浮过大,大大超过群众的购买力,给春耕生产的科技推广造成严重影响;八是由于县内煤矿生产滞后,烟煤调运较困难;九是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和技术跟踪服务力度不够,科技利用率低;十四是技术力量缺乏,乡镇农技中心人员多,但专业人员少。

  结构调整上: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缺乏一定的稳定性,经常出现“一年干一样”的情况;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远景规划,发展的措施不够具体有力;三是缺乏项目启动资金,使规模产业难以组织实施;四是缺乏产业在全县 的统筹发展,乡镇各自为战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乡镇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管护能力,水利设施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职能部门因受资金、技术的制约,对水利设施的管护力度不够,对病险水库、水渠的除险加固工作跟不上,部份损坏的山塘水库及沟渠短期内不能得到及时修复,群众意见较大。

  畜牧产业方面:一是缺乏技术指导,群众养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成效不明显。二是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种贴息政策落实难,群众缺乏扩大规模的启动资金,规模养殖难以做大。三是缺乏技术人员,防疫工作服务难以到位,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

  二、对策和建议

  我县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发挥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调研组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立足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扩张生产基地规模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纽带,以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为手段,尽快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注重“五抓五突出”:

  (一)抓规划布局,明确特色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着眼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山养、茶叶、蔬菜、林果、优质专用粮油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在明确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特色农业生产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

  (二)抓政策配套,形成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一是财政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县级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政策。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

  (三)抓示范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引导和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力度,并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农业产业化简报、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多种方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

  (四)抓配套服务,构筑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围绕影响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信息服务。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及时向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传递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围绕种养业基地项目建设。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抓督导考核,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围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季节,加强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督促、指导;实行特色农业发展调度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在注重“五抓”的基础上,着力从“五突出”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业聚集度和规模化程度。继续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加快膨胀生产基地规模,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迅速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和档次水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经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水平。

  三是突出品牌培育,提高特色农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地方名优品牌申报认证,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搞好品牌开发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特色农业在市场的知名度、占有率。

  四是突出龙头企业建设,提高特色农业发展带动能力。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载体,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是突出政策扶持,健全特色农业发展激励机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加大对特色农业规模基地、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普及、农产品品牌培育推介扶持补助和考核奖励力度,建立健全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和激励机制,落实政府扶优扶强政策,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3

  一、xxx村的自然环境和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金峪镇所在地以南4公里处,地处渭北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90米,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年日照2400小时,年降雨量500毫克,无霜期190天。交通便利,王皇公路、黄侯铁路穿境而过,通村路基本覆盖全村。

  全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辖5个村民小组,306户,1151口人,耕地面积3xx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苹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养猪、牛为主;年外出务工人员150人次。全村共有大小运输户8户,个体工商户xx户,民营企业两家。20xx年人均纯收入5526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x村的产业结构以典型的传统农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中全部为第一产业,

  二、三产业基本空白;在第一产业内部,畜牧业产值占15%,种植业占85%;在种植业内部,传统玉米种植业占84%以上,经济作物比重很小。

  在20xx年以后,我村的产业结构才了有明显的变化。至今,在果园建设方面,杂果林樱桃、核桃栽植已初显成效,但苹果树的面积逐年减少,花椒成为退耕还林又一经济效益。其次农田和蔬菜发展方面,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已成为副二代的经济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以背河大葱辐射带动的蔬菜也成为我村发展的一个方向。更多的还有一些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产业也在零星散落,同时在全村的经济指数上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

  来源。

  三、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近一两年内,我村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忽视了培育品牌,没有抓住从根源上栽植优质产品的意识,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村虽然已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牵头,乡镇相关站所、中心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以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农业普查,全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 68.5%,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服务手段落后,全村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4名。另外自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全村农业技术推广

  体制不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或者被抽调到其他部门,无法开展农业专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四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近几年来,我村着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五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村虽然有两个厂带动村经济,但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六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建议及规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要在全村组织开展一次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使全村干部、群众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树立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种意识,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调整的倾向。二是使全村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路子。三是提高全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增收致富这个道理。四是营造出一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区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而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以正确的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2.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总结我村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可试行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财政支农周转金制度,取消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拨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资法,引导农民及社会资金进行生产投入,即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一定比例由集体、农民和社会资金匹配投入,组成对特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整体。三是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多元化投资。四是以优惠政策、优势农业项目、优质服务吸引社会融资,即:广开劳动力资源市场,放宽土地使用范围,取消一切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对优势、龙头、骨干涉农项目择重优先扶持,稳住投资者。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体、农民、社会资金等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在投资方向上,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要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和培育市场的力度;既要加强有形项目的建设,更要加强信息服务等无形项目的建设。

  3.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种和先

  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当前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特优产品价格在超出同类产品价格几倍乃至十几倍以上仍然畅销。因此,要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4.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从产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这是农业新阶段区别于过去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专家测算,在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决策目标从产量最大化转变为效益最大化,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xx~ 30%。

  5.运用和推广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积极性不断得到发挥。推广适用科技,促进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4

  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我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

  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县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整体推进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政策,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畜牧养殖、茶叶、蚕桑、食用菌、高山蔬菜、干鲜果、笋竹两用林、中药材等八个农业主导产业。

  到20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基地2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面积2.8万亩;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17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33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民从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1903元,比上年增收568元,增幅达42.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主导产业散乱。

  第一,八大主导产业规模都比较小。各个产业20xx年的产值基本在1亿-2亿之间,其中蚕桑产业年产值是0.81亿元,食用菌产业年产值是1.62亿元,茶叶产业的产值是1.41亿元,最大的畜牧产业,20xx年产值也只有2.26亿元。

  第二,市场影响力不够。一方面是中药材等多个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最有名的是禽业的"均得利",也仅仅是省著名商标。

  另一方面像茶叶产业品牌太多,共有十几个品牌,但没有一个品牌在全国,甚至在全省有影响力。

  第三,主导产业太多,有的起不到主导作用。比如中药材产业,笋竹两用林等产业,一直缺少管理和扶持,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2、农产品深加工滞后。

  一方面,本县农业产业缺乏深加工,向市场出售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价格波动大,容易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

  另一方面,农产品深加工规模都比较小,起不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如全县12家茶厂绝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最大的企业日产量也只有几百公斤。

  3、产业发展资金缺乏。

  一是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20xx年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仅有300万元,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需求的资金投入差距很大。

  二是贷款困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许多产业发展都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但由于抵押担保和信贷规模等问题,缺乏金融部门的支持。

  4、农业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农业部门与乡镇在管理技术人员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存在管人与管事脱节现象;农业部门、乡镇政府缺乏技术人员,有的产业根本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对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农民的收益,从而影响产业的提升。

  5、产业用地制约多。

  第一是缺少规划,目前农业产业用地管理无序,出现"农民想批,土地部门不敢批;发生乱搭建,土地部门不好管"的现象;第二是土地指标制约,目前整个用地指标对农业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项目得不到扩大,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须着力做好几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主导产业。

  农业主导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区域影响力,要通盘考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提倡发展生产成本低,适宜全县普通农户种养的`产业。继续扩大蚕桑规模,解决集中连片问题;整合茶叶品牌,打响"仙都笋峰"牌子;培育畜禽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力;稳定菌业生产,着力开发多菌种,尤其是草腐菌;挖掘笋竹潜力,增加产业效益;提升蔬果档次,解决深加工问题;弘扬传统特色产业,如黄花菜、土索面、蕃莳片等一些传统农产品,代表着一种文化和一段历史,一定要注意保护。

  (二)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指导意见。

  农业产业只有规模发展,才具有最大的市场效应和效益,必须改变我县 "零星、分散"的现状。因此,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意见,切实破解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农业产业规模发展的问题。

  (三)尽快出台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标准。

  产业发展要紧紧依靠标准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尽快出台农业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标准,提高全县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要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解决他们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尤其要优先解决他们项目发展用地。比如茧丝绸的中心茧库用地。

  (五)建立农产品加工功能区。

  农产品加工对空气和水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集中加工区,以优化农产品加工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领域转移,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业发展产业链。

  (六)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扶持。

  要重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农户增收问题,增加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要对他们发展效益农业进行政策性扶持,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增加收入。

  (七)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除香菇和茶叶产业有规模市场外,其它主导产业没有专业市场。必须重视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经营环境。

结构调研报告5

  xx煤矿经过近六年来的技术改造,原煤核定生产能力由建矿时的xx万吨/年提升到了目前的xx万吨/年,而且主要生产系统具有xx万吨/年的生产潜力,市场销售形势持续看好,产销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的良好水平。在此条件下,如何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有限的开采资源,进一步增加商品煤品种,稳定和提高煤质,提高产品平均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矿井经营和技术工作应当积极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次调研从对矿井当前煤炭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入手,结合原煤洗选厂项目的实施,对矿井商品煤品种结构的调整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初步排定了实施步骤。

  一、矿井当前的原煤质量品种状况

  xx煤矿目前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xxmt/a,工业储量xx亿吨;生产的煤炭具有三高(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挥发)、三低(低灰、低硫、低磷)的优点,是理想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近年来产品畅销不衰,深受用户欢迎。

  近年来制约矿井进一步提质增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原煤灰分较高,商品煤品种较少,附加值不高,提价能力有限,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原煤灰分情况:矿井田内主采煤层仅一层,局部可采2~3层,夹矸层0~10层,一般2~5层,夹矸平均厚0.75m。岩性以炭质泥岩为主,粉砂岩、泥岩次之。在实行机械化倾斜分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条件下,这些夹矸煤在开采过程中无法剔除,并且在采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顶底板的混入,从而使原煤质量变差,造成原煤灰分相应较高。xx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作的《xx公司xx煤矿6-2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显示,xx矿原煤灰分平均为7.96%。矿井20xx年煤质报表显示,原煤灰份平均达到了xx%。综合其它方面的煤质指标,加上开采中的煤质波动,仅能满足电厂等动力用户对煤质的要求,而难以达到化工用煤的煤质标准。而目前化工煤比动力煤平均售价高出xx元/吨以上,煤炭质量显然对企业提价增效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原煤品种情况:目前我矿的原煤筛选仍采用螺旋筛分工艺,工艺系统不够灵活,分级精度低,只有大块、中块、小块、混煤四个传统品种,不但无法解决原煤质量波动,也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品种分级。致使开采过程的煤质难以控制,矿井资源回收率低,人工拣矸和地面二次筛选投入大。因而商品煤提价空间狭小,只能供应市场一般动力煤用户,无法开拓更多的新用户。

  二、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

  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充分的利用矿井开采资源,不断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我们从20xx年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原煤洗选厂的构想。此后三年,我们本着促进矿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建设原煤洗选厂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我们认为,建设原煤洗选厂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1、稳定煤质、提高回采率。通过选煤厂洗选,可以使商品煤质量稳定,提高矿井采煤的回采率,最大限度的保护煤炭资源,避免了因在没有选煤厂的情况下为了稳定煤质使回采率降低,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

  2、增加商品煤品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煤炭的洗选加工,使商品煤品种由原来的四个等级增加到五个等级以上,可大幅度提高商品煤售价,拓宽市场,争取到更多的高品质煤用户,使企业经济效益更加稳定,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煤炭洗选流程能够对筛选出的矸石进行最精确的分选排放,大大减少无效运输,避免原煤混入矸石,改变矸石山自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4、实现清洁环保生产。选煤厂的生产用水为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井下水,实行循环补充供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洗水闭路循环,煤泥水不外排,达到废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5、社会效益显著。实行原煤洗选,能够有效改善矿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地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矿井科学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分析

  xx煤矿洗选厂初设方案将洗选能力确定为200万吨/年,初期可以满足xx矿生产的全部原煤的洗选任务,同时预留一定能力,可以入选xx煤矿或其它矿井的部分原煤产品。这里仅对xx矿自身产煤的洗选效益进行预测。

  根据xx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做的《xx公司xx煤矿xx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xx矿毛煤粒度在50mm以上占45.07%,25—50mm的占15.25%,13—25mm的占10.21%,13mm以下的占32.47%,这一组数据反映出xx矿原煤块炭率理论上至少可以达到60%以上(25mm以按照目前初设方案形成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洗选后的最终产品可分为洗大块(80mm以上)、洗中块(80~31.5mm)、洗小块(31.5~20mm),洗子煤(20~10mm)和末煤(10mm以下不入洗)五个等级。

  目前市场对精洗煤产品需求极为旺盛,精洗煤产品不仅是一些特殊行业的必须能源,如陶瓷制造业,还是紧俏的化工原料,如化肥制造、煤制气等,市场售价不断飙升。20xx年一季度,xx煤中的精洗大块、中块、小块售价分别达到380元/吨、370元/吨和360元/吨,精洗子煤达到340元/吨,分别比目前相应粒度的大、中、小、混四个普通品种高出40~50元/吨,按xx矿年产量150万吨,其中30万吨块煤进行入洗计算,实行原煤五级筛分洗选后,每年至少增加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同时可大大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建设原煤洗选厂,实行科学先进的品种结构调整,是我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原煤品种结构调整实施步骤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先后委托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完成了xx矿选煤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并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批文,从20xx年起将该项目列入xx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并完成了各项前期工作,今年4月底即将破土动工建设,力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届时,我们将以洗选工艺为平台,正式实施矿井原煤品种结构的调整。实施步骤如下。

结构调研报告6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农村产业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作用力不够强。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结构调研报告7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 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

  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8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9

  一、总体评价

  XX年,总行制定实施了信贷结构调整5年纲要,5年来,按照总行的文件要求,我行在信贷结构调整的各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行业、区域、期限、业务品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信贷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为下一阶段全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XX年末,我行贷款结构按客户类型分为:优良客户11户,金额47548万元,占比64%,XX年初无优良客户,较XX年优良客户上升100%;一般客户735户,金额15309万元,占比20%,较XX年下降36%,;限制客户6户,金额3677万元,占比5%,较XX年下降15%;淘汰客户878户,金额8238万元,占比11%,较XX年上升13%。

  截止XX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14347万元,不良占比19%,较XX年6174万元,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12473万元,不良占比17%,较XX年5870万元,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二、我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的效果

  (一)、调整信贷结构,确定投放重点:

  XX年我行把xx理工大学作为重点营销对象。

  理工大学是我省重点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研发优势,是我国激光行业研发的领军力量。时逢xx省构建“xx光谷”计划出台,我行领导及时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xx理工大学欲进行南校区项目建设,急需银行的信贷扶植,于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无疑是一个合理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积极培植黄金客户,切实提高信贷资产盈利水平的绝好项目。经过周密准备,统筹规划,我行把“绣球”抛向了xx理工大学。xx理工大学项目的巨大效益引来了共行、建行、交行等多家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均欲将其收入自家囊中。

  面对这种局面,我行领导并没有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设施,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在对学校营销的同时,又巧妙地对该校的`主管部门开展更高层次的营销。当我行领导第23次来到该校领导面前时,校领导终于被感动了。

  XX年初总行成功与xx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XX年4月30日xx支行与xx理工大学建立信贷关系,为其发放3亿元7年期项目贷款。此次银校合作我行每年利息收入1752万元,保费每年收入30万元左右,提供银行卡服务,除带动存款增长外,年费收取10元,预计办卡2万张,可实现收入20万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该校基本情况及贷款情况报告如下:

  1、 学院基本情况

  xx理x工大学(以下简称理x工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理工科高等院校。

  学校座落在xx风光秀美的x湖之畔,占地7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渗透,文理交融,军民兼顾,技术特色明显,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培养层次齐全,工、理、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的摇篮——xx精密机械学院(简称xxxx学院),XX年更为现名。建校40多年来,该校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促发展,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各项工作屡攀新高,累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了4XX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

  截至XX年末,该校中外文图书120.9万册,在校本专研学生总数22659人。xx理x工大学开设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本科专业43个,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

  现有实验室56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038台(套)。XX年,该校招生3850人,招生省份增至30个,部分或全部进入一批次录取的省份增至22个,有效地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由于素质过硬,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1998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XX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8.07%,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XX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在xx省高校排名位居首位。此外,该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XX年,学校招生形势喜人,录取分数线达到480分,较xx省录取分数线392分超出近90分,今年录取人数过4000人,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直接导致学校人气和社会知名度的飚升,一时间,xx理工大学成为我省高校中的热门院校。

结构调研报告10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落实袁书记的讲话精神,打造我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实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泉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7月29日,我乡召开关于“围绕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大摸底、大调研、大讨论”动员大会。组织30名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填写《万泉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摸底入户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确定我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扎实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建设。

  8月1日至8日,2名包村干部组成调研队伍前往桥上村驻村入户走访,通过大力宣传、召开户代表座谈会、入户问卷调查等,了解该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基本情况

  桥头村位于万泉乡西南方向,孤峰山阴坡,海拔800余米,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5个居民组,1250户,950余口人。耕地面积3300余亩,共有深井4眼。

  二、摸底汇总情况

  桥上村总户数250户,入户183户,占73.2%,并户17户,占6.8%,无劳动能力(常年在外)50户,占20%,从事农业生产476人,占63.47%,经商打工63人,占8.4%,旱地2575.4亩,占总耕地78.04%,其中,水果1306.6亩,占50.74%,蔬菜724.9亩,占28.15%,粮食474.4亩,占18.42%。在你认为种植什么作物效益高,见效快问答中,同意种植西红柿133户,占72.68%,大葱7户,占3.83 %,苹果40户,占21.86 %,梨1户,占0.55%,玉米1户,占0.55%,桃1户,占0.55%。通过调查,76.51%同意将蔬菜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在你认为制约发展农作物的主要原因问答中,认为缺水179户,占97.81%。缺技术144户,占78.69%,缺资金98户,占53.55%,缺市场30户,占16.39 %,缺组织10户,占5.46%,缺地1户,占0.55%。通过调查,认为缺水和缺技术是制约该村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你需要政府从哪及方面予以扶助问答中,认为需要灌溉179户,占97.81%,技术指导144户,占78.69%,小额贷款101户,占55.19%,拓展市场29户,占15.85%,劳动力32户,占15.3%。通过调查,认为政府应从灌溉、技术、小额贷款几方面进行扶助。

  在你愿意加入哪种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从事生产销售问答中,同意加入西红柿合作社110户,占60.11%,大葱10户,占5.46%,苹果51户,占27.87%,梨1户,占0.55%,养殖7户,占3.83%,桃1户,占0.55%,蔬菜1户,占0.55%。通过调查,有户同意加入蔬菜合作社。

  三、效益分析

  通过为期一周的进村入户调查,桥上村主要发展蔬菜,其中以西红柿为主。目前,我们大力推广发展的西红柿正常情况下亩产在2万斤左右,以去年平均价格0.6元/斤计算,年收入1.2万元/亩,除去投资3000元,纯收入在9000元左右,如果水利能保障、技术措施能跟上,我们的发展前景会很乐观。

  四、前景规划

  利用五年的时间,我们的西红柿发展将会产业化、规模化,如果按人均0.8亩西红柿种植面积计算的话,人均纯收入可达7000元,这样到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结构调研报告11

  今年3月以来,xx公司对xx的林木资源和板材市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深入调查,并有两名相关人员来到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据他们调查了解,xx板材市场巨大,市区内的板材销售商多达七千家以上,其中的板材市场经销商就有二千多家,所经营的木工板、刨花板、层板等系列产品主要来自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上海等,甚至有部分依赖进口。为此,该公司决定来xx投资,兴办年产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满足重庆板材市场需求,拓展公司发展目标。他们对我县的土壤、气候、招商环境等进行考察后认为,他们引进的速生美国三角叶扬杂交品系很适合在我县生长,拟把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建在我县,并在我县配套造林10万亩。

  我们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建议以xx公司入驻我县为契机,尽快启动我县速生丰产林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速生丰产林建设具备良好的启动背景

  1、国内市场需求量巨大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每公顷蓄积量也只有70.38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0%。在现有森林资源中,中幼龄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部林分的71%和41%,全国近60%的木材采伐利用来自中幼龄林,木材供给能力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木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口量逐年递增。20xx年进口木浆375万吨,是1990年进口量的11倍;20xx年我国进口原木2500多万立方米,为1996年进口量的7倍多;木材及其制品已成为继钢材和化肥之后的第三用汇大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木材需求将继续增长,供应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据预测,到20xx年,国内木材缺口将达0.6―0.7亿立方米,20xx年缺口更是将达到1.4―1.5亿立方米。在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亩,远远不能替代其它木材。而据20xx年杨木市场预测资料显示,20xx年木材总需量为24,400万m3,比1999年增长69.4%,平均递增5%左右。其中,杨木总需求为10,000万m3。

  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木材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增产,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限制和禁止木材特别是原木出口的国家日益增多,进口市场难以长久依赖。所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曾说,满足木材需求,“必须立足增加国内木材产量”,“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最终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2、符合宏观林业规划

  20xx年新春,国家林业局吹响了新世纪林业发展的号角,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在未来十年,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全国兴起一场绿色革命,植树造林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经国家林业局规划,国家计委批复,已于20xx年8月正式启动。它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唯一的产业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速丰林建设工程。根据规划,整个速丰林建设工程建设期为20xx年一20xx年;工程总投资为718亿元(其中国家注入资本金144亿元,占20%;银行贴息贷款502亿元,占70%;其它72亿元,占10%),建设范围主要是在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自然条件优越,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市、区)和114个林业局(场);基地建设总规模为1,333万公顷,其中新造人工林618万公顷、改培现有林715万公顷。在全部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长林木蓄积量19,958万立方米,出材13,337万立方米,可提供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到20xx年,可使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可见,速生丰产林是林业产业体系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增强和发展林业实力的一项“希望工程”。

  xx市委、市政府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根据我市目前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人造板、造纸企业生产现状,提出了要在全市建成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好用材林、竹林和工业原料林,基本实现木材供需平衡,减轻生态压力。我县地处xx区,已属全市规划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区县之列,具有发展速丰林的难得机遇和条件。

  3、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

  (1)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得到进一步加强。《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工程,鼓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对农民生产的木材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去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也指出,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于重点公益林,要严禁采伐;对于一般公益林,要严格实行限额采伐管理;对于商品林特别是速生丰产用材林,要大胆改革,逐步实现经营者按市场需要自主采伐。

  (2)产业准入进一步放宽。《决定》指出,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形式。对除经营状况良好的股份合作林场、联办林场等其他集中连片的有林地,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零星分散的有林地,可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合理作价后,转让给个人经营;对宜林荒山荒地,可直接采取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也可以由集体统一组织开发后,再以适当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对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开发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3)投资政策更加优惠,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决定》指出,对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逐步规范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标准;抓紧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补偿基金分别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中央将根据林业建设的特点,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适当放宽对造林育林者的贷款条件,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允许林业经营者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等。市委副书记聂卫国在去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要调整林业税费,取消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要改革现行育林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切实做到还利于民。

  二、我县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我县位于xx平行岭谷区,东部边缘为华山山脉、草山山脉,西部边缘为xx山脉,南部为xx台地,中部为丘陵区,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xx℃,多年平均日照时数xx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xx毫米,无霜期xx天,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配合协调等特点。

  土壤主要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和冲积土四种类型,以紫色土居多,土壤肥沃,质地深厚,坡耕地面积xx公顷,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达xx公顷。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柏木为主,杉木、青杠、桉树、杨树、洋槐、柳树、桑树、竹类也有分布,森林覆盖率为xx%。县内流程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溪河xx条,纵横交织,水资源总量为xx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xx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速生树种,特别是杨树的生长。

  2、技术力量雄厚。全县有林业专业技术干部xx余人,高级工程师xx人,工程师xx人,林业助理工程师xx余人,具有丰富的营造林、规划设计、封育管护经验,曾承担过长江防护林、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曾开展69黑杨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经国家验收取得引种成功,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69黑杨在我县已大面积推广,现长势良好,能够保证原料基地建设的业务指导。同时,还具有一支业务能力强、公平、公正执法的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能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xx公司具备担当产业龙头的能力。该公司注册资金xx人民币,是以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公司,从事林业项目的开发与投资和各种营林项目的建设及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聘有国内林业方面的造林、育苗、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微生物肥料及规划设计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本公司的技术顾问与工程师。公司在xx有三个大型育苗基地,在xx、xx、xx、xx等地投资和建设有大、中、小型的林业项目。这也为该公司来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3、所选树种特性较好。xxxx公司所选择的美国xx树是我国培育和引进的优质速生树种,在xx、xx、xx、xx一带大面积的用于营造工业用材林。该公司在xx、xx、xx等地建有育苗基地和配套林,培育推广经验丰富。该树种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具有易生性,有土即长,当年扦插,当年成林;二是具有速生性,当年高达x-x米,地径每年能长x-xcm,一年八个月的树高度xm,地径xcm,胸径xcm;三是具有再生性,杨树采伐后,幼苗可以从根桩上萌发起来,可多次轮伐;四是具有适应性,在最低气温-x摄氏度―-x摄氏度、ph值x―x,含盐量高达xxppm(地即海水盐分的三分之一)的土壤中均可生长;五是木材品质好,纤维含量高,纤维长度长(抗压、抗弯、抗拉、抗剪等能力),不空心、不黑心。

  4、市场前景广阔。据该公司的相关人员到xx的实地考察了解,xx境内板材厂较少,林木资源严重不足,经销商多从外省进口销售板材,且由于运输等原因造成其价格相对较高。公司xx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能为年产xx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巨大的市场也可为公司的良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公司拟进行的项目规划

  1、项目内容及地点:在县境内建设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以提供造板工业原料林为主。

  2、项目规模:xx万亩

  3、建设期和采伐期:建设期为两年,即从xx年―xx年;采伐期采取从种植后第三年开始间伐,四年一个周期,需两个以上的轮伐期,即从种植到终止其砍伐期限为xx年。

  4、基本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模式,实行业主出资出技术,农户出土地出劳动力,合作造作,定单收购,利益分享,企业加工的动作方式,实现育苗基地化、造林管护专业化、经营管理集约化、出售与收购合同化的管理。

  由于市林业局目前正在向国家林业部报送《速生丰产林规划方案》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方案》,估计要等到9、10月份才正式批下来,所以应支持公司先期在高安镇租赁500―1000余亩土地建育苗基地,今年秋季在高滩河、大沙河、龙溪河两岸等栽种近5000亩的杨树,完成全县今年的“长绿长防”建设任务,为明年的宣传发动提供样板工程和为启动林间饲养创造条件。20xx年完成5万亩的栽植任务,20xx年再完成5万亩的`栽植任务。

  5、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12160万元(按10年计算)。其中:

  ①种苗款:2元/株×220株/亩×10万亩=4400万元

  ②管护及抚育费用:376元/亩×10万亩=3760万元

  ③建加工厂费用:约4000万元

  6、资金筹措设想:主要利用速生丰产林相关政策、长绿长防工程政策、业主投资及银行信贷等。

  7、农民经济效益分析:一是前两年农民可进行间种产生部分收益;二是两个轮伐期(10年),可产生收益44立方米(每亩出材量)×10万亩×400元(公司保底收购价)=17.6亿元,按公司在其他省市的与农民三、七利益分成算,则10年农民可收益17.6亿×0.7=12.32亿元。三是10年公司林产全部交还农民或国家后,每年产生收益近2亿元。

  8、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将有很大改善,森林植被覆盖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减少土壤侵蚀量120.3万吨/年,减少泥沙入江量15.7万吨/年,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增强,年可增蓄水量380万立方米,年保土70.0万吨,洪灾、旱灾减轻,将进一步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四、公司提出的有关意见

  1、提供优惠政策及投资环境:

  (1)政府引导和协调xx公司与有关村社农民签订合作造林、定单造林协议。

  (2)政府协助部分专款投资以及成林后的抵押贷款的落实。

  (3)实行轻税薄赋的税率扶持政策。原来的林业税赋主要是针对采伐天然林木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现在面对人工商品林,为能起到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人工林的营造上来,应尽快出台针对人工商品林的优惠税赋政策和大力减少各级政府部门的不合理收费。

  (4)在投资造林过程中,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林地使用、林产权、采伐权等审批上给予提供快捷的保障。

  (5)稳定和完善林地使用制度,特别是对速丰林用地,结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赋予和保障使用者有不少于2-3个轮伐期以上的林地使用权,及允许其随林产权继承转让抵押等。

  (6)改革现行的限额采伐管理办法,在商品林建设过程中,允许投资经营者按经营方案和定向培育的要求,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采伐规程条件下,自主经营,自主采伐林木,自主转让,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

  (7)实行长周期、匹配资金、较长宽限期和低利息以及财政贴息贷款等信贷扶持政策。为继续坚持走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的路子,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优惠鼓励的原则,在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长期不受侵犯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向林业投资、投工、投劳和进行其它投入,政府要对造林给予更多的资金配套和补贴支持,以贷款贴息和造林补助为手段,把闲置的林地资源和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把城乡居民的存款合理引导到林业建设项目上来。

  (8)给投资企业以充分的投资自由度,即允许投资企业在xx县境内任何宜林地或允许造林地、采取不同形式(在合法的前提下)投资造林。

  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确立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林业宣传力度,确保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为投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出几个乡(镇)作为造林专业乡(镇);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和广大林农发展速生林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的目的;四是建立林苗、林地评估机制及操作办法,为公司的以下运作创造条件。(1)解决贷款抵押的问题;(2)解决企业与农户合资合作造林创造条件,解决资金投入问题;(3)解决限制林木资产变现问题,缩短林木变现周期,减少投资风险及扩大再造林的资金问题。

  五、对县委、政府决策的有关建议

  1、及早启动项目论证。在公司有合作诚意的前提下,尽快召集县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农机局、供销社、招商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就该项目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

  2、及时争取规划项目。据了解,市林业局20xx年规划给xx的速生丰产林面积只有5万亩,与xx公司要求的10万亩有5万亩缺口,建议县林业局积极与市林业局协调,抓住xx公司在xx投资的有利时机,争取10万亩以上的速生丰产林规划,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3、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把xx公司的资本金投入和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到位作为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减少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的风险。坚持“订单”农业,扶持产业规范发展。对xx公司与有关村社农民签订的合作造林、定单造林协议要积极引导和协助,尽可能的保护双方合法的权利和义务,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4、明确相关优惠政策。我县已出台的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应充分给予xxx公司享受。

  一是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即新办投资企业和兼并、收购企业,从企业实现销售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由同级财政按以下比例奖励给企业;

  ①生产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二年全额、第三至第五年50%;增值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年全额,第三至第五年30%;营业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五年40%。

  ②非生产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二年全额、第二年至第五年50%;增值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五年30%。

  ③对xx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项目、出口创汇企业、利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企业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财税扶持政策。

  二是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①在县内投资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县级部门有权减免的行政事业性规费一律减免,无权减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

  ②板材加工工业项目建设证照办理,有关部门只收取工本费。

  三是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①严格按县委、县政府《关于设立影响发展环境投诉电话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由外来企业投诉中心受理xx公司的相关投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②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制组织xx公司参加各种培训,评比、赞助、协会。

  ③对xx公司发放“绿卡”或“优惠卡”,在县内享受多项优惠政策。

  5、启动一批速丰林政策。待xx市上报国家林业部的《速生丰产林规划方案》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方案》审批后,及时与市林业局衍接,在相关政策范围内,出台我县人工商品林的优惠税赋政策。如,稳定和完善企业林地使用制度、赋予和保障企业2个以上的轮伐期、科学宏观的规划全县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乡镇、提供快捷保障的林权证、采伐证的审批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

  综上所述,在相关政策法律范围内,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化动作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发展速生丰产林工程的机遇,建设规模化的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打造林板一体化的“林材xx”,是我县目前推动“三农”工作的又一条较好路子。

结构调研报告12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小平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小平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由政府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

  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

  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

  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政府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

  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

  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政府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平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政府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政府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结构调研报告13

  **煤矿经过近六年来的技术改造,原煤核定生产能力由建矿时的**万吨/年提升到了目前的**万吨/年,而且主要生产系统具有**万吨/年的生产潜力,市场销售形势持续看好,产销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的良好水平。在此条件下,如何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有限的开采资源,进一步增加商品煤品种,稳定和提高煤质,提高产品平均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矿井经营和技术工作应当积极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次调研从对矿井当前煤炭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入手,结合原煤洗选厂项目的实施,对矿井商品煤品种结构的调整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初步排定了实施步骤。

  一、矿井当前的原煤质量品种状况

  **煤矿目前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mt/a,工业储量**亿吨;生产的煤炭具有三高(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挥发)、三低(低灰、低硫、低磷)的优点,是理想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近年来产品畅销不衰,深受用户欢迎。

  近年来制约矿井进一步提质增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原煤灰分较高,商品煤品种较少,附加值不高,提价能力有限,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原煤灰分情况:矿井田内主采煤层仅一层,局部可采2~3层,夹矸层0~10层,一般2~5层,夹矸平均厚0.75m。岩性以炭质泥岩为主,粉砂岩、泥岩次之。在实行机械化倾斜分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条件下,这些夹矸煤在开采过程中无法剔除,并且在采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顶底板的混入,从而使原煤质量变差,造成原煤灰分相应较高。**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作的《**公司**煤矿6-2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显示,**矿原煤灰分平均为7.96%。矿井20xx年煤质报表显示,原煤灰份平均达到了**%。综合其它方面的煤质指标,加上开采中的煤质波动,仅能满足电厂等动力用户对煤质的要求,而难以达到化工用煤的煤质标准。而目前化工煤比动力煤平均售价高出**元/吨以上,煤炭质量显然对企业提价增效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原煤品种情况:目前我矿的原煤筛选仍采用螺旋筛分工艺,工艺系统不够灵活,分级精度低,只有大块、中块、小块、混煤四个传统品种,不但无法解决原煤质量波动,也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品种分级。致使开采过程的'煤质难以控制,矿井资源回收率低,人工拣矸和地面二次筛选投入大。因而商品煤提价空间狭小,只能供应市场一般动力煤用户,无法开拓更多的新用户。

  二、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

  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充分的利用矿井开采资源,不断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我们从20xx年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原煤洗选厂的构想。此后三年,我们本着促进矿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建设原煤洗选厂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我们认为,建设原煤洗选厂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1、稳定煤质、提高回采率。通过选煤厂洗选,可以使商品煤质量稳定,提高矿井采煤的回采率,最大限度的保护煤炭资源,避免了因在没有选煤厂的情况下为了稳定煤质使回采率降低,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

  2、增加商品煤品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煤炭的洗选加工,使商品煤品种由原来的四个等级增加到五个等级以上,可大幅度提高商品煤售价,拓宽市场,争取到更多的高品质煤用户,使企业经济效益更加稳定,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煤炭洗选流程能够对筛选出的矸石进行最精确的分选排放,大大减少无效运输,避免原煤混入矸石,改变矸石山自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4、实现清洁环保生产。选煤厂的生产用水为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井下水,实行循环补充供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洗水闭路循环,煤泥水不外排,达到废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5、社会效益显著。实行原煤洗选,能够有效改善矿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地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矿井科学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分析

  **煤矿洗选厂初设方案将洗选能力确定为200万吨/年,初期可以满足**矿生产的全部原煤的洗选任务,同时预留一定能力,可以入选**煤矿或其它矿井的部分原煤产品。这里仅对**矿自身产煤的洗选效益进行预测。

  根据**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做的《**公司**煤矿**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矿毛煤粒度在50mm以上占45.07%,25—50mm的占15.25%,13—25mm的占10.21%,13mm以下的占32.47%,这一组数据反映出**矿原煤块炭率理论上至少可以达到60%以上(25mm以按照目前初设方案形成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洗选后的最终产品可分为洗大块(80mm以上)、洗中块(80~31.5mm)、洗小块(31.5~20mm),洗子煤(20~10mm)和末煤(10mm以下不入洗)五个等级。

  目前市场对精洗煤产品需求极为旺盛,精洗煤产品不仅是一些特殊行业的必须能源,如陶瓷制造业,还是紧俏的化工原料,如化肥制造、煤制气等,市场售价不断飙升。20xx年一季度,**煤中的精洗大块、中块、小块售价分别达到380元/吨、370元/吨和360元/吨,精洗子煤达到340元/吨,分别比目前相应粒度的大、中、小、混四个普通品种高出40~50元/吨,按**矿年产量150万吨,其中30万吨块煤进行入洗计算,实行原煤五级筛分洗选后,每年至少增加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同时可大大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建设原煤洗选厂,实行科学先进的品种结构调整,是我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原煤品种结构调整实施步骤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先后委托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矿选煤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并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批文,从20xx年起将该项目列入**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并完成了各项前期工作,今年4月底即将破土动工建设,力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届时,我们将以洗选工艺为平台,正式实施矿井原煤品种结构的调整。实施步骤如下。

结构调研报告14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3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

  自1992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增长到5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5468人增加到10776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69.1人,初中班73.4人,普高69.4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40-45人,初中45人(一类)高中50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

  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

  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16平方米,初中24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2平方米,初中生均2.5平方米;实验室24个班以上五间。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9.6平方米,运动场才1.平方米,实验室差5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11.9平方米,运动场3.6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

  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从静态数据分析。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60个班,有学生4198人,超额1498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30个班,有学生223 人,超额887人,足够另开24个班;铜中、铜郭中学54个班,有学生3770人,超额1070人,足够另开21个班。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10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我县连续12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11000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3000余人,按10年增长到80%入高中计,将达到8800人,净增5800人,年均将递增580人,足够开办12个班。从动态数据分析。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25%,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4000人入城,按20%为就学人员计,即有80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80个班,10年即160个班。

  综上两方面数据,即使只考虑扩大高中招生和城区人口增加两个因素,巴川城区现有学校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学生入学难已是当务之急。涉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几点建议。

  ㈠尽快建好一所小学,规划一所小学。

  目前,巴川镇已选定校址,建一所36班规模的小学,其中东郭中学转入12个班,实际净增24个班。可以解决3-5年新增入学数,3-5年以后,又将面临小学入学难问题。因此,现在还需要及时规划一所36个班规模的小学。保持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因其它建设而打乱规划。

  ㈡两年内增设一个初中部,五年内建好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

  巴川城郊的三所初中,主要承担原四郭的初中教育,可适量吸纳城区学生。城区初中入学问题,建议在新建的学校投一个初中部,来暂缓解巴川中学的压力。这也是符合国家“打破各类学校彼此隔绝”精神的。一个地区的高层教育宜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中学校集中于巴川城区为宜。鉴于目前高中的发展势态,只宜逐步恢复2-3所原单设中学高中部,不宜全面开花。主要缓解铜梁中学、铜郭中学的压力,起暂时过渡的作用。建议在五年内建成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校址宜定在个私园区,并及早作好前期规划。加上铜中、铜郭中学,10年内高中达到120个班规模。

  ㈢抓好多渠道,多层次办学

  1、目前巴川城区24个幼儿园点,只有一所公办园。这是一个好势头,应于鼓励和扶持。近年社会力量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实力单薄,但大浪淘沙,必有生机,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

  2、现有的公办各类学校,可以有选择的推行股份制,或租赁,或出售。可以置换部分资金出来投入新的发展。

  3、新建的党校,可以办成一所综合型学校。既办成人教育,也办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㈣集各方之财,办教育为人民。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对巴川城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有误区。它不只是巴川镇的“责任田”,也是全铜梁的“责任田”。应当举各方之财投入它。建议:

  1、新规划学校的土地或无偿划拨,或实行优惠,优惠部分由几个指挥部分摊解决。

  2、在企业改制中和其它国有资产中置换出来的资金,可以安排一定比例投入教育发展。

  3、可以推行股份制办学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4、西部大开发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或融资。

  5、走群众路线,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搞适量的捐集资。

  6、争取政策,调整学校收费,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投入发展。学校政策性收费已是多年未调整。如高中每生每期学费80元、住宿费20元,改善办学条件费50元,明显偏低,可以争取调整。

结构调研报告15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20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 ,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十一五”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十一五”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自然 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一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政府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政府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近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结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的结构12-19

调研结构性改革工作简报02-14

调研的报告02-26

调研的报告02-06

贷款调研报告怎么写,贷款调研报告范文11-18

学校调研报告04-11

需求调研报告04-11

品牌调研报告04-23

婚庆调研报告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