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时间:2024-09-06 18:09:11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1

  市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近日市发改委会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县区发改委、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有关人员一行30余人赴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较为全面了解了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考察报告从现状和特点、经验和做法、借鉴和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以期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市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十多年来不断创新模式,丰富内涵,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xx.2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4.16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11.4亿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增长13.1%,农产品出口创汇15.8亿美元。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市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品质量更加优良”的原则,重抓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是围绕培植品牌产业促调整。做大做强瓜菜、畜禽两大支柱产业,不断扩大果品、水产、苗木、花卉等产业规模。全市年产瓜菜1300多万吨、果品100多万吨、水产60万吨,年出栏肉鸡3亿只、肉鸭1亿只、生猪650头,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培植特色产业促调整。突出地方特色,促进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每个县市区确立2—3个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的100多万亩保护地蔬菜生产区,以昌乐为中心的40多万亩优质西瓜生产区,以安丘为中心的30多万亩优质姜蒜葱生产区,以临朐为中心的7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区等,全市万亩以上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100多处。三是提高产品档次促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改善品质,提高质量,实现了初级农产品由普通产品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转变,加工制品由生向熟、由粗向精的转变。

  (二)以龙头企业为重点,龙头企业大型化外向化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做大。,该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141家,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实现利税33.2亿元,出口创汇15.8亿美元,从业人员42万人。二是做强。市、县安排两级财政贴息资金7000多万元,扶持1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先后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贷款55亿元、山东省农发行100亿元的政府信用贷款。全市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44家,市级龙头企业18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过10亿元和过30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21家、12家和3家,诸城外贸突破了70亿元大关。三是做精。目前已建成肉类熟食加工、粮食精深加工及fd生产线120多条,精深加工产品1000多种。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12家,500多种农副产品通过加工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一,蔬菜出口占全国五分之一。

  (三)以生产标准为关键,农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是抓基础。基本建立了农业标准、检验检测、执法监督三大体系,承担的国家重要技术标准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全市发布实施质量标准171项,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个县级检测站、105处乡镇检测点、730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其中6家市级和县级检测中心通过了省级以上计量认证,成立了3100人的市县两级执法队伍。二是抓基地。以奖代补扶持标准化基地建设,每认定一处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基地奖励3000元,每认定一处有机食品基地奖励8000元。目前全市通过认定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达463万亩。三是抓创建。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开展了向伪劣产品宣战、诚信单位评选以及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三大活动,全市有4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农产品品牌总数达到531个,优质农产品合格率达96%以上。

  (四)以市场多元化为途径,努力把最好的农产品打入最好的市场,卖出最好的`价钱。一是主动走出去。每年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地,到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产销对接会,广泛宣传推介农产品;参加国内知名农产品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开通绿色通道,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去年参加“东盟·中国农业展”,取得巨大成功。二是诚意请进来。先后成功举办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绿博会三大国家级节会,并利用国际风筝会和鲁台经贸洽谈会等,广泛邀请国内外客商到考察。首次成功举办了“中国()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签定农产品销售合同额280亿元。三是搞活大流通。全市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为辅助,遍布全市、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买全国、卖全国”,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2104个,辐射和带动农户50万户。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产业化组织方式不断完善创新。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形式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对产业化程度较低或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契约,加强合同管理和产销衔接,强化法律约束,提高合同履约率。二是对产业化程度较高或产业化经营具有一定基础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企业实行建立风险基金、返还一定利润等形式,对基地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实行生产物质、质量标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检测收购的“五统一”。三是对产业化程度高或产业化经营水平较好的,采取“公司+基地+农场工人”的方式,由企业长期租赁农民土地,企业对基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农民以企业工人的身份为企业生产原料,实现了基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原料生产工厂化;四是有的采取“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方式,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签订原料生产收购合同,中介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农户生产。全市70%以上农户在产业化带动下进入国内外市场。

  二、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市始终把产

  业化发展摆在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是市县两级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和一套办法,加强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牵头成立了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横向交流、引导有序竞争;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统筹协调;三是转变工作方式。由直接抓生产向政策促动、法律规范、经验总结、搞好服务转变。近几年陆续出台了《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农产品出口质量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机制创新。自1993年开始,该市按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确立主导产业,实施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又提出并实施了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以及“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市委、市政府又把农业作为全市打造的“三大亮点”之一,提出了以建设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基地”建设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机制创新,该市探索建立了一体化型、合同型、股份合作型等三种主要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把握关键环节,坚持扩大开放。狠抓产业化经营的各个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立足城乡统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些关键环节的把握,大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主要途径,积极引导国际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兴办了一批高水平、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的大型龙头企业,全市农业利用外资118亿元。形成了有主导产业就有大企业带动、大企业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出口创汇带动外向农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高远目标定位,持续有效推进。模式值得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是高远定位、锲而不舍、持续推进。特别是多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来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化,他们对此没有盲目乐观,而是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至今日,农业产业化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实力全国首屈一指,主要农产品出口创汇在全国处于重要位置,建成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各类农产品检测机构数量之多,政府扶持引导力度之大,开拓市场渠道之广,直至今日提出的“建设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最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基地”,他们的目标定位都着眼于全国,致力于一流,以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推动大发展、大跨越。

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2

  近日,由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同志带队,组织各市分管市长、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赴山东考察农业产业化工作。所到之处,我们看到的是农业标准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和震撼。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探索起步、90年代的全面推进、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提高三个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把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政府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已成为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0多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整个工业销售收入的15%;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34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已达67%。农业产业化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山东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概括为“四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农业标准化、农业国际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一)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相结合,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化

  山东省打破区域界限,狠抓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市场方面上规模、上档次,形成规模优势。为此,他们提出了"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过得硬、打得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粮油、畜牧、水产、园艺、瓜果等区域明显、特色鲜明的八大高效产业带;形成了一大批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720多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部定点市场46处;形成了以鲁花、金锣等为代表的在全国知名的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有1200多家,过10亿元的70多家,过50亿元的4家,过100亿元的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

  (二)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以标准化提升产业化

  重点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生产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二是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并按照国际规范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企业的标准质量认证,努力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全方位接轨。全省已有1099家企业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904家企业通过HACCP体系认证。三是企业建立质检机构,全省已有5151家龙头企业建立了质检机构。

  (三)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国际化相结合,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

  一是坚持积极“走出去”,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山东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组织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努力扩大山东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影响,不断提高山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农产品市场份额省内、省外、国外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二是坚持大胆“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宽松招商环境,增强招商引力,积极引导和依托企业创新招商模式,大规模地吸引国外资本和国内巨头,一大批国际、境外和国内著名企业纷纷落户山东,有力地吸收了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山东农业产业化快速腾飞。

  (四)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以城市化引领产业化

  随着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快速扩张,这些企业在膨胀城镇规模、带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使龙头企业获得了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整合效应,从而形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互促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种态势主要呈现为三个“集中”:一是农民向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企业和二三产业的转移;二是企业向园区集中,在政府的主导下,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园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园区;三是园区向城市集中,按照科学定位、产业聚集的原则,山东许多市县在城市周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使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

  三、几点启示

  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政府必须持续推动大力扶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山东省委、省政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解决“三农”问题工作中,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主旋律,政府一届一届地坚持推动,使农业产业化成为全省经济工作中的强项和亮点。他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招商引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项目审批、资金投放、用地用电、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20xx一20xx年,省里安排了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重点装备了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省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捆绑滚动使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去年增加到了7000万元,今年将增加到1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贪资金的安排使用,也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从多种经营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直接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省农业银行每年两次召开银企联席会议,并以信贷总规模的10—15%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各市也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全省市一级每年用于扶持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达2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山东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引导下,外来资本和本省资金纷纷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一大批强势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快速崛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正是这些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外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多元化市场的形成;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经营理念的变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创新永无止境,是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上,从一开始的“龙头企业+农户”,发展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再发展到“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国外市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问题,逐步形成了“企业跟着市场跑,结构围绕企业调,项目依托基地建,农民照着订单干"的产业化格局。在探索农企利益联结方式上,由松散型联结逐渐向产权式的紧密型联结转变。农户由最初的卖出农产品获得一次性收益,逐步发展到与龙头企业共同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不少地方已经实现从订单、合同契约关系发展到合作制按利润返还、股份制按股分红、反租倒包、兼并联合等关系。这种由简单买卖到产权联结的演进,使得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成为现实。

  (四)必须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山东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动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点突破,努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改良品种,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大力培养科技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目前,全省龙头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937个,专职研发人员2万多名。

  (五)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基地和市场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企业原料保障和产品质量保证的根本,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车间。目前,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450万亩,国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23个、绿色食品766个、有机食品200个。市场是产品销售的终端,是企业接受消费者检验的标杆。山东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对国内市场的依托,大力加强国内外市场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农贸市场8700多处,各类龙头企业和营销组织已在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农副产品“一条街”、“专卖店”、“批发中心”和“展销中心”,通过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多种形式拓展市场。

  (六)必须统筹规划着眼长远。农业产业化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着力抓好五大体系建没。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区和经济隆起带。二是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三是创新产业化经营体系,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等部门参与产业化经营,吸引农民、合作组织以土地经营权、产品、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形成以产权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四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建设一批面向国内外的批发交易中心,发展期货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五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民专业合作杜为载体,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的对接问题;以遍布城乡的营销网络为载体,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以信用合作社为载体,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农业发展需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0-06

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的考察报告10-11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09-14

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10-08

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情况考察报告10-08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范文01-20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范文10-09

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0-08

经济和农业发展情况学习的考察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