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8 10:14:29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关于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梯田正式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知名度迅速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梯田文化旅游事业将承载着元阳人民的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个新的大好形势下,XX县乘势而上,立足资源优势,抢抓良好机遇。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多措并举,围绕梯田核心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斑澜的民族服饰、古老神秘的民族祭祀活动、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致力于丰富梯田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灵魂作用。

  一、基本状况

  元阳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总人口43.5万人,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3%。千百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各个民族在元阳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共生共荣,开垦了举世闻名的19万亩哈尼梯田,创造了闻名遐迩的以梯田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涵盖着哈尼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祭祀、宗教、土司、贝玛、建筑、服饰、科技、艺术等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是发展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资源,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通过大量的普查和调研,成功建立了《XX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共涉及312项,涵盖全县14个乡镇、7种民族的民间文学、习俗节庆、民间传统舞蹈、民间传统音乐、美术、工艺、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之乡等8大类等。在此基础上,2012年至2013年间,对梯田核心区内82个自然村的民族文化资源再一次进行了全面复查。对哈尼摩批、咪谷,彝族毕摩等民族文化传承人,以及磨秋场、寨神林、水碾、水磨等传统习俗文化设施进行了登记造册,全面摸清了核心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家底。累计登记哈尼摩批、咪谷,彝族毕摩等民族文化传承人186人;哈尼族寨神林402亩;水碾、水磨、磨秋场分别有11处、4处和56处;保存较好的寨门13处。

  (二)赴抢救濒危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站

  民族文化传承基站建设是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通过传承基站建设,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民族和地方双重特色的“一村一品”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牌格局,丰富梯田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发挥文化对旅游的辐射作用建立牢固的支撑点。

  2009年底,出台了《XX县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每年投入169万元。按照“立足本土、挖掘内涵、打造品牌,促进和谐”的发展思路,强势推动元阳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事业新发展。明确提出了以“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抢救濒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行动目标,加快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站。并于2010年至2011年,陆续建设了30个民族文化传承基站,签订了50余份《传承人承诺书》,扶持50个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分别在全福庄、上主鲁、阿者科、牛倮普、垭口5个重点村建设了“昂玛突节、矻扎扎节和哈尼哈巴”等民族文化传承基站15个,发展代表性传承人8人。至此,在哈尼梯田核心区,初步建立起比较全面、系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三)扩大农村文艺队伍,展示民族文化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县农村文化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文艺队伍255支,其中,梯田核心区有73支。农村文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维护和谐家园、宣传方针政策、传承民族文化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激发了群众热爱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又为哈尼梯田旅游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以民族节庆为载体,彰显民族文化魅力

  XX县民族节庆文化多姿多彩,有哈尼族的开秧门节、六月年(即矻扎扎节)、新米节、十月年、昂玛突节(长街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哈尼族的“昂玛突节(长街宴)”、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元阳七种民族月月有节庆活动,且形式多样堪称一绝。由此形成了XX县独具魅力的节庆文化,随之产生的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族饮食和厚重的民族歌舞也远近闻名,成为哈尼梯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县政府以哈尼族的“昂玛突节(长街宴)”、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三大民族节庆活动为重点,着力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对重点打造的三大民族节庆每年分别补助10万元活动经费,有力地推动了节庆文化品牌的打造。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规划滞后,衔接不紧。哈尼梯田已跃升为世界品牌,但目前,XX县在民族文化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上都没有鲜明的发展定位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这与迅速攀升的哈尼梯田旅游业明显不相衔接。

  (二)投入不足,发挥优势难,带来的是文化设施跟不上,文化人才缺乏,文化资源优势不能与市场优势接轨和交融。

  (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有待加强。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宁愿到外地打工挣钱,没有几个愿沉下心来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技艺,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境地,这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极为不利。

  三、几点建议

  (一)立项建设梯田文化博物馆。

  哈尼梯田成功入围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哈尼梯田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也好、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机构也罢、亦或是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也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博物馆建设,着力解决民族文化传承、文艺展演、文物管理、非物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物陈列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功能设置问题,弥补XX县多而散、且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不能集中展示的不足。

  (二)外引内联,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招商引资与强强联手相结合,立足这些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具有各民族特色和典型的中、高端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浓缩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于商品之中,赋予商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生产集散基地。努力使文化资源优势向市场经济优势转化,同时,以强大的市场经济优势反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形成资源保护与市场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规划先行,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高起点、高规格定位元阳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新规划;二是完善景区交通网络;三是建设哈尼文化研究基地、天然摄影和影视拍摄创作基地等,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四是建设一批旅游商城、高档次星级酒店和休闲度假别墅群;五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景区执法服务队伍,更好地为四方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标本价值的哈尼梯田,接受不起过度开发的折腾。哈尼梯田的旅游开发一定要把握适度,不然它的原本生态将遭到破坏。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到开发、保护和宣传中来,用心却呵护身边的金子招牌,这种民族品牌才会越擦越亮,不断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篇二、关于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在普法工作各个环节的渗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重实效、重基层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和谐金山建设的有力助推器,全面推进法治县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XX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法治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金山、平安金山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20**年初制定印发了《XX区开展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法治县区创建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全面推进XX区法治文化建设。

  (二)以点带面,做好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指导协调,以奋斗街道、新建社区、育林社区作为创建工作试点,加强联系指导,积极探索提XX县区、街道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法治示范学校、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进全区法治化建设。2013年6月举办“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金山”法律广场活动。借《城市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东风,XX区依法治区办、区民政局等单位及学术机构联合开展了有奖征文、专题培训、居民论坛、《居委会组织法》专题讨论会、社区文化节等一系列促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XX区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着力推动“法律六进”各项任务的落实。特别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社区的“四个一”建设,即“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每个月上一堂法制课;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配一套法律图书;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三)创新形式,全方位推进普法宣传

  一是创新普法形式,利用电视、报纸、征文等形式全方位普法。改变以往局限于摆摊设点式的普法形式,利用XX区的网、报、台等媒介开展多层面、立体式法制宣传教育。面向全区开展了法制动漫作品征文比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区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促进了辖区群众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全方位推进普法宣传,学法意识深入人心。针对特定的节日,结合各单位实际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将普法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春节期间,在辖区全面开展对返乡人员和留守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针对交通安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进行宣传,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3.8”维权周,提高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3.15”期间,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使广大消费者知法、懂法;以人民调解宣传月为契机,大力宣传人民调解非讼、经济、便捷的纠纷解决模式,鼓励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时首选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在“6.26”禁毒宣传日联合区禁毒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禁毒宣;“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前后,组织系列广场普法、文艺普法、社区普法等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四)多方参与,普法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法治区办的宏观指导职能和部门的主体作用,建立普法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承担宣讲任务,共同履行宣教职责,合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有效资源。

  二、存在问题

  1、有的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软性任务,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不如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那么容易出政绩。

  2、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在管理和实际开展工作上缺少有效的规范。

  3、各部门沟通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虽成立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有的具体工作往往由区司法局或依法治区办孤军作战,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应。

  三、有关建议

  (一)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

  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要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

  要通过举办“法制大讲堂”等形式,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通过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唱会、法制摄影和书法、美术展览、动漫展览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第二,要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育出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要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

  第三,要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应更多地依托现代通信手段和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短信、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二)强化法治文化的实践性。

  法治文化建设同法治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空谈法治文化建设,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设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导向。我们的法治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百姓民生。要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区人民致力于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巨大力量。

  (三)建立和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经常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沟通,通过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扩大交流,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着力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市场运作、表彰激励等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篇三、关于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局《关于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文化单位和全县乡镇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找出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征集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加强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措施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全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一)活动开展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县政府制定并印发的《XX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对三项活动的资金分配、活动开展、资金使用等方面从严管理,并认真组织活动开展。2010年,县采茶剧团下乡演出146场(其中列入农村文化“三项活动”52场),观众10.5万人次;县电影公司下乡放映电影2275场,观众达43.5万人次;县文化馆配合各乡镇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78场,参与活动人数6016人;接待市歌舞团演出10场。全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人才队伍情况。

  县剧团现有演职员工37人,其中二级职称4人,三级职称19人,四级职称10人。平均年龄42周岁;县文化馆现有人员6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职工3人;县电影公司现有职工8名。其中中级职称4人;全县乡镇文化站现有人员19人;新干老年艺术团演职人员23人;青铜艺术团演职人员40人;村文化辅导员(含农家书屋管理员)120人。

  二、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组织领导上实行“三个强化”,致力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坚强保证

  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及县文化主管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三个强化”。

  首先,强化领导机构。

  成立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县文化、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农村文化 “三项活动”十分重视,经常过问工作进展情况,专题研究并印发了《XX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施方案》;多次深入潭丘乡中洲村、荷浦乡莒洲村等地,实地观摩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县委、政府还着力解决剧团演员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先后特批县采茶剧团招收年轻的新演员11名,并拨付资金购买了一部演出小客车;在县城南新区无偿划拨33亩土地,投入3000多万元筹建县文化服务中心。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为明确责任,县文广局还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指导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等三项工作分别由2名班子成员负责,形成了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合力。

  其次,强化组织协调。

  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施过程中,县文广局、县财政局注重搞好与其它有关部门、各乡镇、村组的工作协调,坚持每年科学安排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积极协调与县交通、稽征等部门的关系,为县电影公司运输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三辆三轮摩托车免除了公路养路费;对县电影公司人员实行分片包乡村负责制,尽量利用其本乡本土的人缘、地缘优势,每人负责1-2个乡镇电影放映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县电影公司人员已与各乡镇、村组干部形成紧密、融洽的工作关系,所到之处可谓如鱼得水。

  再次,强化资金保障。

  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专项经费,先后拨款10多万元为县剧团添置了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将村级文化建设帮扶作为一项刚性任务纳入了县直各有关部门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的目标管理考评范围,县文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还积极捐资、捐物帮扶挂点村的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援建了一批村级农民业余剧团、村文化活动室等。2005年以来,县、乡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安排6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有力地激发了基层农村投资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潭丘乡9个行政村就有6个办起了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大院),其中:潭丘村投资50万元,南山村投资20多万元;中洲村、潭丘村、大塘村还办起了农民业余剧团。全乡形成了可喜的农民自办文化热的“潭丘现象”。

  (二)活动开展中狠抓“三个关键”,全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得怎样,农民群众的满意度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我们注重精心谋划、狠抓关键,严格把关,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狠抓节目质量关。

  组织县剧团、县文化馆等单位,精心创作、排练一批优秀作品。县剧团每年都推出5至6台全新的剧(节)目,打印成“菜单”样式,任由农民群众“点单”。其中,采茶剧《陶母截发》、《割肉还娘》、《乾隆买桔》、《假相大白》等剧受到市文化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县电影公司紧跟电影产业新动向,不仅及时采购了众多的国产大片和进口影片,并针对我县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下载了《柑桔高产栽培技术》、《香菇栽培技术》等科教片,采取“一村一片”的方式,深入全县巡回放映,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对于下乡演映的节目,县文广局实行事先审查制,从源头上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

  第二,狠抓优质服务关。

  在组织送戏、送电影下乡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搞好优质服务。特别是XX县采茶剧团,坚持发扬“扁担剧团”精神,以不懈的努力和贴心的服务羸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每次演出之前,剧团采取“四自”方式,坚持自带行李、自办伙食、自搬道具、自搭舞台。即使是在2007年获省厅赠送的流动舞台车以后,条件改善了,但“扁担剧团”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丢,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部分村庄,他们克服了路况差、车难行的困难,坚持送戏进村。每到一地,他们均散发宣传单、张贴海报,或手敲铜锣走村串巷,努力吸引更多的观众。演出过程中,剧团坚持做到“四个一样”,即:观众多少一个样、条件好差一个样、城里乡下一个样、领导在场不在场一个样,确保演出质量不打折扣。每次演出结束后,坚持“三不走”,即:借东西未还不走,场地未打扫不走,未征求意见不走。台上演文明戏、台下做文明人,剧团还经常为演出地做好人好事,捐钱捐物,或利用演出前后的空余时间积极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4年来,除600多场演出纳入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资金范围外,另无偿演出317场,是名副其实的“送”戏下乡。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过硬的素质、优质的服务,使“扁担剧团”声名远播,名不虚传。县电影公司组建了9个放映小分队,分赴全县各地放映。无论是年近60的老放映员,还是身体孱弱的女职工,都坚持顶严寒、冒酷暑,不避风雨、跋山涉水送电影下乡。他们或用摩托车搭载,或靠肩挑背驼,将沉重的放映设备送到每一个放映点;待到放完电影返回住地时,往往已是深夜一二点钟,但从没有人有过怨言。在抓好县内文艺团体优质服务的同时,我们对县外优秀演出团体如江西省木偶剧团、XX市采茶剧团、XX市歌舞团等不仅热忱欢迎,而且指定专人负责,协助他们制订演出计划和演出线路,并提供事先帮助联系、演出过程全程陪同等服务。

  第三,狠抓督查指导关。

  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不仅有方案、有计划、有安排,更重要的是有督查指导。县文广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文艺股(效能办)人员不分工作日或双休日、节假日,不分白天夜晚,经常深入演映现场明查暗访,实地监督活动过程,征集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检查演映效果。对于各乡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县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坚持派人实地指导,活动开始前进行文艺辅导,帮助编排、演练节目;活动过程中派人现场督导,确保每次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在县、乡两级文化部门的督促、指导下,我县不仅专业团体演映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带动了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地处赣江中心的荷浦乡莒洲岛举办了“红桔旅游文化节”,溧江乡举办了“西瓜节”,七琴镇棠木村举办了“农民音乐会”,麦斜镇晓坑村举办了“农民文化节”,七琴镇还举办了“走进燥石”摄影作品展、剪纸作品展,金川镇举办的端午节包粽子大赛,等等。繁荣活跃的群众文化不仅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形成了“四多四少” 的局面,即:忤逆不肖的少了,孝敬公婆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赌钱打牌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风貌为之一新。如:曾经秩序混乱、民风强悍的中洲村,如今已变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井冈山报》以题为《从“麻烦”村到“模范”村》作了连续报道,生动地反映了该村在农村文化建设的带动和影响下发生巨大转变的历程。

  (三)资金管理上做到“三个到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资金使用效益

  管理出效益。在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县文广局积极XX县财政等部门,切实加强管理,严格程序,做到“三个到位”,确保了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一是经费计划安排到位。每年上级关于农村文化资金的计划下达我县后,县文广局就及时与县财政部门协商,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具体的资金安排计划,做到资金计划符合政策、切实可行。二是票据报帐手续到位。按规定,县文广局规范了农村文化资金专用票据的报帐手续,做到每张票据有村委会(学校、农林场)负责人签字、财政所负责人签字,五名观众签字并注明联系电话号码,并逐级盖章。原有部分手续不齐全的票据,包括省、市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的报帐票据,均要求该演出活动单位“补课”,补齐有关手续后方可报帐。三是资金拨付及时到位。对于已经开展了演映活动的专业文艺团体和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乡镇,经审查其活动真实有效、票据手续齐全后,县文化局均及时商县财政部门,按程序迅速拨付资金,做到不积压、不拖延,把资金及时拨付下去。由于资金使用管理得当,我县农村文化资金实现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没有任何挤占挪用现象,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刀刃”上。在2007年度县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以及2008年全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中,县文广局农村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符合政策规定,顺利通过了专项审计和检查。

  三、存在的问题与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单位设施缺乏,硬件设施还跟不上,特别是没有专门的车辆,电影公司下乡放映只能靠骑自行车、摩托车,携带机器设备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县文化馆经常要深入农村辅导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只能坐客车,遇到去边远山区还需步行,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和辅导不及时,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偏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健康发展;三是乡镇文化站人员待遇低,多数人员被安排其它工作,文化活动开展受到影响。四是文化人才学历结构编低,知识结构相对老化,缺乏发展后劲。

  (二)意见和建议。

  将城市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列入农村三项活动管理范围;加大培育农村文化专业骨干及农村文艺队伍,对农村业余剧团、村文化辅导员给予经费补贴政策;采取国家政策资金为主、地方政府配套的方式给县电影公司XX县文化馆配备流动放映和群文辅导车各一辆,以降低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和“三项活动”效益。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06-28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6-26

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2-01

关于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6-29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调研报告12-27

关于全县民族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07

旅游调研报告05-23

旅游调研报告02-19

高校情况调研报告06-07

农村情况调研报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