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临床成教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2-10-08 08:20:27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床成教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临床成教本科毕业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临床成教本科毕业论文

  篇一: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实践研究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医学领域技术、学术的跨国交流逐渐频繁和深入。在21世纪初,诸多医科院校开始招收国际生;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开办了英语专业。为了改进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缺乏英文版标准化病人的现状和践行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将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并运用到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国际生;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临床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医学领域技术、学术的跨国交流逐渐频繁和深入。自1995年我国实行各高校自主招收国际生政策以来,来华国际生教育发展迅速,医学专业赴华医学国际生人数增长最为迅猛,已居各专业第二位,学历国际生居各专业首位。我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生,近年来年均接收200名左右的国际生,目前全校接受全英教学的国际生有近600人,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和印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受其母语的影响,大多数国际生的英语口音重,且汉语水平不高,这给师生交流、医患沟通带来阻碍。在临床实习期间,语言沟通障碍是阻碍国际生深入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语言交流障碍、医患沟通障碍以及病患资源等因素影响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医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培训并运用到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也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以及标准化病人的研究提供资源,是一种多方收益的探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医学院校培养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并不局限于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外语人才。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以及我校优势,在我校开展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实践。本次实践对象为我校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20名学生以及40名包括国际生在内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共分20个小组,每小组3人,其中英语专业学生担任SP,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别扮演临床医生和助手。

  1.2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践前,了解英语专业学生情况;实践后,向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口腔专业学生获取反馈意见。实践全程历时2周。第一周话题培训,在进行口腔临床医学拟诊测试前由口腔专业教师提供10个口腔临床医学话题给每个小组,由小组里口腔学生担任培训教师,口腔专业的全英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SP理解剧本,熟悉剧本,掌握相对应疾病的症状以及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第二周,分别在两个下午时间进行测试,测试当天由小组抽签选定1个话题,随即就该话题进行临床技能模拟操作测试,考核流程包括挂号、问诊、诊疗、开医嘱等必备环节。外国口腔专家、我校口腔临床医学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等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随堂打分和评价。

  2、教学效果及评价

  2.1实践教学前基本情况调查

  实践前,我们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至三年级的102位学生就充当我校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SP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3人(12.75%),女生89人(87.25%),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医学知识了解程度、参与SP培训的学习动机、培训需求等四个方面。在参与SP培训的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对SP培训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烈。问卷结果(多选):因为求知兴趣者94人,占92.16%;为了职业发展者86人,占84.31%;为了更多接触社会者82人,占80.39%。从以上资料可见,本次调查对象具有以下特点:年轻女性占多数,性格属于内外向兼有,具有极端性格的.人占少数,绝大多数不具有医学背景并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87.25%的学生表现出对SP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次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知识结构看,95.00%的学生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很少,说明其对医学知识了解总体程度不高,符合遴选SP的基本条件。

  2.2实践教学后调查结果

  在口腔临床医学拟诊测试结束后,我们发放问卷,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和口腔专业学生对此次实践的反馈意见。问卷为主观题,包括四个方面:此次临床拟诊中的收获/感想;经过此次拟诊,对SP的认识如何;个人和模拟医生/病人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类似SP培训活动的建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2.2.1英语专业学生结果反馈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此次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增加了医学词汇,了解一些基本的口腔卫生健康常识和口腔疾病的简单防治知识;同时也发现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不足,医学英语词汇相对匮乏,作为模拟SP,对自己的病情还无法进行确切的描述;通过实践更加了解了SP的概念和意义,对以后再次担任SP有很多的帮助。参与实践的英语专业学生对模拟医生搭档做出的评价:大部分参与拟诊测试的医生英语口语发音不够标准、不清晰,存在一些语法错误,英语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国际生口音较重,使听者无法准确理解;在问诊治疗过程中,医生缺乏对诊断的简单解释,部分学生无法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医患沟通较困难,跟病人互动少,人文关怀欠缺,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熟练,忽略了一些关键步骤。英语专业学生希望以后的SP培训活动增加培训时间,组织者能提供足够信息供SP准备,考核后提出实质性建议、评价和改进方向;也希望拟诊医生在考核前进行充分准备,熟悉考核内容和操作流程,在考核时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动作等,多关注患者感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作为SP,应该更仔细揣摩真实病人的状态和心态并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2.2口腔专业学生结果反馈口腔专业学生认为,此次实践让他们对医患沟通和医生与助手之间配合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提升自身临床经验、考查临床操作技能、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自身不足,如,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发音不够标准,其中部分国际生口音较重,增加沟通难度;临床思维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拟诊过程中过于紧张,诊疗流程熟练度不够,无菌观念、临床沟通技巧等还需提高。他们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担任SP拟诊活动很好地模拟了在临床中遇到外国患者的情况,督促参与活动的医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英文向患者解释病情,如何应对接诊、治疗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缓解医患关系,这对今后的临床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还认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好,可以用自身语言优势很好地参与到拟诊活动中;但对口腔知识不了解,口腔专业英语匮乏,对病情描述不够准确,其中部分同学由于没有经历过口腔方面的疾病或检查,故未能很好地代入患者角色,缺乏临床随机应变能力。与医学专业学生扮演SP相比,由于缺乏口腔专业知识,英语专业学生能更好地模仿真实的病人,表现出临床中病人的多样性,表达更口语化,比较接近真实场景,相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扮演SP来说能更有利于模拟诊疗。不过,也由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对模拟诊疗内容无法提出意见,SP的“指导功能”表现不足。因此,他们希望英语专业学生多增加医学方面的知识,学校应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更真实地扮演病人,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更多帮助。

  3、讨论及体会

  SP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体征,能够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这是国外医学院校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近年来在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国内高校也逐渐开始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于亚峰认为,英文版标准化病人既能拓展和丰富国际生的技能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还能应用于实习生技能培训、临床技能竞赛、临床技能考核等多方面。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临床模拟病例教学,由临床专家、教师设计典型临床案例,由学生扮演某种疾病病人和医生,模拟临床诊治过程,不仅可以弥补临床见习中案例不足的缺陷,还加强巩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景汇泉的研究中,通过让中国医科大学182名医学生、11名专业临床医师与19位SP一起为学生分别评分,证实SP是OSCE(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有效实施的关键,以及SP记录受试者行为的准确性,且认为SP在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检验,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研究过SP作为临床医学教学受试者的可行性,但以英语专业学生作为SP用于临床教学的研究相当少,是SP研究可开拓的研究空间。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我校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对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践验证,认为在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培训一批可供国际生检查和诊断的、具有一定表演能力、沟通能力和较高英语水平的英文版标准化病人,可有效减少在临床教学中国际生与中文版病人的沟通障碍、文化冲突,从而改进临床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可以贯彻落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临床教学和英语教学提供经验,建立适合医学院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研究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6.

  [2]周健,宋世铎,张立峰,等.海外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95,100.

  [3]蓝岚,黄江.医科院校新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18-420.

  [4]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5]于亚峰,周慧,吴文璎,等.英文版标准化病人在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5):70-71.

  [6]梁丽梅,徐建国,蒋玉洁,等.浅谈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和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1):121-122.

  [7]景汇泉,孙宝志.使用标准化病人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4(4):58-62.

  篇二: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学形式的大发展大变革,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应试性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模式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关于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了解当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课堂上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关键词:

  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问题;基本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水平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面临的挑战日益的严峻,仅仅学习课堂上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习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知识涵养,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的人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功,我们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堂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2.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时期若是没有学习到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3.影响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传统的讲授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核心,学生充当的是旁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这大大地减少了学生了参与程度,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完全不符合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的思想。并且传统的讲授方法的长时间使用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等待老师来进行讲解或解答,这样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临床医学实验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对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习者能够激发内部的自主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自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老师要不吝赞美,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奖惩,不断的自我强化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改进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学习,就要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认识到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自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的气氛搞活跃,使学生时刻的充满学习的激情与活力。

  3.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实验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主要指的是在学习的情境中,个体对学习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及学习过程的调控。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学习策略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之中,为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而逐步的形成的一种固定的、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要想使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中有效的提高自我的学习策略,就必须要先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情境自主的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充分地利用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临床医学实验自主学习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在实际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轻松愉悦的学习,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变为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之中,自主的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实验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个体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内在潜能,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邹菁,仇菲,吴荫梅,王之通,蒋健.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1,(02):58-60.

  [2]潘銮凤,殷莲华,严钰锋,孙利军,马淑兰,左伋,刘雯,鲁映青,钱睿哲.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595-598.

  [3]肖建英,王顺,王爱梅,王琴.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方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642.

  [4]汤乐民,金国华,吕广明,咸华,沈卫星,李敏,程纯.地方综合性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61-164+208.

  篇三: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卫生课程改革措施

  摘要:

  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应创新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结合具体岗位需求自主开发的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可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

  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8]徐发莹,吴丽惠,吴森林,等.基于基层卫生服务新定位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4,18(1):4-6.

【临床成教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临床毕业论文10-09

临床本科毕业论文10-09

临床本科生毕业论文10-09

临床本科毕业论文模板10-09

临床医学本科的毕业论文10-08

临床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0-09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10-01

临床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0-08

本科中医临床专科毕业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