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时间:2020-11-15 18:20:24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要]实践型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校本科文秘教育与秘书职业化相适应的必然选择。其基本内涵是:瞄准秘书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职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人、能做事”的“准秘书”人才。

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关键词]文秘教育 实践性教学模式 构建

  高校本科文秘教育承担着为国|*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和企业培养专业秘书人才的任务,近年来的形势发展提高了对文秘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从传统的经验型办事员转变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职业视野、娴熟的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优秀专业人员。与此形成反差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学科自身的原因,高校文秘专业绝大多数都附属于相关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等)而存在,没有自身完整的学位体系。因此,这种学科主体性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专业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

  (1)教学内容薄弱。文秘专业的教材建设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有效创新,教学内容理论支撑不足。

  (2)教学手段单一。多数课程采取的是单一的讲授型、考试型的教学方式。

  (3)教学实践环节滞后。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四年级的实习,同时课堂理论对实践缺乏相应的、及时的指导。

  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应立足于当今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基本趋势,突破传统的认知主义教育思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建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根本,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兼顾秘书学终身教育特点,构建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是:瞄准秘书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职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人、能做事”的“准秘书”人才。

  一、树立“职业化+人文性”的专业培养理念是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首先,职业化是高校本科文秘教育的难点所在。自20世纪80年代高校引入文秘教育以来,逐渐探索出以合理架构秘书知识为基础的较好的方案,即以中文专业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的文秘教育都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设在相关专业(大多数为中文专业)之下,遵循学术教育的理念,走学科教育的路径,强调掌握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价方法都不符合秘书教育的特质,严重影响了秘书人才培养的现代性和适应性。高校文秘教育必须直视这一缺失,将秘书教育和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对接,还原“秘书教育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树立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即受教育者通过接受专业学习,必须具备秘书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规范,实现秘书职业化的准备。

  与此同时,人文性是高校本科文秘教育的优势所在。高校文秘教育得天独厚地占有了中文专业深厚的学科底蕴和平台,具备了丰富的人文学科资源,既有利于培养秘书人才的中文理论知识素质,同时也能有效地实施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有利于培养高校文秘人才较强的人文精神、个性品质、道德修养、职业眼界、礼仪素养等素质,为解决文秘行业较低层次素质同质化提供了可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现阶段的高校文秘教育要坚持“职业化”和“人文性”两条腿走路,就必须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在传统优势与时代需求的结合中实现新的突破。学生的职业化起点在于学校,学校教育应充分凸显其在学习与探究、实践与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整合一切资源,为学生的职业化起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设置“能力先行”的课程体系是建构实践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根据“职业化”的要求,吸纳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内涵,从“学做人”与“能做事”两方面去考虑课程的诉求,采用“能力先行,课程突出”的`架构逻辑,分析现行秘书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严格遵循国家职业规范标准,设计出技能培养模块,在此基础上精准地组织主干及拓展课程,突出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采用了“先基础,后核心”的“先验”架构逻辑,往往导致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的游离,可行的方式是依据核心能力,确定支持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在继续发挥好“人文性”的优势方面,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采用“深化底蕴,优化素质”的架构原则,拓宽人文学科课程,特别增加艺术类选修课程,为学生实现“内外兼优”的职业形象提供动力。

  三、实施“课堂—实训—教法”三位一体是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高校文秘专业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化意识,正确引导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化意识,要凸显实践教学的主导性,基本能力训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训练,核心能力训练则主要安排在综合实训中完成。实施“课堂—实训—教法”三位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秘书角色定位,自觉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

  (一)建设三类教学平台

  紧紧围绕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构建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的三类教学平台。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理论知识体系,开发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奠定专业学习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现阶段主要形式有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其目的是强化理论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科研教学是为彰显高校本科教育的优势,是前两者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将秘书工作理论视界进行提升,创设一个进一步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平台,主要的方式可采取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补充实践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二)开发三级实训模块

  开发文秘实训室、校内实训资源网和校外实习基地三大实训模块。文秘实训室是实施实训的载体,应具备完善的文秘实务模拟环境、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可用于定期、长效地开展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训练;挖掘高校本身的组织资源,形成有利于学生从见习、实习、组织和参与活动等多角度切入的校内组织系统,注重引导和沟通,突破短期效益,实现长效资源库效应,这有利于彰显文秘专业特色,树立专业形象,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精心培育校外实习基地,打破毕业实习的僵化模式,将实习贯通于学习过程,保证学生从“热身”“演练”到“实战”的流畅体验。

  (三)引进多种教学手段

  力避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被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情景,共同探究,实现学生职业角色的成长,具体方法如下:

  1、引入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间接的实践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透彻的观察、深入的反思和广泛的讨论,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拟岗训练。拟岗训练适合在秘书实务课中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是为学生预设一个特定的工作场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模拟。学生尝试从秘书角色、立场与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进入秘书角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将抽象、繁杂、枯燥的理论转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

  3、项目管理。材料来源于经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一项目中还可涵盖数项任务,以完成项目为实训最终目标,并把工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实训过程的始终。项目管理在前者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和全局控制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建立自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根本

  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全面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和心智水平。实践型教学模式的主体性内涵,要求未来的秘书人才应该以对职业负责的态度来审视自身的认知状况及能力。首先应建立起“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将专业素质考核内化于其中,建立学科和能力两套考核及评价标准。同时,要将这种要求贯穿于教学、实训当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采用“个体自评—团队互评—教师综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根据教学手法运用的不同,也可侧重某一点。实践证明,秘书教育的职业化属性,决定了每一次有效的评价,都是对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再度认知和提升,是强化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常崇宜。现代秘书工作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3]董继超。秘书学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09-16

浅析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09-29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论文12-26

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1-13

教学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01-09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论文01-10

改革高校本科生物教学模式论文09-18

教育技术学本科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论文01-05

应用型本科院校推销学实践教学探讨的教育论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