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

语文教学策划书

时间:2022-11-15 15:00:02 策划书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策划书3篇

  转眼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工作目标和挑战,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策划书。你所见过的策划书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策划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学策划书3篇

语文教学策划书1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了解创作背景。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理清思路、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

  明确: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四个诗节一节:写实、写历史

  二节:写精神、写历史

  三节:现在

  四节:“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确: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熟读背诵课文,研讨问题。

  1、欣赏品味诗歌的`特色。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体会诗歌语言美。

  2、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堂训练。

语文教学策划书2

  一、内容分析

  1、教材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2、知识结构:本教材分为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几个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有三个专题,分别是:让世界充满爱、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写作指导有五个专题,分别是:学习写消息、叙事要详略得当、说明要抓住特征、使用下档的说明方法、学会说点道理。

  3、知识内在联系: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这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2、个别差异: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不够不理想。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策略: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课堂应加强作文指导,特别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文化作文的写作技巧。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为写好文化作文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策划书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诗歌感情(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缓、低沉);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⑴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⑵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了?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⑶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语文教学策划书】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策划书11-15

教学策划书11-26

小学教学策划书11-07

语文的教学随笔03-15

语文教学方案04-14

语文语感教学随笔05-18

语文高效教学方案04-21

语文教学总结08-15

语文教学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