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通用13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倡议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倡议书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为了让您在写倡议书中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1
尊敬的各房宗亲们台鉴:
水有源头树有根,人生在世代代传,尊宗敬祖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的先祖一世宣卿莫状元公及其后裔居封开,至六世祖永昌公官至广州立家,七世祖鲁公迁居南海,至十二世祖南英公、瑞风公从南海贸易而至新会,择地开族,繁衍生息,族大昌隆。
至明末间,本族各房倡建宗祠,定吉于双水塘河西村建莫氏宗祠,坐癸向丁(坐北向南帝坐),坐益卦向恒卦,前案五龙献瑞,正针正对古兜山脉最高峰-尖山,主出达贵官人,前案更有五级山为案台,主步步高升之意,左有深凹主财富,两旁旗山朝山有情朝拜宗祠,朝案有贪狼、巨门、文曲三星朝拜,主丁才贵皆旺。建祠近500年历史,人才辈出,环耀莫氏。
宗祠开枝散叶有记录者如下:
南英公系:慕岗房【慕罗房、北罗山房(北罗山分支斗门、会城莫家大地)】。
瑞风公系:
双水塘河房(天麒公,系瑞凤公之长子;天聪公,系瑞凤公之六子,后裔居西村、巷美、红星);
双水桥头房(天瑞公,系瑞凤公之四子,字应辅,生二子,长子名顺从,次子名子从。裔居桥头桥东、桥西、东桥、北桥、蟠龙;后又有后裔迁环城茶坑塔北再回迁双水龙脊建和,后又有后裔迁古井炮台一带,还有迁海南文昌);
双水沙朗沙岗(原果福村、果禄村,两村变故情况见塘河巷美菊隐莫公祠侧之两村碑记,部分回迁塘河、西村及七堡龙湾);
双水富美一队(为何公几时迁出及后裔均未详);
七堡龙湾村(天保公,系瑞凤公之次子,后裔户名子盛,先居双水豪山,后迁旧名七堡冲老村即现七堡龙湾村居住,其分支会城城南乔宁里莫家村)
古劳鸭脷嘴(现鹤山古劳曜明村,为何公几时迁出未详,谱有述);
台山房(天顺公,系瑞凤公之三子,妣雷氏,后裔居台山后迁会城新汉坊)、
恩平房(谱记有后裔去恩平,后裔户名、居住地址未详)、
阳江房(后裔户名、居住地址未详,有谱及三房宗亲大会资料记载:后裔与会城新汉坊房、会城房合租大船回塘河合族祭祖,民国三十六年后失去联系)。
本族宗亲现散居于江门、新会、穗、港、深、珠、澳和海外等地,人丁兴旺。据旅居英国的.世莫荣誉主席莫添来宗亲(堪舆大师)到现场四次进行考察,评说:“宗祠开枝后裔几万人,地理位置风水极佳,代代出人才,建树良多。”添来荣誉主席写出了《新会双水塘河莫氏宗祠风水布局》洋洋三千字以给宗亲台鉴,实属热情之致。(详见附件资料)
宗祠是属于上述各房莫姓之宗祠,据资料,解放前但凡三房(慕岗房、塘河房、桥头房)有大事,必齐集于莫氏宗祠会议商讨解决(几房家谱均有记载)。
我三房祭祖祝文:“恭维我祖,功高衍庆;德厚流芳,迹发龙吟;唐代衣冠,可仰声扬;鹿郡宋朝,文物存放;时维元月,叙嘱春正;祭至新景,追远难忘;陈村酒宇,鸡微毛宴;一脉永伦,宗宜衍祖;祀统三房,存稀千秋;请尝祭堂,涌涌肃肃;齐齐沦沦,仰祈来格;来享复愿,降福降康;启我后人,房房荣华;富贵无疆,人民蔚起;世泽流长,谨告礼成。”“敬如在,佑我族”。
由于土改时祖先神牌被趉,部分世代主牌搬回各家各户,物品分各家户;公社化时宗祠变为队址粮仓,拆封天井,开窗、开墙;后又出租为工厂,凌乱拆分添置,宗祠内外结构破坏严重,祠堂广场猪栏遍及,风水欠佳。更因长期风吹雨淋,加之年久失修,现已破落不堪,如不及时抢修,大有快将倒塌之势。
而宗祠风水远比家坟、公祠重要。因故,近段六十年时间,后裔一直未出达官大贵之人。
今年,新农村建设推广后,在区、镇、村的关怀下,宗祠广场已在建,为搞好广场,西村几乎耗尽力量,广场新建后宗祠的破陋更为突出。我们作为宗祠后裔者,早有图谋修缮之心,可惜余力不足,西村本土居住和常有联系外出者,共计不足200丁,目下从政从商少,务农务工者多,未有巨商巨贾力揽,资单财薄,试想前人祖宗有能力建祠,而我们后辈无力重修,大家又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呢?祖先神牌未能入主宗祠,何能保佑后裔子孙昌盛呢?未得以举行春秋二祭,先祖何得安身以保佑子孙隆发呢?因此,塘河房族人近常为求重修之款而担忧担愁(预算前中座重修约需30万元,整座重修约60万元)。
纵观所有姓氏宗祠建设或重修族例,修缮宗祠,必须告知宗祠所出每一位后裔,且每位后裔都应齐齐出力,尽职尽责。而粤西、粤东两地以宗祠出丁计必须收款,神主牌入祠必计款,马上可以酬足建款,宗祠建设大为保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因此,塘河房宗亲五十多人次召开四次族务会议,为筹组莫氏宗祠重修做了前期工作,现发出倡议,继而下一步到三房及所开支村落拜访,在充分发动和组织后,由各房推选筹委2-3人,成立20人组成的莫氏宗祠重修筹委会,推选1人为总指挥,3人为副总指挥,并组成10人管理团队,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再有序展开各项细致工作。
善人积德荫儿孙,善心耿耿皆忠直,善果绵绵福缘臻,善能本分行公道,善德安教效五伦,善全乡里人钦仰,善继芝兰万万春。
现倡议各房所有宗亲共襄善举,更希望三房以外的莫氏善长仁翁给予支持。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炎高,我们坚信宗祠之子嗣齐心合力,添砖加瓦,就定会重修好宗祠。
恳请江门莫氏联谊会莫文耀会长,各副会长,各名誉会长大力支持和帮助,做好发动本族莫氏全员工作,务求完成莫氏宗祠的重修任务。
颂祝宗亲们阖家安顺!丁才贵旺!!我族昌隆!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2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3
各位族人、各位宗亲: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根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宗亲血缘,一脉相承。古往今来,张氏宗族乃名门望族。追溯张氏宗族的家史,可谓遗风长存;列举张氏宗族的名人,可谓群星璀璨。自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此后各朝各代,均有张氏英杰大贤登上历史舞台。从神话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张百忍到道教一代祖师张天师,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西汉贤相张良到鼎故革新、扶政安邦的明朝首辅张居正,从三国车骑将军张飞到一代抗日名将张学良,从孙中山为之泣题挽联的本乡名士、书法名家张荆野到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张氏名人汗牛充栋,文治武功,各有建树,千古流芳。轩辕始,挥公后,弓长为张,天下大姓:“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文艺,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张氏宗亲祭祀始祖挥公大会《祭文》)。亿人之族,遍布天下,故有“天下张姓出清河”、“无张不成村,名人满天星”之盛誉。
张姓数支,单说一脉:家宗先正,人绍前光。有史可查,元朝末年,社会纷争,战乱不断,导致瘟疫流行,湖北遭受天灾人祸,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当时的朝廷掀起一股大规模“移民潮”。吾族一世祖道清公不辞千里,长途跋涉,从江西瓦屑坝举家迁徙至湖北,始居黄冈溢流河黄土塯,卒后葬于此地。自一世祖道清公迁徙入鄂,屈指算来已有六百八十余年,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张氏后裔发眷一万三千余人。祖上生息繁衍之德,造就后世千秋万代之功!
公元20xx年初,张姓四大房头人相邀前往溢流河祭扫一世祖道清公墓,众位头人合议筹备成立张氏宗族委员会,并举行了宗族负责人代表会议,会议研究了四项内容:一是修撰张氏宗谱;二是敬立一世祖碑;三是修缮一世祖墓;四是重修张氏宗祠。
20xx年清明节,在张氏族人自愿捐资赞助下,筹资一万余元完成了为一世祖道清公立碑、葺墓的修缮工程。在张氏族人的积极参与下,从1994年到1997年,张氏宗谱修撰工作顺利完成。随后,张氏宗族委员会再度提议重建张氏宗祠,得到了族人宗亲的普遍欢迎,至此重修张氏宗祠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百姓有族,族有宗祠。宗祠是族人宗亲供奉祖先神主、举行祭祖活动的特殊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张氏宗祠原址在黄冈路口孙家咀阮屋塯,因为祠堂年久失修,1958年不堪风雨侵蚀而坍塌,此后一直没能重建,成为张氏族人的一大心病。公元20xx年初,由张人明、张耀金、张火成、张先仁、张太平、张友成、张宗焱、张明章、张正良、张宗陆、张汉双、张细兵、张宴林、张意先、张回生、张正竹等16位族人头领发起组成张氏宗祠重建筹委会,组织召集四大房族裔头人共商重建宗祠事宜,聚先祖冥灵于故里,藏宗谱经卷于一堂,以此缅怀祖上荫蔽后人之功德,表达张氏族人共建和谐家族之美好愿景。
经过反复论证甄选,张氏宗祠最终选址在黄冈团风县铁铺雨台岗村。祠堂于公元20xx年农历腊月十八日奠基,1000多位族人宗亲和邻近乡亲参加了奠基仪式。次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张氏祠堂正式动工兴建。在头人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的监理施工下,历时半年时间,张氏宗祠一期建设工程于20xx年8月竣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张氏宗祠结构宏伟,风格古朴,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米,前后共两重,每重五大间。四周大院合龙,院内苍松翠柏。祠堂前门雄狮对峙,六角凉亭对称并立;室内长廊连通各间,长廊柱上雕龙画凤;房顶屋脊飞檐斗角,堂上画像栩栩如生。一重敬设祖宗神位,有护灵将军把守,祭拜台、化钱炉一应俱全,内设祖先堂、纪念堂、名人堂、议事堂、瞻仰堂等,井然有序,相得益彰;二重设天井一眼,井通天宇,上接纳日月雨露,下通透惠风瑞气,井池金鱼戏水,布局浑然天成。所有建筑门窗户页,古今结合,颇具匠心,一座结构新颖、龙凤呈祥的家族宗祠横空出世!
树发千枝同根生,江流万派共源头。在新时期,民间集资建造家族宗祠,不仅是炎黄子孙认祖归宗、发扬家族优良遗风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重建张氏宗祠是一项浩繁工程,经过成本测算,建造工程需要资金80~100万元,还有祠堂的配套工程须进一步完善,但是目前所需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只有依靠宗亲族人的力量来完成祠堂的后续配套建设任务。所幸的是建造张氏宗祠之善举,得到了众多在外工作的族人宗亲的热心支持,得到了本乡本土宗亲族人的.积极拥护,在此,我们对各位族人的支持和拥护表示诚挚的谢意,愿张氏列祖列宗保佑各位宗亲族人身体安康,家庭胜意,好运如日中天,事业平步青云!
亲情割不断,血脉总相连,清明祭祖聚祠堂。张氏祠堂选择在清明前的今天(20xx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一)举行落成庆典,表达了张氏后裔尊祖敬宗、缅怀先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愿望。张氏宗族委员会借此机会发起倡议:希望所有张氏族人团结起来,并肩携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家的事情自家办,办好事情为族人,资金专人管理,流向各房互监,希望张氏族人万众一心,慷慨解囊,早日将张氏宗祠建设好,切实做好张氏宗族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慈善功业!凡捐助义士,镌碑刻名,以彰显其功,铭记其德,后人景仰,百世流芳!
百善孝为先,万代义为重。正如张氏宗祠大门悬挂的这幅对联那样,我们张氏全体族人宗亲,一定要从家族大局出发,团结互助,弘扬家风,个个争做孝义之人,人人奉献一份爱心,在构筑和谐社会实践中,做出努力,做出表率,真正做到:
挥公肇始,弓长为张,一姓五千年,相王扶政,辅国安邦,仰吾先贤垂青史;
道清发眷,人言立信,百世万代基,修身齐家,经商富民,看我后辈著华章。
特此倡议。
共襄盛事!
张氏宗族委员会
20xx年四月三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4
亲爱的家族同胞们:
大家好!
我先祖自末由迁居,经朝历代,距今已有x年历史。现在欣逢盛世,政通人和,x氏族人子孙兴旺,人才辈出。
然而人之有本、水之有源、木之有根,饮水思源,尊宗念祖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为及时修整家谱,恐年远代湮,后人欲识水源木本之谊、昭穆宗支之别,且不可得。前些时日,家族乡绅执事多方努力,发掘、出珍贵的x氏古碑10余块,并举行了隆重的立碑祭祖仪式,在方圆乡邻引起较大影响。
目前根据碑文、入谱登记正在开展家谱修编工作,我们这次编谱与时俱进,摒弃了旧时家谱“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把x氏姑娘及男性的配偶全部堂堂正正列入了世系表,并作详述。还将按照世系概况、世系图、世系表、艺文志等目设置体例。根据众多族人提议,理事会决定修谱的同时在立碑处修建x氏祠堂,以此作为x氏族人崇宗祀祖,垂教训导、商谈族事之基地,这将是x氏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庇佑家族鼎盛、促进亲宗睦祖,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
拟修建祠堂东西长xx米,南北宽x米,坐北朝南,带有小院大门。目前修建一座上档次的古建式祠堂造价在xx万元左右,就是按最低标准修建一座简单的祠堂,加上院墙、地面,预算也在xx万元左右,为表达众族人之孝意,在家的族人每户集资x元不等,会长x个人捐资x万元,但除去修谱费用,缺口仍然很大。鉴于此,理事会决定特向在外工作、经商、事业有成的x氏众位后裔发出倡议:
为振兴家族事业,光宗耀祖,希望各位x氏宗亲贤达、男女长幼,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目前,我族续谱建祠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人人是主角,让我们群策群力,以进取之志,奉献之心,务实之风,把这项追本溯源,弘扬祖德,凝聚族亲,激励后人的大事做实做好。我们将汇聚各方之力,根据捐款数额确定建祠堂标准,力争让x氏宗祠早日开工,使先祖早日安卧于华堂,了却x氏裔孙崇宗敬祖之心愿!
从即日起理事会接受认捐,捐款数额根据个人能力及心愿多少不拘,所有捐款数额在x元以上者,将在祠堂功德碑及家谱上镌刻芳名,以彰其德。捐款到帐将开具收据,并由专门的会计、出纳统收统付,账目公开,严格管理,欢迎各地宗亲监督审查。请各位捐款人汇款后务必通过电话告知已捐款项,以作第三方核实、监督。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5
尊敬的叔,伯,婶,姆,兄,弟,姐,妹,和各位乡亲:
你们好!祝福全体人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胜意,新年快乐!
前几日,数十位陈氏仁兄,相聚一起,谈及祠堂一事,并兴味盎然参观了破旧,残缺的祠堂。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定丫塘陈氏祠堂几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前辈建筑了一座雄伟的大祠堂,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实令子孙后代蒙羞和心痛,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俱兴。祖国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先人开基创业之功,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陈家子孙,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的责任也!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修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筹备修善大祠堂的'组织,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定丫塘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之大业。
我们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1000元以上含一千,刻名字,不足一千的不刻名字,将张榜公布》刻石留名将流芳百世,以告后人。 我们保证:款项收支,用于何处,都张榜公布,坚持定丫塘陈氏大祠堂财务公开制度,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款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
我们相信:全族同胞和乡亲一定深明大义,定丫塘陈氏大祠堂一定建好。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6
亲爱的家族同胞们:
大家好!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xx氏后裔勿忘吾祖。特倡议修建州“xx氏宗祠”。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州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州xx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族之力,在祖地州修建一座“xx氏宗祠”,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xx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族人的心愿。
鉴于xx氏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谢谢大家!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7
三槐堂王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
中华王姓乃天下第二大姓,人口过亿,三槐堂王氏乃太原堂王氏的'一大衍派,本姓姬,周朝皇室一脉。后因江山易主,为不忘我祖上高贵血统,王者风范,故以“王”为姓。千百年来,我族列祖列宗,封侯拜相、忠臣良将、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誉满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资源及精神瑰宝。从古至今,我族人感恩天地、敬奉神灵、顺应自然、永言孝思、精忠报国、不畏强暴、诚信待人、和睦乡邻、美德颂传、立于不败之地!
为报我祖上功德,彰显我祖千古英明,汇聚我族向心力,打造王氏名门望族,大家风范!做到一家有事,众族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需要,举族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族绵薄之力。
故我们成立了“平塘、惠水、罗甸三县王姓三槐堂宗祠修建筹委会”、准备在三县境内寻一宝地修建我族宗祠,供我族人祭拜、议事、集会。预计占地1千平方米,估计投资百万元计。我族各房应以18岁男丁立户拟投
资300元(多多益善,另计功德),筹委会成员拟投资500元以上。成功之日,将为各房户主留名留此,记载于三槐堂宗族功德碑。对同等资助300元及以上的社会各界朋友、有识之士,将记载于三槐堂感恩功德碑,并发放“功德无量”证书,签发统一募捐善行收据。并对所有善款开支全部公开宣布,举头三尺有神明,绝不浪费!
筹委会:(电话) 王柱团
王顺昌 王宗信
王祖及 王兴进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8
尊敬的各位乡亲们:
我们平素都知道,祠堂不仅仅是乡土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乡亲们情感寄托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和各种原因,我们的宗祠已经陷入了破旧和腐朽的境地。为了弘扬乡土文化,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我们发起了重修宗祠的倡议。
我们的宗祠是我们乡亲们的精神家园,是传统文化在地方上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付出,承载了我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无数年的风雨和时间的摧残,让我们的宗祠逐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将宗祠重修,让它重焕生机。
重修宗祠不仅仅只是将它恢复到原本的面貌,更是一次对我们文化传承的重新思考和价值追求。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让宗祠成为乡亲们凝聚情感、传承传统的精神世界。宗祠重修工程将拆除老旧的部分,采用现代化材料进行修缮,既能保持它的实用性,又能展现出古老的韵味。我们会重新加固和修复门楣、香案、壁龛等重要部位,以确保它们能够承载起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除了修复已有损坏的部分,我们还计划在宗祠内增添一些功能,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我们会规划出一个多功能的`场所,既可以作为祭祖祈福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这样一来,宗祠不仅可以满足乡亲们的宗教需求,更能充分发挥其文化交流和教育功能。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呼吁广大乡亲们踊跃参与,捐款或提供资金支持。我们将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账户,用于接收各种善意捐款。每一笔捐款都会被明确记录,并公开披露使用情况。我们将秉承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按照规定用于宗祠重建工程。
另外,我们也欢迎广大乡亲们积极参与宗祠的设计和规划。我们将组织一支由专业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队,他们将负责整个重建工程的设计。我们鼓励乡亲们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意见,共同打造一个符合我们乡土文化特色的宗祠。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创造出一个让世人瞩目的精品工程。
最后,我们再次呼吁广大乡亲们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重建宗祠的事业奋斗。让我们通过这个倡议,让宗祠重焕生机,让乡土文化得以传承。愿我们的后代能继续感受到我们乡亲们的深厚情感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感谢大家!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9
萧氏宗亲宾公房的子孙们:
大家好,这次复修宗祠,是各村代表欢聚一堂,经过反复酝酿,最后做出的决定:一定要把宗祠修建好!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巍巍雪峰山下,滔滔沅水河畔,其他姓氏都有祠堂,祠堂就成了一个姓氏的象征,一种脸面。看看吧,米姓、谢姓、舒姓,陈姓、杨姓等他们都有了。难道我们的祠堂坏了,就不能把它复修好吗?不,不可能。泱泱中华大地,我们萧姓历来就是名门望族,自从大心公赐名得姓,先后有皇帝19人,著名宰相16人,著名皇后16人,驰骋沙场的将军,著书立说的文人,更是不计其数。我姓萧,我自豪!
2015年农历六月初六。祠堂终于破土动工。到目前为止,祠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已经盖瓦了。建祠之初。预算建祠费用约75万。按1993年修谱人数估算。大概有1.6万人。人平收入50钱就差不多了。据目前统计的实际人数,只不过1.1万人左右,人平均50元全收齐的话,也只不过55万元。
本次修祠,与工匠签订的合同是58万,三通一平工程,后来,祠堂又扩建了2米长度的工程。超支近两万,救灾近一万,宗亲代表开会十几次,伙食费开支近两万,外调人员的车旅费开支近一万,预算修谱要20万,祠堂编书近五万,总开支需要90万左右。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资金缺口很大,因此,萧氏宗祠筹备委员会。向全体宾公房的子孙们提出倡议:
一、人头费未交齐的村户,应立即交齐,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凡属公务员、国家事业编的工作人员,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你们是现时代萧氏家族的精英。本来我们是同一祖宗,由于你们自身的勤奋努力,加之老祖宗对你们的偏爱,使你们在茫茫人海中高出一节。更应该不忘先祖、热爱宗、关心宗祠,伸出援助之手资助宗祠每人,助资1000元以上。
三、刚出茅庐的热血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承担着兴盛萧氏宗族的未来。因此你们更应该关心修祠、修谱。献出一份爱心,资助300-500元。
四、固定资产在50万以上的企业家、商业家,你们更是人中豪杰,应该向萧崇刚(捐资2.1万元)、萧典建(捐资2万、萧建平(捐资1万、萧湘斌(捐资1万)、萧杨林(捐资1万)学习,力争多捐一点。
各位宗亲为了把祠堂修好我们少喝一杯酒,少抽一根烟,少玩一把牌,大家都来捐一点。老祖宗在上天是看得见的,是会保佑你们的,你们将会在老祖宗的庇佑下,经济更加发达,事业更加兴旺,前程更加辉煌。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10
竹山的左氏宗亲们:
人旺千秋不忘祖,树高百丈靠盘根。我祖天学公携家眷奉祖谱自大冶西迁至竹山左家湾创业开基之后,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现已延续十一世,可谓祖德广远,佑我左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为彰显先祖的丰功伟绩,我辈因在祖先落基之地—左家湾修建左氏祠堂,彰先祖之德,延左氏之文脉。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左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礼仪的重要场所。
在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大好形式下,各姓氏家族大都开始了“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续写家谱,修建祠堂,彰显先辈之举,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室难宁;身为左氏子弟,不能让祖先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实是我辈奇耻大辱!现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如不抓紧修建祠堂,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族中有识之士审时度世,抛开成见,集思广益,献计出力。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和象征。修建左氏祖祠上敬祖宗,下贻子孙,既神圣,庄重,光荣,又艰巨,艰难,艰苦。祖祠是全族之圣殿,修祠安祖靠大家,必须充分动员和凝聚我们全体族人的力量和智慧,方可毕其功于一役。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祖宗的荫庇,耕耘于祖宗故地及战斗在天南海北的.天学公后裔子孙,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而且我左氏还涌现了一批社会公认的创业成功人士,这是我们修建祖堂的力量和底气,是我们左氏族人的台柱和脊梁!
诸位同族宗亲们:照应子女可随时随地,孝敬母亲可年年岁岁,修祠安祖百年难遇,今生今世可能仅此一次而已。它是先祖的召唤,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今天,我正式向大家发起倡议:恳切希望天学公支下所有左氏宗亲,精神抖擞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分高低贫富,不计均等得失,尽心倾力诚孝,热情踊跃的参与建祠工作。
我坚信,有富甲一方,德高望重,才学兼备的三位领军人(宏发,名刚,自治)牵头,又有族外宗亲的帮扶和捐助,祖祠修建完工指日可待。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11
尊敬的欧家营守祖及各支系众族宗亲们:
我是欧家营吴氏尚定公的第十九代世孙吴飞,一九九一年二月,在我父吴光群的号召下,经多方努力,和族中吴明书,吴光作,吴在贵,吴在腾,吴忠治,吴忠周,吴忠台等众族亲,团结协作,在我家历时两年多,于一九九三年三月,终于写成了高标准,高质量长达786页的精装版《欧家营吴氏族谱》。同时对祖墓进行修建。
坟墓修建如今已二十多年了,由于当初资金不足,加之地质变故,当初修复的坟墓,前排已垮塌。作为尚定公的后代,怎忍心观之?本人征求多人,众宗亲均赞同修复和重建。为此,本人特发起倡议:
要求欧家营守祖及各支系众族老幼宗亲们,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辉自己的社会关系,多方宣传,把这次倡议之精神传达到各支系族亲老幼,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知道。团结各支系族亲整体力量,形成拳头。
各位众族老幼,我们作为尚定公的后代,我们以荣耀、幸福、兴旺、团结、和谐为荣。但想一想,我们作为其后代子孙,特别是五尺男儿,你是怎样继承祖训,干出几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的?看一看我们尚定公的子孙,有国家公务员,有领导干部,有教师,有千万元的老板,各行各业,人才济济,财源广进。
经过测算,尚定公的坟墓修复,场地征用,宗祠修建工程投资需要近百万元。但是,从众抬一的角度去想,如果凡尚定公的后代人人均捐出200元,一个普通干部捐2000元,一个副科、正科(局)长捐3000元,当老板经商的你捐出1万、2万,甚至10万元,你敬了老祖宗,相信你会一帆风顺,一本万利,老祖宗一定会保佑你再赚回来。总之,我们吴氏族人不会为这五斗米折腰,更不会为修复自己的祖墓.总祠而小气。
当然,小气的人是有的,人大气,小气,在尚定公的坟墓修复,场地征用,宗祠修建过程中会体现出来,我们个人捐多少钱,是考验你敬祖不敬祖的`时候。为了鉴别族人后代对祖宗的敬孝,我提议:凡踊跃捐款者,总祠落成后,我们一定要将你的名字,捐款数额一并刻写在宗祠的碑上,让后人一看便知晓,永远留存。同时,我也要不客气地告诉我们的一些族人,请不要在这个时候找理由甚至连一天的零工钱200元都不拿出来。眼前,你可能有1万个理由,但到你的儿、孙、曾孙辈等能走进总祠的那一天,后代对你的行为一定不会赞成,如果做事不为后代留点面子,树个好形象,让后代在别人面前没面子,无尊严,这样的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价值?
各位宗亲老幼们,对祖宗要尊敬,心诚则灵,你捐了钱,出了力,许过好愿,祖宗知道你的良心和作为。相信你会一本万利。我们热忱期待你的光临。同时能在吴氏宗祠的功德碑上能看到你耀眼的名字。让你的功德名传千秋!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12
各位族友:
我黄氏始祖峭山公,出身名门望族,乐善好施,为四方百姓景仰,21子传遍全国,明初自江西迁徙至湖南,卜筑醴陵,为我醴陵黄氏之始祖,嗣后族裔繁衍,枝繁叶茂。
醴陵黄氏现有子孙数万,大小分支几十处,广布于醴陵、湘潭、萍乡、武汉、新疆、云南等地,自明清至今,醴陵黄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且人才辈出,代代繁昌。
而今,国泰民安,欣逢盛世,新增清明假期,更让我们后辈念祖之心大盛,然先祖之魂渺渺不知归处,后人花枝纷飞,想深深叩拜茫茫不知何方?请回英灵,孝心供养,告慰先人,方不辜负人才济济之黄氏,不枉了昌盛繁荣之太平。
经数次商议,决心把我黄氏宗祠总堂重新修建,选址醴陵嘉树枫林村,为了工程早日落成,使我族先祖有安居之所,望我族积极行动起来,为宗祠建设增砖添瓦,慷慨捐资,筹委会决定:为捐资者立碑著传,流芳后世,让后人永远颂扬他们积极行善之功德,我族先祖,英灵在上,必将保佑我子孙后代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13
尊敬的葛氏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氏始祖仲山公来吾村立基发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
前辈曾修建祠堂一座,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
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后墙已崩,如不及时修缮,我们的列祖列宗就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上愧对先祖,下愧对子孙!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葛氏宗祠修建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抚养子女可朝朝夕夕,孝敬父母可岁岁年年,然建祠安祖百年难遇,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经多次预算修建祠堂需要资金100万元以上,由于资金有限,故此正式向族人发出倡议:
恳切希望葛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
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建宗祠之大业。
xxx
20xx年xx月xx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相关文章:
重修宗祠倡议书09-05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10-14
重修祠堂募捐倡议书10-04
重修祖屋倡议书02-12
祠堂重修募捐的倡议书04-18
祠堂重修募捐倡议书06-12
重修祖墓倡议书范文06-19
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10-17
宗祠重建捐款倡议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