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

时间:2020-12-12 17:04:11 倡议书 我要投稿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3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倡议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倡议书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为了让您在写倡议书中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3篇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1

尊敬的各房宗亲们台鉴:

  水有源头树有根,人生在世代代传,尊宗敬祖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的先祖一世宣卿莫状元公及其后裔居封开,至六世祖永昌公官至广州立家,七世祖鲁公迁居南海,至十二世祖南英公丶瑞风公从南海贸易而至新会,择地开族,繁衍生息,族大昌隆。

  至明末间,本族各房倡建宗祠,定吉于双水塘河西村建莫氏宗祠,坐癸向丁(坐北向南帝坐),坐益卦向恒卦,前案五龙献瑞,正针正对古兜山脉最高峰-尖山,主出达贵官人,前案更有五级山为案台,主步步高升之意,左有深凹主财富,两旁旗山朝山有情朝拜宗祠,朝案有贪狼丶巨门丶文曲三星朝拜,主丁才贵皆旺。建祠近500年历史,人才辈出,环耀莫氏。

  宗祠开枝散叶有记录者如下:

  南英公系:慕岗房【慕罗房丶北罗山房(北罗山分支斗门丶会城莫家大地)】。

  瑞风公系:

  双水塘河房(天麒公,系瑞凤公之长子;天聪公,系瑞凤公之六子,后裔居西村丶巷美丶红星);

  双水桥头房(天瑞公系瑞凤公之四子,字应辅,生二子,长子名顺从,次子名子从。裔居桥头桥东丶桥西丶东桥丶北桥丶蟠龙;后又有后裔迁环城茶坑塔北再回迁双水龙脊建和,后又有后裔迁古井炮台一带,还有迁海南文昌);

  双水沙朗沙岗(原果福村丶果禄村,两村变故情况见塘河巷美菊隐莫公祠侧之两村碑记,部分回迁塘河丶西村及七堡龙湾);

  双水富美一队(为何公几时迁出及后裔均未详);

  七堡龙湾村(天保公系瑞凤公之次子,后裔户名子盛,先居双水豪山,后迁旧名七堡冲老村即现七堡龙湾村居住,其分支会城城南乔宁里莫家村)

  古劳鸭脷嘴(现鹤山古劳曜明村,为何公几时迁出未详,谱有述);

  台山房(天顺公,系瑞凤公之三子,妣雷氏,后裔居台山后迁会城新汉坊)丶

  恩平房(谱记有后裔去恩平,后裔户名丶居住地址未详)丶

  阳江房(后裔户名丶居住地址未详,有谱及三房宗亲大会资料记载:后裔与会城新汉坊房丶会城房合租大船回塘河合族祭祖,民-国三十六年后失去联系)。

  本族宗亲现散居于江门丶新会丶穗丶港丶深丶珠丶澳和海外等地,人丁兴旺。据旅居英国的世莫荣誉主席莫添来宗亲(堪舆大师)到现场四次进行考察,评说:“宗祠开枝后裔几万人,地理位置风水极佳,代代出人才,建树良多。”添来荣誉主席写出了《新会双水塘河莫氏宗祠风水布局》洋洋三千字以给宗亲台鉴,实属热情之致。(详见附件资料)

  宗祠是属于上述各房莫姓之宗祠,据资料,解放前但凡三房(慕岗房丶塘河房丶桥头房)有大事,必齐集于莫氏宗祠会议商讨解决(几房家谱均有记载)。

  我三房祭祖祝文:“恭维我祖,功高衍庆;德厚流芳,迹发龙吟;唐代衣冠,可仰声扬;鹿郡宋朝,文物存放;时维元月,叙嘱春正;祭至新景,追远难忘;陈村酒宇,鸡微毛宴;一脉永伦,宗宜衍祖;祀统三房,存稀千秋;请尝祭堂,涌涌肃肃;齐齐沦沦,仰祈来格;来享复愿,降福降康;启我后人,房房荣华;富贵无疆,人民蔚起;世泽流长,谨告礼成。”“敬如在,佑我族”。

  由于土改时祖先神牌被趉,部分世代主牌搬回各家各户,物品分各家户;公社化时宗祠变为队址粮仓,拆封天井,开窗丶开墙;后又出租为工厂,凌乱拆分添置,宗祠内外结构破坏严重,祠堂广场猪栏遍及,风水欠佳。更因长期风吹雨淋,加之年久失修,现已破落不堪,如不及时抢修,大有快将倒塌之势。

  而宗祠风水远比家坟丶公祠重要。因故,近段六十年时间,后裔一直未出达官大贵之人。

  今年,新农村建设推广后,在区丶镇丶村的关怀下,宗祠广场已在建,为搞好广场,西村几乎耗尽力量,广场新建后宗祠的破陋更为突出。我们作为宗祠后裔者,早有图谋修缮之心,可惜余力不足,西村本土居住和常有联系外出者,共计不足200丁,目下从政从商少,务农务工者多,未有巨商巨贾力揽,资单财薄,试想前人祖宗有能力建祠,而我们后辈无力重修,大家又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呢?祖先神牌未能入主宗祠,何能保佑后裔子孙昌盛呢?未得以举行春秋二祭,先祖何得安身以保佑子孙隆发呢?因此,塘河房族人近常为求重修之款而担忧担愁(预算前中座重修约需30万元,整座重修约60万元)。

  纵观所有姓氏宗祠建设或重修族例,修缮宗祠,必须告知宗祠所出每一位后裔,且每位后裔都应齐齐出力,尽职尽责。而粤西丶粤东两地以宗祠出丁计必须收款,神主牌入祠必计款,马上可以酬足建款,宗祠建设大为保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因此,塘河房宗亲五十多人次召开四次族务会议,为筹组莫氏宗祠重修做了前期工作,现发出倡议,继而下一步到三房及所开支村落拜访,在充分发动和组织后,由各房推选筹委2-3人,成立20人组成的莫氏宗祠重修筹委会,推选1人为总指挥,3人为副总指挥,并组成10人管理团队,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再有序展开各项细致工作。

  善人积德荫儿孙,善心耿耿皆忠直,善果绵绵福缘臻,善能本分行公道,善德安教效五伦,善全乡里人钦仰,善继芝兰万万春。

  现倡议各房所有宗亲共襄善举,更希望三房以外的莫氏善长仁翁给予支持。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炎高,我们坚信宗祠之子嗣齐心合力,添砖加瓦,就定会重修好宗祠。

  恳请江门莫氏联谊会莫文耀会长,各副会长,各名誉会长大力支持和帮助,做好发动本族莫氏全员工作,务求完成莫氏宗祠的重修任务。

  颂祝宗亲们阖家安顺!丁才贵旺!!我族昌隆!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2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3

各位族人、各位宗亲: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根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宗亲血缘,一脉相承。古往今来,张氏宗族乃名门望族。追溯张氏宗族的家史,可谓遗风长存;列举张氏宗族的名人,可谓群星璀璨。自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此后各朝各代,均有张氏英杰大贤登上历史舞台。从神话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张百忍到道教一代祖师张天师,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西汉贤相张良到鼎故革新、扶政安邦的明朝首辅张居正,从三国车骑将军张飞到一代抗日名将张学良,从孙中山为之泣题挽联的本乡名士、书法名家张荆野到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张氏名人汗牛充栋,文治武功,各有建树,千古流芳。轩辕始,挥公后,弓长为张,天下大姓:“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文艺,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张氏宗亲祭祀始祖挥公大会《祭文》)。亿人之族,遍布天下,故有“天下张姓出清河”、“无张不成村,名人满天星”之盛誉。

  张姓数支,单说一脉:家宗先正,人绍前光。有史可查,元朝末年,社会纷争,战乱不断,导致瘟疫流行,湖北遭受天灾人祸,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当时的朝廷掀起一股大规模“移民潮”。吾族一世祖道清公不辞千里,长途跋涉,从江西瓦屑坝举家迁徙至湖北,始居黄冈溢流河黄土塯,卒后葬于此地。自一世祖道清公迁徙入鄂,屈指算来已有六百八十余年,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张氏后裔发眷一万三千余人。祖上生息繁衍之德,造就后世千秋万代之功!

  公元20xx年初,张姓四大房头人相邀前往溢流河祭扫一世祖道清公墓,众位头人合议筹备成立张氏宗族委员会,并举行了宗族负责人代表会议,会议研究了四项内容:一是修撰张氏宗谱;二是敬立一世祖碑;三是修缮一世祖墓;四是重修张氏宗祠。

  20xx年清明节,在张氏族人自愿捐资赞助下,筹资一万余元完成了为一世祖道清公立碑、葺墓的修缮工程。在张氏族人的积极参与下,从1994年到1997年,张氏宗谱修撰工作顺利完成。随后,张氏宗族委员会再度提议重建张氏宗祠,得到了族人宗亲的普遍欢迎,至此重修张氏宗祠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百姓有族,族有宗祠。宗祠是族人宗亲供奉祖先神主、举行祭祖活动的特殊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张氏宗祠原址在黄冈路口孙家咀阮屋塯,因为祠堂年久失修,1958年不堪风雨侵蚀而坍塌,此后一直没能重建,成为张氏族人的一大心病。公元20xx年初,由张人明、张耀金、张火成、张先仁、张太平、张友成、张宗焱、张明章、张正良、张宗陆、张汉双、张细兵、张宴林、张意先、张回生、张正竹等16位族人头领发起组成张氏宗祠重建筹委会,组织召集四大房族裔头人共商重建宗祠事宜,聚先祖冥灵于故里,藏宗谱经卷于一堂,以此缅怀祖上荫蔽后人之功德,表达张氏族人共建和谐家族之美好愿景。

  经过反复论证甄选,张氏宗祠最终选址在黄冈团风县铁铺雨台岗村。祠堂于公元20xx年农历腊月十八日奠基,1000多位族人宗亲和邻近乡亲参加了奠基仪式。次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张氏祠堂正式动工兴建。在头人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的监理施工下,历时半年时间,张氏宗祠一期建设工程于20xx年8月竣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张氏宗祠结构宏伟,风格古朴,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米,前后共两重,每重五大间。四周大院合龙,院内苍松翠柏。祠堂前门雄狮对峙,六角凉亭对称并立;室内长廊连通各间,长廊柱上雕龙画凤;房顶屋脊飞檐斗角,堂上画像栩栩如生。一重敬设祖宗神位,有护灵将军把守,祭拜台、化钱炉一应俱全,内设祖先堂、纪念堂、名人堂、议事堂、瞻仰堂等,井然有序,相得益彰;二重设天井一眼,井通天宇,上接纳日月雨露,下通透惠风瑞气,井池金鱼戏水,布局浑然天成。所有建筑门窗户页,古今结合,颇具匠心,一座结构新颖、龙凤呈祥的家族宗祠横空出世!

  树发千枝同根生,江流万派共源头。在新时期,民间集资建造家族宗祠,不仅是炎黄子孙认祖归宗、发扬家族优良遗风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重建张氏宗祠是一项浩繁工程,经过成本测算,建造工程需要资金80~100万元,还有祠堂的配套工程须进一步完善,但是目前所需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只有依靠宗亲族人的力量来完成祠堂的后续配套建设任务。所幸的是建造张氏宗祠之善举,得到了众多在外工作的族人宗亲的热心支持,得到了本乡本土宗亲族人的积极拥护,在此,我们对各位族人的支持和拥护表示诚挚的谢意,愿张氏列祖列宗保佑各位宗亲族人身体安康,家庭胜意,好运如日中天,事业平步青云!

  亲情割不断,血脉总相连,清明祭祖聚祠堂。张氏祠堂选择在清明前的今天(20xx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一)举行落成庆典,表达了张氏后裔尊祖敬宗、缅怀先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愿望。张氏宗族委员会借此机会发起倡议:希望所有张氏族人团结起来,并肩携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家的事情自家办,办好事情为族人,资金专人管理,流向各房互监,希望张氏族人万众一心,慷慨解囊,早日将张氏宗祠建设好,切实做好张氏宗族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慈善功业!凡捐助义士,镌碑刻名,以彰显其功,铭记其德,后人景仰,百世流芳!

  百善孝为先,万代义为重。正如张氏宗祠大门悬挂的这幅对联那样,我们张氏全体族人宗亲,一定要从家族大局出发,团结互助,弘扬家风,个个争做孝义之人,人人奉献一份爱心,在构筑和谐社会实践中,做出努力,做出表率,真正做到:

  挥公肇始,弓长为张,一姓五千年,相王扶政,辅国安邦,仰吾先贤垂青史;

  道清发眷,人言立信,百世万代基,修身齐家,经商富民,看我后辈著华章。

  特此倡议。

  共襄盛事!

  张氏宗族委员会

  二0xx年四月三日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范文3篇】相关文章:

重建宗祠捐款倡议书10-09

宗祠奠基仪式上的答谢词范文10-01

倡议书范文08-05

倡议书相关范文11-29

个人倡议书范文07-11

家庭安全倡议书范文12-24

爱心捐助倡议书范文09-16

关爱他人倡议书范文05-17

规范汉字倡议书范文05-16

关爱老人倡议书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