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

时间:2023-03-01 19:37:54 传统文化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传统文化的作文集锦九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传统文化的作文集锦九篇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打开电视机,然后将频道调到中央11台,你会看到很多戏曲节目,尤其是京剧。

  当老师要举行一次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交流会时,我立刻想起了京剧,那个让我觉得扑朔迷离而且具有神秘色彩的京剧脸谱。回到家后,我赶快让妈妈帮我上网查找和京剧有关的资料,原来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了。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京剧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伟,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多么有特点的腔调呀!当中国逐渐强大并且走向世界的时候,京剧便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我们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发扬光大,让京剧也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我的外婆家在江苏,属于江淮一带,爷爷奶奶家在安徽阜阳,两地的传统习俗有些不同。

  昨天周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买回来大包小包许多食材,“今天什么节日?”我有点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话说‘大冬大似年,北方饺子南方汤圆’”,北方过年大年三十包饺子,我们江淮是包汤圆,所以我们今晚包饺子吃,明天早上吃汤圆!”“哦,耶!”我开心地欢呼起来,“我们家真好,南方北方的习俗都有呢!外婆,我来帮忙,我们早点包饺子和汤圆啊!”“呵呵,看你这个小馋猫急的!”妈妈笑道。“饺子皮我揉,这个我拿手”,爸爸自告奋勇道,“汤圆的豆沙馅儿还是我来!”外公‘得意’地自夸道,“这自制的豆沙馅儿,可是买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写完作业,我突然闻到了很香甜的味道,来到厨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旁在和饺子馅的爸爸乐了,“饺子馅你也来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当呢!我也来包!”

  一切准备就绪,外公外婆包汤圆,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两边忙着,“外婆,其实,这南方北方的饺子和汤圆其实根本是一样的,你看,都是把馅儿包到皮儿里,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面粉!”“嗯,总结的准确”,外公赞扬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把幸福和祝福随着馅儿包进去”,外婆跟着总结道。“嗨,你怎么把饺子馅儿包到汤圆里去了!”妈妈惊呼道,我低头一看,包错了,“这样也好,你们看电视上,菜汤圆的做法也很多,今天这是我为大家做的菜汤圆哦”,“哈哈哈,不错,再包几个菜的吧!”外公高兴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暖暖的亲情,洋溢在温暖的`屋子里,洋溢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我觉得很幸运,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两种传统文化。虽然南北方传统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对家的爱,对家人的爱,都是一样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家更加和谐欢乐!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3

  观粮一直追求大目标、坚定大方向,矢志不渝。近几年,使心中的大目标有了世纪之光,所以穷忙乎、有事做,总有干不完的己之所爱且勇往直前,以苦为荣、以荣为乐、乐在其中,尽管身体硬朗,观粮是不爱像孔夫子那样周游列国的。每每周末亦不曾清闲,甭说公休,公休从来与咱无关。若不是有人盛请强邀,观粮是不会远足的。即便远足,也大都是与众所周知的己之所爱相关联的于事有补、于业有益之雅操。

  前年此季即20xx年4月13日,搁不住文学小筑众友之约……写了配图之文《春游潞王坟》;

  去年此时20xx年3月30日,应邀赴会……写了《奇石秀雕精气神 —新乡市“旅游杯”太行精品奇石展印象记》配图类文;

  今春20xx年4月清明节期间,搁不住家人生拉硬拽……写了图文匹配的《人面桃花对春风——唐庄桃园览胜记》。实际上,那天的桃园览胜之后,余余兴尚存,还乘车兜风看了凤凰山矿山森林公园,流连忘返、拍了一轿车的`“峰光”图片,我那个大孝之子,揶揄道:“爹呀,来时您不愿,来之又忘返,叫人情何以堪?清瞧了,这一堆照片,您不是大发感慨、就是思绪万千忙到大半夜、吸上两盒烟;本来拉您上山、是想让您清闲。这倒好,事与愿违、陷子于不义,今后远足还带不带您!?”当晚,因忙于公家现场会资料,仅仅记叙了《唐庄桃园览胜》、仅仅吸了两盒烟——写出了现场会发言稿《我们是如何扎实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而那一大堆“峰光”图片也就束之高阁了。

  前几天,观粮打电话给城南庄的城南居士——新乡市网络文化队伍——文学小筑的头头儿之一,观粮本来是邀其翌日参加“迟夫作品研讨会”嘞,Sorry——在人家事儿上、不是红事儿、是白事儿;白事儿者,不是好事儿、是天大的正经事儿……观粮万岁——理解之!但是,城南居士他还有话呢:观粮呀,有个“好儿”,你得接——星期二潞王坟第28届牡丹花会盛大迎客日,你得去、你不去等于此会白开,正要给你打电话嘞!余思忖:这咋弄?看好儿、正好儿,兄弟单位、观粮工作过的老根据地——北站区耿黄乡(今为凤泉区耿黄镇)文化站搞嘞不错,正说去瞧瞧嘞——巧的很、双喜临门——这是一个开眼界、对外交往、促进文化繁荣、交流的好时机。征得镇主管副镇长刘铠瑊同志同意,如期成行。

  耿黄乡发展了,现在是耿黄镇,镇治所还在老地方耿庄西头、路南、坐南朝北。离开这里28年了,中间莅临若干次,除了换了一茬茬儿人、增添新治便民之门、偶遇老同事之外一切如故,观粮并不陌生。高大白净的熟人耿凤霞主任微笑着问明来意,就朝现代化办公的、一群年轻人中喊道:小王,有人找你! 立刻有位30出头、丽丽亮亮的女子离位来到我俩跟前。耿主任做了彼此介绍,道明来者系“咱乡有名的老同志”和来意,这位名叫王滢的王站长就亲切愉快地接待了观粮。在机关大楼后面漂亮整洁的文化站门前开门时,王站长笑着说:我认识您,那天现场会上,您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情况呢。哦,人太多,我记不清了。王站长实打实地就该站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站的情况、现状,说给我、叫我看,我很满意,看到不少精彩、有创建之处,表示向该站学习。王站长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然后,我向她道明这是今天特意回北站来的第一站……时间、行程所限,于是就拿出事先准备的U盘,向她考取了相关图文、视频资料,便于进一步学习研究。王站长说,她很爱乡镇文化事业。观粮也看出来了,表示赞赏,相信她一定会做得更好!

  按照城南居士约定时间,观粮抵达目的地——“中原定陵”潞王坟大门口,观看了当地群众文艺队的精彩演出,见到了前来组织、出席潞王坟第28届牡丹花会盛大迎客日的老朋友周冯建、丛山、汤笑云等社会各界朋友。文学小筑团队与广大群众一起参加了牡丹花迎客开幕式。然后大家免费进园游览赏花。我给当地群众文艺表演队部分演员拍了照,问她们是哪村的,说是武陵村的;又问演出费多少,说是义务的——哇,原来这里跟我们王村镇一样,也有“乡镇文化志愿者队伍”呀!这时扭头一看,我已经同文学小筑的朋友们走散,只好独自信步漫游,登上潞王坟茔最高点,又下来,找一处牡丹园观看,而后重点详细观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明朝石制的文武官、控马官和众多神兽“仪仗队”,沉浸于那个时代的遐想之中。一大晌,拍了不少图片。临近中午电话联系,静待中,与城南居士、静水流、开练和众多文友取得汇合。

  三月初六季春间,

  应邀赏花又一年。

  文化交流逢盛世,

  帝王空余非遗产【注】。

  【注】非遗产,系指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首家乡镇文坛 卫水文化沙龙 领事

  新乡环宇桥·花卉城民间文化大使

  牧野区地名专家

  牧野大地天仙真人空名君观粮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中医药文化则如同这片土地上生长着的草木。土地肥沃,营养丰富,草木自然而然就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如果土地贫瘠,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谈到中草药,我想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一碗黑不溜秋,散发着一股股难以名状的古怪草药味,喝下去时可以让舌头难受好一阵子的不明液体,难怪有些尝试过中药的人会戏谑:“说看看人家西药片子,外面都裹着一层糖衣呢,就是炮弹也愿意吃啊,中药呢,一个比一个苦”。

  西药真有那么好?中药就那么不堪?可在我对中药的认知里,中医药学彰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从古至今勤劳的中华民族儿女不断实践的经验,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民族文明宝库的金钥匙。

  在我仅有的对中药的记忆里,它了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珍贵的记忆。

  去年冬天很冷,我有幸成为了肺炎主力军的一员猛将。在与肺炎艰苦抗衡的七天里,每天通过我脆弱的血管输入几大袋冰凉的液体,那几天我甚至能清楚的感受到药片在胃里翻滚,最后我拜倒在了中药的门下。只见老中医熟练的伸出他左手食指与中指放在我右手脉搏上,简单询问过后就开始说我的病情,仿佛他进入了我的身体各个器官探了个究竟。又命助手抓药。那一刻,我突然领悟到:原来中医药文化如此博大精深。

  有感于中华传统医学文化,也让我有感于自己的人生,希望我能如那一味味中药在经历风吹雨打熬过风花雪月之后仍旧保持着自己的'初心,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还清晰的记得老中医说起每一味中药时,嘴角那一抹抑制不住的微笑,也清楚地记得他告诉我,其实每一味中药都不是独自存在的个体,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治病的作用。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中国,从战乱频发的旧中国到如今稳定发展的新中国,我们几代人像一味味中药一样团结在一起,努力奋进,我们疗治了贫弱的旧中国,建设了富强美好的新中国。无论中药还是国家建设,团结让我们力量更大。

  中医药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努力着,进步着,它的本真感动着我,它的团结鼓舞着我。在国家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发展的今天,回想去年的光景,一碗散发着浓浓药香的中药似乎正在漾起笑脸,它仿佛在轻轻呢喃:“生病还是该吃中药的,苦一苦自己,才会好好爱自己。”而我却想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继承之,发扬之,为推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铺就一条洒满阳光的宽阔道路吧!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5

  这个星期的星期五我放学回到家,奶奶正在煮汤圆。我奇怪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今天要吃汤圆?”奶奶微笑地回答道:“因为今天是冬至呀。”

  可是,什么是冬至呢?为什么冬至要吃汤圆呢?我赶紧上网查了一查,终于略知一二了。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很重要的节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北方人们在冬至习惯吃水饺,而上海人的风俗就是吃汤圆。这就是北方和南方的差别。汤圆也称“汤团”,因为有“圆”又有“团”,表示着“圆满和团圆”,祝福家家户户合家团圆。

  那么冬至日还有什么特点呢?奶奶又告诉我,冬至日的.特点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就是这一天会黑得比较早。每年的冬至是在公历12月21日或12月22日,因为没有固定的特定日,因此和“清明节”一样被称为“活节”。冬至后就进入“数九”了,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三九严寒”,冬至后的27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等到了“九九”,也就是冬至后的81天,这时冬天就已经全部过完,春天就要来临了。

  我心里暗暗地在想:冬天终于来了,今年不知道能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想着想着,奶奶大叫一声:“吃汤圆喽!”嘻嘻,温暖的冬至啊!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6

  不管怎样,中国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紧急情况下,推开了两名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双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叹她的举动,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对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类似“埋儿养母”的极端行为,这种行为更让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违当今社会主义所“规划”的和谐蓝图的“传统道德”如今注定要被剔除,倘若继承这些糟粕,必定会收到法院的“通知书”和“警察的手铐”。对那些垃圾道德必须剔除,毫无疑问。“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为千年后的我们描绘了一个男权社会。“裹脚”定义了当时的`审美标准,那也注定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巨浪冲走,尽管它在某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今天的我们可以用千年后的眼光重审过去的历史事实,讽刺当时的文化糟粕,却不知道后人千年后亦会用这样的眼光打量今天我们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报国”的英雄与现在骗津贴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过去文化的精华大都随时间的拉长减轻了质量,甚至湮灭了。

  不可否认,自中国打开大门迎接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便遭到外来文化的侵袭。新旧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才能占到上风,而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精华大都失去了,或者改变了最初的形态,遭到扭曲,甚至泯灭,无迹可寻。“圣诞日”“复活节”充斥店家“商战”,“七夕”演变成了“情人节”;——这是多么的遗憾。

  我们承认,中国传统道德中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间断的文化精华,留传至今是一笔无法用金钱丈量的巨大财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区别于其他民族血脉的独特精髓。换言之,这就是“本”这就是“源”。

  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价值,继承并发展精华,保持传统道德的内在思想形态,维护精华的本原,将它带入当今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它的基础之上构建符合这一时代的道德文化大厦。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7

  国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乐,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华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国乐有十大乐器: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琴、埙、古筝。旋律激烈的琵琶,明亮的二胡,悠扬的萧,缥缈的笛音,婉转的古琴,音色悠长的埙,鼎沸的笙,雷鸣般的大鼓,通透清亮的古筝,编钟声一响就已抓住你的心……

  素有十大乐器之首的古琴便是广为人知的,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古老,最具艺术特征的土生土长的拨弦乐器,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让人觉得仿佛在云端,以此来揭开序幕。手上看似轻柔的指法,一手抚,一手捻,犹如空谷的声音,让人的节奏不由自主的跟着琴声一起走,去沉浸于音乐的王国,仔细聆听,却听见琴声与抚弦所发出的声音,交错地弹奏,随后便两只手一起弹奏,一时快一时缓,似是冲破洪堤又似是水在冰下无法流动……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青年们的潮流文化是嘻哈电音那样的音乐。国乐?恐怕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原因是为何?难道国乐就是一个老土的代名词吗?我们不断地在向世界证明中国有嘻哈,中国有街舞,但国乐呢?我们需要文化引进,但同时也需要文化输出!

  其实国乐并不老土,大家对传统的东西好像都认为是跟不上潮流,已经过时了的东西,殊不知这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就像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中的乐器编曲大多是用摇滚乐器,主旋律的东西都是弦乐,背景铺垫是管乐器或者是电子音色。但这毕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乐器与西方乐器逐渐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如果们所熟悉的周杰伦的菊花台这首歌里的乐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长笛和管弦乐器等。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跟随我们一同发展的,它永远也不会过时。

  有一挡节目叫做《国乐大典》,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乐。其中的国乐大师方锦龙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国弹拨乐器,“琵琶是万能的”这句话是方锦龙大师所说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将印度的两种乐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齐表现出来。国乐大师方锦龙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实力。只是可惜这档节目并未火,没有呈现象级,其中的缘由也可能是因为这个节目所需的鉴赏力太高了。其实古月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它往往能够促进人的内心深处,在国乐大典中,它把它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不仅让人惋惜。

  静心品味国乐,聆听其中的精华,它可以使周围嘈杂的一切安静下来,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即使是不懂国乐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让我们回归了内心的沉静,体会到经典浸润心灵的高雅享受。《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乐体现的就是天地和谐,乐是最早产生是人类对自然律动的觉察,对生命节奏的感知。乐的意义在于和谐之美,人能通过对宇宙和谐之音的感悟来达到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历久弥新,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是追寻前方的脚步,意以致于忘了身的“根”,国乐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应代代相传的瑰宝。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8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武术,是我心灵的根,更是我中华文化的根。

  小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武术,是在广场上看到的表演。那个年轻的小伙子神气地摆弄着手中的器械,空翻,360度转体,旋子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信手拈来,令人眼花缭乱,心中不禁暗暗惊叹这个小伙子的功夫。自那起,我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个女侠梦。对于武术,我也有了一些神秘的想象与向往。

  再长大一点,我极其挑食,小小的个子老是不见长,父母常常为我的身体状况担忧。偶然,父母听说练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我送去习武。

  武术教练第一天就告诉我,习武,不是为了日后打架斗殴,而是为了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绝不可半途而废。我点点头,眼里却只有师兄师姐那一个个标准的动作,一段段漂亮的拳法和一套套一气呵成的套路。那时的我,从没想过那标准的动作背后,要付出那么多的汗水。

  练习武术最重要的是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动作到位了,连起来的套路才会优美灵动。但是起步总是困难的,毫无基础的我更是吃力,总是无法兼顾手上与脚上的动作,不是马步没蹲够,就是弓步出拳出错了。看着身边的.师兄师姐,甚至是比我年龄小的小朋友做出来的动作都比我标准,我的心里总是有着淡淡的忧伤和沮丧。再加上我在家中就很懒散,不爱运动,以前也从来没有过每天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训练,身体肌肉出现了酸痛的反应。连着去了几天之后,心中便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放弃。

  父亲对于我的想法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我自己去跟教练说。

  我拖着步子走到教练身边,正在回忆自己之前措好的辞,教练就先开口说话了。你看,师兄师姐们练得多好啊。恩。我闷闷地答道。他们啊,都是你这样过来的,你也可以的。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刻苦练习的师兄师姐身上。我很惊讶,一想到自己日后也可以成为那样厉害的人,变得那样耀眼,就抑制不住的激动,想要放弃的念头也被抛到脑后。现在想来,教练那时恐怕早已看穿了我的想法,却未点破,只是言语之间告诉我,不要放弃,坚持下去会有所收获的。

  后来,度过了艰难而漫长的起步期,基础打的扎实了,教练开始教我入门的套路。那个时候,我的动作规范了很多,学起来也很快,偶尔还能得到教练的表扬。尽管每次回家,身上的衣服都像水洗了一样,但是我却再也没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甚至还会为我每天取得的小小进步而高兴。

  两年之后,我已经可以去参加比赛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团体赛,一次比赛大约有七八分钟,既有最基础的动作,也有些有点小难度的动作,但对于我们最大的难题是,如果做的整齐和连续七八分钟高强度的过程。为此,我们进行了集训。集训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整齐度,但无疑过程是艰辛的。我在那时有一次感受到了刚入门时的痛苦。但与刚入门时不同的是,我没有想要放弃。因为,我想要变得更好,而坚持,是可以让我变得更好的捷径。

  比赛前夕,我们都甚是紧张,教练把我们集中在一起,他说:那么艰苦的集训你们都坚持下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只要坚持下去,你们就赢了。那番话,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鼓励,刻在我心中很久很久。

  最后,因为上学住校的缘故,武术也被慢慢搁置了。即使武术套路我会慢慢遗忘,但武术精神我永远也不会忘怀。

  武术,它承载着坚持二字的含义,更承载着我中华文化之魂,是我中华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9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