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与传统文化作文
大家了解中医吗?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文书帮分享这份中医与传统文化作文给大家,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范文,了解中医!
中医与传统文化【1】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它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在我国使用。
我们的祖先选用各种植物、动物、矿物来治疗身边的各种疾病,保护人的身体健康,防治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具有很好的麻醉作用,可以使人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作各种外科手术,而且病人在做完手术醒来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作完了手术。
中医的这种麻醉剂比西医的麻醉剂要早整整一千年。
只可惜,麻沸散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只能从书上找到这种记载。
华佗不仅发明了麻沸散,他还独创了五禽戏,来锻炼身体。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鹤、猴、虎、鹿、蛇五种动物的动作,来达到活动身体各部位,使人体始终保持一种活力,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体育锻炼。
中医文化十分丰富,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传统文化在身边—中医针灸【2】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历法哲学,医学文化,兵法科技等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中医针灸,是我要说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我亲眼见识了针灸治病的神奇之处,可谓拨云见日,手到病除。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外婆今年六十三岁了,腿和背一直莫名的像针扎着一样痛,发作的时候,痛得实在受不了了就要服用止痛片。
除夕那天,外婆的病痛又发作了,恰好我们一家都在外婆家看春晚守岁,爸爸关心说:“先不要吃药,针灸试试看吧。
外婆说:“我实在怕针。
爸爸说:“针灸不会痛的,不要怕!”外婆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
爸爸见外婆同意了,就拿出随身带的针,用酒精消毒后,左手在要扎的穴位上先按一按揉一揉,接着右手拿着针就在穴位上扎进去,针只扎进一寸,就听外婆说:“哦,实在太酸了,不要再动针了!”奇怪,没听外婆喊痛,却说酸。
爸爸问:“痛的地方不痛了吧?"外婆回答:“没那么痛了。
爸爸就用手再提了提那针,又用同样的手法在另一个穴位扎了一针,外婆又喊好酸。
就这样,一共扎了四针。
爸爸说针要留30分钟,30分钟后再起针。
留针的时间到了,爸爸把针取了出来。
还让外婆活动活动,外婆的痛就这样被爸爸治好了,外婆也不怕针了。
过了两天,爸爸又给外婆扎了几针,巩固疗效。
怎么样,针灸很神奇吧!
关于中医的作文【3】
中华文化瑰宝——中医 山东东营市一中 王学雯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部分国人认为要想强国,就要西化。
这种极端的认识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被贬得一文不值,我国的中医理论从那时起就被卷入了尴尬的境地,强势的西医正一点点吞噬掉中医。
李阿姨自学中医,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和上。
在与她交流之后,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
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中医理论,而是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医疗用具、人体穴位图等,并且告诉我们一些平时能用得上的中医治病的小窍门。
李阿姨还在我们身上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中医治病的效果。
和西医里那些冰冷的针管相比,中医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用具是猜不出它们用途的。
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钢笔的针,没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
乍听阿姨说“放血”这两个字时,不免恐惧,后来才知道不过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个眼儿流几滴血而已,并且那种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严重的炎症时才会用这种方法,它能调节体内平衡,清除毒素。
李阿姨还给我们演示了其他诊治方法,比如针灸、刮痧等,都是我们平时鲜有所闻的。
中医讲究气血平衡,人体遍布穴位,尤以脚部和耳部最
多,这些穴位大多与不同的器官相关联,因此只要找准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疗。
当李阿姨告诉我这些只是皮毛时,我不禁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
然而这些在一些时尚的国人眼里却不值一提。
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本没什么错,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传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那就愚蠢了。
中医虽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中医和西医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西医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药物全是化学成分,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则主要是让人怎样不得病,重在调理,但见效慢。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提到,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
这彻底否定了中医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说法。
李阿姨还告诉我们,她当时就读的中医学院,打着“中西结合”课改的幌子,把中医定为选修课,西医则必修。
现在的中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传承。
中医目前是靠拥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撑着,他们大多已经50岁以上,80后90后一般没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中医与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中医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7篇)06-18
中医活动方案06-27
中医论文翻译04-01
中医针灸论文04-01
中医临床思维08-04
中医实习报告06-07
中医述职报告10-13
中医述职报告07-15
中医义诊活动简报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