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锦集1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1
汉语,是我国的语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华夏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
汉字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魅力。
正当外国人惊叹于汉字结构的复杂多变,汉字造字的美妙、精巧时。而我们—华夏的子孙,却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语言,使汉语渐渐成为被遗忘的文化。
现代的人们,早已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又一个的标准的宋字体,在宣纸上的自由书写已被渐渐淡忘,文字最本最真的涵义被疏离,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埋下伏笔。
记得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则公益广告,是关于汉字的。记者访问了许多人,有学生,有工人,有职员……却很少有人能正确书写出“未雨绸缪”这一个成语。这本是一个常见的普通成语,却很少有人写出。这也意味着方块字在中国人的心中被渐渐淡忘,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被渐渐淡忘!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提笔忘字的时候?本该会写的汉字却怎样也想不出来?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身为中国人,又怎能忘记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汉字呢?
汉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经历千锤百炼而成的智慧的结晶。从甲骨文到金文,又从金文到小篆,又从小篆到隶书……经过无数次的改造,无数的精挑细选,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我们无法想象一种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多少的`挫折,这也使得我们更不能遗忘属于我们的文化。
汉语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用来交流的语言,更是我们不可忘记的文化、财富。我们是中国人,汉语是属于我们的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放弃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汉语就是最美丽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钥匙。只要我们不遗弃这把钥匙,那么我们的国家、民族,就不会泯灭。放下手中敲打着的键盘吧,拿起笔,书写出属于我们的文化!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2
有一天,我梦见孙猴头和太上老君聊了起来,只听那猴头说:“常听人们说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要不然咱们什么时候下凡看看。”“好呀!”
我醒了过来,回味着梦中的内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书上看过的内容,年龄有礼貌的说法,如:不满周岁是襁褓岁是孩提、十岁是黄口,因为雏鸟这时嘴是黄的`,有些名人说的话传承下来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说法。还有花甲指60岁的老人、古稀指70岁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诗:人到70古来稀。相传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对联,乾隆指着一位141岁的老人说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有位叫纪晓岚的学者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岁,花甲重逢是两个60岁是120岁,三七是21岁,合起来是120岁。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指两个70岁是140岁,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岁。怎么样,传统文化很有趣吧!
我们一定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好的继承下去。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陶瓷的故乡”,以陶瓷闻名天下,蜚声海外。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今天我们向日葵假日小队踏着先人的足迹,追寻历史的脚步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博物馆。
走进大厅到处陈列着古代的瓷器,它们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好像在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们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八百年前,看到了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接着我们来到陶艺中心,亲身体验古代陶瓷工艺的神奇魅力。陶泥在我们的手中经过我们的拉、捏、拍、揉,一下子富有了生命力,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作品应运而生。望着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都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成就感!
一天的博物馆之行非常短暂,但同学们都为我们祖先的心灵手巧,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4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舞龙。
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风布雨的神异动物。在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动物,中华民族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自古以来,龙就是帝王的化身,平民百姓视龙为传统文化的骄傲。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以舞龙祈求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几千年来,这一民俗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舞龙,亦称“耍龙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全国很多地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的,节数不等,多为单数。舞者各持棍子支起一节,由一个人持彩珠,戏龙作舞,龙头随彩珠,龙身各节随龙头上下左右翻滚腾。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灯”,还有用荷花灯组成的“百叶龙”,用一条长板凳起舞的“板凳龙”和以人体组成的“人龙”等多种形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话就和我交谈交谈吧!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5
大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
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我怕路上时间长迟到了,着急地叫妈妈快走快走。大家一到外面风夹着雨扑面而来,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伞,可还是被吹得东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时全身又冷又湿,都打哆嗦了。可我换好练功服后,很快就练得满头大汗,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就是结合了“止”与“戈”的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后,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练武术,强身健体,还要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很强大!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6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7
《中国的传统习俗——写对联》
中华传统习俗有许许多多。瞧!放鞭炮、吃汤圆、包粽子、赏月吃月饼……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不过,我最喜欢的就得数写对联啦!
每逢一年一度的春节,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底黑字的对联。这些对联的模样可丰富多彩啦!你看,有的挂着吉祥的中国结,有的画着一条在碧蓝的天空中自由奔腾的飞龙……我之所以喜欢对联,还因为对联身上那对偶工整的文句:“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江山”,“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荷风送香气,松月深夜凉”。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对联身上的许多秘密哦!一有空,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查找图片,慢慢地欣赏它,细细地品味它。
看着这些对仗工整又漂亮的对联,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来试试呢?于是,我先找出一张大红色的纸,裁成两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接着拿出了一支大毛笔和墨汁,跃跃欲试。“准备写啦!”我把毛笔蘸上墨汁,一笔一划地写着。“哎呀!不行!两个字就占了大半张纸,还有五个字呢!”因此,我重新裁剪,重新尝试。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我用尺子量了量,把宣纸平均分成七份,又仔仔细细地写了起来……“啊,我终于成功啦!”不过,字的`大小还不够匀称,看来以后要多加练习呀!
通过这次尝试,我感受到了它深深的魅力和无穷的趣味。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写对联。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8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
有一次,我好奇的问:“母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母亲笑眯眯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多着呢!走,我带你去瞧瞧。”我听了,两眼放光,兴致勃勃的跟着母亲走了。
我跟着母亲来到集市上,只见那里人山人海,我奇怪的问:“母亲,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呢?“母亲没有说话,只是拉着我往前走,终于,她在一个小摊前停住了脚步。母亲指着一本书法书说:“这个就是。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随后,母亲又指了指远处的.戏台,说:“戏曲也是传统文化噢!”
接着,母亲又带我看了许多东西,使我懂得了许多。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晚霞染红了天空,母亲微笑着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多着呢,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和彩塑,以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是呢!”
我和母亲回到家,看见爸爸坐在沙发上,我立刻跑过去,对爸爸说:“爸爸,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呀!”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是啊,其实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定会发现。”我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9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 篇10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相关文章: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经典]03-01
【精选】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03-03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02-14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精选】10-02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经典)09-06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精选)10-21
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精选)01-04
(精选)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09-26
(优选)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12-11
【必备】描写文化传统的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