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状

遗产答辩状

时间:2021-02-04 10:43:21 答辩状 我要投稿

遗产答辩状范文

  遗产答辩状范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的,争遗产虽然是不好的纷争,但是遇到这种事还是准备好遗产答辩状吧!

遗产答辩状范文

  遗产答辩状范文【1】

  答辩人一:宋xx,女,1xxx年2月2日出生,汉族人,现住:xx市xx路xx号;

  答辩人二:何xx,男,1xxx年4月4日出生,汉族人,现住:xx市xx路xx号;

  答辩人三:何xx,女,1xxx年x月2x日出生,汉族人,现住:xx市xx路xx号;

  委托代理人:陈xx,女,1xxx年4月4日出生,汉族人,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因蒋xx、蒋xx、高xx诉宋xx、何xx、何xx遗产继承纠纷一案,根据原告提出的诉状,具体答辩如下:

  我认为原告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对于我们母子三人而言过于残忍,完全没有考虑到我们母子三人日后的生存问题,所以,我不能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理由如下:

  (一)俗语有云“罪不及妻儿”,我丈夫何银水杀人,我们母子三人又没有杀人,我们对于原告没有任何过错,原告不能这样漠视我们的存在,逼迫我们搬出我公公的房子。

  我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无依无靠的,一个人生活都有问题,更何况我还要养活两个孩子,把房子让出来,这要我们以后怎么活。

  这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二)就算是法律也不能不讲人情,更何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还明确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我2x岁就随老公何银水回到公公谢择楷身边生活,虽然我们在此二十六年之间没有对二老尽过孝道,但自从我们回到公公身边生活后,我也是克尽孝道的,并没有亏待二老。

  现在,我丈夫死了,无依无靠的,我一个死了男人的女人,能做什么,这把年纪了,又没有文化,根本没有地方肯找我干活,又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就我们母子目前的状况来看,我根本不可能同意搬出那所房子,让我们流落街头,这对我们这孤儿寡母来说真的太残忍了。

  (三)蒋xx、蒋xx、高xx都是依法继承遗嘱,而我也是依照法律来恳求各位不要对我们过于残忍,念在我们孤苦无依又无生活来源,依法分给我们适当的遗产。

  综上所述,我代表我和我的子女恳请各位审判长、审判员依法分给我们母子三人适当的遗产,帮助我们维系基本的生活。

  此致

  xx市仓山区人民法院

  附:本答辩状副本1份

  xxx年十月二日

  遗产答辩状范文【2】

  答辩人王某,男,1xx3年1x月2x日出生,汉族,襄阳市人,住襄阳市某家属院。

  答辩人因与被答辩人共有纠纷一案,根据原告的诉讼,答辩人作出如下答辩:

  一、 原告主体是否适格

  原告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与王甲的父子关系、王甲与其祖父母的的关系、祖父母与其曾祖父母的关系以及上述已死亡人员的死亡证明。

  只有这些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其原告主体适格。

  因为即使我们认可上列一系列关系,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除外。

  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涉及的就是身份关系,因此对于身份关系法律追究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自认。

  第一次开庭时对方未提交上述证据,若今天庭审对方仍不能提交,那么原告主体不适格。

  二、 原告的诉讼超过诉讼时效。

  原告主张被告所有的位于襄阳市某居委会的房产拆迁补偿份额。

  而要求份额的理由是基于继承权。

  我们知道继承开始于被继承人死亡之时。

  原告主张争议的房屋系其曾祖父母所有。

  而被告的祖父母系1xxx年前均已死亡,原告的父亲也在1xxx年死亡,也就是说原告的转继承最早应在1xxx年,而距离现在主张权利已2x年,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2x年。

  原告提交1xxx年x月1x日最高院对广东省高院的案例,以此认为争议的房屋是遗产,未过时效。

  首先我国不是判例制国家,不应以判例来判案。

  其次案例与本案有明显的区别。

  案例中被继承人1xx4年死亡,1xxx年批复就下了,可以推断案例中的继承人是在1xx4或者1xxx年起诉,不存在时效问题。

  而本案中被继承人死亡2x年后,原告才主张,显然已过诉讼时效。

  三、 原告所诉争的财产已不在被继承人名下,不应作为遗产。

  物权法定,房屋登记在被告名下,房屋拆迁补偿款应物权登记的所有权人享有。

  被告1xx4年x月基于继承取得了位于某居委会x组的房屋所有权,房产证号:襄房有权字第樊东某号。

  因此被告对该房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原告并非该房的所有权人、也非共有权有,应法不应享有房屋拆迁补偿款。

  继承有两种形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原告当时基于遗嘱继承已取得了房屋产权。

  原告现无权主张权利。

  四、本案不属析产纠纷。

  原告提交1xxx年1x月1x日对江苏省高有人民法院的批复最高院的批复,以此认定该案应按析产案件处理。

  首先我国不是判例制国家,不应以判例来判案。

  其次本案与该批复中的案件有很明显不同的区别。

  案例中的房产登记一直没有变,而本案争议的房屋已于1xx4年登记在了被告名下。

  所以本案不应按析产办理。

  五、法不溯及既往,被告在继承法实施前已取得了房屋所有权证。

  原告不能用后法约束被告的先前行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于1xxx年4月通过,1xxx年

  1x月1日开始实施,而被告已于继承法通过之前的1xx4年x月就已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法治原则。

  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也就是原告用后法来约束被告的先前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早在六十年代之前城市的土地和房屋都是私人所有的,七十年代之后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就下达了关于城镇私有土地收归国有的通告,通告确定城镇私有房屋基地收归国有,但应按规定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费。

  自1xxx年开始被告一直交纳土地使用费。

  取得了土地使用权证。

  1xx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城镇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被告仍继续交纳土地使用费(详见土地交纳本),因此即使房屋坐落的土地即使原系被告祖父母所有,但已被收归国有,被告是通过交纳土使用费而取的土地使用权,被告不可能将自己交费取得的财产与他人分割。

  因此被告取得房屋产权是基于遗嘱继承、交纳土地使用费等综合取得。

  他人无权分割被告交费取得的财产。

  六、原告主张权利程序不合法。

  原告要求直接继承在被告名下的房产,程序不合法。

  如果原告认为被告的房屋所有权证取得的程序不合法,或者不是遗嘱继承所得,应当先进行确权或走行政程序撤销被告的产权证(并且适用的是当时的法律)。

  在被告的产权被撤销后,原告方能提起民事诉讼。

  综上,原告的起诉无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针对法院追加居委会,被告认为居委会也无权分割被告的财产。

  在被告按遗嘱继承遗产后,就按奶奶的遗愿照顾王乙至xxxx年以后。

  房屋倒塌后王乙才享受国家政策被政府接走,但是在王乙被居委会监护期间,被告仍然经常看望王乙,并且在房屋拆迁时被告又与居委会达成协议,给付了王祥林x万元。

  所以对于居委会除上述针对原告的理由外,外加一条,已与被告达成协议,故也无权再进行分割。

  综上,请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答辩人:

  xxx年九月二十六日

  继承纠纷答辩状【3】

  1、立案登记制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且不属于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

  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一,该条规定并非意味接收当事人材料后就马上立案,如果对当场是否立案存有疑问,可以先收下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材料。

  注意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材料后一定要给当事人出具接收的书面凭证,并注明日期。

  第二,材料不够充分的告知其补充材料,条文中“及时告知”的时限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范畴,但应有时间边界,最晚应该在立案审查的七天内告知当事人。

  对于补充材料的次数在起草该条时原规定是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齐,后考虑立案窗口工作量和立案工作的实际状况,对补充材料的次数未做限制。

  补充材料后法院七天内应立案,对此是否立案实际上取决于当事人什么时候将材料补充齐全。

  2、诉讼代理人资格的审查

  第八十八条诉讼代理人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提交授权委托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一)律师应当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三)当事人的近亲属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四)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五)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六)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符合本解释第八十七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条文依据是民诉法第五十八条,民诉法该条规定较笼统,实践中法律服务市场较混乱,为规范代理市场而制定该条。

  本条第四项对于当事人的工作人员资格判断即“合法劳动人事关系”,最权威的证明材料是社保证明,其次是劳动合同,但实务中应注意审查劳动合同的真实性。

  关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因实践中跨行政区域执业现象很普遍,为规范此种情况,要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案件时提交执业证、介绍信和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的证明材料,根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法律服务所是服务于基层当地的,故法律工作者代理时应提交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的证明材料。

  3、合并审理

  第二百二十一条基于同一事实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分别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起草目的:提高司法效率。

  注意本条中的“基于同一事实”是基于同一法律事实。

  “可以”合并审理不等于必须合并审理,有的案件合并审理并不能达到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此种情况就不宜合并审理,是否合并审理由法院视情形决定。

  另外合并审理的案件程序类型应该属于同一类,如果一个是普通程序一个是简易程序就不能合并审理。

  4、应诉管辖

  第二百二十三条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就案件实体内容进行答辩、陈述或者反诉的,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应诉答辩。

  起草目的:解决如何处理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同时进行答辩、陈述和反诉的问题。

  实践中对于过了答辩期提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不应当审查该异议,因为民诉法规定的很明确,应当在答辩期提出异议。

  在答辩期内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审查。

  对于既提出管辖异议又答辩的,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当事人已经进行答辩了应当视为其对管辖无异议,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本条规定采纳后一种观点,应当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因为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明确未提管辖异议和应诉答辩是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

  另外司法解释对“答辩”进行了扩大解释,即包含答辩、陈述、反诉等,这三种行为可以推断当事人接受了应诉法院的管辖。

  5、审前准备

  第二百二十四条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届满后,通过组织证据交换、召集庭前会议等方式,作好审理前的准备。

  第二百二十五条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庭前会议可以包括下列内容:(一)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

  (二)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三)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四)组织交换证据;(五)归纳争议焦点;(六)进行调解。

  起草目的:解决多次开庭、庭审效率不高的问题。

  起草依据:民诉法第133第4项。

  庭前会议比以前规定的证据交换范围更广,更多,能够让当事人双方更充分的表达观点,以提高开庭效率。

  关于庭前会议包含的内容,注意条文中规定的是“可以”包括的内容,可以根据案件的需要在庭前会议的(一)至(六)项中予以选择,但是庭前会议第(四)项、第(五)项是必须有的,即组织证据交换和归纳争议焦点。

  另外关于证据交换与庭前会议的关系,简单的一审案件可以只进行证据交换,复杂的案件进行庭前会议。

  庭前会议包括证据交换但不仅仅包括证据交换。

  注意第(一)项是“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并非固定原告的诉讼请求,固定诉讼请求意味着法院在开庭前对诉讼请求进行了锁定,但民诉法规定开庭时可以进行诉讼请求变更。

  该规定意味着第一要当事人进一步精确诉讼请求,第二是要当事人明确自己的诉讼目的。

  注意第(二)项,该条正面方式的表述是希望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尽量在开庭前提出。

  注意第(五)项目前的做法是开庭才归纳争议焦点,而在庭前会议中归纳是使庭审更有效率。

  6、争议焦点

  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的情况,归纳争议焦点,并就归纳的争议焦点征求当事人的意见。

  第二百二十八条法庭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争议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等焦点问题进行。

  第二百二十九条当事人在庭审中对其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事实和证据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

  必要时,可以责令其提供相应证据。

  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

  理由成立的,可以列入争议焦点进行审理。

  归纳争议焦点的依据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情况,注意第226条规定焦点的归纳必须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但此并不意味着法庭必须听从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的意见只做参考。

  争议焦点类型:事实争议焦点、证据争议焦点、法律适用争议焦点。

  第229条意味着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当事人对事实、证据反悔,但必须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当事人反悔,此是民诉法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7、庭审新证据

  第二百三十一条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和本解释相关规定处理。

  起草目的:解决当事人当庭提出新证据,如何处理的问题。

  起草依据:民诉法65条民诉法第65条第一次从立法上明确人民法院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

  对举证期限的延长《证据规定》规定的是延期举证是否准许法院具有自由裁量权,民诉法将《证据规定》的规定修改为“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没有“经审查”之规定,但此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没有审查权,对于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举证“确有困难”的情形,人民法院仍有权进行审查。

  关于逾期举证问题,即“证据关门主义”和“随时举证主义”的选择。

  《证据规定》采取的证据关门主义,但是在实践中效果并不好。

  实践操作中对逾期举证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说明逾期举证的理由,对此一定要进入庭审笔录,这属于立法规定的“应当”范畴,否则属于程序违法。

  另外民诉法此规定已经将《证据规定》中的“新证据”规定废除,现在界定新证据的标准是超过举证期限,只是对于新证据是否采纳由人民法院决定。

  8、举证期限

  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证据规定》规定举证期限的确定条文实践中会导致原、被告举证期届满时间点的不统一,为规范此种情形,此次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修改,确定举证期的时间后移到庭前准备阶段。

  9、逾期举证

  第一百零一条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条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举证和对方当事人对逾期举证无异议的,视为没有超期举证,应当按照正常证据对待。

  当事人因重大过错超期举证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法:一是不予采纳;二是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即决定到案件的实体处理的予以采纳,但对当事人要予以训诫、罚款。

  罚款的数额法官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当事人过错程度自由裁量。

  当事人一般过失超期举证的,应当采纳但应训诫。

  逾期举证人民法院有可能采纳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本案中对因此增加的必要费用增加诉讼请求,也可以另案提起诉讼。

  10、违法取证

  第一百零六条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起草目的:解决证据合法性问题。

  起草依据: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和02年《证据规定》第68条95年批复规定是从证据取得手段上进行的规定,出发点很好,但造成实践中尤其是离婚案件大量证据无法采纳,以致案结事不了。

  02年《证据规定》对此做了适度放宽,但偷录偷拍行为是否侵犯到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务中争议较大。

  本司法解释对02年《证据规定》进一步放宽到“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严重违背公序良俗”,说明证据只要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在合法性上法院应持宽容的态度。

  11、本人到庭接受询问

  第一百一十条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当事人本人到庭,就案件有关事实接受询问。

  在询问当事人之前,可以要求其签署保证书。

  保证书应当载明据实陈述、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处罚等内容。

  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捺印。

  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拒绝到庭、拒绝接受询问或者拒绝签署保证书,待证事实又欠缺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起草依据:民诉法75条。

  本条针对特定案件中当事人不出庭导致案件无法查明的情况作出的规定。

  询问前要求当事人签署保证书,主要目的是在仅有当事人陈述而无其他证据认定事实情况下,保证书可以约束当事人进而起到“其他证据”的作用。

  如果当事人到庭并接受询问,签署了保证书,法院可以考虑对其主张事实予以认定。

  12、证人作证

  第一百一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符合本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九条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并责令其签署保证书,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

  证人签署保证书适用本解释关于当事人签署保证书的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首先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证人出庭作证应当经人民法院通知,但存在例外情况,即双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准许。

  其次证人签署保证书并不起到当事人到庭陈述的保证书的“其他证据”作用,而是类似于宣誓。

  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因不清楚签署保证书的意义,故其除外。

  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

  13、重复起诉

  第二百四十七条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四十八条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目前理论界对此争议较大,各地认识也不尽一致,本解释尝试性对此作出规定。

  重复起诉的时间段包含诉讼过程中的重复起诉与裁判生效后的重复起诉两个时间段。

  注意第247条规定是“同时符合”即同时满足所规定的条件。

  关于“当事人相同”,诉讼中当事人死亡,继承人参加诉讼后,第二个诉讼中继承人又起诉被告的,属于当事人相同。

  遗产管理人先以被继承人名义起诉,后又以自己名义起诉的也属于当事人相同。

  诉讼中当事人变更后导致当事人相同亦属于此种情况。

  关于诉讼标的相同,如何界定“诉讼标的”,目前理论界未形成统一定义,实务中一般理解为“法律关系”。

  按照现在新诉讼标的说,例如第一个诉讼起诉侵权第二个诉讼起诉违约,亦属于标的相同,即诉讼请求相同认定为诉讼标的相同。

  但是我们还是持保守态度按照同一法律关系来认定。

  对于法律关系相同但是诉讼请求不同的,如先诉请求返还本金,后诉请求给付违约金或利息,从法律关系看实际上都是起诉违约,如果支持后诉就间接否定了前诉的裁判结果,这种情况下即后诉诉讼请求否定前诉诉讼请求的,仍构成重复起诉。

  关于新的事实,新的事实一定是原判决生效后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原判决生效前已经发生而生效后才发现的事实。

  对于离婚案件判决不得离婚6个月内有新的事实理由的,可以再次起诉。

  14、当事人恒定和诉讼承担

  第二百四十九条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

  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受让人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

  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不予准许的,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第二百五十条依照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准许受让人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的,裁定变更当事人。

  变更当事人后,诉讼程序以受让人为当事人继续进行,原当事人应当退出诉讼。

  原当事人已经完成的诉讼行为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当事人恒定和诉讼承担来自于实体法,主要在合同法中予以了规定。

  (一)当事人恒定,即起诉后诉讼主体不变,不管权利义务是否移转。

  当事人恒定有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公正裁判,不利的地方在权利义务转移后诉讼的结果与原当事人关系不大,不能排除原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恶意串通损害到权利义务受让者的利益,或者原当事人懈怠参加诉讼。

  司法解释起草时坚持当事人恒定原则,例外情况下采取诉讼承担。

  什么情况下法院同意受让人为第三人什么情况下同意受让人为当事人?司法解释规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一般认为受让人申请替代当事人诉讼的,原当事人同意、对方当事人也同意的可以准许;第二时间上,受让人申请成为当事人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结束前。

  15、诉讼请求变化

  第二百三十二条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一)增加诉讼请求。

  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在原案件诉讼请求基础上增加诉讼请求,涉及到合并审理问题。

  一审增加诉讼请求。

  关于增加诉讼请求的时间界限,92《民诉意见》第156条规定必须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前,此规定会出现法庭调查结束后才提出,导致诉讼拖延。

  02《证据规定》第34条规定为举证期限届满前,但是实践中开庭时当事人有合理理由临时增加诉讼请求的还是要予以处理,这实际上让该条规定落空。

  本司法解释232条保留了92《民诉意见》的规定,放宽到法庭辩论结束前。

  实务中庭前会议上法院可以对当事人释明增加诉讼请求的时间点,便于诉讼效率经济。

  (二)二审发回重审增加变更诉讼请求。

  第二百五十一条二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处理。

  按照民诉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处理,即按照一审普通程序处理,在提出期限还是要在法庭辩论结束前。

  关于诉讼时效抗辩提出的时间点,一审未提出的,在重审阶段不能提时效抗辩。

  (另关于发回重审的次数,目前民诉法对事实不清发回的次数有限制,程序违法的次数没有限制)

  (三)、再审发回重审增加变更诉讼请求。

  第二百五十二条再审裁定撤销原判决、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原审未合法传唤缺席判决,影响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二)追加新的诉讼当事人的;(三)诉讼标的物灭失或者发生变化致使原诉讼请求无法实现的;(四)当事人申请变更、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提出的反诉,无法通过另诉解决的。

  提出期限:同二审发回重审。

  限制性条件即第252条规定的情形。

  注意第(三)项如一房二卖导致原诉讼请求无法实现的,法院应当进行释明,当事人不变更诉讼请求的判决驳回。

  (二)变更诉讼请求变更诉讼请求不存在诉的合并,立法依据:92民诉法52条,2012民诉法第151条。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99年合同法司法解释规定提出期限界定为一审开庭前,02年《证据规定》34条变更为举证期限届满前,35条例外规定:(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效力与法院认定不一致的)法院释明前提下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不受举证期限的限定。

  总结:二审、再审发回重审变更诉讼请求按照本司法解释规定限定在法庭辩论终结前,两请求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可以合并审理;对于诉讼标的出现变更如原诉讼请求的减少、全部诉讼请求的变更原诉讼请求消灭情况的,不属于合并审理的情况,应当按照《证据规定》34、35条规定处理即限制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即诉的变更出现合并审理的按照本司法解释处理限定在法庭辩论终结前,诉的变更不会出现合并审理的,按照《证据规定》处理限定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遗产答辩状范文】相关文章:

遗产继承答辩状范文03-05

遗产继承答辩状范文10-28

遗产答辩状06-22

遗产分割答辩状06-22

遗产纠纷答辩状03-05

遗产继承答辩状02-12

遗产继承答辩状范本02-12

遗产继承民事答辩状 02-12

遗产纠纷答辩状范本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