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词

悼念汪国真:杜鹃花开 诗人常在

时间:2020-09-21 17:30:14 悼词 我要投稿

悼念汪国真:杜鹃花开 诗人常在

  4月26日上午,带一批文友从大幕山上看完杜鹃花下来,我翻看手机,好多短信、微信都是同一个内容:著名诗人汪国真已经仙逝。我的心咯一下却压根不相信,于是给汪老师发微信:“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告诉我,这是别人制造的假新闻。”不见回复,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地震颤。

悼念汪国真:杜鹃花开 诗人常在

  真的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汪老师已经离开,我多么希望是别人制造的假新闻啊。要知道,他可是影响过我们这代人的“诗歌王子”!回头再看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想起汪老师“荆棘变成杜鹃”的诗句,他的一生就是不懈地披荆斩棘,追求诗歌高峰、追求艺术完美的一生,这满山满眼红艳的杜鹃花,莫非是诗人的诗句盛开成的美丽花朵?亦或是大自然为诗人跨鹤西归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相送仪式?

  尽管这样想心里得到一些安慰,我依然被突如其来的悲伤侵袭,往事历历在目。

  见到汪国真老师是在2013年举办的“中国著名作家看咸宁”活动中。 7月16日至18日汪国真老师受邀来到咸宁,我奉命全程陪同。和汪老师一起登潜山、赏楠竹、寻桂树、访赤壁,几天时间,他跟我讲诗歌、谈音乐、聊书法、拉家常,一个潇洒豁达、儒雅博学、平易朴实的前辈诗人给我和咸宁人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在桂花博物馆,他题“撷香亭”相赠,在博物馆,他书“传承文明”祝愿,参观规划馆,他写下“创新”寄予厚望。汪老师对咸宁的山水美景、人文历史赞不绝口,写下盛赞的诗句“香城满城皆香/从此不识芬芳”,一时间,吟诵汪老师的诗句成为咸宁人的一种新追求、新时尚。

  汪老师回京不久,《光明日报》上就发表了他的《咸宁三题》(“咸宁” “桂花” “赤壁”)。不久在微信上,我收到汪老师发给我的图片,打开一看,是“撷香亭”几个字制作好的匾额电子版。他让我把这转发给潜山风景管理处的领导,并告诉我:这三个字是我回家后重新写好,并盖好印章制作好了的,这个做成匾牌挂在亭子上比上次在桂花馆里仓促题的字效果会更好。我惊讶于他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感叹他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更感谢他对咸宁人民的亲切、友好,也深深感受到他严谨的态度、朴实的品格和至真至善的人生境界!

  后来的日子,我和汪老师经常交流,我们聊诗歌、聊工作生活近况,每次听到我取得一点成绩,他总是夸奖和鼓励我,他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望梅,你真好!”“你真好”三个字,人的一生有几个人能够对我如此评价和言说?我懂得,人的一辈子都是一个追求和实现“好”的过程,他是在肯定我、支持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啊!所以这两年我更加勤奋,笔耕不辍,我的诗歌也有质的飞跃,在国家级报刊频频亮相。汪老师几次说有机会再来咸宁看看,我也表示想请他来给女文学爱好者授课,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年前联系,他一直没有跟我提半句有关生病的事。年后各种事情忙碌,我竟然忘记主动联系他,谁能料想到,当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竟然是晴天霹雳。

  从年少、年轻到中年,从偶像、熟人到朋友,汪国真本人和他的诗歌影响了我半辈子,并将影响我一生。比如《热爱生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读着、读着,我骨子里就充满如同诗人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之情,面对一个个工作生活中的远方,我就会拼尽全力。比如《山高路远》“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如果双脚磨破,就让青春的热血和夕阳一起把小路涂抹成一抹瑰丽和温暖;如果双手划烂,就把荆棘变作杜鹃入诗入画。多么淡定、豪迈和坚韧!这是自然和心灵最美的景致啊!读着读着,我听见他行走的脚步铿锵,正把灵魂的内涵和品格的高度丈量。

  诗歌和人格增加高度的他,如此高大,高大得我今生无法攀登;笑起来酒窝里都是亲切的他,如此亲近,亲近得我伸手可及却又视而不见;他脚步匆匆,走得如此悠远,悠远得不够我今生追述。人断了联络,只有诗人的诗歌仍在我耳边回响、在记忆里飘荡,只有诗人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心里、在我的文章里年轻,一如今天、过往和未来的杜鹃花开,一样美丽。

【悼念汪国真:杜鹃花开 诗人常在】相关文章:

汪国真追悼词05-13

悼念父亲悼词01-11

悼念短信参考10-31

最新悼念短信10-24

悼念哥哥悼词11-01

妻子悼念丈夫讣告07-21

悼念祖父悼词范文01-30

悼念母亲的悼词05-25

悼念父亲的悼词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