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时间:2025-03-26 15:45:03 诗琳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通用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通用12篇)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2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哪里游览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优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天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美丽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闻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别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代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优美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观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3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4

  篁岭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古村落风貌及民情民风。篁岭村庄的房屋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晒晾农作物使用竹晒簟,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从重叠叠,甚是壮观。

  篁岭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这里有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近三百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

  饮食文化是篁岭民俗传神之笔,篁岭“天街食府”的“天街农家宴”菜源料全用自猎、自种、自养之物。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入夜,篁岭的“夜生活”拉开了民俗风情的帷幕:龙珠灯笼在岭头最高处挑起,霎时村两端鞭炮齐鸣,龙狮两支舞龙队从村两头沿天街舞动而行,最后集中到村东头民俗广场。此时民俗广场的风情演出隆重献演,黄梅戏、徽剧、傩舞百花争艳;踩高跷、叠罗汉、划旱船群技竞艺……

  元宵节夜舞板龙灯: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户自扎。各节花灯内点蜡烛,每节板上两盏花灯,长达2米。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元宵之夜,穿行于村镇小道,如巨龙游走。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5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江西省),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

  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婺源古属吴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自古以来,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由宋而下,文风愈显强劲,有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172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代文气造传世名流,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都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此外,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

  婺源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全国十六个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境内处处为景,犹如一个大公园。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也有人说她是“最后的香格里拉”。伟人故里――江湾、神奇的森林水世界――卧龙谷、如天上人间般的“江岭梯田人家”、朱子故里文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堪称“生态奇观”的鸳鸯湖,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在婺源,春赏山花,夏戏碧水,秋赏红叶,冬探白雪。

  婺源的物产中外驰名。“四色”(红、绿、白、黑)是与“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品,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2002年全县景区荣获为国家3A级旅游区,2004年江湾被评为国家4A景区,2005年卧龙谷被评为4A景区。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6

  龙脉——婺源,犹如水中静女。其文化性格缘自“徽州,民间属号“龙”江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自宋至清,这里蕴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千年古镇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由东而西蜿蜒流过。这里既尚好保存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7

各位团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名叫××,大家可以叫我小×。希望这次畅游揽胜,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情况。

  婺源的“婺”字使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读,又不好写。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记住它。如今,旅游兴起,“婺源”光彩灿烂,在人们的生活里,它有着重要的位置。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的绿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旅游胜地黄山。南接道教三清山。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1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总人口36万。婺源是传统的绿茶产地,被称为“茶乡”。旅游兴起,因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商州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28年(740年)建县,原址是在清华镇,后迁至玄高镇,也是现在的紫阳镇。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古有“书乡”美誉。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县中进士有550余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著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选入“四库全书”。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阳镇,是婺源县城的所在地。紫阳镇原名是玄高镇,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风景秀丽,又称为蚺城。紫阳,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别号。朱熹的祖居就在县城的老街上,至今还留下有虹井传说,据《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觉得紫气东来是非常吉祥的兆头,所以朱熹也将紫阳作为自己的别号,而且在朱熹死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赐朱熹的谥号为文公,嘉定五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列为国学,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诏,赐朱熹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所以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

  我们车子行驶的这条路叫婺溪路,从此处去往屯溪,黄山十分便捷,才120公里。景婺黄高速公路通车后只有74公里。这里是婺源旅游集散中心,是婺源文化旅游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78.1亩,具有旅游信息,旅游交易,旅游宣传,旅游咨询和旅游产品形象展大家看我们左手边的这栋徽派的仿古建筑就是我们婺源县博物馆,婺源县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婺源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之后向社会免费开放,婺源博物馆也被人们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它的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珍贵。在中国的县级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它的馆藏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等级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更不乏东汉陶权、明代鎏金百花金莲炬、钿翠象牙座屏、历代名家名人字画等诸多珍贵文物。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座学校是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创办于1939年,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成立分院,是一所培养旅游和茶叶方面专业人才的技术学校,说到茶,我就给大家说说我们婺源的四大特产吧,婺源的四大特产是四种颜色:绿、红、黑、白。绿说的就是婺源绿茶了,婺源绿茶唐载入《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以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优良品质,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婺源的气候条件也是绿茶优异品质形成的先决条件,婺源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的特点,属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为茶树提供了繁茂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茶树的生长和三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温度、水分和阳光”。

  1、温度:婺源的温度平均为18—30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上升慢,晚上气温下降快。而这个特点十分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

  2、水分:婺源年降水量达1821毫米,特别是4—6月份又是雨季,占了年降水量一半,这时也是采茶的季节。

  3、阳光:茶树是耐阴作物,但阳光不足或者过于强烈,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而降低品质。婺源的茶园达多分布在山谷之中,峡谷幽深,林木茂密,为茶树起了很好的遮阳作用。有效的减弱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综合了以上的种种,婺源的绿茶分为三大类。一、茗眉为代表的芽茶,二、内茶,是抄青茶,俗称毛茶,三、精品眉茶。婺源是有机茶生产大县。在种植有机茶过程中,使用天然绿肥,采用生物或物理的方法防治病害虫,以自然农耕为主,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化学添加剂。在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要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

  红说的是婺源一种特殊的鱼,叫中华荷包红鱼,因为它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而得名,相传是明万历年间,沱川人户部右侍郎余懋学带回婺源的,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道美味佳肴。

  白指的是婺源江湾所产的江湾雪梨,因为果实皮白如雪得名,江湾盛产雪梨还和徽州的历史文化有关,古时的婺源人出外经商时,就种下一棵梨树,讨个“种梨得利”的好口彩。

  说了三种特产或能吃或能喝,最后一种黑就不能吃喝了,它是一种石头,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就出自于婺源,因为在唐代婺源归属于歙州管辖,从而县产的物产就以州的名字来命名的,歙砚石质细腻,产于婺源的龙尾山,也被称为龙尾砚。

  谢谢大家!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江西婺源的诗句。

  江西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江西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江西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江西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江西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江西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江西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9

  篁岭晒秋景区海拔约500米,地处婺源旅游东线的江湾镇东南7公里,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鳙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经年的民居受地形限制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形成特有的“晒秋”农俗景观。

  篁岭晒秋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这里有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近三百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

  饮食文化是篁岭民俗传神之笔,篁岭“天街食府”的“天街农家宴”菜源料全用自猎、自种、自养之物。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篁岭晒秋景区借助簇拥的'千亩梯田打造四季花谷,每年三、四月,近千亩的油菜花集中开放,与桃花、梨花、杜鹃花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为进一步延展花卉主题,突破季节限制,在千亩梯田上种植四季花卉,并以两个月为周期更换主题,营造花海景观、大地艺术。游客每次到访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体验到别样的感受,逐渐发展成为婺源四季旅游新产品。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10

  江湾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婺源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之一。村庄位于山环水抱的河谷地带,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水之中。村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生机盎然;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向西蜿蜒流过,碧波荡漾;村东成片的良田高低错落,春天的油菜花错落有致、金浪翻滚,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与梨花、桃花、李花、红花争相斗艳。山与水的交融给江湾平添了许多灵气。自宋至清,这里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选入《四库全书》。村内既有保存尚好的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众多明清官邸、徽派商宅,还有一批古建筑,其中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座(处),古村古风古韵,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里的徽派建筑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与歙砚制作技艺已经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江湾)豆腐架”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积淀,使这里频添熠熠生辉的文化风采;岁月的浓墨,使这里长留着厚重深长的古韵遗芳。

  江湾的江姓是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后裔,唐末僖宗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其子萧祯隐居安徽歙县篁南(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指江为姓”,后其第八世孙江敌于北宋元丰年间始迁江湾。

  江湾的建筑布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纵横交错,新旧有序,千年延展,不乱方阵。且每条巷道各有个性,不见雷同,古朴优雅,自成一景。从后龙山俯瞰,正中部位的`巷道,竟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江湾的老街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韵,街面还是那么窄,几幢老店铺,如培心堂、饮苏堂、日生堂,店门还是那一块块拼起的木板排门,店堂里还是那老柜台、老货架,外墙还是那古老的封火墙,徜徉其中,我们仿佛穿行于时间隧道,仍可感受到一些古江湾明清时期的商业气息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11

各位团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前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的故乡——江西婺源旅游观光!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向导,希望通过畅游览胜,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江西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江西婺源县的情况:江西婺源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程城衢洲,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部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全县总面积3900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人口33万。县城就设在紫阳镇。江西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踞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县名江西婺源,则是因为“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内有一条河流称为婺水,它的意思就是“婺水的源头”。县境内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小县。

  说到江西婺源就一定介绍它蜚名中外的四大特产,这四大特产特别用四种颜色来代表的,分别是“红、绿、黑、白”:红指的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鱼,它肉嫩鲜美是我国淡水鱼的良种,被选入国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都品尝过江西婺源的荷包红鱼。我们各位团友的口福也不浅,在你们今天用餐的时候就可以品尝到这道味道鲜美的地方特色菜;绿指的是“江西婺源绿茶”,它在唐朝时就已经被记入《茶经》,宋朝时被称为“绝品”,明清时期曾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点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黑则是“砚国明珠”——龙尾砚,早在唐朝就以“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名扬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是江湾雪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属于果中上品。

  江西婺源古时属于“吴楚分源”之界。自唐代建县以后,文分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清代经学家江永、近代铁路工程大师詹天佑等一代名流。从宋到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

  那么我们今天去江西婺源参观游览的主要是当地有名的古村落及徽派建筑,说到这里我们各位团友可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要用安徽的“徽”字来命名呢?这是因为在唐朝建县的时候江西婺源本属江西所有,但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曾被划到安徽,不过近代又重新划回了江西。地方虽然是划回来了,但不管是江西婺源本地人还是外省的游客还是习惯性的把这些建筑和生活习惯称为徽派建筑和徽派文化。我们要参观的这些徽派建筑的特点非常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但任何一幢宅子都遵守一个基本的.风格“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又称为“马头墙”。而这些宅子的主人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当官的”,徽州自古读书人多,地方穷就必须读书。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后多数为官者会在家乡建起官邸光宗耀祖。另一种就是商人。因为本地多山地少田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男人到了十二、三岁很多会外出谋生、经商。因江西婺源盛行朱子之礼,自古多名人。他们从小接受着文化、道德的熏陶,在外经商非常讲究诚信,兢兢业业,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他们发财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修建房屋,并把自己多年梦想融入到房屋的建设当中。但在古时候,商人的身份很低,俗话说“人分三教九流”,商人连九流也算不上,所以他们的房屋就是建得豪华气派,与当官的房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大门口就可以让人一眼分辨出主任的身份、地位。这些我们都留到景点里再一一讲解。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各位团友了。前面说江西婺源自古官吏多,那么谁做的官最大呢?这个人是我们各位团友非常非常熟悉,经常从电视中看到的人——我国第三代领导人——。你们一定会很奇怪得想:不是江苏扬州人吗?这个话题还得从的爷爷的爷爷说起。当时他的这位祖先考取功名后,到扬州走马上任就一直留在扬州没有回来了。但在2001年5月29日,千里迢迢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江西婺源,视察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并且去了江湾,看望了许多江氏本家亲戚。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 12

  婺源油菜花盛开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但有早、有晚,不同的年份,时间有时相差半个月。

  游客一般都想在油菜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前来,所以,对花开的情况十分的关心。总的来看,每年婺源的油菜花开情况是这样的:地势低平一些的地方的本地油菜花开得最早,然后是这些地方(如严田,长滩,樟村一带)的“胜利油菜” 大面积开花,再就是篁岭、庆源一带的油菜花开。一般在花开最盛的时候,一场大风、大雨,油菜花就谢了。前前后后花开有一个月左右,但最适合观赏的时间约二十多天。而今年,婺源县油菜受到暖春影响,提前在二月份就开放得黄灿灿的',把婺源的田野装扮成一片片花海,与粉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图画。

  2021年婺源油菜花的主花期预测如下:3月8——11日油菜花由零星开放到慢慢进入初开期;3月12—17婺

  婺源油菜花(9张)源油菜花慢慢过渡到初旺期,3月18—4月5(清明节时)油菜花处于旺花期,4月8—15前绝大部份油菜花走向谢幕。婺源的春天繁花似锦。黄灿灿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将田间装扮得热闹非凡。每当春暖花开,置身篁岭万亩梯田,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印成趣,构成一副天人合一的画卷。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心灵自由飞翔,尽情释放。

  江西是油菜花大省,江西最美丽的油菜花在婺源,走进婺源,村村是 婺源油菜花旅游赏花摄影攻略景,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就是这样一种意韵。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得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归宿 。

  除去油菜花,婺源其他的美丽景致同样很多,比如小桥流水,比如吊角楼,还比如古朴民居,所以,想要拍出一张有婺源特色的油菜花婚纱照,需要景物之间的配合。还有几个典型画面值得拍摄。婺源廊桥,这是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清华镇上的彩虹桥,可以以它为远景,从不远处的郊野油菜花田里拍过去。李坑的小桥流水,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潺潺流过,几个小桥默默横架其上,拍这里的油菜花田和小桥流水。著名的大水车,从彩虹桥往下游走,会有一个很著名的大水车,用它和油菜花相配合做背景,虽然有点俗套,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相当好看。在婺源拍摄油菜花海婚纱照的最佳时间是细雨初停时,油菜花上挂着水珠,色彩最为鲜艳明润。

【江西婺源旅游导游词】相关文章:

江西婺源晓起导游词07-11

著名的江西婺源的导游词范文06-27

江西庐山旅游导游词06-27

江西导游词06-14

浙江西湖导游词06-10

介绍江西的英语导游词09-17

关于江西省的导游词06-22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06-27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06-14

贵州的旅游导游词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