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时间:2022-10-26 14:20:07 大专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休闲体育对于人们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全民健康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作为一种产业,对促进城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1】

  摘要:伴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休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

  本文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从休闲背景出发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诉说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的独特身体文化语言,经过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强身养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人文精神等多种价值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其本身具有的“休闲”特征,更使其成为满足休闲时代人们需求的休闲体育活动生力军。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休闲价值

  1 引 言

  21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一个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时代”迎面而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集健康、科学、文明于一体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休闲体育对于人们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全民健康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作为一种产业,对促进城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1]。

  作为一种“有闲、有钱、有心情的”条件体育,休闲体育涉猎的内容相当广泛,如体育娱乐活动、交际活动、探新求异活动、寻求刺激活动等,在众多休闲体育活动中,中国本土的休闲活动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

  在今天全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保持民族文化自尊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中国贡献自己的优秀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诉说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的独特身体文化语言[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健身、娱乐、教育、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体育活动,而这些正是能够满足休闲时代人们休闲需求的。

  因此,在休闲时代来临的今天,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时代的契合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的发展,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更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2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中国著名休闲学家于光远曾说:“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问,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3]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华各民族在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流传、发展并影响至今的,具有各民族浓厚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健身、养生、竞技和娱乐等体育活动的总称。

  在这个休闲成为社会重要特征、众多休闲方式呈现的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有何价值能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得以更好发展的关键。

  2.1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有“休闲”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近一亿人生活在二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在几千年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广大少数民族创造了无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与娱乐项目。

  源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源于“劳动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休闲性的概括性描述。

  社会的发展、人民生存条件与生活条件的改善、空闲时间的增多和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催生了在原本以生存与劳动进行的体育活动基础上改进与设计的体育活动。

  人们参与这些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外敌,还可以通过弱竞技性的比赛达到调节生活、休闲娱乐的目的。

  另外,人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摆脱生产劳动而创造了大量的纯粹意义上的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项目。

  如广西龙胜瑶族和苗族中流行的“打泥脚”,就是人们在田间劳动劳累之余,用黄泥团相互击打对方腿脚,并跳跃躲避对方打来的泥团,以求一时的放松,由此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

  此外壮族的打陀螺、芭芒燕、打铜钱、倒立竞走、跳桌、跳橡皮筋、咬水桶;瑶族的掷石头、跳铜铃、打猴鼓,侗族的弹毽、蛇舞;苗族的鸡毛球、跳脚会等,都成为少数民族自娱自乐的体育活动[4]。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重阳登高许多以节庆、祭祀为载体,以欢乐、娱乐为内容、以为人的休闲生活服务为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诞生,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

  2.2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身养心的休闲价值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当前人类在享受高度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文明病”煎熬,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空虚以及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精神疾病压得人无法正常生活。

  李力研曾经在《体育是剂解毒药》里有“智育在吃人、文明在吃人”的说法,并认为涉足体育的人,是因为排泄了毒素而维护了健康,因为释放了仇恨而不再自杀。

  从“解毒药”的角度来说,现代的人们对强身养心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主动和强烈,而具有独特娱乐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将会在满足人类身心发展需要方面得到更加深广的开发和利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独具民族特点的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通过完成一定运动负荷来完成具体动作,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西方竞技体育相比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讲究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从涵养道德、运动意识、调整呼吸等方面阐述运动本质,其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为全面。

  如经常习武锻炼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以调形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五禽戏、八段锦、太极;以调息为主的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等,突出表现了内外合一的身心共健思想。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强身健心功效与休闲体育所追寻的身心健康发展观是统一的[5]。

  2.3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之价值

  迄今为止,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人文”二字是在《易》中。

  《易贲》有云:“阴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 “以化成天下”的“人文”;则指以礼教文化为代表的人类社会现象。

  所谓“人文”,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文化;狭义的“人文”,就是指以人为本的精神,能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给人的精神以慰藉,使人体会到心理归属感[6]。

  21世纪的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应具有全球人文意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应追求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

  在民族文化总体氛围中衍生的、在我国体育人口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排序中占第12位的太极拳,其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修德立身的人格理想、和谐持中的理念追求以及道法自然的终极意义,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精神[7];而龙狮运动作为中华精神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广泛存在于民俗、节庆、祭祀等活动之中。

  其作为集体项目在运动协作中所体现的极大的美学价值,以及所折射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能使人体会到心理归属感,同时也以锻炼和愉悦活动者、观赏者的休闲生活为目的,能极大满足休闲时代人们的需求;而完全摆脱劳动的束缚以及生存的压力独创的打陀螺、跳竹、板鞋、抢花炮、秋千、藤条拔河、高跷等纯粹意义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是对人类体育本质精神――游戏的最大限度的回归,更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2.4 民族传统体育也表现出繁荣经济的休闲价值

  休闲体育是“有闲、有钱、有心情”的条件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创造巨大经济收益的潜力。

  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了与经济、文化、艺术、旅游等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融合,促进市场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服务和体育用品不断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

  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是商品经济社会对体育资源进行开发而获取经济效益的产物。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形成各种产业市场:如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竞赛业、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娱乐业、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培训业、民族传统体育医疗康复业、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咨询业、民族传统体育中介组织等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业[8]。

  从1953年至今,我国共举行过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八届民运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一共设有15个竞赛项目、124个小项,148个表演项目,这些丰富的项目有的逐渐推广。

  有些已经进入世界市场行列;新疆维吾尔族著名的“达瓦孜”项目每年通过市场运作可赚上千万元收入,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已进入到有偿电视转播市场,并带动了潜力无穷的当地无形资产的开发;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传统武术、舞龙舞狮等为题材制作出版发行的影视、电视剧、录像、电影已然成为浩大的、盈利颇丰的影视市场。

  以民俗、节庆为载体,举办各种民族体育大赛,吸引大量游客、赚取门票、赞助费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方法;而根据各旅游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将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纳入其中,把它们与旅游和谐地结合起来,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特色品牌,更是符合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性原则。

  如利用各少数民族同胞多彩的民族节日盛会,诸如苗族的“火山节”、“龙船节”、白族的“三月街”、侗族的“花炮节”、土家族的“摆手舞”等,来吸引广大游客进行民族体育风情的观赏旅游与参与性娱乐健身活动,形成 “以体促游”的良性互动局面[9]。

  2.5 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和谐价值与休闲价值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和谐”,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

  无论是从休闲作为人的一种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的新的生活方式、一种被理解为 “成为人”的过程的价值取向来看,还是将其作为一种参与经济创造的新的社会经济形式、一种为人的“思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的新的社会资源来看,休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反过来,和谐社会能为休闲体育提供经济保障,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10]。

  健康的休闲发展以和谐社会为前提。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特殊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参与者的身体健康,更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宣泄,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多数项目以创造文明和谐环境为归依。

  源于生存与生产劳动需要的,如射箭、射弩、摔跤、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健了体魄,更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先民们在劳动之余,他们经常借助于休闲、娱乐活动来自娱安慰,通过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来消除生理上的疲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广大劳动人民倍受压迫,生活困苦,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更加沉重

  因此一些民间休闲、娱乐活动就成为他们自娱、宣泄自我的手段,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益于健康,对心理的欢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和睦不同等级人们之间的关系,为社会的安定创造了一种较为和谐的气氛,因此我国古代的一些统治者都设想通过“与民同乐”来对社会间接地起到和谐的作用[11]。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是群众的集体创造,运动的开展也是群众的集体参与。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否源于娱乐需要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能发挥其健康和休闲的功能。

  3 小 结

  进入休闲时代,人们选择休闲项目进行休闲,不仅是要度过自由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人们可以有价值地使用自由时间去完善人的生命过程,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真正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人[12]。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选择休闲娱乐项目,更意味着每个民族、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所具备的条件、兴趣爱好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终生进行的体育项目。

  这就对休闲项目的功能及其综合价值提出了要求。

  好的休闲项目其对人的影响必然是全面的,综合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融休闲、强身养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等功能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人文精神,十分适合休闲时代的特性;且其流传几千年,受群众喜爱程度有增无减,这本身就反映了其作为中国生活、审美文化表现形式的巨大魅力。

  在休闲时代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然成为休闲体育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孔垂辉.体育核心期刊休闲体育论文研究的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39-41.

  [2] 赵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14(5):78-81.

  [3] 罗歇苏.休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

  [4] 张斌,黄传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119-121.

  [5] 袁剑龙.休闲体育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5):123-125.

  [6]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80.

  [7] [11]鲁宝文.休闲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M].网络出版社,2008.

  [8] 秦开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中的营销策略研究[M].网络出版社,2006.

  [9] 舒颜开,刘少英.从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29-31.

  [10]陈宝珠.发展休闲体育 构建和谐社会[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8-59.

  [12]李茜.休闲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范畴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51-45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价值的研究【2】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休闲时代已经丑来,其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也逐渐彰显出来。

  试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蕴涵的休闲价值,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并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休闲价值

  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席勒早在200多年前就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的本性正被异化,人需要在休闲时间里找回人的本性,休闲体育所给予人们的正是人们所需要的,休闲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特点

  科学的健康身心功能使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休闲体育之中,健康的身心是体育运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合理有效的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内容大多数是休闲性的民俗游戏,很少有与古希腊大规模竞技相同和类似的成分。

  原始的朴素和谐的理想、中和融通的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带有强烈刺激性的形式,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

  这些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的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因为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而备受欢迎,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这些传统项目是他们的首选。

  可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今这个休闲社会里有着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是有着其存在的一定原因。

  二、当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人们对休闲的需求

  当今,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异化。

  1 营养过剩

  “三高”人数的增加、近年来肥胖现象的普遍发生,尤其是青少年肥胖率的增加使人们认识到高营养低消耗的生活方式需要有一种积极的锻炼活动来促进自己的健康。

  2 运动不足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身体运动方式在整体上脱离了生产劳动领域,机器化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出现了违反生物节律和其他自然规律的异化状况,因此,人们发现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缺乏运动而使身体出现“肌肉饥饿”,使人们不得不在生活的闲暇时间里寻求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来促进健康。

  3 生活危险

  著名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家卢元镇教授曾说过现代社会有三个重要的标志: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都市化,一个是信息化。

  其中,城市中的高楼现象,常常隐藏着生活的危险,如高楼失火。

  公路上越来越多的车辆不断加剧了车祸事故的发生,人们生活在一个随时都可能有意外发生的环境当中。

  4 高度紧张

  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一定的精神紧张。

  如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当中,对电的依赖程度很高,可是,一旦这个人们生活处处要依靠的电突然之间停了,会给人们的内心造成高度的紧张:人们会因为这个“停”字焦躁不安,甚至极度愤怒,好像是丧失了某种生理功能一样。

  各种线路、管道、网络把个人与家庭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到每个人面前,人们那么依赖城市和它的各种设施,所以当出现问题时人类就无法忍受,便产生了对生活的高度紧张。

  三、休闲时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休闲价值

  在休闲时代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逐渐彰显出来。

  其重要特征是个性化的多样选择,满足人们的各种趣味。

  旧时期的那种自上而下强制性整齐划一的运行机制将步履维艰。

  休闲个性化选择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强烈的趣味性,充分满足个体多样选择的身心享受需求,因此要求无论是观赏或是亲身参与的体育活动都具有越来越多的休闲功能。

  叫=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以礼仪为主,道德先行;以静为主,动静结合;养生为主,修身养性,从而决定了其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导致了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从而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

  著名的体育人类学家胡小明先生说:“当西方文明不能解决人类种种困惑和冲突的时候,当西方体育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下,伴随着利益的驱动而严重异化的时候,代表东方文明的悠闲精神将为人类身体文化的发展提供积极导向。”

  休闲时代的来临,使休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体育文化在无形中成为影响人们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断衍生的社会文化以及各种文明价值观的推动,使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追求有所提高,体育锻炼成为现代人生活所必需。

  以武术、养生导引气功、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等为主体构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休闲的行列,被人们所瞩目。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它积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天人合一”的和谐休闲价值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现代社会对休闲的追求,适应了休闲时代体育多元化的要求,从而使其在当今休闲时代的浪潮中得到不断发展。

  并在休闲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积极方式,并使我国传统体育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我国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的休闲价值不可忽视。

  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价值【3】

  【摘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为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多年来重视西方体育发展取向,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借鉴,我们必须凸显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

  通过历史地、辩证地弘扬以中华民族合理精华为主体的体育资源,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用价值研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体育;应用价值;整合

  儿时的游戏我们还记得多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知不觉在我们身边流失┅┅我们的学生中有多少人还知道民间曾经风靡一时的打瓦游戏、中国式摔跤、藏族古老的锅庄舞等。

  时代不同人的生活娱乐追求也不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将很多民间游戏都遗忘了,甚至有时也只出现在课的“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

  我们的体育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自然很多。

  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与继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民族体育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显得日益严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我们让孩子吸进了什么样的空气,让他们的眼睛摄进了什么样的色彩,让他们的耳朵听到了什么样的声响┅┅因此,在今天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呼唤民族体育的回归。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唤民族传统体育,首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指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娱乐、健身、养生活动的总称。

  其次,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认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对它的内涵、性质做出准确的把握,对它的价值、意义做出科学的总结。

  中华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民族体育形态一样。

  我们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冷静地考察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就能够发现,第一,就形式而言,民族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华文明中的精神文明部分,通过民族体育这种文化活态得以展现并传承,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中华文明珍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百年前,美英两个传教士在中国一个叫“孩儿谷”的奇妙地方,记录下了中国儿童大量的快乐游戏。

  其中,一个“抛砖头”的游戏玩法记载着“抛砖头时不但要会扔,还要会砸……”第二,就内涵而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及心理状态。

  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独特活动形式,长期以来在愉悦民族心智、增强民族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长盛不衰。

  中国西周时代萌发的礼射活动是堪与奥林匹克活动比美的一种祭典竞技活动。

  它的组织周密、秩序严紧、开展广泛等特点都不亚于古代奥运会。

  进入盛唐时代,由于与外来文化的高度融合,中国竞技体育也曾有过灿烂的历史,由于唐朝的君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带来的开明政治和思想解放,同时吹到中原大地的有北方和西域各民族的武勇蛮健之风。

  当时的帝王贵族酷爱马球、蹴鞠、捶丸等雄健豪放、竞争激烈的运动。

  大大促进了竞技体育的繁荣。

  唐代的京城长安城里拥有上百个足球场,女子足球也相当兴盛,竞技体育发展可见一斑。

  第三,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真正优秀的体育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生机盎然。

  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条件与文化主题与古代社会已有本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从事新型体育文化创造也不可能是对传统体育游戏的简单回归,新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传统为资源,否则便是数典忘祖。

  我们知道奥运项目中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从民间流传而来,经过不断整合、完善最终成为奥运项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高度重视民族体育,揭示其价值并按照现代理念进行改造与完善,势所必然。

  反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落。

  百年来,民族体育地位、价值遭贬低,民族体育意义遭质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历史进程,伊始于呀片战争的失败,而随着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结局而强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趋向高潮。

  当时由于袁世凯、张勋等人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正处于转型的中国社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北伐战争以后德国体育进入中国,尽管带来新的体育理论思想与方法但仍然以军事为最终目的。

  而社会上当时我国还不能真正了解体育的真意,主张保留“兵式体操”接受美国的“自然体育”。

  总之,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几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巨著《法律与革命》最后一段,引用了一段话:“一个社会每当发现自己处于危机之中,就会本能地转眼回顾它的起源并从那里寻找症结”。

  即使是历史最为简短的美国,也不断返回其立国时代。

  中国古人讲“返本开新”,不返本,则无以开新。

  思想家们总是通过回归,寻找通往未来之路。

  尤其是在重大转型时代,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会凸显出来。

  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对现代文明建设的作用无可替代,然而,民族体育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从20世纪至今,它确实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尽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每年都有民族传统体育课题研究,一些学者出版过多种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专著。

  从民族传统体育已有的成果看,宏观研究的多,微观研究的少;调查报告多,开发应用成果少。

  缺少走进最真实的民间乡土,去寻找将要消失的遗产,最终获得鲜活的一手资料。

  即使研究出对民族大众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也并没有很好地转换到实际健身或竞技体育应用中。

  民族体育文化以全民健身为指导思想,在民众中普及、提高,使其不断完善、规范这一点在我国大、中、小学长期被忽视。

  我们大声疾呼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可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民族体育被边缘化的颓势。

  诚然,在今天看来,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难免不合于时,但这正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本义。

  历史的第二个本义在于,过去的并不都是落后的。

  它能使人们在重温劳动生活的欢快与喜悦中追回失去的本能,找回失落的根基,回复人类精神之根,体会朴野、执着、真诚、力量、自然的感受,看到人类健康精神世界的体现。

  事实反复证明:一种文明新的跃升,往往孕育于其母体的再度振兴。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上升的东方大国,要找准自己的国际和历史定位,开始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再度发掘与弘扬。

  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多年来重视西方体育发展取向,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体育文化迷茫的触目惊心,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滑坡的愈演愈烈。

  希望通过历史地、辩证地弘扬以中华民族合理精华为主体的体育资源,来充实我国全民健身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提高人的基本身心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不否认欧美体育文化在中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世界体育文化应当是多种体育文化的集合体。

  与上世纪几乎全盘西方传统体育背景不同,在当前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强大自信的标志,是进入世界体育多元化体系的表现。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国对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土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

  就此,我们必须凸显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学科,近年来在全国体育院校已经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甚至一些体育院校已经设有博士点,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中依然是有一定基础的。

  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只要认识到位、时机得当、方法适宜,具有相当大的可操作性,即主要是进行综合的技术整合与体育特质的研究问题。

  当然,民族传统体育的整合与应用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反复尝试、长期坚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

  我们认为,总的原则应该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整合,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

  其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整合理念。

  在今天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决不是对传统民族体育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要以现代的理念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是要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立足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求启迪,接受借鉴。

  民族传统体育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自然来源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极具生活情趣,以人为本,运动休闲,天地人合一的特点,给人清晰而热烈的感觉,是西方运动项目所不及的。

  二是要具有世界意识,开拓视野,注重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定位,建设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个性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

  三是要扩大研究的范围,除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外,要注重扩充对新的技术的整理与研究成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用民族传统项目,推动大众健康体育向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

  第二,注重方法。

  研究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当然要借鉴,要运用,原始的框架、内容我们要保留,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器材制作上以新代旧,在研究方法上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动作,提高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比率关系。

  同时广泛借鉴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如在史学、人类学、哲学、美学和社会学领域等使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传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整合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民族体育研究队伍,整合民族传统体育便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

  因此,需要大量田野作业、挖掘并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建设具备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具有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乃是振兴民族体育研究的根本前提。

  在队伍建设中,高等学校将起主导性的作用,承担着搭建民族体育人才培养广阔平台的重大责任。

  培养更多立志献身于基层的教师、辅导员、工作人员,增加项目开发、实验阶段的基础建设,因为这些已经成为限制发展的最大瓶颈,应给予高度重视。

  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滋养中国,丰富世界,是我们这一代国民不容放弃的文明使命。

  正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的脆弱,所以更有必要去想方设法巩固它。

  如果今天出于对建设力量的不足而裹足不前,明天的任务将变得更加艰巨甚至不可能。

  引用前美国总统里根的名言:“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在期盼着我们的体育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出来并尽快应用于全民健身行列之中。

  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摸索,随时调整,逐步完善,持续发展。

  我们坚信,只要秉持正确的理念,投入积极的努力,运用恰当的方法,那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继往开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4):1-139.

  [2]〔美〕泰勒何德兰,〔英〕坎贝尔布朗士.孩提时代[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46-65.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46-447.

  [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6-61.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相关文章:

浅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论文10-07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10-26

中学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开发10-26

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10-05

当代体育文学休闲发展方向10-01

探析《红楼梦》中的休闲体育文化及启示10-08

休闲体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10篇)12-15

休闲体育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精选6篇)12-05

休闲体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10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