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10-31 12:04:1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5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摘要: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踏入社会需要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因此,现在的大学教育将实践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会实践能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这种实践就是要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许多大学生选择做兼职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随着近年来兼职现象在高校中愈演愈盛,大学生兼职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杉达学院,建校至今二十三年,以培养实干人才为教育目标,培育了许多工作技能过硬的人才走向社会。此次调查上海杉达学院的学生,从几个年级,不同专业,拥有不同技能技术与知识的同学,我们对上海杉达学院以及周边大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纸质问卷和少部分面对面采访的方式,在其中从不同方面了解不同层面的同学对在校学生做兼职的不同看法与做法。并由此纵向了解杉达学生的兼职经历,及观测其兼职的优缺点。可用长远的眼光,观察整个经历的过程,分析得出兼职的利弊,帮助我们自身合理选取兼职,适应兼职,并利用兼职为我们的未来奠基铺路通,为我们以后的就业的成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将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分析我校同学兼职的方向与收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求发现适合我校甚至是广大大学生兼职发展方向,注重哪一方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巩固、强化,大方向在哪,有方向地、带着问题去求知,以求得知既能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愉悦身心,又能从中获益良多的兼职种类与方向。

  关键词:就业问题 提高能力 拓展知识 增加经验

  一、实践背景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参加兼职工作。上海杉达学院,建校至今二十三年,以培养实干人才为教育目标,培育了许多工作技能过硬的人才走向社会。随着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我校许多同学也选择了在校期间参加兼职工作以提高工作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小组上海杉达学院,建校至今二十三年,以培养实干人才为教育目标,培育了许多工作技能过硬的人才走向社会。

  二、实践方案及方法

  我们小组将通过调查问卷(问卷人数60人)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研究报告的调查工作。

  调查问卷:不记名的挑选50名本校,或者附近学校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然后研究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访谈:我们会争取找到正在兼职的同学,和没有兼职的同学 ,以及提供兼职岗位的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不同的角度、立场来进行这场关于大学生兼职的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所得到的回答内容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根据我们课堂中多学习到的知识和调查问卷的内容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全面,客观的结论以完成这次调查报告。

  三、实践过程

  我们小组在最初一周拿到选题之后经过开会商讨确定了这次调查的主题,接着一周我们在一起讨论了这次调查报告的方案以及方法按照老师要求的进度开始着手在一起写了开题报告,随后的一周我们小组主要讨论了问卷的问题编写和访谈问题,然后在网上制作了问卷调查,组员们便各自通过各种渠道发放问卷收取结果。接下来有组员联系到了几个典型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并仔细记录下了访谈结果。

  在最后的这段时间,我们分别分析了调查报告和访谈的结果,然后结合这两个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分析得出来现在最终的结论。

  四、数据分析

  我们对所有年级都分发了调查问卷,上图表显示,66.13%对兼职这个话题有极大的兴趣,80.65%的大学生做过兼职。这一数据说明兼职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空余的时间去兼职。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做兼职的还是认同的,有85.48%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可有可无的大学生占9.68%,认为没有必要的占的比例非常小。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以及由于学习,生活的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学习—兼职”这样的生活道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发生在留学生身上的自杀等不好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时冲动的偶发行为,而本质上却是心理抑郁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恶性释放。家庭压力、文化冲突和各种现实压力使部分留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在无处倾诉的异国他乡陷入难以自拔的心理困境。

  压力之一:来自家庭的一厢情愿

  基于就业需要、高考成绩不理想、攀比等诸多原因,越来越多的父母青睐洋学位,不惜勒紧裤腰带掷巨资为子女铺设海外求学道路。然而,不少家长却忽略了物质以外的因素:孩子的性格是否适合留学?孩子的生活能力能否应付得了长时间的独自生活?更有一些家庭把孩子出国留学当作改变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命运的注,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巨大的压力?一名未成年留学生因思想上对出国学习的准备不够,在到加拿大仅13天后,便走上自杀之路。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对孩子的前途安排上,只做理性分析,忽略情感因素,造成了一些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不堪忍受压力而选择轻生。

  压力之二:文化冲突造成情感缺失

  出于文化和语言等原因,一些留学生很难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群体,多是拘泥于中国学生圈子,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即便与当地学生建立起社交网络的,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感到不适应。比如欧美人一般并不太愿意主动帮助人,需要你主动求助,但中国人又不好意思;欧美人表面比较热情,但要深交却不容易,让中国留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部分留学生出于经济考虑,为节省社交费用,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宿舍里打游戏、上网,过着封闭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抑郁、焦虑、社交恐惧都可能出现,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加拿大某大学3周内连续发生两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知情人反映,他们都是顶尖博士生,但是平日都缺少朋友,与人交谈时总显得很忧郁。

  压力之三: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

  留学生活的现实压力从飞机降落地面的那一刻起就凸显出来:怎么从机场到学校?如何找到住的地方?在哪办卡和手机卡?很多留学生由于背景知识缺乏、行前准备不足,刚下飞机就想回家了,更不用说从容应付选课、打工、毕业找工作等更多现实挑战。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很难既洗衣做饭又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

  压力之四:个人价值感的缺乏

  美国一著名高校的某中国学生因为未考到第一名,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许多在国内学习优秀的学生到了国外会在某个阶段非常不自信。因为语言问题、学习习惯、评价标准等因素,中国学生往往花很多时间学习,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是文科类专业,上课以专题报告和讨论发言的形式进行,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一些在应试教学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此时却感到难以应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对个人价值产生困惑。

  压力之五:心理疏通渠道的匮乏

  以上谈到的4种压力是造成留学生身心不健康的常见原因,但是,真正令留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崩溃的致命要素是缺乏心理疏通渠道。

  身在异乡的留学生们遇到苦恼、想要倾诉时,常常找不到可信任的人或者合适的出口。一些学校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西方人的心理解读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中国学生们摆脱烦恼。出于不让家里担心的目的,很多学生向国内只是报喜不报忧。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近日走访了**市武**区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近日,笔者调查走访了**市武**区六所乡镇学校(小学),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为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涌进,而薄弱或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习环境、方法、习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习、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近区选择探究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明显。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习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习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他们的信心就足了。这样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场所应加强学习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人们早挣钱早成家的观念要转变,让他们明确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监察力度,严惩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说服教育,让未成年人从返校园。第三,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大群体,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要切实负责,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导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使以往曾颇具含金量的学士学位如今已成了一条底线,一张大学文凭不再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了,因而许多学子纷纷选择考取更多的证书,使得大学生考证现象趋于白热化。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已更多偏向于后者的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把大学学习当作求职的资本,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求职,是积蓄4年以后的竞争实力。“拿下”计算机培训、英语考级、第二学历等等证书,已构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考证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有关大学生考证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是目前我校学生考证现状,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考证热潮的缘由及其利弊。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我校大三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以我校大三全部学生名单为抽样框,在每个院的大三学生中,按均等比例随机抽取大三学生260人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2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对于考证的认识和态度、周围人对考证的看法、考证与就业的关联等方面。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93.3%。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状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男生女生 合计

  人数 6575140

  比率46.4% 53.6%

  三、结果与分析

  1、我校大三学生对于考证的总体认识状况

  当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时,大学生就业转入低潮。然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热潮的兴起。目前,考证已成为大学生中的一股潮流。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一定要努力去拿尽可能多的证书,因为那是在就业时证明自己能力的“绝对王牌”。本次调查结合现在的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对学生考证的了解情况和考证现状进行了了解。在问卷中,笔者就“你

  对考证了解多少”为题进行了调查,下图为我校大三学生对考证了解的自身认识情况(见表2)。 表2 大三学生对考证了解情况

  很了解 一般般 只知道一点点 一点都不了解

  人数 23 76 338

  比率 16.4%54.3% 23.6% 5.7%

  表2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考证的了解只是一般般,其次是知道一点点,且了解深入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较少,这一结果显示出大学校园中考证氛围较广,大部分学生对于考证都较为了解。

  为了进一步从各方面分析大三学生对考证的认识,笔者就学生们何时关注考证进行调查(见表3)。

  表3 关注考证时间

  大一大二大三

  人数 37 76 27

  比率 26.4% 54.3% 19.3%

  表3说明大多数学生早就有考证的意愿,大一是个迷茫阶段,而跨入大二一般大家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个时期准备考证可以说是比较合适,若等到大三才开始关注并准备,时间有些拖延。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在大学时期考证最好,至于考何种证书,是否要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各人有各自的看法。大多数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认为考证可以开阔视野,掌握一些技能和增加知识面。不敢保证以后绝对有用,但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去多考一些证书,说不定以后用得上。

  2、对于考证的性别差异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其社会化过程所具有的特点不会一样。对于目前的男女学生,他们在对待考证方面是否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呢?这是我们希望了解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学生们有关考过或者准备考的相关证书的调查结果(表4)。

  表4 男女生考取部分证书比率

  英语四、六级教师资格证驾驶执照

  男50% 35% 88%

  女50% 65% 12%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英语四、六级等大学校园广为考取的证书,男女生选择的比率大多相等,而对于教师行业方面的证书,比较偏向文科性,女生的比率明显高于男生,这也可以看出女生对于未来的就业,较偏向于安稳的行业。并且,关于技术方面的证书,偏向实践型和理科性,就如驾驶执照,男生比率大大超过女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传统的国家,“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彻底根除。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如有些企业的“招聘启事”上就明文规定“仅限男生”,这一现象也使得不同性别的人在“考证”上有不同的态度。

  《现代劳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剧话,“如果说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当前存在劳动市场歧视。”在当代中国人口男女比列不平衡的情况下,各就业单位应当转变其观念,给每个人相同的就业机会,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利用,为人才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3、考证的专业差异

  从1999年起,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各学校也因此不停地增设专业以解决大容量的生源问题,并适应整个社会的变化发展。不同系别,不同专业,所学内容不同,同学们对于考证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

  表5 你所考的证书是否与你的专业有关(截取部分学院情况)

  商学院 人文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学院 电信学院

  有 31.6%78.4% 82%71%70% 45% 20%

  无 68.2%21.6% 18%29%30% 55% 80%

  从表5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其所考的证书与其所学专业是有关的,但也不能排除部分系别的同学认为其所考的证书与其所考专业是无关的,如电信学院仅有20%的同学认为其所考证书与其所学专业有关。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加之当前经济危机如此严峻,企业纷纷面临裁员、倒闭的风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日显尖锐。很多人抱着“多一张证书,多一份就业机会”的思想,盲目跟从“考证热”,随波逐流,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其在大学校园里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个别同学“证书一大堆,专业课挂科”的现象。这一现象难道是值得提倡的吗?!“考证热”的出现不仅仅是社会的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误区以及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

  四、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方式、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考证的现状

  和特点,并分析了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

  (1)周围人的态度

  老师对待学生考证的态度如何,40%的学生的反映是老师偶尔提起,28%的反映是老师建议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去考证。至于周边的同学,有48%的学生认为大家对考证很感兴趣,36%认为当提及考证时,大家都没什么反映,态度一般。这些正好说明他们对考证的了解只是一般般而已。存在着盲目的态度,所以专家建议,大学生要理性的对待考证,不能随波逐流。然而,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只有极个别学生的家人反对他们考证,大数是支持的。

  (2)自身考证的原因

  就业竞争的压力当然是学生考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决定了证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所以,现在大学生就业几乎都要手持资格证书。这无疑会迫使大学生去考一些资格证书,为自己以后在就业竞争中买个“保险”。所以,证书不必去分高低,谁也不能确保以后是否有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考一些证书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有益处的。

  (3)考证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己购买相关的资料辅助学习,选择参加培训的学生较少,他们选择的培训费用也局限在100--500元之间。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培训会浪费比较多的时间,而且,如果态度不端正去选择培训就显得太浪费钱了。作为大学生,自学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所以,可以选择自学考证知识。不过如果想学到更多关于自己所考证书方面的知识,选择参加培训再结合自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本次调查以大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40名同学(男女各20名)和大三社会工作的10名男生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一相对其他年纪有充裕的课外上网时间,大三受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及考研等原因,对上网的关注度相对淡薄一些。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5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上网的时间和其他人对网络的看法以及上网的内容。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回收率98%,这么高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根据调查问卷,网络知识的获得有52%的人是通过自学,通过同学获得的占32%。而从学校获得才18%,可以反映出学校网络知识教育的不到位,可能是学校开设的网络教育课程不是很多,对学校网络知识的宣传也没用着重。学生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大学生上网的环境差,在网吧上网占到80%,学校上网占了10%,而自己拥有电脑的才占4%,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学校都非常拥挤,且空气是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对于上网的动机,由于学习需要才占24%,打发时间占了2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单调,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在调查中,大一女生打发时间占了20%,因为大一女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且谈恋爱的不多,所以选择上网来度过漫长的课外时间。高中可能接触网络的同学都很少,所以有10%的学生是由于好奇心去上网的。

  64%的同学认为父母或老师只了解一点点的网络知识,20%的人认为其父母或老师一点点都不了解网络知识,了解的只占了14%。可以看出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是很片面的,不具有科学性。家长和老师本身应该加深对网络知识的了解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网络。在看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同意孩子适当可以上网,禁止上网的占8%,任其自然的占24%,没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上网的,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上网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都是采取保守的态度,好像怕网络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坏影响。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对网络不了解而造成的。随着学生的长大,特别是高中毕业后上网问题有所放松。但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最好不要去上网。家长在反对学生上网的理由中怕学生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8%,怕学生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的占30%,从这点来看家长更在意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的利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关心的较小。增加开支的只占了2%,家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所花的钱和时间不是太在乎,一般家长认为只要学生能考上什么就是炸锅卖铁也给学生读书。但是只注重学生的时间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上网的目的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查找学习资料聊天交友和娱乐音乐。其中最多的是娱乐音乐有72%,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学习只有48%。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只局限在娱乐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网络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较少,这正好跟学生上网的动机打发时间相吻合,学生在网络上发掘的有用的东西太少。而阅读新闻只有24%,网络信息具有及时,准确,可用性但是学生对这点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上。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5篇】相关文章: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10-19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五篇10-01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08-19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09-08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七篇08-05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七篇08-09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八篇09-06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5篇07-29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汇总7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