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初中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11 12:27:1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初中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调查报告

初中调查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乡从20xx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七~九年级语文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学困生学习初中语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提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语文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答案多样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试卷分析法、听课调研法。蒙公乡有初中学生2500人,笔者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全乡500名学困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问题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在新课改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寻相应的教学对策。

  三、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方式,但在教师讲授式教学里只占10.6%。有46.4%的学困生选择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认为老师有引导只占13.5%,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大多数学困生就会对问题无从下手,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原因之一。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马上回答问题占41.9%。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很简单的问题就等于没问,假如问题比较复杂,学困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怎能立即回答?喜欢其结果是:学生由于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往往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学困生占43.0%,选择老师提示、引导如何解答问题的占63.2%。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而不喜欢老师把知识直接灌给他;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希望老师提示和引导。如果长期接受教师灌输性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困生。有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习,后讲解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让学生尝试性教学的方法,学困生才理解得比较深刻,记得牢固。

  2.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究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学生认为教师大小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51.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样做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个时候个别优秀生往往抢着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但教师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有39.5%的学困生表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做听众。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既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不分享,优秀生与学困生就很难共同成长。有44.3%的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在访谈中有68.3%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引导。有的学生说“过去的教学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把问题灌输给我们了,现在提倡合作学习,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到结论时候,是多么希望老师给予引导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优等生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会解决问题,但学困生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78.3%的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有51.3%的学生认为所学语文知识能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然而许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语文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试场后,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对学语文越学越没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又一些学困生。

  4.答案多样化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一种答案。这说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简单的答案已经是不错的,对他们不应贪多求全。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23.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不切合实际的表扬,有61.8%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中肯地评价学生。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前阶段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很有效的,广大的教师都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不切合实际的表扬学生少了,中肯地评价学生多了。但还有8.9%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地批评挖苦学生,有33.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针对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5种对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就无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只会浪费了学困生的课堂时间;而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应是“适当的引导”,把握好“度”是最佳境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2.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语文与生活适当联系

  怎样的教学才能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包装”语文。二是把语文“蕴藏”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4、答案多样化,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提倡和鼓励答案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出现多样的答案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答案多样化。答案多样化并不是说答案越多越好,多了学困生接受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连一种答案都不能完全掌握;而是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答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在堂课中,笔者经常见到: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就“某某同学回答正确(很棒),让我们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性语言,在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如“你的答案独特,能否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很好”!“再考虑一下,还有更好的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初中调查报告2

  一、基础豆芽培育以及资料查找

  资料查找:

  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

  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

  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

  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碗里,盖上一块湿布。开始的豆子很小很硬, 第二天豆子就变大了, 皮业泡开了。

  X月X日,黄豆长出根来了,选定一颗黄豆,每天在下午5时30分的时候测量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一天黄豆的根长出7毫米,第二天长到15毫米,第三天长到30毫米,第四天长到60毫米,第五天我发现黄豆的根两旁长出许许多多细细的根须,又长到110毫米,第六天长到了115毫米,我发现黄豆的生长速度变慢了,第七天才长到120毫米,我看见黄豆经过7天终于长出了两片嫩嫩绿绿的芽。

  二、探究洗衣粉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黄豆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洗衣粉含量:0%、0.5%、1%、2.5%、5%。

  每日观察:

  第一天:黄豆迅速吸水胀大,大小约为原来2倍。

  第二天:无明显变化。

  第三天:0%的胚芽变大,2.5%和5%的黄豆上出现些许黑色斑点。

  第四天:0%胚芽变大,0.5%和1%颜色变深一些,2.5%和5%的部分黄豆黑色斑点增多。

  第五天:2.5%和5%的黄豆上出现大量黑色斑点,其余基本无变化。

  第六天:0%的黄豆发芽,其余基本无变化。

  第七天:豆芽长高些许,其余基本无变化。

  资料整理:

  反思:在此次实验中,我出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实施方案完成得有些拖沓;实验前的准备也有些磨蹭;未考虑到豆芽生长的气温问题,导致部分黄豆未发芽;种黄豆非要等到最后才急急种下,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现象或者重做。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分工与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能自己动手完成一项实验(虽然这个实验有些简单)。研究性学习,对我来说又是一次磨练。

  三、探究盐水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寒假一天的下午,我们两人在家中一起做了关于黄豆生长环境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器材。

  我们配置了10%的盐水,5%的盐水,和清水。经过亲身经历,我们才发现配好试液需要耐心和精准的测量。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意外,但最终还是成功配置了三种浓度的溶液。当豆子放入浓度为10%的盐水后,立马开始变大,之后出现了皱皮。其他两试管中的豆子也是如此,但是反应不如浓度为10%的盐水明显。

  第二天,发现三个试管内的豆子表皮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大,但是都不明显。下午再观察,便发现豆子已经越涨越大,几乎要要涨破试管的样子。过了一两天天左右,发现豆子长出了根须,根须淡黄中透着点青色。又过了几天,外壳已大部分脱落了,根须也越长越长,豆芽已基本成型,而在盐水中的明显生长较缓慢。

  四、探究葡萄糖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黄豆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葡萄糖含量:0%、2.5%、5%、10%

  每日观察:

  第一天:黄豆迅速吸水胀大,大小约为原来2倍。

  第二天:无明显变化。

  第三天:胚芽变大,部分豆芽开始褪去外部的种皮

  第四天:浸泡在10%及5%葡萄糖溶液中的黄豆部分出现黑色斑点。

  第五天:大部分黄豆发芽。浸泡在10%及5%葡萄糖溶液中的黄豆黑色斑点增多。其余两种溶液中有小部分黄豆出现黑色斑点。

  第六天:黄豆豆芽长度增加。通过平均值的计算,最长的是浸泡在0%葡萄糖溶液中的黄豆,2.5%次之,接着是5%和10%。

  第七天:部分黄豆停止生长,表面布满大量不均匀黑色斑点。已发芽的黄豆部分仍未停止生长。

  第八天:至此黄豆豆芽的长度已有了一个较明显的差距:由长到短排列为0%、2.5%、5%、10%。由于温度等原因,黄豆的生长情况并不乐观,实验告一段落。

初中调查报告3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调查报告4

  我于20xx年9月19日,来到xx市xx中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 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对教学做如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1. 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做到:

  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2.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学评估的推动下,通过课堂教学的“说、讲、评”活动,我们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提高,能够在教学通案的 引领下,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案,并结合我校的学情,能够在教学上重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探究、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 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备课、上课、检测、批改、辅导等方面有了 显著提高。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如我校正在实施的“三元”教学法 ,对教学内容采用“三环-两步—一展示”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 学的愿望好信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教学方面:

  1.教学形式老化,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具体表现:(1)教学过程教师讲的多,就怕学生学不会。(2)师生互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不能实现分层教学,不能顾及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 解决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教学问题。(3)重结论、轻 过程,对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判断、探究 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概括的认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过分的强 调了接受和掌握。(4)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 重要性,但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

  2.合作学习有待改善

  现在的教学形式都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都认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而我从教学实践中感悟

初中调查报告5

  从初中美术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入手,寻找高一学生审美能力、绘画、手工等技能参差不齐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及对策。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就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对此提出若干意见。

  二、问题的提出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了摆放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施,关系着是否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这一责任,关系着是否能够全面实施"三个一切",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问题形成学生水平差异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

  (一)生源问题

  1、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在农村各学校中,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重视程度较高,学校配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心学校每年都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竞赛,长此以往,带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较好,而其他农村学校不参加这一活动,因此与镇中心校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距。

  2、有些农村中学领导往往也很重视,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平衡,一般美术课都由其它学科老师代课,授课内容比较随意,不按大纲、课标要求上课,天长日久势必形成一定的差距。

  3、还有些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重视都不够,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乡镇教办又不统考核,老师随便"代代",学生随便学学,这样与活动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二)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同一班级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1、由于农村中学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初中美术教学,特别是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这些学校美术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学科教学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现、抽象、超现实等手法,学生绘画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高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要使学生有一定的中国画、素描、色彩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沟"这样做,其一,在面上可增强初中美术教学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连贯性;其二在点上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补课"。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杀学生的自主与创新。高中中学生的教学毕竟不是美术专业训练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为突出。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据初中美术教材为依托,选择一些既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又能本着针对初中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美术学科课时少,学生易忘,再进行回顾的特点进行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例如:教高一学生欣赏中国画时,可穿插中国画用线的方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为线造打个基础,又可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补上一课。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或作业成为负担,草草了事,应差式地完成任务,尽量能做大面积"丰收"同时,小部分分也不"减产"。

  5、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①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也应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生自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在校内可利用的主要资源。②参观校内、校外的美术品展示场所,在校内多组织画展、手工作品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讲解技法。

  6、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组织上,不光让对美术感兴趣的"尖子"参加,也应允许有兴趣的"待进"学生参加,为这些"待进"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学习的信心。

初中调查报告6

  春华秋实,岁月潇湘。转眼期盼许久的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就过去了。记得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未承担过什么重要的工作,但却也坚守本职,勤于学习,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与做人的道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实践,不仅锻炼着我们的意志,它更大的作用是丰富着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磨练成才。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中,我接受我院学生会的倡议,积极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的各种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只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放假回到家里,我跟爸妈商量了学校下达的暑期任务,他们都很支持学校的决定,也赞同我在暑期里去社会实践的这一作法,我也觉得这真的是一次自我锻炼的好机会。但是由于爸爸妈妈仍不太放心我一个人出去工作,就帮我在亲戚家里找了一份还比较轻松的工作,也和亲戚说好了,就拿我当员工一样对待,让我真正感受一下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不容易。

  这段时间,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资料,帮忙签字。在学校,会有人通知你做什么,有老师、同学督促你。可在这里,必须自觉去做,而且要努力做好。更重要的是,必须放下尊严,老老实实做一个打工者,在现实面前,我们要学会忍耐,社会是不公的,公平是要去争取的。有时遭批评时会感到委屈,但接受并改正又是防止再一个错误发生的前提,因为激烈的竞争随时使你面临失业。

  暑期实践过得很快,自己慢慢地开始习惯了这种生活和这项工作,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老板也夸奖我适应性很强,工作能力也错,以后要是暑期还想实践就到我这来。那时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呢。辛苦也是有回报的,拿到我的工资时,真的很欣慰,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钱可以领,也不是终于结束了打工的苦日子,而是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自己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己真的觉得很值。

  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经过实践的修正,当刚回到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半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看到了“危机”—就业危机,因此而为将来而感到紧张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一些应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初中调查报告7

  既然是社会调查,不一定和学校有关嘛~~

  一、调查原因:

  好不容易盼到暑假了,本想痛痛快快的玩一场,可妈妈又在催我去补习班,补、补、补,我晕。其实饱受补课之苦的又何尝我一人呢?每到双休日和假期同学们就赶集似的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可又有几人愿意补习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

  我在补习班调查了63人,结果有56人说不愿意补课,只有7人是自愿的。我把同学们在补课班的表现归为三类。

  1、云中漫步者 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

  2、地下工作者 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

  3、逍遥逃学者 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他便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反感补课呢?我分析了几点原因:

  1、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了,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2、家长们送孩子去补习班,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时间,让双休日、寒暑假变成了黑色假期。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时间,孩子们会受不了的。

  四、调查建议:

  1、家长们应还给孩子双休日和假期,鼓励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

  补习班时,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兴趣是热爱的前提,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强行给孩子增加营养,反而会营养不良的。

  家长们,好好反思一下吧,让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吧!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为了完成这次调查报告,在20xx年的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我特意走上街头去卖花,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完成这次作业,使自己的社会调查作业不必过于空洞,脱离实际。更可以让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与生存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调查内容:

  情人节,这个西方社会的舶来品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得到了追求时尚、浪漫的新生代的钟爱,迅速传播开来,成为继圣诞节之后又一在中国大受欢迎的西方节日。但是,人们对于情人节的了解程度却不尽如人意:

  90%的市民知道2月14日情人节,但仅有24%的市民同时知道2月14日和农历7月7日为西方情人节和我国传统情人节;83%的市民会选择在2月14日送礼物给自己的爱人或亲人;95%的孩子不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86%的孩子不知道“七月七日”要吃巧果……以上是我在调查中得到的结果。

  就在我们已经将西方的情人节再也过不出新意的时候,竟然还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也有情人节,那就是每年的农历7月7日。最早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牛郎织女就会搭着鹊桥在天上相会……中国情人节所推崇的内敛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情人节缺少了热情开放和轻松刺激的内容,却另有一番韵味。

  “七夕”是我国最动人的神话故事之一,历史悠久,但它的知名程度和热闹程度为什么远远敌不过西方的“情人节”?它的原因又在哪里?

  西方情人节虽然是舶来品,但市民却对它情有独钟,商场、花店、礼品店纷纷打造出了情人节时尚。年轻人对西方情人节趋之若鹜、对传统情人节却日趋淡漠,有人说,“七夕节”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有人说,洋节的特性商品更明显,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七夕节太土了,不够时尚;还有人说,洋节的盛行是不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自身感想:商品经济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伴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西方商及文化在中国畅通无阻,经济文化上的侵略,比起军事侵略,更甚。这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在东西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切记——我们的——根!

  我是福建的所以我不知道

初中调查报告8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仅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标志着春天的来临。对于农民伯伯们来说,这是一个舒展身心的好机会,但是对于现在正处于紧张学习中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如何安排这美好的春节呢?于是,我们对于这一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生春节的外出情况和假期安排。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1日——20xx年1月31日

  调查对象:亲戚、同学、朋友、家长、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访谈

  调查进程:首先制作好问卷,电话咨询亲朋好友,再采用访谈咨询家长、教师来记录初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况,以便给出恰当又合理的建议。利用网络整理出资料。

  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记录知道里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蜗居在家里做作业,尤其是初三学生,在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初一学生比较悠闲,大部分喜欢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网吧等不良场所。虽然都喜欢外出,但是出去锻炼身体的极为少数。初一学生外出的大约有60%,但是锻炼身体的只有20%。初二学生外出的大约有40%,锻炼身体的只有15%。初三学生外出的只有15%,锻炼身体的几乎是没有,只是微乎其微,仅有3%左右。经过计算,初中生平均外出的时间约为2—3个小时,一般都是去书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对于假期的学习安排,百分之百的学生会上网或者看电视,平均在1—2个小时,因为不论是谁,都经受不住这些诱惑。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后,都喜欢上网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有益书籍,大约在1—2本书。初三学生做完寒假作业后,还喜欢复习以前的知识,然后做做中考的题目。

  在这个假期中,大多数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催促孩子们赶紧完成作业,让他们不要总是负着作业这个沉重的担子。没错,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对孩子管教严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上假期补习班,大多数为初三学生,为了在这次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在休息的时间再给自己再给自己增添一点学习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那么你课后想怎么补习也是没有用的。这也不就白白地把这个美好的假期浪费了吗?

  对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学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因为一些学生外出是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就应该多多外出,否则一些学生会因此得忧郁症,最后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学习,但是亲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们应该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计划表,将学习和外出相结合。

  所以,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

  1、制定一张假期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

  2、外出时应先和父母说明原因,让父母放心

  3、外出时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绝对不能去不良场所,尤其是网吧,为了更好地安排学生外出与学习的时间,我们咨询了家长、教师的意见,也上网采取了一些建议。

  制定寒假生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的初中生更应该制定一张假期生活计划表,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学习还有走进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几天里,还可以写一份新学期的打算,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组员感想:假期生活多姿多彩,许多人都喜欢趁这个假期外出。但是,有部分学生把这个假期全都放在了玩乐中,却忘记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有大多数学生把假期都放在了学习上,使自己的生活缺少欢乐和嬉戏。对,没错,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适当的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愈益多姿多彩。

  春节期间,同学外出情况问卷调查:

  1、是否外出,外出频率是否高?

  A、是,高B、不是,/C、是,不高D、是,一般

  2、外出时间一般控制在几个小时之间?

  A、1-2个小时B、2-3个小时C、3-4个小时D、整天

  3、外出地点一般在哪里?

  A、图书馆B、公园C、旅游景点D、其他

  4、家人是否清楚外出原因?

  A、清楚B、不清楚C、很不清楚

初中调查报告9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大程度都是自主开消,特别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偏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消结构有三个最为明显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消最主要的部份(累计占70.2%,排第一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文娱方面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手机,和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中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讲,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往。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寻求新潮,并勇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文娱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中学生整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8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2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消大。不管是不是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尽大部份,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高潮,这方面的开支固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缘由。

  3.通讯网络用度太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具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具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份同学每个月的手机用度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用度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个月的手机用度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步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进现代消费,中学生也逐步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个月用于恋爱的用度都是150元200元之高。这是当代中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公道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寻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文娱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 中学生的消费,应当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留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成心识地给予辨别,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进节约勤俭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当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态的关注,重视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题目和解决题目。固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进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培养自己刻苦研究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惟。

  (2)教育学生要建立艰苦奋斗、节约勤俭、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斟酌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固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华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公道消费。假如不斟酌个人经济状态和支付能力,盲目寻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构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苏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勤俭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当掌控育人第一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一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增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寻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锲而不舍。塑造勤俭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构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四)给在校学生的建议

  1.公道规划本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剧烈竞争中站稳脚根,学生们对本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重视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夸大公道和适度消费,提倡量进为出有计划的消费。留意发扬节约勤俭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留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寻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进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要选择合适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由于攀比而一味寻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类心理,大学生们就应建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重视本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看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重视重视本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打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一个人微笑,由于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本身情况,按亲身实际分配消费。

  4.重视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还没有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资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中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文娱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得知识。另外,要留意夸大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进步健康水平。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将随着其家庭收进的增加而进步。中学生的基本物资得到满足和满意的时候,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体育上,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渐建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消费观。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勤俭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当把教育学生放在第一名,重视学生为人处世每一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中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增进中学生学业成功寻求。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入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很多知识。观念不是原封不动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渐渐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当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节约勤俭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公道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熟悉到,钱来之不容易,让他们晓得要节约。

初中调查报告10

  一、调查背景

  伴随着天气急剧变化,气温明显下降。据有关疾控部门预测,季节和气温的变化,会让甲型H1N1流感出现新的流行高峰。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都更加活跃。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病菌传播特别适宜,因此学生是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高发人群,预防甲流是当前防控工作的一个重点。

  为了更好的预防甲流,针对这一情况,杭州多数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二、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1月份,对我所在实习中学的学生进行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宣传教育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对于学校所做的预防甲流的宣传教育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来说,宣传教育还是到位的,但是在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形式单一,学生只对部分内容了解的情况等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调查为探索更好的实施宣传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学校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2、了解当前中学生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了解;

  3、分析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了解和探讨像该类的宣传教育有什么特点;

  4、给学校预防甲流知识宣传教育提些建议。

  (二)调查方法

  1、走访校医务室,了解学校的一些预防甲流的措施,学生发烧及停课情况。

  2、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对甲流的认识、学生预防甲流的措施实施的情况、学校对预防甲流宣传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对甲流的看法这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初一和初三几个班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3、随机抽样访问调查。在校园内,如医务室、操场、校门口、办公室等地方随机访问经过的学生和老师,询问有关学校宣传教育预防甲流的实施情况及对甲流的看法等等较为具体的问题。

  四、调查结果

  (一)学校的具体措施

  1、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工作会议上强烈强调、宣传甲流的预防工作,并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都要做好学生发烧、发病情况的调查和紧急处理。

  2、在学校里设立了有关甲流知识主题的橱窗,内容包括什么是甲流及甲流的一些预防措施。并要求班级设立专门的信息栏粘贴有关甲流的宣传知识材料。

  3、利用午休时间,通过广播,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如“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4、进入校门均要进行体温测量,并要求每个班级在一定时间内必要开窗通风半小时,同时每天进行教室消毒,并加大医务室的体温计、口罩和部分防甲流药品的用量。

  5、与家长配合,做好每天早晚两次的体温检测工作,填写每周上交的《一周体温记录表》。如有发现有流感症状和身体不适的学生,由家长带回,并要求在家休息、自学一周后由医院开具证明到校医务室,经校医允许后方可进班学习。

  6、以班级为单位,若有班级发烧、请假人数过多,则由学校统一安排个别班级停课。

  (二)对问卷调查和个人随机访谈(7名学生、2名教师)的分析。

  1、对甲流的认识

  调查显示,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大部分学生对甲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但认识程度不一,相差的较大。100%的学生了解甲流的部分临床表现和部分传播途径。这说明学校的甲流知识宣传教育是成功的。但是约有21%的学生认为甲流的临床表现有仅有发烧,学生能够完整的知道甲流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也只占了29%。这说明,学校的宣传教育还是不够到位的。而且,我们在调查访问中还发现这样一种情况,问学生对甲流的了解,其中有3位学生对甲流不了解,甚至有1位竟然表示对其一无所知。还有同学反应,每次的宣传教育,大部分都是贴在班级或学校的宣传栏里让学生自己去看,这样一来反而许多学生不会去了解了。

  2、学生预防甲流的措施实施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知道部分预防甲流的措施,但有46%的学生知道的并不全面。其中有83%的学生表示愿意注射甲流疫苗,却有17%的学生并不知道感冒后、吃了消炎药的是不可以打疫苗的。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学生了解了预防甲流的措施,但是预防措施的实施部分却是十分薄弱的。据调查,虽然有70%的学生会因预防甲流而勤洗手,但仅有47%的学生会坚持每天测量体温,有甚至7%的学生表示从未测量过体温,但是学校要求每周上交的《一周体温记录表》是要求学生每天早晚两次测量体温并记录的。这说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还不够,预防甲流的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还是十分不理想的。确实,这项预防措施落实起来有许多困难,但只要学校方面加强与家长方面的联系,我想,多多少少会有些效果的。我在访问调查中还发现,对于一些出门、上课学习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开窗通风、少和有感冒症状的同学聊天等措施均表示理解和已在实施。

  3、学校对预防甲流宣传教育的实施情况

  5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对预防甲流宣传教育十分了解,可是却有6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甲流宣传教育效果一般。当问及“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时,是如何看待因为发烧而要求在家休息、观察一周的预防措施?”时,多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约有22%的学生认为不好,会影响学习;约有4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约有26%表示赞同学校的做法,但是希望学校不要一概而论,从而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学校放假表示“幸灾乐祸”,很希望学校没事放放假什么的。在访问的过程中,也有教师表示,在这个甲流高发季节,尤其是天气骤变、温度急降的时候,进行全校性调整时间作息表,放宽一些衣着要求,应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4、对甲流的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是没有想法的,这说明,甲流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是好事。更值得鼓励的是,有少部分学生明确认为甲流并不可怕,只要做好防预工作,就能度过这个甲流高发期。还有学生写到“卫生从平时做起(包括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从我做起。”

  五、调查小结

  学校在应对全社会性的甲型H1N1流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学生关于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总体来说,该学校的宣传教育是十分到位的,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是落实的十分好的,不论是从学生的知识方面还是从学生的落实情况分析,都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和目标。

  但在宣传的教育过程中一些漏洞是再所难免的。比如,宣传教育的形式缺乏多样性,与家长的反映情况的处理和沟通,针对教师的一些预防措施,及教师得流感后的处理情况等问题还有待更好的解决。

初中调查报告11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xx年9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1

  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

  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中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

  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中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马传张,张广节.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

  [2]堵惠娟,胡永萍.江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

  [3]邱丽芬.浅论教师素养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0xx(26)

  [4]陈夏飞.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

  [5]张明.成为合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6]刘闽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科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11)

  [7]林崇德主编:《学习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9]巴班斯基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0]皮连生主编:《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初中调查报告12

  寒假学校布置了对亲戚好友进行调查的活动,在大年初三,我带着调查表来到了在中国建设银行上班的姐姐家里。

  当我一项项地调查后,我仔细地看完了调查表,感受颇深。姐姐是成都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面对如今人才辈出,激烈竞争的社会,她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这份工作,据调查表上所说,姐姐每天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而且工资在1200—1800元。

  我想,现在物价、房价都在飞速增长,竞争也相当激烈,大学文凭也已经不足为奇,若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又没什么特长又怎么能够在这样的社会下生存下来呢?

  可见,要想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如今的我们正是学习的好时机,在这重要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应当时刻想着我们的学习,想着我们的未来,想着如今的社会。

  经过这次的调查,我认为在学习上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凡是都是先苦后甜,我们要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初中调查报告13

  为了推进我县初中校本研修工作和市县“新常态,大视导” 活动要求,县教研室三、四月对全县十三所初中的校本研修实施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课、座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较详尽地了解了各校校本研修开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各校领导对校本研修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有力地督促和推进了校本研修的工作进程。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教学工作当中,督促、指导工作的开展,研究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科研氛围的营造、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实现了教研工作的常态化。

  (二)制度完善,保障实施

  各校制定了详细的校本研修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修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如:药惠中学、高陵四中、姬家一中、泾渭中学、鹿苑中学等学区长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有力的推动了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同时他们也修订了学校教师考评体系学生评价机制。

  (三)校本培训多样,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各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高陵四中、庙西中学、榆楚中学、耿镇中学利用全干会、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先进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能力。

  张卜中学结合教育局提出的“四心”、“四有”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更多的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

  各校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市英语教法培训,中考复课研讨培训会。回校后利用教研活动向本组教师传达会议内容及精神,使优质资源做到共享。药惠中学先后组织教师13人次参加市级各类培训,参训教师回校后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级培训,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组织教师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四)校本教研活动丰富多样,促教师专业发展

  1.积极开展大学区活动

  姬家一中大学区本学期继续开展大学区“同课异构”活动,让更多学科的教师参与其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改变旧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听课教师在比较中获得启发,取长补短,在研讨交流中不断进步。药惠中学大学区开展了大学区九年级物理、化学复习备考工作会议,通过教师上复习课,课后进行研讨,以及针对20xx年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各校拿出了自己的意见进行交流,明确了努力方向。鹿苑中学大学区开展大学区骨干教师示范课、评优课、以听课、评课为载体,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大学区qq群,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联系和研讨,提高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工作的效果。

  高陵四中大学区以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依托,组织本学区对应学科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开展学区内的校本研修活动。

  2、专业引领。泾渭中学通过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等活动,让教学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促进名师更快发展和推动全校教师提升教学素质、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高陵四中开展了本期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分别由冯宇玉、李瑜、杜玉、刘凤娥、洪涛和朱花妮六位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这几位骨干教师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努力打造有个人特色的高效课堂。各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评课中肯实在,除了精彩课堂的亮点以外,大家还能在研讨交流中指出不足之处。虚心好学的品质,积极参与的热情,和谐热烈的氛围,充分见证了活动的效果。

  3、同伴互助。泾渭中学通过组内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使青年教师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环节通过名师的指导,尽快成长起来。姬家一中、姬家二中继续开展“一帮一”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各学校要求教师每课一反思,并写在教案后面。泾渭中学、崇皇中学、姬家二中 的教师每月有两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高陵四中,鹿苑中学,姬家一中,药惠中学要求教师在听公开课后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师听课、写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5、开展“五个一”活动。湾子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对每位教师提出:一节过关课,一节教学设计,一篇课后反思,一次竞赛活动或者检测,参与一项课题研究,这项活动旨在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化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创建示范化校园打好基础。

  (五)课题带动校本研修,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各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发挥了课题的引领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张卜中学的付存山校长、耿镇中学的路盾校长、通远中学的董惠民校长主动带头进行省级课题研究,为本校老师带了好头。调研中发现此次各校课题研究的总体水平较以前有所提升,课题的个数也达到了在校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张卜中学、通远中学、耿镇中学教师人人有课题。课题研究的教师也注重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积极撰写研究体会和心得,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 存在问题

  1、校本研修观念有待提高

  校本研修不能只是停留在学校原有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听听课、评评课那么简单,不是听一篇论文就完事,对课题研究、高效课堂探究、减负增效、专业素质提升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创新中研究和提高。

  2、课题研究质量不高

  有些学校没有按要求把课题研究作为主线工作,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使学校课题缺乏有效的指导。更有教师只是为了评优,晋升职称而进行缺乏实际性的课题研究,有很多含有应付因素,导致了课题质量偏低。

  3、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的反思仅流于形式。

  三 建议:

  1、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认识到位,明确抓好校本研修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成为校本研修工作制度的强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要加大对校本研修经费的投入,保证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实施。

  2、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各校要进一步从教学实践需要出发,在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校本研修一定要注重实效,要能通过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3、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机制,在学校内最主要的是靠教研组、备课组去落实和实现,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不能将校本研修完全等同于教研活动,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

  4、教师应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教师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做好反思,要有反思意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全程反思既要反思课中得失,还要反思课前得失;最后,还要把反思结果落实到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才能趋于完美,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升华,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提升

  总之,要将校本研修和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继续以科研为先导,稳步、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我县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初中调查报告14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人近视情况,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我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我对我市的200名小学生、250名中学生和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2%的小学生,56%的中学生和70%的大学生存在有近视眼。这份调查报告十分令人震惊。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而近视的:如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很强的太阳光下或在光线很弱的地方看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脑等。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因高度近视而导致变盲的人有三十多万,并逐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保护眼睛已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用眼卫生,还要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行。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当今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但有些中小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还有人认为,近视眼只要戴副眼镜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无疑是错上加错。所以,人们的意识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调查中,许多近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不良的用眼卫生引起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会引起近视眼,所以在这方面也得主意。

  看来,要有效地预防近视,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二是要纠正不良习惯及用眼卫生;三是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进而走向成功!

初中调查报告15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问卷从课外阅读兴趣与动机,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课外阅读环境及课外阅读的卫生等方面设计了七个问题,目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对象是以XX区的3所初中校--即XX中学、钢管中学和滨海实验学校的初中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9份,占被调查人数的99.6%。无效问卷1份,占被调査人数的0.0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动机不强

  (1)在被调査的299名学生中,学生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的有138人,仅占调查对象的46%。

  (2)经常被课外书迷住,而忘记干其他事的有66人,占调查对象的22%。(3)学生的零用钱用在课外读物上的有68人,仅占调査对象的22.7%。

  (4)在问到“你在学习之外还喜欢干什么”的时候,选择看课外书的人数是62人,仅占调查对象的20.7%,说明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5)当问到“你在学习之外还有哪些爱好”的时候,有62人选择看课外书,占调査对象的20.7%。在问及看课外书的目的和动机的时候,有151人选择扩大视野,仅占调杳对象的50.3%,说明初中生的阅读动机不是很强。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读物是科普、科幻方面的读物,共175人,占调査对象的58,3%;其次是漫画方面的读物,占53.7%;再次是侦探小说方面的读物,占46.7%。喜欢童话方面的占46%,喜欢生活情趣方面读物的仅占38.3%,喜欢卡通画方面的占38.7%,喜欢武侠小说及言情小说的分别仅占调查对象的26%和26.7%。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科普科幻、漫画、童话、侦探小说、历史人物、时尚休闲杂志和卡通画是阅读的热点,这恰恰符合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富于幻想,追求读书的闲适性随意性。

  3.大多数初中生对书籍有正确的选择性,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正确的阅读习惯。但很多学生苦于没有时间阅读课^吨,读书缺乏讨划性表2课外阅读的计划性、选择性、基本方法和阅读习惯从阅读的计划性来看,调査对象中58%的学生没有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有64%的调查对象不是只看开头不看结尾,而是能够将书读完。这表明学生能够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对阅读还是有兴趣的,但大多数学生却苦于没有时间阅读。

  从阅读的选择性来看,有80%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有61%的学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从阅读的基本方法来看,调査对象中68%的学生是先看目录后读正文,读后能回顾书中要点的占调查对象的53%,读后能引发思考的占调査对象的65%,说明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阅读的习惯来看,72%的调查对象读书不出声音,并且读书不用手指着读的占74%,这表明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外阅读的数置有限,渠道来源单一

  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査对象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只有65人,占总人数的21.7%,而每学期阅读数量在10本以上的有58人,仅占总人数的19.3%,而每学期仅读1.4本书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44.3%。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课外阅读的主要来源看,自己花钱买书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5.7%,其次是同学间相互借阅,占总人数的18.3%;再次是从图书馆借。从数字上看,占比例最大的是自己花钱买书,而这样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又造成阅读范围的狭小,说明学生的阅读渠道很单一5.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且基本上在家里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阅读课外书多是在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学习之余,从数字看也只分别占了30.7%和29.3%,而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39.7%。从总体来看,学生平时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而在这299名调查者中,有269人都是在家里看书,占总人数的89.7%。6.家庭阅读环境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表3可以看出:家庭藏书量在41.60本或61本以上的仅占调査对象的13%,藏书量在20本以下的比例比较大,达到了51.3%。即使家庭中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但却有56%的家庭父母不能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甚至书籍也只是些辅导书,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7.大多数学校有专门的书刊阅览室,但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学校的阅读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有67.3%的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有59.7%的学生认为老师能经常推荐一些好书,所不足的是,有71.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这说明学生有阅读的意愿,但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以致学生进行阅读时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8.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浓

  统计结果显示:调査对象中有40.7%的学生能够从书店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书,有58%的调査者不是从图书馆或租书店里借书和租书看,说明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是很浓厚。

  9.大多数学生阅读卫生习惯较好

  统计结果显示,有78.7%学生阅读时不用手指蘸着唾沫翻书,有49.7%的学生在长时间看书的时候注意到眼睛会疲劳,能适当加以休息。在看书的姿势上,能端坐在书桌前看书的有34.7%,说明调査对象有着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对策及建议

  1.营造阅读氛围

  在青少年课外阅读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读书环境,能起到陶冶情操、培养习惯、熏陶品性的作用,可以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广泛的阅读兴趣。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就最为重要。因此,家长应当十分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尽量丰富家庭藏书,建好家庭小书房;家长自己要有读书的良好习惯,平时和孩子经常谈论一些读书的话题;积极支持鼓励孩子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帮助孩子解答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等。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尽量为他们多购置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在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确立等问题上,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体现家庭民主。

  从调査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阅读环境并不十分满意,反而觉得学校在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方面有所欠缺。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阅读能力是在学校培养并形成的。校园环境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影响极为重要。校园环境,主要包括物化环境和校风环境两个层面。学生步人花园般幽雅美丽的校园,定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课间,走出教室,来到碧绿的草坪上、浓密的树荫T,自由自在地漫步、遐想、讨论、畅谈,自然陶冶情操;宣传橱窗内的新书介绍、报廊里的新闻消息、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再配上校园广播里的音乐欣赏,形成了宜人的文化气息。这些都属于校园的物化环境。相比之下,良好的校风学风尤为重要。校长和老师要全力支持学生多读课外书,同学间要有阅读讨论的习惯,校园内要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人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人迷。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动力,才能扃发心智,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3 保证阅读时间增加计划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积极加以引导,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青少年课外阅读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汁划,并以此来监督、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课外阅读,这将极大地有助于他们课外阅读的健康发展。计划的关键是计划本身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其科学性表现为内容上的针对性与正确性,数量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完整性则是指近期与远期兼顾、课内与课外互补、推荐与自选结合。

  学校对课外阅读要有一个总体计划,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从小学直至高中全程课外阅读的总体计划。还要分别为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高中各个学段制定出相对具体的学段性阅读计划,要紧密结合各学段课程学习的特点和本学段时期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等,精心设计好课外阅读的具体安排。在学段性课外阅读计划的规范下,认真安排好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实施性计划,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本学期究竟应该读哪些书,如何选书,怎样去读书等等。

【初中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调查报告12-12

初中生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09-23

贷款调查报告01-16

规范调查报告12-02

学风调查报告11-11

环保调查报告10-27

经营调查报告09-28

垃圾调查报告09-11

学生调查报告08-29

旅游调查报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