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

时间:2023-02-21 15:55:2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1

  一、调查目标:

  1、 了解学生的理想

  2、 了解学校指导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当面了解、采访学校教师和领导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xx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基础,是人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应予以合理的满足;社会理想是人理智上的最高追求,包括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和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换句话说:生活理想应提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上去,社会理想应落实到职业理想的实际中来。

  在人一生的活动中职业生涯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又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中学生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

  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

  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xx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而且明确规定:职业指导的教学课时,在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一般在初二设置为宜),在高中阶段不低于xx年招生的分数线,主要是注意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录取可能。虽然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这显然比较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素质,学习潜能和个人理想,也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再则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最后选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素质,发展潜质,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的高度。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启蒙与引导,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有一种对职业与专业信息较广泛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自身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

  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2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环境教育在中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我们依据有关环境教育的要求对荆门市掇刀中学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环境知识(学生对有关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在环境中的重责任和作用的了解)。

  2、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对整个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

  3、学生对环境的态度(学生认识环境的社会价值,关心环境状况,以及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动机)。

  4、学生在环境活动中的参与(助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迫切感,以便保证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调查内容

  环境教育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思潮,这种新的文化思潮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在这次设计问卷内容时,我们从不同角度对环境进行分析和理解,调查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1)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环保意识水平;

  (3)对现行环境教育课程的看法;

  (4)学生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在出题形式方面,问卷中除设计有较全面映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选择题外,还留有空栏让学生填写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1、方法: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采用不记名调查的方法,由学生立回答一份内容丰富的环境意识调查问卷。

  2、参加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2份,收回答卷332份,收回率为100%,95%的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映出以下现状:

  1、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每星期都观看“空气质量周报”的学生占7%,偶尔看的占21%,不看的占62%,想看但不知道哪里能够看到的占10%;

  在回答“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94%的学生选择的是“爱惜每一个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动植物和睦相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6%的学生选择“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86%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其次是通过报纸、广播、社会宣传活动,认为通过课堂教育了解环境知识的却只占29%。

  2、环保意识水平;

  97%的学生已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并表示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一个人做起;还有3%的学生则认为“应先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谈环境保护”,而没有学生选择另外两个答案,即“其实我们的环境还没到非要刻意去保护的地步”、“确实很紧迫,但那竖家的事”;当看到街上有人乱丢冰棍纸、空易拉罐、废纸时,选择各种做法的学生的比例为: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83%认为“只要自己不乱丢就行了”11%当场站出来劝阻3%因为自己也常这样做,所以觉得很正常3%;

  对于“是否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四季交替带来的动植物和景观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各种选项的比例为:只是偶尔注意一下54%很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无穷乐趣19%正就是那些东西,没什么可看的11%觉得“学习任务重,而没时间关心"16%;

  55%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的环保意识还可以,但做得并不多,31%的学生认为家长的环保意识很强,并事事以身作则,认为父母环保意识不强的占14%;

  对于再生纸的使用,57%的学生认为用不用都行,26%的学生表示价格高也一定用,另有17%的学生认为再生纸质地粗糙而不想用;

  在“为解决垃圾问题应提倡哪些做法”题目中,89%的学生能够将正确的做法全部选择出来,如“进行垃圾减量化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子”等,另外11%的学生没有将正瑞案全部选择出来,对“少到不给塑料袋的商店购物”、“过度包装”认识不足;

  因为完成调查问卷前,观看了录像片“多样化的资源”,因此在选择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时,100%的学生都能挑选出正确的做法;

  对于家庭垃圾的处理问题,选择各种做法的学生的比例为:

  很希望知道一些有关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知识56%只偶尔想到过量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26%曾主动或协助父母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尽量使家里的物品充分利用后再扔掉11%从未想过这些垃圾的去向8%。

  3、对现行环境教育课程的看法:

  65%的学生认为虽然各门课程都渗透了环境教育,但应该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55%的学生认为还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建议,如应使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多组织一些参观问,举办演讲会,自编自演环保题材的小话剧、小品等,而不希望通过“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方式学习环境知识;85%的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参观污水、垃圾处理过程、观看环保录像片、社区绿地保护行动表示感兴趣,而希望参加节水节电宣传活动、环保教育讲座的学生则仅占15%。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提出了一些其它活动建议,如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活动、植树、减少包装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等。

  4、学生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由填写“你最想了解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以知道学生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问题及白色污染的解决办法。

  有70%以上的学生提到了垃圾问题。对于垃圾分类回收,部分学生已懂得了垃圾分类回收对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的重要意义,有的学生则很关心垃圾分类回收何时才能普及到全国范围,以及“白色污染何时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样的问题;但也有14%的学生问:“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说明他们虽然从各种途径知道了“垃圾分类回收”的`说法,但对其具体内容、实行办法却并不清楚;有的学生提出了垃圾处理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废旧电池能变成新的吗”、“为什么超薄塑料袋仍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再次生产的东西是否很脏,像纸张”等;43%的学生想了解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量垃圾废物的处理流程,以及“成堆的垃圾将变成什么”;还有一名学生提到“自由市场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由于小商贩素质差和管理不善而造成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如何解决”;

  (2)气、水的污染问题

  气和水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切身感受较强的问题,所以63%的学生提到了这两个问题。诸如“如果河水被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还能再变清吗”、“饮用水还能让人类使用多长时间”等,这些由于环境的恶化而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们产生出各种疑问和对环境的忧虑。

  (3)地球环境问题

  由于现在学校对环境教育进一步重视,以及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学生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基本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24%的学生想了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危害力度”、“地球的命运与环保的关系”、“人类如何与动植物和睦相处”、“如何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等,可见学生们希望了解的环境问题更加深入具体。

  (4)中国的环保现状

  有20%的学生提到了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如“中国的环保何时能赶上发达国家”、“中国的环保工作者在如何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等,从提出问题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已不止满足于了解一些环保基础知识,而是希望更深入、具体地了解中国的环境保护现状,并表达了希望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尽快解决的迫切心情。

  (5)环境教育

  有10%的学生从不同方面谈到了环境教育,多是希望和建议,在学校教育方面,在前面已提到,希望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和活动形式更灵活多样;在社会环境教育和宣传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不要只在学校宣传,应该面向社会,让更多的人去关心、爱护我们的地球”、“在我国国民素质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内组建‘红领巾环保小队’、‘共青团环保检察小队’等,同时还要开展一些环保宣传,以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学校环境教育的形式应再灵活多样一些,希望多组织一些参观、实践活动”等。

  在观看完录像片后,有的学生们注意到这是一部德国译制片,因此询问“为什么不播放中国人制作的环保录像片?”,并表示希望能够看到同样具有较强教育意义且生动有趣的我们自己制作的环保题材影片。

  五、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中学进行,但具有以点代面的效果。掇刀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学校,又即将迎接“省示范高中”验收,因此,学生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水平。调查结果也确实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的现状。但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的得分高于环境教育参与态度的得分,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特别是“行”,在四个部分中是最低的,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曙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们积极关心生存环境的环境质量,小到自己生活的社区、城市,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3

  一、调查目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这个大家庭也愈加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正是在人类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可在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却给环境带来了如此大的破坏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恶劣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不仅给世界带来消极的影响而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命!所以环保将势在必行,关注环境便是关注我们的生命。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在校大学生,还请了一些老师参进来。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到周边的环境,尤其是对校园来讲。所以选择大学生作为被调查者,是希望借此来发现我们自身和环境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极力改正和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三、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在校园做调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环保习惯。

  五、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当前国内的环境破坏程度如何的问题,有85%的人认为我国的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只有15%人认为我国环境破坏程度一般。这就说明大部分的人能意识到现在国内的环境恶劣性,或多或少的知道我国的环境情况。

  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其中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很强的占40%,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一般的占60%。这个结果并不是一个很乐观的数字,在如今环境受到如此严重的破坏,可同学们并没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4

  每天放学时,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5.8%没有的仅占4.2%。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学生中,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68.2%;而100—150元的占12.6%;150—200元的占5.9%;201元以上的占13.3%。相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5.3%;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5.2%;其他亲戚给的占6.8%;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学生的月消费明显比初中学生要高。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相关文章:

中学生调查报告11-10

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0-19

中学生调查报告06-16

中学生调查报告01-30

中学生调查报告06-08

中学生调查报告04-30

中学生调查报告03-09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10-08

中学生调查报告格式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