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人际关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7 14:39:2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际关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际关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关调查报告

人际关调查报告1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有这样的观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确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的问题。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就是要通过了解大学生们对于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处理方式、表现态度等,来调查并认识现代大学生对如何正确并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我们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现了许多。比如说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恋爱心理;在异性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较好的认知自我,不能摆好自身的位置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在同性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处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为数不多的异性的注意时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这里,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在其身边出现的男女比例不平衡问题,如何博得他人的认可喜欢,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变得尤其的重要,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寻找优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学业、完成我们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社会化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爱、理解的愿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种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在我们文科班,女生人数往往是男生人数的两倍,她们大多数十分灵秀,在温柔文静之余又有一些活泼,一向备受青睐,何况,女生还容易在学习成绩、文娱活动等方面独领风骚,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当理科男生羡慕我们被花团锦簇包围时,我们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的万般无奈状。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压得抬不起头来,唉,忍辱负重的心情,我们自然觉得不满。

  我们班的那几位大哥,的确,他们几个一米八几的个,又剪了头比较流行的发型,往校园里一站,算得上一道风景,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几个家伙被捧的,就差没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们女生一般都不会主动和他们讲话,或许你不相信,我到现在还没和我们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说过话呢,虽然就那么几个男生,呵呵。

  这是在我们作调查时摘录的一位文科类的男生和一位文科类女生的话。男生的言语看起来似乎在像我们诉苦,而女生则似乎只是平淡地在回答我们的问题,又似乎带有一点的怨。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上,一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一般的同学都不会把处理好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过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自己过好也包括自己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要懂得与他人交流,懂得让他人了解你、信任你、喜欢你。

  当然,我们可以猜想,这些男生和女生们或许也会有为什么我受不到别人的欢迎、我如何与其他同学更好地沟通、怎样让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突现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的待人处事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们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态度怎样,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所运用的方法怎样,他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多吸收经验、教训,要多学习方法,要多勇敢地与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有一本书叫做《你是最受欢迎的人》,它就从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出发,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际交往,让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大学生在校园中更完美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应该时刻注意讲什么话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别人开玩笑,对陌生人要不吝啬赞美等;应该懂得怎样拒绝人最不会得罪人、怎样说话最能避免难堪、怎样说话最能取得别人的谅解、怎样说话最有利于沟通并且正确区别对待别人对你的嘲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尽量为他人帮忙;遇事不能过于冲动,要合理解决,尽量防止与他人产生冲突;能懂得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视关系网的维护;当然,也应该善于成人之美、注意保持谦逊,摈弃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类院校的男生都是宝,理科类院校的女生都是花?、为什么文科的女生倾向与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倾向于喜欢文科的女生?这些又是调查中一些同学发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稳重,踏实,有一颗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聪明;理工科的男生,会有很强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对感情专一,不会轻易移情别恋;理工科男生的动手能力很棒这是一个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从这里,我们就会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不健康恋爱心理已经或多或少、可轻可重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

  我们不能拘泥于这样的观点,的确,文理结合可以互补,但这并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结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吸引对方,我们不能将这种观点极端化,不然很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表现,从而出现不可想象的问题,甚至出现另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知道: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图个一时的消遣、满足解除自己一时的孤单情绪等,只有把态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观念也摆正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身的情感问题,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长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期间要受到家庭情况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师友伙伴的影响、所接触文化范围或文化方向的影响等等,而学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是人接受社会化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学校培养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世方式等,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铺垫作用,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就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点,在现在的学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典例下,更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他人的正确的实践经验,依靠自身的不断加油、努力,将学习与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铺平!

人际关调查报告2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大学校园里,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心理,未能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潜意识里,觉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不够完美,看着大学生跳楼、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导致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调查目的:

  (1)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2)大学生自杀或被同学投毒导致死亡,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2、调查方式:采取的是对武汉大学学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

  1、20xx年4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x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认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因为林来自农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最终因为与室友关系不和,而导致自我与他人的毁灭。

  2、还记得1994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金属铊盐中毒的事件吗?如今因为复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风尖浪口上,但至今也还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调查分析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自己很满意;37.50%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

  (二)大学与人交流的意向比较强68.7%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性格不内向;问及“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么?”68.7%的人选了愿意,另外31.3%的同学也选了视情况而定,没有人选择“不愿意”和“没想过”。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性格还是比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态和主动性去结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只要我们抓住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有机会让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三)大学生与朋友、家人的联系偏少问卷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通过短信和上网聊天来联系朋友。所以设置了关于短信发送量和上网时间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短信发送量在300条以下。你可能觉得这比较多,但是大学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条,只用300不到、甚至低于50条,确实说明大学生和朋友联系的不多。根据本人自身经验,大一时每月要用近千条短信,现在大二却只需150条足矣。说明随时间推移,和朋友们联系少了,心态不够积极。同家人的联系也一样,只有极少数人主动联系家人,很多人甚至极少和家人互相联系。家该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最亲近的人,都应该记得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互相问候和关心也好。

  (四)大学生能比较好的适应寝室的生活寝室是除了教室和图书馆,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学校里的家。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创造出比较和谐的寝室氛围。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惯,但是都能调节和互相适应。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第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里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

人际关调查报告3

  在银泰实习了5个月,我接触了各种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被一条线连着关系。常常听人说,有关系好办事,以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让人不齿,更羞于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托关系。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关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平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际关系。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节假日时别忘了发短信送祝福,心里有这个人,这无疑是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

  人际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拟飘渺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多个朋友就是多条人脉,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实感。一个没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落单的人,一个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如果一个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所以,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社会经验,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将不言而喻了。

  1、报告调查的原因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人际关调查报告4

  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

  1、报告调查的原因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近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学一高高中生临近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近期咨询的热点。咨询员反映,近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咨询者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月4日-

  1月20日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1月20日-

  2月10日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2月10日-

  2月24日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关淑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浅析》、

  3.江苏省射阳中学吴运友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

人际关调查报告5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有这样的观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确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的问题。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就是要通过了解大学生们对于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处理方式、表现态度等,来调查并认识现代大学生对如何正确并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我们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现了许多。比如说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恋爱心理;在异性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较好的认知自我,不能摆好自身的位置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在同性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处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为数不多的异性的注意时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这里,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在其身边出现的男女比例不平衡问题,如何博得他人的认可喜欢,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变得尤其的重要,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寻找优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学业、完成我们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社会化”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爱、理解的愿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种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在我们文科班,女生人数往往是男生人数的两倍,她们大多数十分灵秀,在温柔文静之余又有一些活泼,一向备受青睐,何况,女生还容易在学习成绩、文娱活动等方面独领风骚,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当理科男生羡慕我们被'花团锦簇'包围时,我们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的万般无奈状。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压得抬不起头来,唉,忍辱负重的心情,我们自然觉得不满。”

  “我们班的那几位大哥,的确,他们几个一米八几的个,又剪了头比较流行的发型,往校园里一站,算得上一道风景,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几个家伙被捧的,就差没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们女生一般都不会主动和他们讲话,或许你不相信,我到现在还没和我们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说过话呢,虽然就那么几个男生,呵呵。”

  这是在我们作调查时摘录的一位文科类的男生和一位文科类女生的话。男生的言语看起来似乎在像我们诉苦,而女生则似乎只是平淡地在回答我们的问题,又似乎带有一点的“怨”。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上,一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一般的同学都不会把处理好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过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自己过好”也包括自己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要懂得与他人交流,懂得让他人了解你、信任你、喜欢你。

  当然,我们可以猜想,这些男生和女生们或许也会有“为什么我受不到别人的欢迎”、“我如何与其他同学更好地沟通”、“怎样让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突现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的待人处事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们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态度怎样,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所运用的方法怎样,他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多吸收经验、教训,要多学习方法,要多勇敢地与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有一本书叫做《你是最受欢迎的人》,它就从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出发,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际交往,让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大学生在校园中更完美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应该时刻注意讲什么话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别人开玩笑,对陌生人要不吝啬赞美等;应该懂得怎样拒绝人最不会得罪人、怎样说话最能避免难堪、怎样说话最能取得别人的谅解、怎样说话最有利于沟通并且正确区别对待别人对你的嘲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尽量为他人帮忙;遇事不能过于冲动,要合理解决,尽量防止与他人产生冲突;能懂得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视“关系网”的维护;当然,也应该善于成人之美、注意保持谦逊,摈弃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类院校的男生都是宝,理科类院校的女生都是花?”、 “为什么文科的女生倾向与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倾向于喜欢文科的女生?”这些又是调查中一些同学发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稳重,踏实,有一颗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聪明;理工科的男生,会有很强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对感情专一,不会轻易移情别恋;理工科男生的动手能力很棒……”这是一个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从这里,我们就会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不健康恋爱心理已经或多或少、可轻可重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

  我们不能拘泥于这样的观点,的确,文理结合可以互补,但这并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结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吸引对方,我们不能将这种观点极端化,不然很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表现,从而出现不可想象的问题,甚至出现另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知道: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图个一时的消遣、满足解除自己一时的孤单情绪等,只有把态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观念也摆正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身的情感问题,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长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期间要受到家庭情况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师友伙伴的影响、所接触文化范围或文化方向的影响等等,而学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是人接受社会化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学校培养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世方式等,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铺垫作用,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就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点”,在现在的学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典例下,更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他人的正确的实践经验,依靠自身的不断加油、努力,将学习与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铺平!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

  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实践调查

  1、报告调查的原因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对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近年来中学生因与同学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频频出现。如:某中学一学生与同班同学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两人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学生带刀将另一学生活活戳死;再有,某中学一高高中生临近高考,面对高考及父母的压力,精神崩溃,为寻求解脱的办法,其结果是将他亲生母亲杀死在家中。另外,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忧解”热线传来消息,青少年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成为近期咨询的热点。咨询员反映,近一段时间,试婚、第三者插足、婚外恋的话题少了,关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电话逐渐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咨询者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年龄约为17岁至25岁。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社会、对所处环境充满敌意,抱怨人与人之间太虚伪、互相欺骗,很难与同学同事沟通,对生活感到厌倦、绝望等等。而悲剧的发生就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与父母间的情感沟通。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月4日-

  1月20日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1月20日-

  2月10日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2月10日-

  2月24日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关淑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浅析》、

  3.江苏省射阳中学吴运友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

  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

  在银泰实习了5个月,我接触了各种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人,都被一条线连着——关系。常常听人说,有关系好办事,以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让人不齿,更羞于看着自己身边的人托关系。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关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人降生于世界上,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人与人之前的联系,就叫人际关系。

  其一,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呢?不知道。因为很多。比如亲人间的,情侣间的,还有更多的是和陌生人的。以前有本书上写着,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六个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相同的爱好,甚至于相同的遭遇而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我总是认为,人际关系是很奇妙的。本来是不相交的平行线,往往因为千丝万缕而被串在了一起。俗话说“冥冥之中有天意”所谓“天意”就是指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几大类:

  一.按相熟程度分,主要有

  1.一度人脉。所谓一度人脉,是指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人,像亲人间,同学间,同事间的关系就是一度人脉,这类人脉通常是需要经常联系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这个是绝对必须的。

  2.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指和与自己亲人,朋友等相熟的其他人,经过与自己相熟的人为媒介,可以认识的人。一般来说,二度人脉也许不如一度人脉联系密切,但多认识点朋友总是没错的,而更重要的是,二度人脉可以发展为一度人脉,可以认识更多的三度人脉和四度人脉以至于更多的关系。

  二.按阶级程度分,主要就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不仅仅指的是领导和员工,还有的是长辈和小辈,学长和学弟学妹,老师和学生。

  三.在人际关系中最特别的,陌生人关系。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人是奇怪的生物,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单向认识的人付出很多。那个人,就是偶像。偶像是人心灵的寄托,以前的偶像,是完完全全的泥塑,高坐于庙堂,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只是让人心安。而现在的偶像,有的是真实人物,有的是虚拟的人物,他们的粉丝为他们组成了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有着同样的爱好,因而可以成为另一种人脉关系。

  其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相当奇妙的,有时无意识的成为朋友或者熟人,在不经意的时候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自己建立人际关系都是不会错的,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点要素:

  1.倾听。边听边想边分析,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和所遇到的一切,针对他/她的个性做出可能令他/她满意的回答,从而和他/她成为朋友。

  2.从兴趣或者其他东西入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像“吃了没?”“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顺便聊到各自的兴趣上,然后顺理成章的认识了。也可以说是双向沟通。

  3.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思考,想他人所想,不做别人讨厌的事,不说他人讨厌的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说出令他人厌恶的话,还要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有时候,一点点小错误也会导致别人的讨厌。

  4.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与别人交往,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人。

  5.主动交往。不主动出击,怎么会有收获?试着和他人接触,聊聊各自的喜好,分享各自的经历,邀请朋友一起出去玩,很多时候,朋友就是这样不经意之间交到的。

  6.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就能温暖人的心;当遭人背叛时,不要暗暗诅咒,学会宽容,对于困境一笑置之,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保持已有的朋人际关系。经常和朋友保持联系,节假日时别忘了发短信送祝福,心里有这个人,这无疑是最让人感到欣慰和感动的。

  人际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拟飘渺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多个朋友就是多条人脉,朋友多,才真正有活在世上的实感。一个没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落单的人,一个不被人所需要的人。需要是引发人欲望的因素,如果一个在世上的人不被需要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所以,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社会经验,通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做人的道理也将不言而喻了。

人际关调查报告6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人际关调查报告7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观念:文科院校的女生比男生多,而理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也确实,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都存在着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的问题。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就是要通过了解大学生们对于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看法与观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处理方式、表现态度等,来调查并认识现代大学生对如何正确并有效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我们大都知道: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结构失调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现了许多。比如说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健康的恋爱心理;在异性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较好的认知自我,不能摆好自身的位置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在同性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处理在不能取得其他同性以及为数不多的异性的注意时而存在的自卑感……

  所以,这里,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在其身边出现的男女比例不平衡问题,如何博得他人的认可喜欢,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等等就变得尤其的重要,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中寻找优秀的自我,更好地完成学业、完成我们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社会化”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求反映出希望被人接爱、理解的愿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期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交往模式。

  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种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在我们文科班,女生人数往往是男生人数的两倍,她们大多数十分灵秀,在温柔文静之余又有一些活泼,一向备受青睐,何况,女生还容易在学习成绩、文娱活动等方面独领风骚,相比之下男生自然黯然失色。所以当理科男生羡慕我们被'花团锦簇'包围时,我们只有做“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的万般无奈状。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再加上男同胞一向被女生压得抬不起头来,唉,忍辱负重的心情,我们自然觉得不满。”

  “我们班的那几位大哥,的确,他们几个一米八几的个,又剪了头比较流行的发型,往校园里一站,算得上一道风景,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几个家伙被捧的,就差没天上地下了,……,在班上我们女生一般都不会主动和他们讲话,或许你不相信,我到现在还没和我们班的所有的男生都说过话呢,虽然就那么几个男生,呵呵。”

  这是在我们作调查时摘录的一位文科类的男生和一位文科类女生的话。男生的言语看起来似乎在像我们诉苦,而女生则似乎只是平淡地在回答我们的问题,又似乎带有一点的“怨”。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男女生比例失调的班上,一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一般的同学都不会把处理好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过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不知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所谓的“自己过好”也包括自己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要懂得与他人交流,懂得让他人了解你、信任你、喜欢你。

  当然,我们可以猜想,这些男生和女生们或许也会有“为什么我受不到别人的欢迎”、“我如何与其他同学更好地沟通”、“怎样让大家更好得了解我”、“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突现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我的待人处事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他们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态度怎样,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所运用的方法怎样,他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多吸收经验、教训,要多学习方法,要多勇敢地与他人交流,要懂得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有一本书叫做《你是最受欢迎的人》,它就从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出发,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握好人际交往,让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大学生在校园中更完美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大学生都应该时刻注意讲什么话才能更吸引人,不能故意拿自己或别人开玩笑,对陌生人要不吝啬赞美等;应该懂得怎样拒绝人最不会得罪人、怎样说话最能避免难堪、怎样说话最能取得别人的谅解、怎样说话最有利于沟通并且正确区别对待别人对你的嘲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尽量为他人帮忙;遇事不能过于冲动,要合理解决,尽量防止与他人产生冲突;能懂得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充分重视“关系网”的维护;当然,也应该善于成人之美、注意保持谦逊,摈弃嫉妒心理等等。

  “是不是文科类院校的男生都是宝,理科类院校的女生都是花?”、 “为什么文科的女生倾向与理科的男生,而理科的'男生倾向于喜欢文科的女生?”这些又是调查中一些同学发表的感慨。

  “理科的男生,稳重,踏实,有一颗包容的心;理工科男生一定很聪明;理工科的男生,会有很强的方向感;理工科的男生对感情专一,不会轻易移情别恋;理工科男生的动手能力很棒……”这是一个女生要找理科男生做男朋友的理由。

  从这里,我们就会了解到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不健康恋爱心理已经或多或少、可轻可重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

  我们不能拘泥于这样的观点,的确,文理结合可以互补,但这并不代表文文或理理结合就一定不可以,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吸引对方,我们不能将这种观点极端化,不然很容易产生极端化的表现,从而出现不可想象的问题,甚至出现另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知道: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当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图个一时的消遣、满足解除自己一时的孤单情绪等,只有把态度端正了,把思想放成熟了,把观念也摆正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身的情感问题,更好的完成心理成熟、成长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期间要受到家庭情况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师友伙伴的影响、所接触文化范围或文化方向的影响等等,而学校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是人接受社会化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学校培养好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世方式等,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铺垫作用,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就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点”,在现在的学校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典例下,更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他人的正确的实践经验,依靠自身的不断加油、努力,将学习与生活的“面”、生存的“面”铺平!

人际关调查报告8

  在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由于现实问题的种种限制从而产生了这个时代特殊的留守儿童现象。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社会上不断有留守儿童出走、自杀等负面新闻出现。其中,父母的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不良愈来愈严重。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应对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本文选取了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浙江遂昌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妥善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人际关系原因建议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发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后相关的文章也有论及,但均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研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人际关系展开详细调查的尚不太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关注和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各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当中大多在每年秋收、春节等时候才能见到父母,有的甚至是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写本文的调查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困难。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儿童的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过程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特殊群体,其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更应受到重视。当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研究大多只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某一方面出发讨论,缺乏整体性。同时很多观点笼统地认为留守处境带给儿童的是不利影响,造成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心理发展状况相比普通农村儿童更差。客观现实中,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状况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进一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本文着重调查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状况,以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浙江省遂昌县农村高坪乡中心小学,9岁~15岁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共107人,所有调查对象均来自有相同生活背景的农村。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过专门统一的量表培训,采用正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研究工具:

  1.问卷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采取2级评分制。该量表是郑日昌教授根据中国儿童的特点而编制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中各因子得分在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说明有轻度人际交往问题。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说明有中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说明有严重的人际交往的问题。

  2.访谈法:调查深入到各村,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有针对性(根据自编量表)进行询问和调研。

  3.自编人口统计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班级、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与父母居住、兄弟姐妹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评分,测查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人口学资料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参见表1,本次调查是在浙江省遂昌县高坪乡中心小学进行,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认字程度和理解能力,故排除在调查之外,将全校的二年级到六年级共四个班的小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小学生共107人,回收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的总人数为98人,其中男生59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39人,占总人数的40%。留守儿童38人,占总人数的39%,非留守儿童60人,占总人数的61%。独生子女39人,占总人数的40%,非独生子女人数59人,占总人数的60%。孤儿人数2人,占总人数的2%,非孤儿儿童96人,占总人数的98%。

  表1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二)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其中:

  1.a是0~8分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8%。总分是0~8分,那么说明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相处得不错。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2.b是9~14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5%,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3.c是15~20分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4%。总分是15~20分之间,那就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4.d是2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4%。得到的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序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表2问卷总分结果与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三)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其中:

  表3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不善于交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才同别人交谈,总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6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38%,留守儿童的比例为30% 。得分在3~5分之间,说明交谈能力一般,会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但还是做得不够。如果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往往表现得拘谨与沉默,不大愿意跟对方谈。但这种局面一般不会持续很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锻炼,可能会主动与同学搭话,同时这一切来得自然而非造作,此时,表明交谈能力已经大为改观,在这方面的困扰也会逐渐消除。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26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7%,留守儿童的比例为9%。得分在0~2分之间,说明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这些优势仅为学习与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于成为伙伴中的领袖人物。

  (四)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4问卷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其中:

  表4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31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得分在6分以上,则表明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行为困扰。比如,在正常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比大多数伙伴更为拘谨;在有陌生人或老师存在的场合,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而扰乱思绪;往往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孤独的境地。总之,交际与交友方面的严重困扰,陷入“感情危机”和孤独困窘的状态。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5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9%。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在被动地寻找被人喜爱的突破口。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呆着,需要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大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而且,心有余悸,生怕在主动行为后的“冷”体验。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14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6%。得分0~2分之间,则表明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总之,人际关系和谐,在这些问题上不存在较明显持久的行为困扰。

  (五)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5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分析,其中:

  表5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1.a6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3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得分在6分以上,则往往表明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也许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过分地羡慕别人以致内心妒忌别人。因此,其他一些同学可能回报的是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

  2.b3~5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24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0%。得分在3~5分之间,则往往表明是个多侧面的人,也许可以算是一个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评价。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但却极喜欢另一个或被另一个人所喜欢。朋友关系某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却是紧张的、恶劣的。因此,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平衡,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71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46%,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7%。得分在0~3分之间,表明较尊重别人,敢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常常以你的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性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六)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98份,参见表6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的分析,其中:

  1.a5分以上人数的比例,总人数为22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1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2%。得分在5分以上,说明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也许存在着过分的思慕异性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这两种态度都有它的片面之处。也许是不知如何把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

  2.b3~4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7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24%,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得分在3~4分,表明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行为困扰程度一般,有时可能会觉得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种愉快的事,有时又会认为这种交往似乎是一种负担,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最适宜。

  3.c0~2分之间人数比例,总人数为39人,普通学生的比例为30%,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0%。得分是0~2分,表明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对异性同学持公正的态度,能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与他们交往,并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得到了许多从同性朋友那里不能得到的东西,增加了对异性的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可能是一个较受欢迎的人,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多数人都较喜欢你和赞赏。

  表6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特征点击查看大图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冷漠性和攻击性,女孩多封闭自己,男孩多挑衅他人,不利于友谊的建立与维持。在与成人的交往中,留守儿童大多不爱说话,关系不够融洽。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研究指出,早期没有形成依恋关系的儿童缺乏对人的基本信任,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

  (一)本研究通过对107名小学生的自编儿童家庭现况问卷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比了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人际关系状况差别,考察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其人际关系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的发现:

  1.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在人际关系四个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

  2.母亲在家照料显著有利于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发展。

  3.初次留守年龄在10岁以上的儿童相较与其他年龄组的儿童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显著更差;留守时间不到一年的儿童相较时间更长者亲子关系显著更为消极。

  4.与父母联系和采用多样化联系方式有利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发展。

  (二)通过对高坪乡中心小学107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家访,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交往不适,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在对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不良,成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大部分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的愿意参加。

  2.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心态

  留守儿童有的是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有的是好友监护,还有少数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5.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6.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心理帮助、情感的依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引导,对于留守儿童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正是缺少了这种关乎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持源。

  (一)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

  1.农村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的匮乏

  留守儿童一般出现在农村或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一是无相关心理援助机构或心理教师。教育经费短缺致使众多农村学校没有条件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即使建立起来,其硬件与软件条件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是政教处、教导处的教师或政治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对留守儿童所发挥的心理支持的效果甚微。二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农村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升学率,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甚至有些学校会放弃对他们的管教,较少从学校或教师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或情感需求予以关注。

  2.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的缺失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时间父母亲情的缺失,这种缺失引起的“心理留守”的消极效应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情感的满足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所有情感之中,父母亲情是最基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调查的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祖辈或亲戚代为“看管”,亲子双方接触与沟通的时间有限,代为“看管”的暂时监护人难以替代留守儿童情感的寄托或需求。作为祖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迈加之代际的隔阂,对孙辈的教养,是一种“长辈溺爱”;作为亲戚,本身无直接的“教育”责任,再加上考虑到儿童“寄人篱下”的感觉,亲戚的“教育”尺度很难把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外合住和无人监管的儿童,这部分儿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上比较独立,而且较为自由,要么会培养出儿童的独立性,要么就会出现学习、生活上无人过问的情形。无论何种形式的“生活”,留守儿童始终处于家庭教育的边缘,缺乏父母情感的关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往往表现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一旦形成了不良心理,之后的家庭教育也失去了“及时性”。

  3.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停留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层面,未涉及到留守儿童的亲情的需求。

  首先,乡镇政府没有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出现了乡镇政府教育责任逐步弱化的局面,大多采取撒手不管的策略,较少过问学校的事情,学校提出的需要乡镇政府解决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其次,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多停留于口号。目前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与心理发展较为关注,也号召学校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对于学校实际操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却较难落实,如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教师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的实际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提出如下预防与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倡导对留守儿童“弱势地位”去标签化的研究取向和大众意识。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更新家教观念,优化家教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农村儿童家长养育观念教育,促使其在决策外出时能慎重考虑子女的教养问题。

  3.各农村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的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树立起对人际关系上的自信心,对部分焦虑现象异常严重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4.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砺。营造农村社区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扬长避短,让儿童继续受益于发展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子。

  5.重点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人际关调查报告9

  一、关于高中生人际关系处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1、报告调查的原因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

  1、调查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调查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关淑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浅析》

  3.江苏省射阳中学吴运友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人际关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校园快递的调查报告06-22

关校园快递的调查报告11-27

关校园快递的调查报告12-19

关校园快递的调查报告12-21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02-05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09-02

人际交往调查报告11-06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01-19

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