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3-10-14 09:33:5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xx

  调查地点:苏州市

  调查内容: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近年来,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主体,“80后”逐步步入婚姻,他们的婚姻家庭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市妇联联合市政协社法委妇女组发布《苏州市“80后”婚姻家庭状况调研与对策建议》报告,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苏州市“80后”开展大规模抽样调查,分析和掌握苏州市“80后”的婚姻家庭现状。

  该调查综合利用问卷调查,市妇联婚姻家庭信访案件抽样调查,以及法院调解、判决离婚案件抽样调查等三个不同渠道,对“80后”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婚姻家庭冲突及危机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80后婚姻家庭建设对策和建议。

  “80后”结婚成本较高,房子是结婚的重要条件

  结婚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彩礼、婚庆和度蜜月的结婚花费;二是购买及装修住房。调查结果显示,“80后”的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至5万元,但结婚花费在5万至10万元的人最多,占33.80%,其次是3万至5万元的,占21.99%。XX年苏州市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因此,与苏州市的人均收入和“80后”的人均收入相比而言,“80后”的结婚花费较高。

  调查结果还显示,53.08%的“80后”婚前一年半已经购买住房;24.37%的.“80后”婚后二年内购买住房;仅有22.55%的“80后”尚未购买住房,这其中只有10.02%租房居住,而其他的12.53%则有老宅或宅基地等居住。

  晚婚成80后普遍选择“闪婚”比例不到2成

  调查显示,“80后”从恋爱到结婚花费1至2年时间的人最多,占43.84%;其次,有30.82%的人从恋爱到结婚花费3至5年;恋爱3个月和1年就结婚的占1.37%和14.16%。因此,“闪婚”并非“80后”婚姻的主流,绝大部分“80后”对婚姻的选择还是比较慎重的。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就业年龄推后,结婚成本提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调查结果显示,“80后”平均初婚年龄为2482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5.0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4.28岁。

  “80后”的婚姻危机提前,“七年之痒”变为“三年之痛”。

  从调查结果来看,“80后”出现婚姻危机时的平均结婚年限为3年。其中,30.82%的婚姻危机出现婚后1年左右,这表明“闪离”的确是“80后”婚姻家庭危机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80后婚姻家庭冲突三大原因:子女教育、家务分工、性格不和。

  首先“80后”不放心“隔代教育”,子女的教育往往由夫妻自己来承担,但是夫妻之间就子女教育各有自己的理念,在达成一致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并由此带来家庭冲突和婚姻风险。

  其次是因为“家务分配不公平”问题,占25.63%。“80后”,尤其是独生子女不喜欢做家务,新婚夫妇往往因为家务问题导致家庭冲突,甚至离婚。

  “性格不和”占22.65%,即“80后”夫妻在分享兴趣爱好和共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而他们的个性又较强,这容易陷入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并由此导致家庭冲突。

  “80后”婚姻家庭冲突的四大困扰:住房、姻亲关系、子女抚养、家庭财务。

  大部分“80后”家庭都要在婚前或婚后2年内购买住房,而目前的高房价给“80后”的婚姻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姻亲关系问题,是个传统的婚姻家庭问题。“80后”刚刚进入婚姻家庭生活,大部分仍会和父母一起几年,这给个性较强的“80后”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增加了一份挑战。

  子女抚养。绝大部分“80后”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这使得他们尤其是女性面临工作和照料孩子的冲突和双重压力。进而,子女照料问题成为家庭冲突的一个来源。

  家庭财务问题,“80后”经济相对独立,往往是夫妻共同管理家务收支,这需要双方在财务决策上为达成一致而进行较多的协商和磨合。

  “80后”婚姻家庭产生危机的三大原因:家庭暴力、婚外情、同居关系。

  家庭暴力是“80后”婚姻破裂的第一杀手。50%的婚姻家庭问题信访案件中,来访者遭受家庭暴力,其中绝大部分是身体暴力。调查结果显示,报告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中,30%是高中文化水平,31.25%是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此外,30%以上出现家庭暴力的婚姻在来访中提出离婚或进行离婚咨询,而大部分人仍选择停留在目前的婚姻关系中。

  婚外情是“80后”产生婚姻危机的主要原因。从问题婚姻家庭信访和离婚案件调查显现,24%的婚姻家庭问题信访案件中,来访者遭受婚外情给家庭带来的困扰。

  此外,婚外情问题往往还会和家庭暴力以及遗弃问题交织在一起。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女性在发现配偶有婚外情后遭受身体虐待,甚至遭受胁迫离婚。一些女性则发现配偶断绝对家庭的经济支持,使得女性和孩子的生活变得困窘,而不得不向妇联寻求权益保护。

  同居关系对“80后”女性弱势群体危害极大。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居信访者是由于怀孕或生育后被男方遗弃。这表明,在同居关系中,有10%的案件男方是已婚的并没有考虑他们的未来。

  在同居信访案件中,70%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30%的女性无业,绝大部分女性都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女性对同居男方存在经济依赖问题。同居造成怀孕或生育后被遗弃和女性社会阶层低交织在一起,这部分被遗弃的女性和孩子给未来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危机。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2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4月22日,由东南商报和宁波市妈妈大学公益俱乐部共同发起的针对幼儿家庭的《20xx年宁波市亲子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新鲜出炉。从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看,亲子阅读的必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只是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多数父母还多多少少有些困惑。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宁波大市区近40家幼儿园的家长,回收有效问卷共443份。

  作为2岁8个月娃的家长,我参与了本次调查。我在孩子出生时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阅读,并特意为她布置了拥有柔软的地毯、漂亮的儿童沙发以及1000多本中英文绘本的图书角,但在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目的选择、阅读技巧等方向上,我和其他400多名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一样,在摸索中前进。

  女孩比男孩在阅读时间上略早

  我女儿,同事们习惯叫她徐小姐。8个月大的时候,徐小姐打开了她人生中第一套书《我妈妈》,依偎在我怀里边看图边听我讲故事。那时她还不会说话,但我能感觉得到,小家伙还是很喜欢这些书的。当然,仅限于父母陪她一起阅读的时候,她一个人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

  此外,孩子阅读时间与父母陪伴阅读时间几乎一致,可见孩子的习惯和父母的陪伴息息相关。

  爸爸更注重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徐小姐出生的时候,育儿微博上关于亲子阅读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我当时选书完全靠网上相关书评和自己喜好。很多书估计她到6岁都看不了,比如《格林童话》。

  当当和亚马逊的订单支付历史已经有20多页了,其中大部分都是给徐小姐买的.书,《我爸爸》《我妈妈》《我有感觉》《点、点、点》《我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海豚绘本花园》系列绘本

  先生对我的选择颇不以为然,他偶尔也会给女儿买书,大多是关于自然科技类。我一度以为徐小姐不会感兴趣,没想到她来者不拒,而且更喜欢爸爸给她讲。昨晚我听到先生用生硬的普通话给她念一本关于昆虫的书,两人居然看了一个多小时。

  此外,在书籍主题的选择上,爸爸更注重科普知识类书籍的选择,而妈妈更加注重情感品质和儿童安全类书籍的选择,父母如果都陪伴孩子阅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范围将更为广泛。

  你会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吗?

  在给孩子读什么书上,我和先生一直很随性。每每都是想到什么读什么,或者是针对孩子的某一问题来选书。比如不喜欢刷牙,就找关于刷牙的绘本,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磨蹭,就找培养良好习惯的书来读,后来发现效果不大。慢慢地我们也发现,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是为了愉悦,为了认识更大的世界,而不是为了受教育。就像著名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说的那样,孩子也不是病人,绘本也不是药材,我们不能像开药方一样给孩子选择药到病除的绘本。把阅读功利化不但不会让人爱上阅读,而且会远离阅读,甚至憎恨阅读。

  什么年纪该读什么书,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她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也可以沉浸在喜爱的书本中,我们依然很茫然,也很希望得到专业的指点。

  制定阅读计划对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根据报告,制定了阅读计划的家长,其对孩子阅读量满意程度要比没有制定计划的多一倍。此外,制定计划后,阅读3小时以上达56.92%,反之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达46.32%。阅读计划,有督促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的作用,可以保证亲子阅读时间。孩子的阅读量会有所提升,家长对孩子阅读量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但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并非易事,多数父母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对于读什么、怎么读、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困惑。这个结论可以从您是否参与过亲子阅读的相关学习和培训这一问答中找到原因,83.97%的父母表示没有参加过亲子阅读的相关学习和培训。为此,报告建议,致力于推广阅读的公益组织需要找到家长的阅读需求,然后整合学校、社区、政府等相关资源,为家长设计好服务项目,对接服务需求。公益阅读推广体系中,有序的宣传平台、强有力的妈妈义工团队、专业的阅读指导团队、众多的阅读服务点以及富有创意的阅读课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3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在不注意用水,我们将面临严重的水荒。我国资源短缺,从历史来看,我国是干旱发生频繁的国家,就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那么,同学们都是怎样用水的呢?用多少水呢?用得合理吗?解决的方法又是?于是我们就带着问题于20xx年5月14日,对古镇古四小学6(1)班的同学进行调查。

  为了使调查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共有六个方面的调查表,用访问的形式地调查。

  以下是经过访问的调查果:

  1.用水量统计

  用水量0至5吨5至10吨10至20吨更多

  人数47267

  所占比例9%16%59%16%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们用水较多,9%同学家庭一个月用水0至5吨,约16%同学一个月用水5至10吨,约59%同学一个月用水10至20吨,约16%同学一个月用水更多。

  2.用水方式统计

  循环使用不循环使用不清楚

  人数4355

  所占比例9%80%11%

  调查显示:有大多数的同学家里不节约用水,只有9%同学家里的水是循环利用的,约80%同学家里的水不是循环利用的,约11%同学不清楚家里的水是否循环利用。

  3.循环用水目的统计

  循环用水的目的节省水费节约资源

  人数422

  所占比例95%5%调查显示:同学们不主动节约用水约,只为了节约水费,95%同学家里循环用水的目的是节省水费,约5%同学家里循环用水的目的是节约资源。

  4.环保意识统计

  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人数359

  所占比例80%20%

  调查显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只有20%的同学家里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却约有80%同学家里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5.环保意识情况统计

  水是宝贵资源水不是宝贵资源不确定

  人数4211

  所占比例95%2.5%2.5%

  调查显示:同学们大多数能有正确的坏境保护意识,约95%同学觉得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并能知道提供人类的淡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3%,约2.5%同学觉得水不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并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科技制造更多的水,所以水不是珍贵的自然资源,约有2.5%的同学不确定。

  6.综合统计

  一定要节约根本不用节约

  人数431

  所占比例97.5%2.5%

  调查显示:约有97.5%同学觉得一定要从现在起节约每一滴水,而约2.5%的同学认为现在根本不用节约水资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6(1)班同学节约水的意识还不够强。因为家里的水是循环利用的家庭不多。其实,循环用水并不难,只是靠着四个字:一水多用。同学们对水资源还是有充分的了解,但却没有把这个好的意识用在实际生活上,也没有较好的节约水的方法,用水量较多,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不同的方面去节约水,下面就让我提一些节约水小窍门:

  1、清洗炊具、餐具时,如果油污过重,可以先用纸擦去油污,然后进行冲洗。用洗米水、煮面汤、过夜茶清洗碗筷,可以去油,节省用水量和洗洁精的污染。

  2、减少盆浴次数,每次盆浴时,控制放水量,约三分之一浴盆的水即可。收集为预热所放出的清水,用于清洗衣物。

  3、把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可以冲厕所;养过鱼的水可以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4、集中清洗衣服,减少洗衣次数。漂洗后的水,可以作为下次洗衣的洗涤用水,或用来擦地。

  5、如果条件许可,请选用新型的节水马桶,收集洗衣、洗菜、洗澡水等冲洗马桶。

  6、外出就餐,尽量少更换碟子,减少餐厅碟子的洗刷量,从而减少用水。

  这次调查,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身边确实有许多的人还不开始节约水,果弄得现在的中国多次出现旱灾,从现在开始,我要从身边开始,从自己开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滴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资源——水!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4

  家庭暴力泛指家庭成员及家庭的近亲属间的虐待、伤害、侮辱、遗弃以及精神折磨等。它是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隐蔽性、高发性,不仅危害家庭,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成为世界不少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家庭暴力状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方法,我们于4月10日开始对20个家庭暴力典型案(事)例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和现状

  (一)表现形式

  家庭暴力中,遭受侵害的90为女性,在调查中,发现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丈夫有外遇,用暴力逼迫妻子离婚;

  (2)因生育女孩,心怀不满而实施家庭暴力;

  (3)夫妻下岗,经济压力大,殴妻发泄苦闷;

  (4)丈夫赌博、酗酒引起家庭暴力;

  (5)丈夫自私、多疑。

  (二)家庭暴力现状

  1、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

  由于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遭受暴力的女性因种种原因,不愿为外人所知,因此,在实际上,家庭暴力发生率远远比调查要高。

  2、家庭暴力情节日趋严重

  根据对暴力典型案(事)例进行的调查看,受害者均为妇女,施暴形式多样,手段残忍,轻者语言伤害,拳打脚踢,重者则用棍棒、匕首、铁器、剪刀等残害妇女,使受害者在肉体和精神上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人身权利遭到严重侵害。

  3、施暴者的年龄、文化、职业构成

  从年龄构成看,施暴者大多为28——5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为57岁。从文化构成看,施暴者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但也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干部、科技人员和教师。从职业构成看,施暴者中农民居多,其次是工人和个体经营者,但是也有国家领导干部等。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封建的婚姻道德观流敝甚远。

  1、夫权思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古训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虽然新中国的法律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夫权”观念却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

  2、大男子主义。“男主外,女主内”的千古遗训一直控制着某些人的思想,在这种观念下,女性的全面发展受到抑制,自然要依附男性;男性自身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要担起养家的重担,这种思想注定了男性在家庭中说一不二的局面。

  3、重男轻女思想。在遭到丈夫的虐待案例中,由于妻子没有生育男婴或女方丧失生育能力的占相当比例。

  (二)社会原因

  受“清官难断家务事”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它归为家庭纠纷,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肆虐。

  1、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在接访中,我们发现有80的妇女在遭遇家庭暴力时,直接报110或直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还有的妇女到司法部门寻求帮助,可是却被认为是一般家务事,不予过问和调解。即使处理也只是批评教育了事,使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的实施暴力行为,而使众多受害人投诉无门。

  2、社会舆论在法制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广泛和深入。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打老婆应该,谁也管不着,打也没人管,因此,把老婆作为发泄的工具。而妇女这个弱势群体,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又有许多后顾之忧,怕被人笑话、瞧不起等,使她们只能忍气吞声,不能理直气壮地寻求法律帮助。

  3、我国现行法律不够完善,尚无配套措施预防、制止家庭暴力。

  (1)在立法上,由于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个法律之中,有的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差。

  (2)根据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轻微与轻伤伤害案件及虐待案均有“告诉”才处理的'规定,因很多人都不去投诉,这就出现了施暴者即使在警察眼皮底下也敢为所欲为,而司法人员却不去制裁的状况。

  (3)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增加了办案难度,没有确凿证据,致使执法部门难以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庭当中,当事人只有夫妻二人,没有第三者在场,加上有的妇女不及时到司法部门鉴定伤情,这就给取证造成了困难,而没有确凿的证据,执法部门无力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

  (4)执法和法律援助的力度不强,缺乏执法监督机制。目前,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打击不力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三)经济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有部分女性在经济上没有独立性,致使其过分依赖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丈夫,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内在地决定了家庭暴力的实施。

  (四)处理婚姻关系不够慎重,婚姻基础不牢固

  发生暴力的家庭往往婚姻基础不稳固,原本婚姻质量较差,夫妻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松散或仇视状态,这为家庭暴力埋下隐患,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呈上升趋势。

  (五)妇女自身原因

  家庭暴力是男性对女性人权的侵犯,由于妇女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个性心理等原因,许多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顾虑重重,屈尊忍让,遮掩,妥协,一味迁就,自身的软弱和无知、无疑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占优势,胆大妄为。

  三、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舆论宣传和法律支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舆论宣传作用不可低估。通过普法宣传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是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增强全社会维护女女儿童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把新《婚姻法》、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观念。对实施家族暴力、遗弃和虐待家庭成员的人要敢于曝光,揭露其丑陋的灵魂,在社会上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同时执法部门对违背法律的行为,要依法严惩不怠,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二)健全社会法律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对妇女人身权及相关权利的保护

  首先,要加强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立法体系,增加有关内容和惩治力度,使惩治对妇女暴力的法律法规更加完整、更加有力、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证,使侵犯妇女权益的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其次,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对家庭暴力实行综合治理。针对很多受害妇女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请律师难、打官司难和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妇女权益保障社会

  (三)提高婚姻质量,争创五好文明家庭,从根本上消减家庭暴力的发生

  夫妻互敬互爱是消除家庭暴力,提高婚姻质量的关键。要在全市城乡家庭中大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争创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高婚姻质量,促进家庭文明,从根本上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5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正确,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巩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儿园学的本领都还给了老师,在家里从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己叠被、整理书包,在家里却由家长代劳。造成幼儿的两面性。

  2、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而对自理能力、劳动等就不太重视,存在这种心态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需要指导。

  生活自理也是经过训练才学会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训练他们,但一部分家长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没有教给孩子劳动技能。需要专业指导。

  4、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包办代替。

  由于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给想到了,准备好了,照顾到了。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不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5、孩子做事家长不放手,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孩子做家务担心伤到或弄坏东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

  (2)怕麻烦。一部分家长怕麻烦,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嫌麻烦,干脆自己做,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

  (3)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这种做法剥夺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

  经过调查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做的事,但由于家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6、长辈溺爱,家庭成员未形成统一战线。

  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就出来打圆场,进行阻拦,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7、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种现象是,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孩子比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孩子爱劳动,自理能力强,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古话。

  8、孩子过分依赖。

  有的孩子任性倔强,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学会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采取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将一些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以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园共育。通过填写“家园同步小能手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填写的内容,及时交流幼儿自理劳动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自理活动情况和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自理情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

  2、加强家园联系,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将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在家园通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并付诸实施,使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一致,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与方法。

  指导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抓住学习的敏感期,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

  (2)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学习。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习过程,即使孩子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也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教孩子一个方法去锻炼。家长要用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自我服务的技巧,使孩子能够胜任劳动。如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引导孩子整理图书,用图谱的方式教孩子洗脸。这些方式直观有趣,孩子很喜欢。

  (4)给孩子一个要求去贯彻。提出的要求要能让孩子胜任,在要求和任务提出后,家庭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5)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主动学习。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空间,如腾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间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为本,为孩子所需,为孩子所用。让孩子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6)给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乐的,运用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4、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家长,请他们总结自己的有效经验方法,并借助此类家长积极的力量影响班内其他家长,带动其他家庭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教养态度是放任型及保护型的家长,经常与其沟通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多讲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并通过吸引其参加班级的家教论坛、亲子活动等影响家长,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5、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过孩子的父母来影响祖辈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儿杂志在书架上,与老人一块儿读读,或开诚布公的和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祖辈家长逐步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的面对一切,所以从小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起一个辅助作用,可以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6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身体、精神(情绪)、性暴力行为。其特征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一方。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女性。20xx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家庭暴力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我区家庭暴力现状

  xxx区妇联于20xx年7月在各社区中开展了婚姻家庭情况调查,共发放了《婚姻家庭情况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02份,回收率为80.4。同时,还召开了两个由社区妇联主席,调解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区法院;翻阅了20xx年来辖区上访妇女婚姻家庭档案。

  下面就调查情况对家庭暴力作一粗浅的归纳和分析,现状如下:20xx年来我区有婚姻家庭上访案件327件次,其中出现明显家庭暴力的122件次,占37.3。家庭暴力分为二大类:一类为肉体上的暴力,一类为精神上的暴力。今年上半年区法院办理的38个离婚案件中,基本上都曾有男方动手打女方的事情发生,因法院认定家庭暴力需要证据,又大都不构成伤害罪,但能归类于软暴力。

  今年1-7月各社区处理调解的家庭暴力案件虽较少,但暴力行为严重,影响较大。如中山社区的缪女士其丈夫有第三者后经常打她,多次被打得遍体鳞伤,受尽折磨已近20年,终于在今年8月初判决离婚。仓水社区一位50来岁的妇女多年来经常被丈夫毒打,社区工作者和110民警也多次介入调解,但男的总是老一套。写保证书——和好——打妻子,反复无常。社区工作者也听到一些住户反映左邻右舍中有夫妻打架,摔东西及女人大声哭泣等情况,但在家庭事是私人事概念的影响下,一般邻居不前去劝阻,当事人也不愿向社区求助或向邻居诉说。又如牡丹社区有一家庭,女的是退休知青,男的无工作,但喜欢、常向妻子要钱参赌,还限制妻子行动,妻子长期精神抑郁,但从未向社区居委会诉说或向有关部门求助过。世纪城也有一户家庭男的经常把工作中的.压力或其他不称心的事发泄在妻子身上,经常无理打妻子,邻居们也经常听到该女的哭声,但只能袖手旁观,无法提供必要的帮助,本人也从未向有关部门反映过。

  另一些家庭暴力案例是以冷暴力形式出现的。在问卷中有3.5的家庭经常吵架,有2.5的家庭夫妻关系差,有78.1的人反映家中偶尔有吵架的情况,其中有23.1的人在吵架时有辱骂贬低、挖苦、奚落、嘲笑等精神伤害的行为,有2的人有拳打脚踢、咬、拧、推、扇耳光等暴力行为。在17.2的问卷中反映他的邻居、朋友、亲戚中有家庭暴力出现。家庭暴力由于发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容易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和家庭的离散,同时使施暴者有恃无恐。并且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家庭暴力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极大的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的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从近年的来访妇女家庭暴力个案中反映的情况主要有:丈夫有第三者,用暴力逼迫妻子离婚的比率较高,如在122件家庭暴力案件中,有53个丈夫有外遇,占43.4;其次是丈夫、酗酒引起家庭暴力;再次是再婚家庭,因双方孩子,经济等问题大动干戈;四是丈夫自私、多疑、经济困难,工作压力等导致一定的家庭暴力。透过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

  1、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封建传统观念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虽然新中国早已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古训在一些人中根深蒂固。问卷中,在家庭暴力发生后如何处理一栏中有20.1的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告不诉,有48.6的人只告诉父母或知心朋友,有18.7

  的人认为夫妻间打骂是家庭内部事,别人管不着,有9.5的人认为丈夫打妻子不会触犯法律。这些思想都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2、社会的宽容态度造成家庭暴力的滋生蔓延。家庭暴力向来被视为家庭私事,邻居不劝,社区居委会不告不问,司法机关认为家庭纠纷无从插手,即使被打的鼻青脸肿,如不构成伤害罪,对施暴者也无法处罚,这些实际上都是对暴力的默许,是对施暴者的宽容。

  3、受害人的逆来顺受使家庭暴力升级。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4、法律调控力度不够。虽然我国目前《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家庭暴力行为规定了禁止性条款。

  “清官难断家务事”影响了有关部门的执法,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家庭暴力的禁止难以实现。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宣传,营造反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各级领导要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为本职工作来抓,列入创建文明社区、平安xxx工作日程中。要做好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开展“不让家庭暴力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全区人民知晓家庭暴力并不是个人和家庭私事,而是一种侵犯人权,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人人都要成为参与消除和预防家庭暴力的执行者,逐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必须要支持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良好氛围,使施暴者受到惩罚。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把公民道德教育和“不让家庭暴力进社区”活动结合起来,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平等、文明、和睦、关爱、进步”的良好生活环境。

  2、整合社区资源,建立长效的维权机制。各社区居委会,要整合本社区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特别要凝聚一支预防和阻止家庭暴力,促进社区平安的人力资源队伍,积级担负起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社区妇联、地段民警、调解员是最基层的调解网,对本社区的家庭暴力事件负有直接的预防和阻止责任。每一个成员都是直接责任人,对本社区受害人的求助要积极妥然地给予帮助解决。街道、社区及有关部门要建立首问责任制,家庭暴力信息通报制,把家庭暴力消灭在萌芽之中。要继续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发挥社区妇女维权站、悄悄话倾诉室、法律顾问志愿者队伍的工作热情,使维权系统的作用更趋完善,使家庭暴力在初发阶段及时得到阻止。

  3、提高公安部门对家庭暴力的责任感。公安部门的干预是制止家庭暴力的最有效手段。去年我区虽已发出“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成立了由公、检、法、司、妇联等单位参加的反家庭暴力领导小组,但目前还需要在落实各自的职责上下功夫。各街道派出所、110的工作人员在接警后要确保迅速出警,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对施暴者要严肃查处,并认真做好记录。对家庭暴力情节较重、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如受害人要求予以治安处罚的,公安机关要立案查处。对构成犯罪的,如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的,公安机关应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受理,依法提起公诉。确保家庭暴力的行为及时得到阻止。

  4、提高妇女自身维权意识。教育广大妇女树立“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切不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要及时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要提高广大妇女的自身素质,逐步提高夫妻双方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技巧。杜绝家庭暴力的发展和升级。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7

  4月29日,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欧派家居集团协办的“每天关机一小时—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非诚勿扰》客座嘉宾、情感专家黄菡以及国内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医学方面的相关专家,共同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亚健康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发布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

  6成中国夫妻遭遇“电子情敌”

  调查数据显示: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73.3%的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已婚被调查者中,超过6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因单方或多方家庭成员过度沉迷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而导致家庭沟通缺失,进而造成家庭矛盾激化、幸福指数降低等家庭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

  同时,移动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降低了亲子关系的品质。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会用智能手机,而在节假日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调查者会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从不或较少在陪伴孩子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家庭,亲子关系品质更好,父母与孩子间面对面的互动更有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用心陪伴,欧派倡议每天关机一小时

  对于移动电子产品带给人际和家庭关系的亚健康现象,包括《非诚勿扰》客座嘉宾、情感专家黄菡、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在内的10余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就中国家庭沟通现状、移动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电子产品拓展亲密关系、挽救电子时代的夫妻生活、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交流、如何提高电子产品使用的效率等话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和家庭亚健康状态,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企业和社会人士的关注,集中社会力量,共同提升中国家庭健康、幸福指数。会上,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欧派家居集团联合向全社会发出“每天关机一小时”的健康生活倡议。

  “关机不仅是一个呼吁,更是一个爱家宣言和行动口号。关机即关爱,这与欧派爱家计划所倡导的用心陪伴是一脉相承的。”欧派家居集团营销副总经理阮达群表示,欧派一直将“有家有爱”作为企业核心品牌理念,有义务唤起全社会对家庭亚健康现象的关注,此次协办研讨会,目的在于呼吁人们在繁忙之余回归家庭,放下电子设备,以切实的行动关爱家人、陪伴家人,传递爱家正能量。

  阮达群表示,为了扩大“每天关机一小时”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家庭沟通问题,欧派还专门邀请周冬雨参与摄制爱家公益微电影《关机一小时》,希望能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传递欧派爱家计划的正能量。据悉,目前微电影已经拍摄完毕,将于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当天举办的欧派爱家公益盛典上首映。另据阮达群透露,欧派品牌形象代言人、新任爱家大使孙俪和微电影主演周冬雨都将出席爱家公益盛典。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8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身体、精神(情绪)、性暴力行为。

  其特征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一方。

  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女性。

  20xx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家庭暴力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我区家庭暴力现状xxx区妇联于20xx年7月在各社区中开展了婚姻家庭情况调查,共发放了《婚姻家庭情况调查问卷》xxx份,回收xxx份,回收率为xx4。

  同时,还召开了两个由社区妇联主席,调解员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区法院;翻阅了20xx年来辖区上访妇女婚姻家庭档案。

  下面就调查情况对家庭暴力作一粗浅的归纳和分析,现状如下:20xx年来我区有婚姻家庭上访案件xxx件次,其中出现明显家庭暴力的xxx件次,占xx3。

  家庭暴力分为二大类:一类为肉体上的暴力,一类为精神上的暴力。

  今年上半年区法院办理的xxx个离婚案件中,基本上都曾有男方动手打女方的事情发生,因法院认定家庭暴力需要证据,又大都不构成伤害罪,但能归类于软暴力。

  今年1x7月各社区处理调解的家庭暴力案件虽较少,但暴力行为严重,影响较大。

  如中山社区的缪女士其丈夫有第三者后经常打她,多次被打得遍体鳞伤,受尽折磨已近20年,终于在今年8月初判决离婚。

  仓水社区一位50来岁的妇女多年来经常被丈夫毒打,社区工作者和110民警也多次介入调解,但男的总是老一套。

  写保证书——和好——打妻子,反复无常。

  社区工作者也听到一些住户反映左邻右舍中有夫妻打架,摔东西及女人大声哭泣等情况,但在家庭事是私人事概念的影响下,一般邻居不前去劝阻,当事人也不愿向社区求助或向邻居诉说。

  又如牡丹社区有一家庭,女的是退休知青,男的无工作,但喜欢赌博、常向妻子要钱参赌,还限制妻子行动,妻子长期精神抑郁,但从未向社区居委会诉说或向有关部门求助过。

  世纪城也有一户家庭男的经常把工作中的压力或其他不称心的事发泄在妻子身上,经常无理打妻子,邻居们也经常听到该女的哭声,但只能袖手旁观,无法提供必要的帮助,本人也从未向有关部门反映过。

  另一些家庭暴力案例是以冷暴力形式出现的。

  在问卷中有3.5的家庭经常吵架,有2.5的家庭夫妻关系差,有xx1的人反映家中偶尔有吵架的情况,其中有xx1的人在吵架时有辱骂贬低、挖苦、奚落、嘲笑等精神伤害的行为,有2的人有拳打脚踢、咬、拧、推、扇耳光等暴力行为。

  在xx2的问卷中反映他的邻居、朋友、亲戚中有家庭暴力出现。

  家庭暴力由于发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容易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和家庭的离散,同时使施暴者有恃无恐。

  并且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家庭暴力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极大的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的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从近年的来访妇女家庭暴力个案中反映的情况主要有:丈夫有第三者,用暴力逼迫妻子离婚的比率较高,如在xxx件家庭暴力案件中,有xxx个丈夫有外遇,占xx4;其次是丈夫赌博、酗酒

  引起家庭暴力;再次是再婚家庭,因双方孩子,经济等问题大动干戈;四是丈夫自私、多疑、经济困难,工作压力等导致一定的家庭暴力。

  透过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

  1、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

  封建传统观念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虽然新中国早已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古训在一些人中根深蒂固。

  问卷中,在家庭暴力发生后如何处理一栏中有20.1的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告不诉,有xx6的人只告诉父母或知心朋友,有18.7的人认为夫妻间打骂是家庭内部事,别人管不着,有9.5的人认为丈夫打妻子不会触犯法律。

  这些思想都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2、社会的宽容态度造成家庭暴力的滋生蔓延。

  家庭暴力向来被视为家庭私事,邻居不劝,社区居委会不告不问,司法机关认为家庭纠纷无从插手,即使被打的鼻青脸肿,如不构成伤害罪,对施暴者也无法处罚,这些实际上都是对暴力的默许,是对施暴者的宽容。

  3、受害人的逆来顺受使家庭暴力升级。

  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4、法律调控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目前《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家庭暴力行为规定了禁止性条款。

  “清官难断家务事”影响了有关部门的执法,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家庭暴力的禁止难以实现。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9

  什么是失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xx、xx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xx县、xx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xx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xx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xx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相对而言,农村失庭的经济更拮据,面临的生存挑战更严峻,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状况。失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xx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xx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xx年1月起对失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xx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xx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xx区xx乡在20xx年6月设立“失庭关怀基金”,7户失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xx年起在失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xx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xx市从20xx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我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决因为失去的孩子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我市失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一是对失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XX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xx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xx”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失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虽然自20xx年1月起,我市失庭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和失庭面临的实际困境而言,我市各级财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标准依然偏低。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失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庭做义工,帮助失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庭重拾生活信心。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二是鼓励并帮助失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报告02-02

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报告11-09

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报告04-12

老年人家庭现状调查报告11-10

现状调查报告04-17

学生现状调查报告01-30

农村现状的调查报告02-27

消防现状调查报告06-17

学习现状调查报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