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幼儿园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08 16:27: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幼儿园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调查报告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调查报告

幼儿园调查报告 1

  一、概念界定

  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

  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区,幼儿园积极的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

  3) 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5]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

  4) 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秦志敏、杨凤芹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计划的实施,各家庭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同时,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家长考虑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知识,以期为儿童未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长的教育功利性和狭隘性。

  5) 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20xx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但是,相比国外的幼儿教育师资而言,我国在教师资格申请的严格性、教师资格证的多样化、教师职后培训保障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教师资格申请的学历规格上,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基本学历即可申请,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应地将教师资格考试即可申请。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幼儿教师的“国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需求。

  四、 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

  3) 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赵月娥在关于幼小衔接解决策略中提到,幼儿园应该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科学制定儿童入学初期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述评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xx(9)

  [3]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xx(10)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xx(7)

  [5]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90

  [6]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xx(4)

  [7]刘东.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

  [8]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xx

  [9]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xx(11)

  [10]程诗杰. “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xx(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xx(1)

  [12]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xx(20)

  [1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xx(27)

  [14]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xx(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2)

  [16]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xx(6)

  [17]王声平.幼小衔接研究评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xx(1):61-66.

  [18]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xx(13)

  [19]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

  [20]杨凤芹.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xx(6)

  [21]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J].教育导刊.20xx(4)

幼儿园调查报告 2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简述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但西北农村幼儿园由于经费缺乏、信息闭塞、师资力量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一直属于薄弱环节。

  二、西北农村公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1.室内环境创设以教师作品为主,缺乏幼儿作品展示

  根据调查发现,这些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大多都是以教师作品为主,要么就是用成品的东西来装饰,很少甚至没有幼儿作品,把环境创设仅仅定义为对教室的简单布置,忽略了教室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室内环境创设缺少主题,以“美”为目的进行布置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求有鲜明的主题,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参照来更换主题。调查中的幼儿园大多为了让教室美而布置教室,从而让布置教室变为一种负担,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也归零了。

  3.室外环境的创设没有明显的活动区,游戏区存在安全隐患

  室外缺少应该为幼儿准备的区角,如,玩沙区、玩水区、饲养角等,只是简简单单地种了些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也都是根据学校的需要,由老师种的,并没有幼儿的参与。同时,游戏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部分没有为孩子在大型玩具下面铺上塑胶地板、橡胶地垫之类有保护性的东西。

  三、西北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建议

  1.室内环境创设应该结合农村特色创设

  作为农村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农村特色来创设。如,可以用玉米秆、玉米叶、麦秆等来源于生活的材料做秋天的主题墙,可以切半块洋芋插上牙签当刺猬,用毛线做粘贴画等。

  2.室外环境的创设应以对幼儿无意识教育影响为主

  室外可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创设种植区、动物饲养角等,让幼儿自己参与、美化环境的同时认识动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在对小动物的喂养过程中,贯穿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这种在幼儿自己动手过程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胜过任何苍白的语言。

  3.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为主

  不管是室外还是室内环境的创设,都应该强调幼儿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能学会很多语言没办法教会的东西,比如,孩子之间的合作、分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环境创设应该有主题、有弹性,坚持全面性、一贯性原则

  每一次环境的创设都要有它的主题,比如,以季节变换为主题,或者以植物分类为主题,或者以天气变换为主题等,一成不变的环境只会限制和阻碍儿童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应紧跟时代的潮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一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孩子观察事物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比如说,现在孩子对“奥特曼”“喜洋洋”这一动漫形象的兴趣浓厚,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这类形象搬到课堂上来,可以让“奥特曼”“喜洋洋”作为问题提出,以牵动孩子解决问题的心理,也可以“字宝宝卡片”“奖励贴纸”代替他们的形象,让这些静止的具体环境活在课堂上,走进孩子兴趣范围。

  5.幼儿园应该从制度上规范对环境创设的要求

  俗话说,制度引领行为。所以,我们所有的活动如果有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引领的话,一切都会井然有序。借此建议,幼儿园应该出台相关的条款,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求等加进去,以规范幼儿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和行动。

  6.提高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是关键

  作为农村幼儿园老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幼教事业服务。首先,依照有关法规,通过学习,改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幼教工作者要结合当地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氛围,保教并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再次,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幼儿观,关心、爱护幼儿,把幼儿教育作为毕生的追求。

幼儿园调查报告 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渗透到幼儿在园内的各项活动中去。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

  为了更好的搞清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哪些因素制约与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了解培养家长意识和观念,特设计两份问卷进行初期的调查工作。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以便在以后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家长提供参考意见,使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调查分析

  20x年9月至10月间,我对甘州区上秦镇的5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对象是家长和幼儿,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内容涉及幼儿在家表现好与差的行为习惯,家长对3-6岁幼儿进行良好养成教育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方式选择情况。围绕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交往意识、安全意识及良好的意志品质。 调查结果:家长一致反映幼儿在家表现好的行为习惯有:能按时作息、入睡、起床、进餐、饮水,在成人提醒下能有礼貌的与熟人打招呼,愿意与家人分享物品,讲卫生、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愿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擦桌子等),知道外出要有人陪同,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人行横道等简单交通规则,喜欢看书听故事、喜欢观察、动脑问为什么。家长一致反映幼儿在家表现差的行为习惯有:生活中对家人依赖性比较强,比较挑食,任性、自我为中心,控制能力较差,不爱护图书玩具和用具,物品用后不主动放回原处、不乐意及时整理,文明、友好交往能力弱,与同伴合作协助意识弱,不善于倾听、人多时不乐意等待,做事无计划、拖拉、缺乏条理性。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占28%左右,习惯一般的占50%,习惯不良的占22%。

  二、思考和建议

  (一)问卷引发的思考

  1、学前期幼儿处于心理发育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肤浅,辨别是非能力低,具有受“模仿性”和“暗示性”的特点,为此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要注重“言传身教”的功能。家长和教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性和示范性作用。

  例如:本次问卷调查中,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到有了好东西让父母吃的只占33%;自己吃饭,不让妈妈喂,不挑食的占53%;晚上做到独睡一床的只占31%;有做客的一般礼仪也只占54%;不独占玩具、人多时会等待的只占59%;不爱护图书玩具和用具的要占70%。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有良好洗手习惯,不推不挤的只占59%;保持坐、立、行正确姿势的也只占59%;在园吃饭吃点心保持桌面清洁的仅占38%;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讨论,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占60%。在家园共育方面,做到轻拿轻放物品的占59%;别人讲话不插嘴、不乱嚷嚷、做到认真听的占70%;做到及时整理玩具物品和做完事再玩的只占46%和32%;学会用恰当方式解决同伴之间矛盾的只有8%。从这一结果来看,部分家长和教师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养成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因此,如何和幼儿多进行沟通,取得相互间的信任,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成人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作用,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教才有实效,学才有所成,养成教育才有实效性。

  2、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构成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这一关键阶段就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倾注温情、付出心血。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幼儿行为习惯主要受家庭环境影响,家长自身的道德行为素质如何,家长对孩子行为关心的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环境和睦,父母双方相敬如宾,尊重长辈,在家常与孩子交流,与其共同完成适当的家务,与其共同面对难题

  动脑解决,幼儿的行为习惯也就好,各方面发展也较优秀,反之则差。

  (二)建议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针对本次问卷调查,对我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出五点意见:

  1、教师要端正自身的师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日常行为表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幼儿、教育幼儿。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针对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教师要结合各种活动及时做出肯定的评价,及时强化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尤其是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及时肯定和表扬,使幼儿的认知行动化;恰当处理幼儿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引导幼儿发挥自我强化功能,坚持良好的行为,改变不良的行为,并持之以恒。

  2、行为习惯养成要靠培养引导,各种技能的获得与培养注意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与其缺乏自信和注意力有关,成人要有意识地创设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环境,适时引导;陪孩子一起进行能引起他注意的活动,多做需要专心致志的活动;让孩子明确具体活动的目的,并不断激发兴趣。例如上课发言、参与讨论较差的幼儿大都胆小、缺乏自信,教师要创设适度的锻炼机会:刚开始,先让他们在别人后边发言,重复别人的话;之后让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自信心培养起来后,再让他们独立回答问题,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家园共育,因为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目的难以真正实现。我们发现必须积极和家长取得密切联系,从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共同创造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正面交流和沟通,既增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家长还应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成为幼儿良好

  行为养成的监督者,时时处处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家长还要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做出适当的表扬、鼓励,以实施正确引导;发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要当场纠正,决不能迁就或依赖别人。如培养幼儿物品用后放回原处,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就很难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

  4、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远离行为习惯不好的人群,提高幼儿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为幼儿创造有利于行为养成的环境。如培养幼儿独立睡眠方面,家长不能娇惯孩子,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播放优美而轻柔的催眠曲使幼儿入睡,利用听故事等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使幼儿尽快入睡;幼儿被、褥的薄厚、软硬要适宜;室内光线要柔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睡前要提醒孩子大小便;不哄拍、不抚摸、不借助辅助物,让幼儿逐步养成躺在床上独立、快速地入睡习惯。

  5、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保教人员要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做到月有计划,周有活动,日有记录。细心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表现,抓住活动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引导、教育和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时写好观察记录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升幼儿养成教育水平。

  三、结论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家庭、社会、幼儿园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也是全社会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反向影响。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需要每一个个体用不懈的毅力去坚持,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幼儿园调查报告 4

  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幼儿心理健康常常表现为: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如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分享”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分享”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

  在新小班幼儿的教育活动近一个多月中,我发现“独占”、“独享”行为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幼儿在将来能信心十足地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我认为从小班起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调查对象:Xx县幼儿园小班的30名幼儿

  、调查方法:采用观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访谈法相察。

  观察方法是分别对幼儿园中活动进行为期五个星期的随机观察。

  三、调查内容和过程:

  观察案例1:一次晨间活动,卓卓正在玩木马,这时西西跑过来就抢,卓卓急得大叫起来,委屈地说:“你为什么抢我的木马?”洋洋回答道:“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卓卓不服气地说;“我还没有玩够呢!你为什么抢?”西西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木马在两人的手中,你夺来,我抢去,眼看“战争”即将爆发了。这时,老师发现了,走他们的面前,一把抢过轮胎并训斥道:“不要抢了,老是吵架,真不能干,你们谁也别玩了,都回教室看书去!”两人失去了玩具,又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只好灰溜溜地回教室了……

  观察案例2:阳阳带来一个陀螺,并告诉老师,她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阳阳高兴地拿出自己的陀螺,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陀螺。老师说:“阳阳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阳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陀螺,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接下来,阳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观察案例3:果果正想拿玩具柜上的小火车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火车,果果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需要与同伴相处,与集体融和。但在几年的教学现状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因素。

  近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孩子们一生下来就成为家庭的“核心”,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谦让友爱的经验。家庭环境的独立化、小型化和家长的不良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物质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以外,有部分原因也是由物质本身造成的。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表现得非常小气,不愿与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拥有的东西太少了,或者太喜欢这个东西了。还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为太珍惜自己的东西,怕别人弄坏他的玩具。

  3.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

  (1)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愿意和少数特定的人分享。还有些幼儿即使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要将分享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能力。

  ⑵其次是要树立幼儿分享意识,自觉产生分享愿望。

  要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首先应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要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因为幼儿品德形成,需要幼儿经历认知,情感到行为习惯养成这样一个过程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小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我发现《孔融让梨》、《金色的房子》、儿歌《分果果》中都蕴藏着与人分享、感受快乐的内容,我还将日常生活中有关分享助人的内容编入故事,使幼儿在欣赏故事,讨论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时,明白有关道理,懂得正确的方法,知道分享不仅能使他人得到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如帮助幼儿分析“为什么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小的?”“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等问题,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通过情感体验,使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行为,感受进行分享行为的快乐。

  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分享”内容,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将“分享”内容有效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水果沙拉”、 “我最喜欢的玩具”等,鼓励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我把好吃的东西给你,你很快乐。”“我把玩具给别人玩,别人也把玩具给我玩,玩具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快乐。”在活动中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分享的愉悦。

  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

  ⑷通过示范榜样和移情训练,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爱模仿正是幼儿的共同特点,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好行为的目的。孩子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父母、老师等孩子身边的重要成人:二是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三是书本、电视等媒介里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爱的人,对他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移情训练是指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从而与他人共享的训练方法。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有一次,恬恬小朋友吃了两份水果,结果另一位小朋友没有水果了,我就组织幼儿讨论:“没有水果吃的小朋友心里怎么样?”我又问极极“如果你吃不到水果,你高兴吗?”以后我就让恬恬来发水果、发图书,使她感受分享的快乐。还有一次看到电视里猫抢走了小老鼠的食物,我就请小朋友想想“小老鼠没有东西吃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这样自然的移情训练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分享行为的表现。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⑸家园共育、走进社区,让温馨的家庭、社会环境成为形成幼儿良好分享品质的摇篮。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让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自己表演一些拿手的歌舞、讲故事节目,当老人们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微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关心人”的幸福滋味。

  总而言之,在研究中,我发现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物质分享,更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与周围的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我们将多开展一些“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幼儿园调查报告 5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本文主要选取三所幼儿园里的园长与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了解到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安全保障不到位,幼师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关于幼儿教学内容,教师职责以及安全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安全幼教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而幼儿教育关乎千千万万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所以,幼儿受教育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但是现在幼儿园教育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为改善幼儿园教育提出一些对策,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小组开展了这次幼儿园教育的调查活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通过学校的介绍信,分别与爱尔法幼儿园,丹佛小镇幼儿园,百家湖清华幼儿园建立联系,并分别采访了爱尔法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丹佛小镇幼儿园的毕园长,百家湖清华幼儿园的张园长。

  通过与老师和园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并记录了现在社会中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调查准备的时候,我们小组本来准备了调查问卷,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环节。但我们通过走访,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共同探讨研究完成了这次调查活动。

  二、当今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此次访谈中我们从丹佛小镇的毕园长那里了解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成分太重,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很多民营的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和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提前开设了一些小学课程,很多幼儿园的大班都开设了识字、英语、数学等文化课程,加上开设各种音乐、书法、绘画等特长班。严重违背了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 中对幼儿教育内容的要求。在

  访谈中,丹佛小镇幼儿园的毕园长告诉我们,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但这一现象还是屡禁不绝。

  在很多家长们看来,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打赢起跑线之战”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过早接触小学知识,不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能会干扰幼儿在小学的学习,让幼儿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百家湖清华幼儿园的张园长坚决反对这样的教育。

  通过与幼儿园园长及老师的访谈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后我们得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模式一直被称作“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因为幼儿在接受完幼儿园教育后就要面对升入小学的问题,家长对这方面非常地重视,所以迫使幼儿园满足家长的需求。我们从丹佛小镇等3所幼儿园的园长那里了解到,现在小学招生都是需要面试的。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提前让孩子接受小学知识和相关的训练。而且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提前学习不是他们的初衷,但是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为今后的升学考试做准备,如果自己的孩子起步晚将来在考场上就没办法和别人竞争了,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就不得不早早地让他们多学点应试知识了。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是很普遍。

  2、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错位和盲目攀比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有部分家长甚至把自己小孩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作为自己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孩子的“聪明”与否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于是不少的家长有了跟风的心理。看到别的家长报了什么特长班也马上就自作主张的给小孩报了一个,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小孩是否愿意,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现在小孩子的入园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了。有的家长甚至在两三岁的时候就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3、幼儿园受商业利益驱动

  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狠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但是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私立幼儿园在利益的诱惑下铤而走险,为了高额利润,迎合家长的胃口,有一些幼儿园不断开设小学课程,开设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不少幼儿园的创办者或管理者为了个人私利,根本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无视教育部门的规定。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纷纷打出特色班、兴趣班的招牌,在我们走访的几个幼儿园,就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以此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二) 教师过分强调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统一,忽视了孩子自主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其中一个幼儿园采访的时候,我们就遇到老师在呵斥一个小朋友要端正坐好,不许乱动,等家长来了以后乖乖把椅子放在指定位置。类似这样的现象数不胜数。比如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坐姿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教师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在一个固定模式下成长。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过度强调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技巧,思想品德等。在我们走访的3个幼儿园中,有的幼儿园的孩子会主动向保安和工作人员问好,但是有的幼儿园的孩子对他们就采取漠视的态度。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为了减轻由于孩子天生的好动行为而带来的管理方面的负担。如果孩子们都可以按照老师说的话乖乖地去做,老师就可以省下很多精力和时间。

  2、长期以来,人们传统观念上“好孩子”的标准根深蒂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认为一个事事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乖乖接受他们的安排,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无形中就会抹杀一些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孩子在完全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下生活就会缺乏一些自主生活的能力。

  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的先行影响。小学学校的这种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幼儿园教师为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管理而采取一些统一化管理的手

  (三) 幼儿园对孩子缺少适当的挫折教育

  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幼儿园考虑到家长的反映,很少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孩子无忧无虑地玩,孩子遇到一些挫折以后,更多的是老师替孩子克服。孩子无论是回到家里还是走进学校总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呵护下成长,以至于在对困难挫折的感性认识上比较欠缺。

  (四)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男教师极度匮乏

  从爱尔法,丹佛小镇,百家湖清华等几所幼儿园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性别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这三所幼儿园的教师全部是女性。在教育教学中, 女教师独有的温柔、细心, 会使孩子在母亲般的关怀下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由于单一的教师性别,问题也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些男孩子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可能会缺少一些阳刚之气。而针对儿童的性格培养,百家湖清华园幼儿园的张园长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同性别的影响。现在的幼儿园十分需要男教师,但是男教师又是十分缺乏的。”

  我们认为造成男幼师极度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传统的性别偏见导致有部分从事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男性非常喜欢幼儿教师职业, 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 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2、男性本身的想法有偏差,认为这种工作只是女性的工作,自己不会照顾小孩,而且男性应该干的是“更大的事业”,不愿意整天蹦蹦跳跳,觉得那有些丢脸。

  3、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认为女性更能细心地照顾小孩,男性不能胜任。

  (五) 幼儿园安全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在被采访的幼儿园都一再强调他们的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措施做的都十分到位,但是在各个幼儿园的走访中,通过对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我们走访的爱尔法幼儿园内部,它的楼梯和地板是采用木质材料制作的,为防止幼儿不慎摔倒或碰伤,但是有的幼儿园就是采用的普通的水泥材料,而且大多数幼儿园的课外活动场地,都是采用水泥材料,一旦幼儿发生摔倒,很容易受伤。幼儿园的教室几乎都是只有一个门,这样在安全方面就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火灾,那么就有可能拥堵,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资金的限制,幼儿园的保安数量太少,大多数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如果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认为存在这些潜在危险的原因主要有:

  1、保安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

  2、安全制度不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3、幼儿园由于利益问题不愿做相关的投入。

  4、一些私立幼儿园缺乏正规的安全监察程序。

幼儿园调查报告 6

  一个星期的实践结束了,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二次学院组织的实践。和以前的实践经验相比来说,我感觉这次的实践更有目的性,不再是单纯的看老师如何上课了,学会观察的同时也更懂深入实践了。虽然一周的实践非常的辛苦,但是这是一段快乐的经历,同时我也学到了大学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关于组织游戏的,我觉得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幼儿园每个班三个老师,两个是负责教学的,一个是负责保育的。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保育员多为老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保育经验,而且更加的细心、耐心。每天入园有卫生员给来园的小朋友进行晨检。检查小朋友的健康和考勤情况。他们有基本的晨检制度。卫生员会按时给生病的小朋友服药。该园的食堂也有专门的炊事员和营养师,合理的分配一周的食物,使小朋友们食物搭配合理,营养,适合正在生长发育的小朋友。并在幼儿园入门处张贴出一周的食谱,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餐点情况。这就是我见到的幼儿园的管理情况。

  这次我选择了中二班,我还是像以前一样给小朋友做自我介绍:“我是韩老师,很高兴见到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希望我们能快乐的共度一周”。我帮着老师做上课前的材料,因为刚好是幼儿园换主题的时间,所以我帮着老师一起做以“春天到了”为主题的环境布置的材料。帮助老师组织和指导孩子做游戏,维护秩序;跟着保育员一起给小朋友们盛饭,因为幼儿的床是垒着放在教室最后面的,所以在幼儿吃饭时,我帮老师一起把床摆放好,组织幼儿睡觉,组织幼儿起床……对幼儿园一日的生活程序,制度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我还很喜欢幼儿园每天做操的环节,总会跟小朋友们一起跟着前面带操的老师学做操,银花苑幼儿园早操的特色是做完基本的操后,有一个游戏形式的操,孩子们每次做到这儿的时候,都会特别开心!做操结束后。八点五十左右,孩子去厕所,回来喝水吃早点,然后再上课。

  每次听课,我最喜欢记录老师表扬小朋友或组织秩序用到的小儿歌。“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老师”,“一二三,坐坐好”,“小朋友们好,朱老师你好……”等等。朱老师还会利用钢琴唱儿歌来组织幼儿秩序,这样的儿歌使教学更加的生动,也锻炼了小朋友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也促进了他们课堂上的积极性等等。我班上的孩子就很活泼好动,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儿童观。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但又不是无限制的自由。

  九点半左右小朋友去厕所,喝水,然后自由活动一会儿。一刻钟后玩区域游戏,除去一次去电脑室外,我班上这一周基本上是室内的区域游戏。包括数学区、美工区、建构区和娃娃家。其中这一周下来我主要负责的是数学区和美工区。我教小朋友进行分类,以便他们学会游戏结束后会分类摆放玩具;还和老师教孩子们撕太阳、折桃花、撕小鱼等等。他们的作品老师会用来布置环境,所以孩子们对这种游戏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我很欣赏这一点,小朋友们参与到环境布置中,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自信感,有助于儿童成长。中班孩子的思维发展依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处于前运算算阶段。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可以说是发展超于皮亚杰的划分的。

  十点半左右游戏结束后,就到了阳光体育二十分钟的时间。周二那天的活动特别让我记忆犹新,那天我们进行的是用不同的方法过独木桥游戏活动。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让我自叹不如。有跳着过的,爬着过的,转着过的,踮着脚过的等等。然后,孩子们一起去洗手。十一点开始吃午饭。饭后散步,接着十二点午睡。两点半起床。去洗手、吃水果。户外活动二十分钟,三点二十开始上课。四点下课再进行户外活动或者户内游戏。离园。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组织的体育游戏“看谁运得多”。先是准备活动,然后是分组、示范,最后游戏开始。活动整体进行的还不错。孩子的反映很积极。就是活动的秩序不太好维持,场面有点混乱。不过因为朱老师有经验,在她的帮助下很快就继续下去了。总之,这次的活动,我有很大感触。朱老师建议应该让四组同时进行游戏,这样可以缩短时间。我明白了老师的工作不是想象中的容易,很辛苦!一次的活动包含了很多老师的心血。我们的实践经验欠缺,还需要多实践,多练习。

  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收获到很多,常得到老师的指点,吸收了很多有益的带班经验;其次,就是那群可爱又淘气的小鬼们,他们会不停地向你报告谁没听话,谁不讲卫生……他们还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令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尴尬不堪。

  实践其实是挺累的差事,每次实践都会感冒,可能是自己有点咽喉炎的原因。一周下来要早起,没得午休,因为要布置主题环境,一整天还要和那一群精力旺盛的“超人”折腾,要不停的维持纪律,或着一块做游戏,让我深刻体会到当一名幼儿教师是相当不容易的。

幼儿园调查报告 7

  一、基本概况:

  **办事处私立幼儿园共有12所,幼儿总数大约为450人左右,其中幼儿园的分布位置也较为均衡,基本上每村都至少有一所私立幼儿园。这些私立幼儿园的存在为整个龙坪、农场的幼儿园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这些私立幼儿园的位置分散,各村幼儿都能就近入园,填补了我镇幼儿教育的空白,同时也为这些幼儿将来的入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些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管理措施都是参差不齐,有些条件较好,基本能符合办园条件,原万丈湖幼儿园、二小幼儿园等。而其中大部分幼儿园相对而言,其办园条件远远达不到必备条件,因此整改是势在必行。

  二、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些私立幼儿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未能接受专业幼儿教育培训。其自身素质普遍不高,甚至有些人连初中都未毕业,这样以来,势必造成培养出的幼儿整体素质也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负责人的指导思想也存在极大问题,他们简单的认为,家长把孩子送来,我只要带好,保证吃好喝好玩好,孩子不生病,不吵闹就可以了。孰不知这是远远不行的。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从小就应该加强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否则影响的将是一代人。

  2、办园条件简陋。前段时间,对各私立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调查,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幼儿园都未能达到办园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一些在自己家开办的幼儿园连一些基本的设施都未添置,缺少一定的娱乐场所,几十个孩子挤在小小的空间里,这就更谈不上对幼儿的教育了。

  3、管理措施不规范。调查发现,私立幼儿园普遍没有保健医生,一些私立幼儿园的厨房,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指定合理的食谱。很多私立幼儿园定期的健康体检未能落实,以至,贻误了个别儿童生理缺陷的最佳矫治时期。由于管理的不规范,致使不少孩子意外事故如摔伤、烫伤等时有发生。

  三、整改意见:

  鉴于这些私立幼儿园或多或少存在的这些问题整改是很有必要的,现就整改意见,提出如下几点:

  1、人员要求。幼教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关学历要求。教师应当具有中等幼儿师范专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考核取得教育行政部门认证的相应资格。所有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体检,其中厨房工作人员应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领取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办园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正确的办园指导思想,不以赢利为目的,坚持依法办园,制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幼儿园章程。

  3、基本设施要求。有符合要求的园舍、场地、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活动室不少于50m2,寝室不少于40m2,设专门寝室,配1人1床。有单独卫生间、厨房。有绿化、草坪、水泥走道及小操场。活动室有足够合适的桌椅、睡床或床板,适量的玩具、图书、玩具柜、书柜、书包架、录音机、琴和防水设施。户外有大型活动器械,有防火安全设施;有符合卫生要求的茶杯架、毛巾架、每孩一杯一巾。

  4、配备一定教材。含有关幼教法规和4种学前教育阅读资料,以及经教育部门审核的国家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幼儿园书人均2册以上。

幼儿园调查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保健措施的完善、疾病引发的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卫生部门的统计显示,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等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类型,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该“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同时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意外伤害虽属突发事件,但有它发生的规律,并非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通过指导幼儿家庭开展安全教育,消除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对子女进行安全行为引导,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政府已经对加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多次发布指令性文件。幼儿园安全教育也已受到重视。至今,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研究并不少见,其中包括不少幼儿园开展家庭安全教育的经验总结和介绍。然而,由幼儿园自己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本园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状况进行现状、问题、成因与后果的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的极少。

  本调查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是:

  1、德清县机关幼儿园在园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隐患、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家长对子女安全行为的引导、幼儿安全行为的习惯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目前的状况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就上述情况来说,不同类别对象是否具有自己的特点?3、产生上述存在问题的家庭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的方法

  调查的对象:以本园在园的小中大班全体幼儿的家庭主要教养人为调查对象。包括小班家长82人,中班家长98人,大班家长140人,合计320人;其中父亲125人,母亲185人,祖辈家长7人,其他3人;子女为男孩的167人,女孩152人(1人未填);母亲户口为本地非农业户口的249人,本地农业户口的46人,外地非农业户口17人,外地农业户口5人,不能分辨的3人。

  调查的内容:反映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18项,除年龄为填充题外,其余均为单选题;反映幼儿意外伤害事故11项、家庭伤害事故隐患10项、家长消除隐患措施26项、家长对子女行为安全引导26项和幼儿安全行为习惯26项,均为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其他有关项目6项,均为单选题。

  调查的手段与步骤:于20xx年3月按班级集中家长,由带班教师主持,在说明意义、提出要求后,由带班老师逐题宣读,家长边听边填。

  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对发生的伤害事故、事故存在的隐患、消除隐患的措施、对行为安全的引导和子女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单变量描述性统计进行现状分析;分别以事故发生量、事故隐患量、隐患消除措施量、行为安全引导量和安全行为习惯量为因变量,以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为自变量,通过一维方差分析获得对不同类别幼儿家长特点的认识;通过相关分析,获取幼儿家庭“伤害事故”、“事故隐患”、“消除隐患措施”、“安全行为引导”与“安全行为习惯”之间有无联系和何种联系的认识。

  三、研究的结果

  (一)幼儿家庭安全事故隐患

  1、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园幼儿家庭存在意外伤害事故的三大隐患:“使用煤气”、“家居楼上”和“住处附近车辆往来频繁”。全园小、中、大班幼儿中,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量最多的对象的编号是:11、27、35、84、191、197、252、261、283、284和298。

  2、不同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特点。一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体弱幼儿的家庭,事故隐患量多于健康幼儿;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家庭事故隐患多于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母亲为非农业户口的家庭,事故隐患多于母亲为农业户口的家庭;核心家庭的事故隐患低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住房面积在90—200平方的家庭,事故隐患高于其他家庭。

  (二)幼儿家庭的意外伤害事故

  1、幼儿庭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园幼儿离园后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是“跌落撞伤”、“硬物夹伤”和“割剪剌伤”三类。近—年内意外伤害事故出现量最多的幼儿编号为290、299、284、209、182、289、44、176、291、81、90、170、177、201、206和109。

  2、不同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的特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孩“跌落撞伤”、“异物堵塞”和“走失”的比率高于女孩;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走失”的比率高于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父亲职业为医务人员的幼儿,“硬物夹伤”的比率高于父亲为非医务人员的幼儿;母亲职业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幼儿,“割剪刺伤”的比率高于母亲职业为非事业单位领导的幼儿;父亲户口为农业户口的幼儿,被“宠物咬伤”的比率高于父亲户口为非农业户口的幼儿;家庭收支有剩余的幼儿,“跌落撞伤”的比率高于家庭收支没有剩余的幼儿。

  (三)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

  1、幼儿家长消除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幼儿家庭对下列消除隐患措施不够的有:“不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家具尖角包塑料、软胶”、“房门用门垫顶门隙”、“电源插座加盖”、“不让独自吃易堵塞食品”、“不让去有狗出没处”和“锐器放孩子拿不到处”。家长在消除意外伤害事故隐患方面措施不力的幼儿编号为:252、116、212、153、170、226、11、176、1、132、219、281和224。

  2、不同幼儿家庭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特点。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亲为外地非农业户口的幼儿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平均量高于父亲为本地非农户口或外地农业户口的家长;祖辈为家庭主要教养人的家庭,幼儿家长消除事故隐患平均量高于父亲和母亲。

  (四)家长对子女安全行为引导

  1、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的现状。家长对幼儿进行行为安全提醒不够的项目有:“关门关抽屉不心急”、“不在室内横冲直撞”、“不用手碰有刺植物”、“闪电时不开电视”、“不玩刀剪等尖锐物”和“吃瓜子、花生、果冻细嚼慢吞”。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最少的11人的编号为:116、153、235、204、281、302、90、47、234、105和10。

  2、不同幼儿家庭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的特点。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的提醒与母亲学历有关。具体表现为,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家长对子女进行行为安全提醒平均量高于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

  (五)影响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量与家庭事故隐患量呈正相关,与消除隐患措施量呈负相关,与行为安全提醒量呈负相关;家庭事故隐患量与消除隐患措施量呈负相关;行为安全提醒量与消除隐患措施量呈正相关。研究者由此认为,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隐患、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和家长对子女行为的安全提醒三者影响着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发挥着主要作用;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制约着家庭事故隐患的存在,并与家长对子女的行为安全提醒密切联系;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又受到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的影响。

幼儿园调查报告 9

  在大学的课程告一段落的时候,同学们有的出去找工作,有的选择继续在学校实习,而我,选择在本地进行实践活动。于是,我来到了我们本地的幼儿园实习。在阿姨的介绍下,我大致翻阅了一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为我接下了的实习活动进行一部分的了解和学习。20xx年9月,我去实验幼儿园开始我的实习生活。到了幼儿园以后,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映入眼帘。这时,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耍,有的正在玩球,有的正在追逐嬉戏,把那天真无邪的一面完全展现在眼前。那里的孩子大概是二至五岁之间,我们去的那个班,大多都是三岁左右的,一个个也不认生见到我们来,也都很高兴。到了九点多,孩子们就都进班了,开始喝牛奶,吃水果…孩子们的生活简单而又有规律,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 第一天,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熟悉环境。第二天,我协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整理幼儿寝室。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进入了幼儿园各班级,参与幼儿上课、游戏、活动、看寝等工作。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体验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和重要。后来,应阿姨和别的老师的要求,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面对他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这一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上课前,我告诉自己要上好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我忐忑地迈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讲台”。课上孩子们都非常听话,也很很聪明,没多长时间就学会了一首儿歌。听着这天真的歌声,自己也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和其他老师们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让他们在快乐中养成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他们还很小,不懂事。不但自理能力很差,而且完全没有纪律,在保育工作中,我积极和保育员老师搭配。体现了“教中有保,保中有教”。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很重要,“家园共育”的方式能让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在实习期间我尝试与每个家长打交道,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在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一起分享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可喜的是孩子一天一天在进步,家长也对我这个实习老师日渐放心。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我尽量给予幼儿最好的照顾,用最大的热情与爱心,并坚持正面教育,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

  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很努力的去完成我的工作,认真写好教案,教具都一一准备好;虚心接受其他老师前辈给我的意见和建议。教学活动中,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发扬孩子们的长处,给每一位孩子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实验幼儿园采用的是双语教学。语言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因此我很赞同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同其他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各种形式,各种感官来调动孩子们学英语的兴趣。这样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天的生活中,有时幼儿会不经意地说出英语。

  幼儿教师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复杂而又严谨的。这个职业和一般的职业不同,这是一个面对着一班小朋友,因为他们都是小朋友,所以不但要有耐心,有责任,最重要的是有爱心。小朋友的内心比较柔弱,当他们惹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能随便生气,有些生气导致的过激行为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心里阴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幼师们在此下了不少工夫。一个班十几个学生到几十不等,幼师们每天要面对孩子们一天一百个问题,每天都要变着法地教给孩子们知识、品德与日常生活方式,每天都要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每天都要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和吃喝拉撒。这是我以前都没想到过的事情。不是这次的实习,我或许都不会知道我小时候给老师,给爸妈带来过那么多的麻烦。这些可爱的老师们,年纪也大多不大,但他们都从心里关心照顾孩子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去对待,有一颗爱心,还有像母亲一样的慈祥,懂得孩子幼小的心,把自己和他们连成一体。除开平日的教养和辅导工作,整天还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什么教养笔记、教学案例、观察笔记、幼儿成长故事、专题论文、活动记录等等。在别人看来是轻松的工作,真正做起来,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要有很高的责任心。而且我发现,孩子们的心都非常的纯洁与善良,只要你非常有耐心地去引导,真心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用自己方式去表达对你的喜欢。所以虽然幼师是份辛苦的工作,但也在其中有了不少快乐。

  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全面。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老师的形象是多么重要。在孩子眼中,老师教给他们知识,带他们玩游戏,在幼儿心灵中,就是什么都懂,因此老师的形象无比高大。老师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天性是好模仿、好奇、好问的,但又由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只有靠老师给予,提供和引导。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如果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广,求知欲不强,不勤于思考,又怎么教出身心

  全面发展的幼儿呢?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要喜欢思考问题,且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满腔热忱。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改正了自己很多不好的习惯,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我认为,幼师的工作确实是一个锻炼人、磨练人和培养人的,一个着实不容易的工作。

  在幼儿园的工作一天比一天熟练和顺利,但也避免不了出现偏差和小挫折,会有小孩一不满意就闹小脾气不听话,也会有老师对我有时的工作不认可认为我添乱,但更多的时候是小朋友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和热情的脸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实践。锻炼了独立的个性。离开了家长、老师,一切都要靠自己。由于在工作中,个人有个人的事情要忙,给予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做事就不能依靠别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在工作中在所难免会有困难、挫折,在求助别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自己勇敢地克服,采取积极的态度,培养个人独立处事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意外和不如意是不可避免的,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对待朋友切不可以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但这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虽然我不是幼师专业的学生,但是这次的实践工作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我要非常感谢实验幼儿园的领导给予我这个实践的平台和这么好的机会还有对我的大力支持,耐心的辅导。同时也感谢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让我再次体会到童年乐趣的同时也给

  了我一个“舞台”。

幼儿园调查报告 10

  幼儿园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它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幼儿园建筑设计受到幼儿教育方式、内容以及幼儿身心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筑师处处以 “童心”来思索,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8人为小组,利用工作日及休息日时间分别对广和幼儿园、湖光山色幼儿园、青岛实验幼儿园曙光园和文蒸嘉尔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幼儿园建筑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广和幼儿园

  简介青岛广和幼儿园始建于XX年3月,隶属青岛广和物业公司和市北区托幼办双重领导,地处风景秀丽的浮山脚下,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分南北两园,南园称六小区园,北园称二小区园。总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总户外活动区3800平方米。设22个教学班,在托幼儿约800余名,是青岛市办园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之一。我们去的是南园。

  调研心得

  该园位于开放式居住小区内,两条小区干道的交角处,主次入口分别向两道路开放。便于家长接送。幼儿园主体建筑位于用地北部,南部是室外活动场地,既保证了两者兼具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又避免了道路交角带来的干扰,营造一个良好的声环境。整栋建筑建于坡地之上,但并未完全依就地势,而是部分添平,借高差抬高一平台作为附属活动场地,安置部分活动器械。踏步的设置丰富了院落的空间层次,加强了趣味性。平台沿园周绕至北面场地,这一抬高桥廊不仅将两边有机联系,还拓展了孩子们的游戏方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手法。园周用通透铁栅栏与周围相隔,并在内周植以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于外界保持适当距离。但不足是绿化与铺地没有很好的结合,院子满面铺砌,使庭院显得非常枯燥,同时幼儿活动极不安全。

  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将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集中布置在主体建筑内,其中生活用房位于南部,朝南偏东;供应用房位于建筑后端,与幼儿园的次要出入口有方便的联系;服务用房位于建筑东部,与幼儿园住入口接近。这种平面组合的方式节约用地,减少了交通面积,使各功能部分联系方便。

  建筑造型以六面的坡屋顶为母题,体现出一种小建筑的尺度感和幼儿建筑的独特个性。坡屋顶的运用不是单纯地抄袭沉闷的传统方式,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各种坡顶组合形式,统一中求变化,创造出一种丰富多变而又协调统一的屋顶形式,在体量连接上流畅自然,尖顶的屋檐又活泼了气氛,其线形的动感与幼儿的性格相吻合。各单独的体量粉饰成不同的浅色调,黄蓝相间,活而不乱。

  考察中曾留意有这样一个细节:广合幼儿园北广场有一戏水池,但由于管理方的种种原因已废弃不用,上面覆盖了杂物。幼儿天性喜欢水,对水有很大的适应能力。水不但使幼儿增添活力,而且可以使皮肤经常保持清洁。同时水的特性也富于游戏,活动于较高价值。该园的行为既是对建筑用地的浪费,也让幼儿失去了与水亲近的机会,最终违背了设计的初衷。与此类似的还有实验幼儿园曙光园里的小动物饲养房。本以为里面会饲养一些小动物,走进发现仍旧是堆放的杂物。在考察中大多数幼儿园都有类似情况,本设计好的小动物房大都闲置。幼儿对温顺的小动物有天生的亲切感,他们常常以不同的方式接触他们。通过与小动物的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幼小生命体的兴趣和爱抚,从而唤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但与此同时,因为小动物房舍需要成人更多的料理,如喂食、打扫卫生等,给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任凭“空房子”摆在那里。当然,这不能归咎于建筑师,但作为设计者,也应当有责任在建筑交付使用后多与使用者进行交流,在获得反馈信息的同时敦促他们按设计意图进行维护和使用,以使物尽其能。各方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幼儿园调查报告 11

  一、问题的提出

  广义的食育指通过各种饮食观念、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食文化等知识教育和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体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食文化理解力的、有良好饮食习惯的,能过健康食生活的人。狭义的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是指对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习惯。[1]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重知识、重学习理念的影响,食育是相对比较忽视的领域。在笔者所在地区,尚没有开展食育研究与实践的幼儿园或科研团体。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本园幼儿、家长的调查,了解我园“食育”的现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学习与食物和饮食相关的知识,初步了解食文化,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在我园食育课题组教师研讨论证、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家长实际情况制定。问卷初稿在征求幼儿园骨干教师、业务园长、区名教师、省特级教师意见后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分析

  本调查对象为我园新入学小班新生,共6個班级24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回收率为88.75%。填写时要求以幼儿监护人填写为主,观察、询问幼儿后如实填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独立进餐状况——具备独立进餐能力,但并未养成良好的独立进餐习惯

  独立进餐状况的调查共设计有6个问题,分别指向幼儿进餐的能力、情绪、时间地点等,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1.调查显示,幼儿都能够掌握用勺子吃饭的技能,大部分幼儿能熟练使用勺子吃饭,具有自主独立进餐的能力。但在家能独立进餐的幼儿却只有33%,可见幼儿虽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但在家里却并没有做到独立进餐。

  2.有42%的幼儿能够安静就餐,有50%幼儿能愉快用餐。可见只有约一半幼儿在家中就餐时情绪状态良好,而很多幼儿用餐时的愉悦心理还有待提高。

  3.有57%的幼儿能在固定地方就餐,另有43%的幼儿无法在固定地点进餐。可见有将近一半的幼儿就餐时还无法专注。

  4.进餐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55%的幼儿,另有33%的幼儿进餐时间都要达到1小时左右,还有12%的幼儿每天进餐时间长短不一。可见有将近一半幼儿进餐时速度较慢,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进餐时没有集中注意力。

  (二)健康用餐习惯——有一定的进餐卫生意识,但尚不完备

  健康用餐习惯主要指的是清洁卫生方面的习惯,共设计有四个问题。统计数据如下(见表2):

  1.只有约38%的幼儿在就餐时能够保持餐桌整洁,众多幼儿尚未能够做到不让饭菜弄到桌上。可能是幼儿手指精细动作还没发育完全,幼儿控制手指进行挖舀喂食时的平衡性还不稳定;也有可能是家长没有在这方面予以指导教育。

  2. 63%以上幼儿能够做到饭前洗手,可见家长平时对这一卫生习惯比较重视。

  3.能够做到饭后漱口的幼儿比较少,只有约22%,其余42%的幼儿完全没有饭后漱口的习惯,36%的幼儿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可见饭后漱口这一习惯大部分幼儿在家里尚未养成。

  4.约39%的幼儿能做到饭前不吃零食,24%的幼儿饭前要吃零食,37%的幼儿有时吃有时不吃。可见饭前吃零食的幼儿还是比较多的,这可能是导致很多幼儿正式就餐时吃不下、不肯吃的一大原因。

  (三)饮食口味与偏好——存在一定的挑食、偏食现象,最爱肉类、红烧、甜食

  饮食口味与偏好主要调查幼儿是否存在挑食偏食现象,了解幼儿最爱吃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法。调查结果如下(见表3):

  1.调查显示只有32%幼儿能做到不挑食,38%幼儿经常挑食,30%幼儿有时挑食,可见挑食是幼儿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2.幼儿最喜欢吃的菜中,肉类选择的最多,其次是鱼虾,然后是蔬菜,爱吃蔬菜占26%,存在一定的偏食现象。

  3.在烹饪方式方面,幼儿最喜欢的是红烧,占46%,其次是煎炒和油炸,分别占32%和20%。这可能是受本地区饮食文化影响,苏南地区的人爱吃红烧的菜肴,尤其是荤腥偏爱红烧。

  4.幼儿最喜欢的零食根据举例多少排序,依次是饼干、巧克力、蛋糕、冰激凌、果冻、肉干、糖、海苔、山楂、坚果,可见大部分幼儿喜欢吃的零食以饼干、甜食为主。

  (四)家庭进餐教育——有较好的理念,但并没有落到实践

  进行家庭进餐教育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进餐习惯的教育理念,调查结果如下(见表4)。

  ⒈问题1显示,当面对宝宝不愿意吃饭,或者一边吃一边要玩时,大部分家长选择的是大人喂的方式,其次是用零食玩具来哄孩子吃饭,也有少数家长选择任由孩子不吃或边玩边吃,能够想办法让幼儿独立进餐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家长认为吃饭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能少吃或不吃,同时家长又缺乏引导孩子独立就餐的意识和能力,可能是他们不知如何去引导孩子。

  ⒉问题2显示,家长主观意识中,对进餐习惯培养的方法选择中,大部分家长都选择以鼓励为主,家长以身作则,其次是改善烹饪方式、创设愉悦氛围,也有家长选择顺其自然或惩罚这两种方法。可见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中,关于引导幼儿进餐及如何培养进餐习惯,家长都是愿意以鼓励引导为主,进行正面教育。

  四、思考与建议

  1.尊重幼儿,给予幼儿进餐自主权

  对于家长们感到头疼的挑食问题,我们应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被自己主观所左右,幼儿挑食可能有自身原因,如心理性因素怕腥味等,也有可能是经验性偏食,还有可能是过敏性偏食等。家长应了解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逐步矫正,不宜强迫他每餐必须吃完所有饭菜。平时不要刻意强调幼儿的挑食,一方面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成人可用自己对食物的喜爱影响幼儿。

  2.以身作则,注重对幼儿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幼儿对食物和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了解身边的各种食物,认识各种食物的来源以及它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帮助幼儿对不健康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在培养幼儿饮食卫生习惯时,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进行正面的示范,与幼儿一起坚持做到卫生习惯要求,从而让幼儿形成固定的心理卫生意识。

  3.重视情绪,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营造舒适愉悦的氛围

  饮食与精神、情绪联系密切,被强迫则会不喜欢。因此在进餐过程中,应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进餐的压力。平时应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饭菜吃完,建立成就感。可把孩子实在不吃的,或现有饭量减半,让孩子体验吃光饭菜的成就感。

  另外,家长可以尝试与幼儿一起亲手种植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加深对健康、营养食品的了解;可以让幼儿一起尝试参与食品制作,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增进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认识和情感,帮助幼儿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逐渐对健康、营养食品产生喜爱之情,远离垃圾食品,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為,拥有健康的身体。

  4.家园合作,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相互配合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老师与家长可以相互配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食育活动。例如在幼儿园的点心和午餐,可以开展自助就餐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取餐具、取食材,等大家都自助取好后,一起开始享用。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幼儿时间和机会成长,同时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不要让家长产生误解。

  幼儿园还可以利用生活体验室开展一些简单的烹饪活动,或者带领幼儿参观食堂,了解做饭菜的过程。并鼓励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尝试合作烹饪食物、或参与买菜洗菜择菜等,还可用照片的方式带到幼儿园跟同伴分享,培养他们参与食物制作的热情,让他们对食物产生情感,从心理上接纳食物。

  此外,如果父母和老师每天在幼儿面前都能愉快享受的进餐,幼儿也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而愿意去品尝。日本鼓励教师甚至其他员工与幼儿一起进餐,与幼儿培养更像家人的感觉,教师与幼儿一起就餐时必须以好的状态,对食物由衷的喜爱去影响幼儿。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一起陪孩子进餐,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幼儿园调查报告 12

  童年生活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在盘县金港幼儿园实习的又两个星期的日子里,我像个孩子一样过着与我的孩子一样的生活。实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滑稽开心有趣的事,常常使我更加疼爱这群孩子,更加热爱这种生活,更加珍惜这份情感!

  站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室里,我感到全所未有的放松。xx年12月5日星期一的早上9点,我在小一班教室听课,跟随着师生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教学,看完前辈们的教学后,我感受到幼儿园教学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愉快、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在10点的时候上了我的第一节课。课上我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肢体表达了课程的要领,并对《小动物真可爱》这节课做出了创新的编排。课后指导老师又对我的上课给予了针对性的点评。通过自我反思和点评,我更进一步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具制作要大要直观立体,颜色要鲜明,明确了教学目标要依据各地区各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拟定等经验

  xx年12月6日早上,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学校要求小班的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在教室做操。当那些花朵儿们站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做着广播体操时,动作很是滑稽。()可他们是那么的认真,我心里由衷的为他们鼓掌,对他们喜欢不已。当我看到那些幼儿们上课积极发言时的勇敢,我由衷的羡慕。那是一份执著的勇敢,在那么多人的目光下,他们可以一如既往的配合老师,恐怕连我也不会做得比他们好。老师,引导给他们一个美丽、温馨的课堂……

  xx年12月8日星期四早上,指导老师临时通知要我去给孩子们上课。在我走进教室讲课前,有一个小女孩,她纯真的眼睛充满着尊敬,“老师,你今天给我们讲什么呀?”她认真的说。“讲一个宝宝和妈妈的故事!”我微笑着回答她。她纯真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看着我,歪着小脑袋仿佛正在思考着到底是怎样的宝宝和妈妈的故事……后来她又笑眯眯的询问:“会不会是一个乖宝宝和妈妈的故事呢,王老师?”“呵呵,是啊!宝宝真棒!今天宝宝们和王老师一起来帮一个小动物宝宝找妈妈,学习它做一个乖宝宝…”虽然我并没有很刻意去想要怎样构思怎样引入课题,但是有了那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我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我早已把给他们上课当做是每天最大的快乐和收获,所以,跟着我的孩子在一起,我从来不害怕!那节完全没有准备的课我同样大胆地勇敢的上得很成功!

  转眼间,又两个星期过去了,离离开幼儿园的日子又近了,心里很是舍不得。

幼儿园调查报告 13

  随着现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关注到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在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也是的非常重要观念。 对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于课程的了解及态度,对于我们实施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个调查问卷,我觉得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

  (一)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转变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观念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家长对于我们 “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思想不是很理解,在家长的眼中正规的教学活动才是课程,家长对于课程的理解误差,也折射出家长对于我们课程的不了解,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把家长请进我们的课程中,零距离与课程对话,利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并通过介绍与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是如何将一日生活以游戏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如我们是如何在就餐时间让孩子学习单双数的;如何在盥洗的时候让孩子学习排队与等待的;如何在散步的时间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世界变化的……让家长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皆是幼儿园课程。

  家长对于课程的不了解还体现在了对于课程目标的不清晰,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于家长宣传的课程目标不够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对于目标的呈现不够,“课程中追求的东西是能够客体化的。在这个环境当中是能体现出来的,物化的,能够看得出来的”就算家长对于我们的周目标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这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真正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程目标,我想如何在环境中体现出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

  (二)通过多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

  家长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他们了解课程内容的需求。从家长了解我们课程的方式中,教师的介绍、幼儿的口述及幼儿园的环境都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从教师介绍来说,我觉得首先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论坛等形式让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其次通过平时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传递给我们的家长;最后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成长档案中一些书面的叙事评语等形式让家长对于我们的课程及孩子表现一个更细致的了解。

  从幼儿口述来说,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层次,所谓的“前”就是就是在让家长参与课程材料的提供时,让孩子说说我们即将开展什么活动,需要准备一些材料。所谓的“中”就是在系列、综合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去寻求家长的傍黑组,这样的语言交流其实也是让家长了解课程的一个途径,如我们在开展“昆虫化装舞会”的过程中,是一个小组形式的活动,每组幼儿自己确定小组的表演节目,分头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请求家长的帮助,家长也会以询问的方式来了解。所谓的“后”就是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把作品拿回家想爸爸妈妈来介绍,或者是让孩子回家后继续创编。通过这三种层次的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我相信家长是比较容易能知道幼儿园最近在开展什么课程内容的。

  从幼儿园的环境来说,具体来讲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家长通过主题墙的形式来了解幼儿园课程,我们说“环境要课程话,也就是说环境要动态的变化的,是要能追随幼儿的生成活动的,不是盲目的跟随。我们在寻找追随孩子的课程,教育者心中是有目的的,是有大目标的,不断接纳孩子生成的新目标调整自己,是追随。不断追随幼儿的生成活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我们的环境应该是动态的”如果说我们的环境一成不变,试想家长怎么能从环境中去了解我们课程的进展,如我们在开展“医院”主题时,家长看到我们搭建的一个小医院,就知道了我们正在开展的是医院活动;家长也从孩子主题墙饰的“捉昆虫”照片中,知道我们带领孩子去操场实地认识了昆虫;家长更能从孩子的电线造型中知道了带来电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环境是一个无声的窗口,所以我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可以通过主题网络、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等等环境形式,让家长一目了然地了解我们的课程内容。

  (三)发挥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散播课程理念

  家长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样,在对于课程理解这一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有的家长对于课程态度积极、热心参与,他们往往是非常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于这一类的家长,我们应该多表扬、多宣传,让家长感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另外,就是充当课程宣传员的角色,让家长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认知风格、发展特征,向其他家长进行课程理念的宣传。另外,通过我们为家长创设条件,提供家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家园论坛上让家长围绕幼儿在课程中表现引导家长来展开讨论,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借此方式不仅让家长们获得互动和交流,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看法,也能更有针对性的在哪一方面向家长宣传我们的课程理念。

  [参考书目]

  1.唐淑主编《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2.黄琼 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程改革实践中所关注的问题 http://xuming.blogdriver.com

  3、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 20xx年6月

  4.杨凯红 浅谈如何激发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 学前教育研究 20xx年07.08月

幼儿园调查报告 14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0xx年6月

  调查地点:商州区幼儿园。

  调查对象:全园教师

  调查人:鱼洋萍

  一、测查目的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那么,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和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水平怎样?

  二、测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测查方法:个别测查法。

  (三)测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我园教师20xx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初海以上审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七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测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57.2%。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52、1%,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测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据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要使教育目标需求化,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只注重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目标与决容,转变为注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

  展。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

  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网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幼儿园调查报告 15

  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互相联系和配合。尽管许多幼儿园都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xx名家长和xx名教师。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

  从教师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家园合作观念和他们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100%的教师和95%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99%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师愿意家长随时到班上观摩活动,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尽管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只有6%的教师能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幼儿进行家访。

  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呈现了家园合作的现状,由此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师、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有着以下特点。

  一、由于地域限制,家长多为爷爷奶奶。由于幼儿园地处xx镇裕盛村内,幼儿多为附近村内幼儿。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儿多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幼儿。

  二、园内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双方对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家长把“参与”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师做好工作。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师负责,我们家长就是打打杂,老师叫咱干啥咱就干啥,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长则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无可奈何。有教师承认,“在观念上我们能接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教师觉得家长一到幼儿园、一进班级,就像个监督员,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单向的。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把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的材料以及一周的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目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 。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家长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不切实际地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弃原则,迎合家长。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消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观念上的差异,把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总之,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着意识淡薄,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的实践经验少,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尤其是不善于与家长沟通,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和方法等问题。但是幼儿园年轻教师多也有很大优势,他们反应快、适应能力强,各种观念转变快,具有上进心和创新精神,其发展空间大,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生成长,家园共育会成为现实。

【幼儿园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幼儿园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05-29

与幼儿园相关的调查报告01-02

关于天津幼儿园的调查报告10-25

幼儿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07-27

幼儿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01-09

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07-29

贷款调查报告01-16

规范调查报告12-02

学风调查报告11-11

环保调查报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