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1-01-11 18:34:2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汇总9篇

  在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汇总9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在校园里,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高中生拥有手机也很常见,甚至在初中生中,也有不少同学拥有手机。网上资料显示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

  1、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倾向于寻求方便

  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像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女生比较爱拍照,比较关心的是手机的像素,男生比较关心的是游戏。

  3、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在身边的同学之中,每个人能接受的价位都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同学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学的手机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学的手机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实力的。

  4、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5、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20xx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大三学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有90%,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6、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利益: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方便也希望产品能提供的利益如能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也是学生所希望的物有所值。

  学生手机就是在功能上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在外观上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够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在环保方面能够做到对学生身体无伤害保证健康的手机。即具有时尚、实用、价廉、环保特色的手机才能够称为真正的学生手机。希望商家能做出真正为我们学生所喜爱的学生手机。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我每次放学,都会看到同学们在校道围着买东西,有的围在小吃店门口;有的围在玩具店;有的……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同学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用来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对这些问号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向我们班同学进行了关于零花钱方面的访问调查。我首先调查零花钱的来源,从结果发现,大多是用压岁钱作为零花钱的,而家长主动给的则有十五个同学,我又调查了零花钱的用途,从结果表明,买零食和玩具就占约百分之七十,那买书订报的却只占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家长没有管理好有零花钱的孩子。

  2、过年的时候,自己有压岁钱的同学就占约百分之八十,那家长主动给的才有百分之二十,可以看出压岁钱是学生基本零花钱。

  3、父母比较宠爱孩子,会定时给零花钱,但是没有适当管理孩子的零花钱,造成了孩子乱用零花钱买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

  结论

  1、学生的零花钱是来源大多是压岁钱或家长给的。

  2、学生的零花钱都是用来买玩具和零食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建议

  1、家长少给孩子零花钱。

  2、让孩子有一个用钱计划。

  3、攒多了可以存进银行。

  4、让城管加强管理,不要让摊贩在校道里卖东西,以免阻塞交通。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所在大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教育价值观

  部分大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1、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

  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大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大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大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问题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达到94%,时间为12月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 ,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 %,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 %,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 %。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

  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少数的家庭。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零花钱,但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

  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比较疼爱孩子的,不忍心让他们受苦。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可是中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肆意挥霍只占了1.06%,看到合适的就买,相信自己的眼力占了37.23%,能省就省的占了36.17%,做好消费计划也占了32.97%,现在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

  但是中学生在购买也会开始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0.63%,没什么看法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8.7%,不应该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1.70%,不会因价格贵而不买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45,他们同样要考虑商品的用途及价格它们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9.14%、61.70%,款式及包装和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他们接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占了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8.80%,现在他们购买时看到合适就买,必要时才买,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5.11%,接着才是喜欢才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6%,求异心理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这可以证明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不会盲目的消费。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职专生校外租住现象越来越普遍。职专生为什么不住学校公寓,要在校外租房住宿?学校对校外租住现象怎样看待?如何管理?为此,我们开展了广泛调查,掌握了职专生在校外租房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出了客观分析。

  (二)调查时间区间:xx年9月10日至xx年11月10日,共两个月。

  (三)调查对象:甘肃省XX县职专职高二年级学生196名,其中男生68名,女生128名。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包括月均消费水平,校外租房价格,校外租住原因,家长、学校对校外租房的态度以及学校住宿条件、被调查人性别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

  2。访谈法:选取部分教师、家长、学生进行直面访谈,对校外住宿现象和问题做深入了解。

  (五)调查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在校外租住的学生数远高于校内住宿的人数,男生高出9%,女生则高出16%,而在家住宿的学生还达不到总数的5%。从学生的愿望来看,愿意在校外住宿的学生达到总数的近30%,且男生高于女生。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校外住宿产生的原因

  学生选择校外住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1。学习的需要。

  集体宿舍环境太嘈杂,还定时断电,不提供热水。而校外租房环境相对安静,学习生活时间也相对充足,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安排。

  2。家长陪读照顾的需要。

  少数学生由于体质较差、多病,身体不宜受凉,而校外租住可以烧火炕,生火炉,有电褥子,甚至有家长做热饭。

  3。自由方便。

  少数学生由于不愿服从学校统一管理,住宿校外,听音乐、看小说电视、甚至上网等,都相对自由,私人空间大。

  4。不适应集体生活。

  部分职专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或不愿与同学交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或自卑畏缩,脱离群体。

  5。节约生活费。

  有超过六成的职专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他们选择校外住宿,有的自己做饭吃,来降低生活成本。

  6。学校住宿条件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硬件建设跟不上需要,学生宿舍紧张,一般10人一个宿舍,多者12人一个宿舍,过于拥挤,不够卫生。

  (二)校外住宿的弊端

  虽然校内住宿存在诸多制约条件,但租住校外,却问题不少,弊大于利。

  1。容易让学生放纵自我。

  校外住宿就有机会逛夜市,出入网吧、歌舞厅,睡懒觉等等,不用担心会被老师发现。但缺乏规律的生活,容易使学生坠入“堕落”的深渊,甚至违法犯罪。

  2。存在安全隐患。

  校外闲杂人员多,治安难以保障,被抢劫、被入室偷窃、煤气中毒、交通事故等事件时有发生。

  3。疏远同学。

  在校外自己那个独立的空间处的太久,就容易疏远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降低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

  4。早恋。

  职专学生进入人生青春期,但缺乏自控能力,经不住诱惑,极易产生早恋甚至偷食禁果现象,败坏学风校风,影响自己一生。

  三、应对措施

  1。加强教育和引导。

  学校要借助师生大会、团活

  动、主题班会、家长会等机会,加强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校外租住的弊端,自觉融入到宿舍生活,与舍友建立融洽的关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加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管理。

  首先把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有机结合,强化寝室纪律,确保宿舍安全卫生,对住校生加以约束和引导,消除消极因素,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楼道安装摄像头,免于老师巡查带来的不便和对学生心理上的干扰。

  其次,对于确实因特殊情况需在校外住宿的,要通过本人申请,班主任审核、家长签名,学校主管领导签字的程序,并与学校签订(安全协议书)。学校要制定校外住宿生安全管理方案,登记清学生姓名、性别,房东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采取全程跟踪监管的办法,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学生租住地的居室安全、环境卫生、生活设施等进行摸排清查,力保住宿生安全。

  第三,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应达成共识,经常互通信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学生宿舍水电暖、楼梯扶手、门窗玻璃等设施的检查与更换,实行人性化管理,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健康运转,使校外住宿生乐于回校。

  职专学生在校内或校外住宿,虽然应视情况而定,不可搞一刀切,但学生的成长过程,大部分还是在校内,所以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最好还是住进宿舍,与同学们过集体生活,不但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也可锻炼他们相互交往的生活能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怎么说这个问题呢?我想从一下几个问题说说。

  一: 学生上学学费的问题;

  我出生在农村,我也知道,一旦身边的人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人既高兴,又很忧郁。高兴的是,孩子可以以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一辈子,一生也没有什么大成就。也没有大的什么愿望。但是愁的是,在穷也不能穷孩子啊,就拼命的干活,为孩子积蓄学费以及每月的生活费。而对自己就是凑合,凑合着过日子。每当做孩子的看到,听到这一切时,就有一种想法,就是退学。或者打工睁几个钱,来减减父母的压力。

  虽然为人父母,就有责任抚养自己的儿女,但是父母对成年子女不再负有抚育义务。而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实际上就是就业投资,这项投资的直接受益人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依照民法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子女应该为其预期可得利益作出相应的付出,即学费由自己付。子女自行接受高等教育,进行就业投资,理当从家庭的实际状况、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出发,通过勤工助学、半工半读、业余学习或向银行贷款等方式,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应完全依赖父母。” 父母与子女的观念都得变一变。孩子不能“躺在父母身上”上大学,父母也应当鼓励子女想办法支付学费。

  二: 学生与家人沟通 ;

  我毕竟出生在农村,我的爸爸妈妈也是个初中毕业生。想想我的过去,我好象从来没有和家里的人弹过一次心,可如今我上了一个并不理想大学。或许这件事还可以压一压他们望子成龙的 愿望吧。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天生就有一些欠缺,毕竟出生以后,接受的本地的方言,等到长大了以后,想一下子就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似乎有些难。学生与父母的相互沟通在他们之间很重要,对整个家庭也是举足轻重的,我认为作为家长的不应该有些封建的思想,比如;孩子和异性的同学交往,隐来的却是一次训骂,一次言教。我觉得为人父母应该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适当的给予他们一些自由,不应该有自己拘束孩子们的时间。我觉得这样时间一长,孩子们会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将为他们终身受用。

  反之,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强迫孩子们做不乐意的事,孩子们就会从心里面产生一种叛逆心理,这样久而久之,就是死火山也有****的一天。后果可能会后悔莫急埃

  三: 父母的心。

  现在的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知心人,每当心中有一些不快乐之事,会彼此倾诉。诉说自己的苦楚。但是让他们对着自己的父母说,可能就鸦雀无声了。

  俗话说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胜于一切。”

  我想,只要当代的大学生处理好家庭的关系,也能在班里,校园里同样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要想盆景班那样的孩子呢?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介绍

  认知理论概述认知的基本定义是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认知是一个机体内在的心理过程,是一个有方向有目的的习得过程,因而是可以由机体控制的⑴。知识的习得,在本文中主要是语言的习得,语言的习得由主体来控制,来华留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涉及到个体对汉字的感觉知觉、釆取的学习方法、形成的视觉表象、大脑的思维过程、对习得语言记忆的深度,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等一系列内在操作过程。所以研究留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也即汉语习得过程,是一个涉及到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多门学科的复杂的过程。认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认知理论泛指如何解释认知过程,狭义认知理论仅指如何解释对讯息处理的行为。在现代心理学的主题中,认知理论主要偏重在学习、智力发展、情绪影响、心理治疗等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心理学中对学习问题坚持认知理论的有两大学派,即格式塔学派和日内瓦学派。格式塔学派以德国的M?威特海默、K.考夫卡和荀勒为代表,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指物体的“形式或形状”,即物体的基本特征。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主张整体看问题,认为人脑的运作和个体经验以及个体行为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但整体不等于其部件的总和。格式塔派关于学习的认知理论的核心,即感知所产生的动力会促进学习的发展。该学派认为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某个问题时,会产生心理上的波动,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找到新的方法,调整心态并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个体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问题,并对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产生领悟后最终实现了习得的目的。也就是说习得是一种领悟。

  1.2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已不再仅限于英语或其他小语种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二语习得中的理论研究也逐渐以语言学为主体转移到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主体,当前认知心理理论和语言习得的研究的结合也F1益紧密,国内外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也愈加重视。心理学中对学习问题坚持认知理论的有两大学派,即格式塔学派和日内瓦学派。格式塔学派中,K.考夫卡的作品比较有代表性。1921年,考夫卡《心理的发展》一书出版,它对改变机械学习和提倡顿悟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是考夫卡的另一代表作,该书于1935年出版。这是一部集格式塔心理学之大成的著作。在20世纪30年代格式塔学派的知觉结构中,个体对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从紧张到不紧张的过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新的看法,新的认识,最终将问题解决。

  第二章来华留学生二语习得认知特点和认知过程

  2.1来华留学生的二语习得认知特点

  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并且基本都是18周岁以上的成人,所以来华留学生的二语习得是成人的二语习得,这部分成人和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的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经历是不同的,他们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首先,来华留学生多数只为习得汉>吾而来,并不是为了学习某项专项技术或专业领域知识而来,所以前来留学的学生都具有主动性,他们主动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不受家人社会强迫或者利益驱使,绝大多数的留学生对学习汉语抱有很大的热情,并能积极的投入到汉语环境中去,这种积极性为来华留学生重新建立语言体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来华的留学生急切的想适应汉if环境,这就不得不产生语言思维模式的转变,所以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均表现的较刻苦努力。 k其次,来华留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工作需要来学习汉语的,这样的学习和事业挂钩,为在职场上取得进步,就必须适应工作地的语言环境。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交换生,对于来中国交换这样难得的机会,留学生更是倍加珍惜,所以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很明确并且也很怀有很迫切的学好汉语的心情,对于刚来到中国的留学生,为了生活的需要,远离母语环境以后,留学生不得不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的新的人文氛围,为了能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在当地生活的更好,留学生会产生迫切的与当地人交流的要求,而汉语是必需的交流工具,而为了达到有效的交流,学习汉语的円常交流用语成为留学生适应中国生活的第一步,留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系统的汉语知识,还要将其应用丁实际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巩固。再次,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都是成人,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且也都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掌握两门外语,对一般的留学生来说,除了母语以外,大多数留学生英语水平都还不错,在日常的交流中都可以使用流利的英语交流。所以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对于汉语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并能很快是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有语言环境,留学生可以摄取大量的汉语信息,再加上丰富的汉语学习资料和网络的运用,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通过对摄入信息的重新加工处理、分析整合以后,将汉语知识体系和母语知识体系结合运用到生活中,使用原来所具有的语言体系去帮助汉语语g体系的建最后,来华留学生是处在中国这个二语习得的大环境下,能够与本地学生或者居民互动,创造学习机会。比如,留学生在中国生活,需要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对留学生来说,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的过程就是学习汉语的最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必须利用自己习得的汉语知识表达自己的欲求,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另外生活中学习中,有很多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留学生自己去了解,为了能更好的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明白学校的要求,留学生必须要经历一个开口讲汉语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关键过程。来华成年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明确的学习动机、完善的思维能力、优秀的整合能力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备,加上留学生在中国的这个大环境中,使这一部分留学生与在本国学习汉语的学生相比而拥有更大的优势。

  2.2来华留学生的二语习得认知过程

  任何语言的习得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母语的习得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二语习得的过程是在有目的的短期的强化和长期的运用中完成的,二语习得的过程要比母语的习得更艰难,并且大多的二语习得是有目的性的习得,个体的心理因素在二语习得中占很大的比重,因为个体的行为目的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对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不论是母语还是二语习得都是建立在个体的能动基础上,这个能动的过程都具有自己的模式,个体之间情况不同,模式也就不同,由于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起初人类在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偏重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而忽视了心理语言学的作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方法的改进和语言领域的多样化,个体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研究幵始被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语言与人类的大脑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实际上,对语言的研究是一个心理问题,因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而心理学是关于大脑的科学。

  结论

  本文主要从认知科学领域入手,根据心理学中认知理论的理论原理来分析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认知理论过程。过去关于二语习得的认知心理分析主要从个体儿童时期为研究起点,尤其是关于儿童二语语言能力的习得发展方面,已经有很多中外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因为在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中,年龄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选择从儿童时期为起点能更好的研究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和习得的结果。而本文选择来华留学生为起点进行二语习得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因为来华留学生都是成人,成人的二语习得和儿童时期的二语习得心理机制有很大的不同,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环境也都不同。过去在关于儿童时期二语习得的学习研究是在非目标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本文中涉及的所有来华留学生都是在汉语环境的大范围下进行语言习得的,所以和历史上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有很大不同。对在目标语环境中生活的成人的二语习得认知过程进行研究,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20xx (1)

  [2]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7)

  [3]彭青华,师源性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 (6)

  [4]曾加劲,对外汉语情景探究策略研究----基于来华成年留学生的认知特点[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xx (6)

  [5][美]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6]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3)

  [8]季伟,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述评[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3)

  [9]王魁京,第二语言习得内在过程的认识与作为外语的汉语教学理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

  [10]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2)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摘 要: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个人态度和选择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成就的高低。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学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暑期中的大学生是否保持着在学校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抓紧暑期的时间对于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是否在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准备和积淀?亦或是大学生仅仅是忙碌于各种娱乐场所和娱乐活动,利用假期尽情放松,纵情欢乐。那么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多少?学习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调查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对大学生暑期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暑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的安排以及学习所取得的效果等,从而给大学生合理安排暑期学习情况给予良好的建议。具体目的如下:

  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学习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②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大学生在暑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

  三、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情况等。

  ②被调查者暑期的主要活动、学习态度、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学习的成效等。

  ③被调查者对于暑期不能有效学习的原因的看法、对于暑期学习的价值的看法、对于有效学习的建议等。

  四、调查对象的选取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社会调查实施的关键一步,只有科学地选择调查样本,调查才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郑州大学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样本容量为240人。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将调查对象按照大一到大三的顺序,从高到底排列,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样本数量为80。

  第二阶段,在每个等级内,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及医科分为四个单位,每个单位样本容量为20。

  第三阶段,根据所划分的等级和单位,分别进行随机抽样,抽选出调查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问卷发放时,应做到男女比例合理分配。

  五、调查时间

  此次调查的预设时间为20xx年8月20日――20xx年8月31日。

  六、调查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七、调查员的规定和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八、工作安排

  1、整理资料和问卷,统一印发240份问卷,并分发给组员;

  2、分三组,每组二人,每组80份,每组分派到抽样出的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典型情况由专人进行面对面会谈;

  3、向各组收集问卷和资料,组长负责整理和整合调查问卷内容;

  4、组织全体组员讨论并根据完成的调查问卷制定表格,总结调查结果;

  5、起草调查报告,讨论问题并修改更正,撰写调查报告。

  九、调查进度安排

  十、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调查分析软件SPSS13.0对调查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保证调查的精确性;对开放式的部分资料将作定性分析。

  十一、调查费用

  十二、调查可行性分析

  1、本次调查主要在郑州大学新校区进行,针对的主要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学生,范围比较小,调查目的明确,场地比较集中,便于进行问卷调查。

  2、本次调查内容不涉及调查对象的隐私和敏感话题,不包含较难回答的问题, 避免了调查对象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同时本次调查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调查员在旁边等候被调查人填写完问卷以后予以收回,能够充分保障问卷回收率。

  3、在典型案例的调查环节中,可请各学院的团委学生会为我们提供采访对象。

  4、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为本次调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后盾。

  5、调查成员多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时间保障。

  6、调查所需的经费比较少,在承受范围之内。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软性方面

  1、“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不仅仅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调查数据看,无论是xx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即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适合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2、解决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观点差异巨大

  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

  3、“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4、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品德”成为大学生和企业选择的最大差异

  整体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二者对“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二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xx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xx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种差异的形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5、“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二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四 详细数据统计如下图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进而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寻找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1、结论

  1.1 xx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1.2 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1.3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1.4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

  1.5 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2、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2.1 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

  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

  2.2 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2.3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

  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2.4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汇总9篇】相关文章: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汇总六篇10-30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汇总5篇07-07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10-19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五篇10-09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8篇07-18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6篇07-09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4篇07-04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9篇07-02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三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