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市民居住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22 01:14:0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民居住需求情况调查报告2017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再确认主题;主题宜小不宜大,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符。小编整理了市民居住需求情况调查报告,欢迎欣赏与借鉴。

市民居住需求情况调查报告2017

  xx市统计局在“xx统计”门户网站和街头对市民进行访问,就居住需求、主要目的,以及对本市即将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建议等内容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在房产宏观调控新政下,本市市民购房观望气氛仍浓,约半数受访者有购房欲望,但近三年无计划,近四成的受访者不打算购房,仅一成左右受访者欲在三年内购房,以改善型和安置型需求为主力,房价过高、贷款负担过重是主因,同时受访者最希望政府多提供生活便利、配套成熟的公租房。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街头访问相结合,共收回问卷1810份。从户籍上来看,xx户籍89.8%,非xx户籍10.2%;从年龄上来看,80后和70后两者分别为54.5%和25.4%;从工作单位性质上来看,私营企业和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分别46.2%和25.9%;从参加工作年数上来看,主要是5-10年和10-20年的群体,分别占34.1%和36.2%。从以上受访者构成显示,此次网上调查的参与面广,涉及各层次居民,因此他们的看法基本反映出本市市民居住情况的问题(见下图)。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对象分类        


        

百分比(%        


       

1、按年龄分:        


       

190        


       

9.8%        


       

280        


       

54.5%        


       

370        


       

25.4%        


       

460        


       

7.2%        


       

560后以下        


       

3.1%        


       

2、按参加工作的年数分:        


       

1.不到5        


       

16.7%        


       

2. 5-10        


       

34.1%        


       

3. 10-20        


       

36.2%        


       

4. 20年以上        


       

12.0%        


       

5.尚未工作        


       

1.0%        


       

3、按文化程度分:        


       

1.小学及以下        


       

1.0%        


       

2.初中        


       

4.5%        


       

3.高中(含中专、技校)        


       

14.8%        


       

4.大专        


       

42.5%        


       

5.本科及以上        


       

37.2%        


       

4、按工作单位性质分:        


       

1.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        


       

25.9%        


       

2.国有企业        


       

8.0%        


       

3.私营企业        


       

46.2%        


       

4.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        


       

1.4%        


       

5.社会组织机构        


       

1.7%        


       

6.个体工商户        


       

5.6%        


       

7.自由职业        


       

4.3%        


       

8.其他        


       

7.0%        


       

5、按职业分:        


       

1.工薪阶层        


       

77.7%        


       

2.企业负责人        


       

4.1%        


       

3.外来务工人员        


       

2.7%        


       

4.普通群众        


       

7.1%        


       

5.离退休        


       

1.5%        


       

6.其他        


       

6.9%        


       

  二、市民居住需求状况

  (一)观望态度明显,短期购房意愿低迷

  受房贷新政的影响,有44.5%的受访者对购房持观望态度。有39.2%的受访者无购房计划,这部分群体主要是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住房条件,没有迫切的购房需求。有5.9%的受访者计划在2-3年有购房意愿,有6.5%的受访者认为3年以后会有所考虑。而仅有3.9%的受访者表示出较为明确的购房意愿,计划一年内购房,这也反映出短期购房意愿比较低迷。

  (二)改善型住房和婚房为购房需求主力,投资投机性需求显著降低

  1.改善型需求和刚性需求成为主力。调查显示,有购房意愿的受访者中,50.8%的受访者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作为购房的首要目的,16.5%的受访者是购置婚房成家立业的刚性需求。

  2.其他需求呈现多样化。调查显示,为子女购房、其他目的和为父母购房分别占13.6%、12.0%和2.2%。

  3.投机投资性需求明显减少。几年来本市连续出台实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系列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效果显著。仅有4.9%为投资升值而购房。

  (三)居住需求由刚需向舒适性转变,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购房的重要选择因素

  1.市民对居住周边环境最为看重。有32.9%的受访者认为居住的周边环境是选择的主要原因,周边环境包括空气质量、休闲运动场所、社会风气和治安。

  2.市民对居住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需求强烈。有25.5%的受访者认为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商业服务设施和文教体卫设施要求比较强烈。

  3.市民对居住区的交通便利要求比较高。有24.6%的受访者认为在生活节奏越发加快的今天,出行交通便利是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现在正越来越被市民所看重。

  4.市民对居住区的基本生活配套设施的期待较大。有17.0%的受访者认为房屋品质、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也是市民购房时较为看重的因素。

  (四)市区为居住地首选目标,其他地点为辅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考虑综合因素,有73.1%的受访者对居住的地点更倾向市区,有8.6%的受访者选择在虹桥,有8.3%的受访者选择柳市,有3.3%的受访者选择北白象,有6.8%的受访者选择其他地方。

  三、房价和居住需求的基本看法

  针对房价变化的影响,42.0%的受访者认为财富缩水,29.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购买到更合适的房子,28.2%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影响。

  (一)当前房市虽然低迷,但是房价仍然过高

  33.4%的受访者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承受首付,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虽然低迷,但是房价仍然过高,尤其是在住房面积方面没有太多梯度分布,基本上以大户型居多,可选择的余地不大。21.6%的受访者认为贷款压力大,会影响正常生活,据有关资料显示还贷时间过长将长期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另外,过高的房屋租赁价格也将挤占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性支出,降低生活质量。15.4%的受访者认为房价过高,未来升值潜力不大,将直接面临财富缩水的风险。14.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居住条件较好,改善需求不迫切,这一部分人群没有明显的居住压力。7.4%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政策解决居住问题,但是受目前的政策条件的限制,主要的受众是低收入人群。2.7%的受访者认为租房更经济实惠,租金占收入比能够使人接受。2.8%的受访者认为有可能离开xx,2.2%的受访者有其他不同的意见。

  (二)60.0%的受访者认为将来房价区间往下

  受经济疲软和房贷新政的双重影响,当前房地产市场普遍认为比较低迷。60.0%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区间往下,23.2%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区间保持不变,16.80%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区间往上。

  (三)居住需求和意愿多样化明显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21.2%的受访者建议在生活便利、公共交通沿线区域发展公租赁房,同时可以提高房屋的多样性与适用性,“面积不用大,功能要全”,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19.9%的受访者希望公租房价格比市场租赁房优惠,结合市场租金及租赁对象承受能力综合确定、定期调整,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也可采用市场定价,政府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承租人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 18.4%的受访者建议在配套成熟的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公租房,便于居住人群出行、生活。15.0%的受访者希望可使用公积金支付公租房租金,目前租赁市场还不够成熟,公积金审批制度还跟不上脚步。14.9%的受访者希望所在单位自建面向职工的公租房,10.5%的受访者建议多造农民工公寓,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租房,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并逐步改善本市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应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居民享受政策的受众面,促进居民居住用房制度的完善。

  1.扩大公共租赁房供应。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进一步加强政策、资金、土地支持,采取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扩大公共租赁房供给。2.加大限价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多渠道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完善资金筹措、建设运作和监督管理等建设机制,继续扩大廉租房受益面。3.加快推进以旧城旧村改造为重点的安居工程。确保旧城旧村改造依法合规、程序到位、阳光公平。比如深入推进乐成老城区的综合改建和拆除重建,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4.尝试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还可以为领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房源,解决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缓解中低收入人群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压力。

  (二)完善和细化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立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有利于实施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体系,指导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控制预留公共设施用地,为有序建设准备条件。

  1.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将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程度高的基础设施作为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配套设施空间布局,比如休闲运动场所、商业服务设施和文教体卫等基础设施。2.改善居住区的软环境。加强治安管理,整治空气质量,满足市民对生活、休憩、交流、出行的需要,增强居住区生活的互动性。

  (三)大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建设。以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作为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鼓励农民到中心镇和都市功能区集聚,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

  1.加大对农房集聚项目建设。通过农房项目实现市民对住房市场和保障住房外的又一选择,拓宽住房政策体系。2.加大对农房集聚项目建设的力度。解决部分中等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缓解对商品房市场的供求压力,促使商品房市场价格的理性回归。3.严格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强化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精心设计,严格监管,落实责任,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不断加强对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着力提升项目实施的水平。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统筹力度,确保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资本金及时足额到位。要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奖励、土地收入、公共建设投入向中心镇和新社区建设倾斜。切实发挥财政的激励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

  (四)进一步提升市民的住房购买力。虽然限购限贷政策松绑有助于刺激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缓解楼市调整压力,但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配合房贷新政适度调整房价,那么政策托底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1.加快对房地产价格合理调节。随着楼市周期性调整纵深演进,居民住宅投资价值理念出现明显变化,一方面是房价上涨预期出现逆转,另一方面是住宅投资趋向理性。在住宅投资价值理性回归大背景下,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度调整住宅销售价格,才能配合房贷新政意图,加快住宅去库存进程,最终提高市民的购买力,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2.完善对单身公寓和小户型套房的建设。鼓励房地产企业对单身公寓和小户型的开发,通过减少户型面积,降低购房标准,解决刚需人群的需求。

【市民居住需求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市民广播接触情况调查报告10-03

在校学生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11-02

在校学生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10-02

报刊杂志需求情况调查报告10-08

报刊杂志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10-08

农民工需求情况调查报告11-30

在校学生需求情况调查报告01-08

报刊杂志需求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0-08

需求调查报告04-24

县城镇人民居住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