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9 14:08:2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提要式标题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XX县坚持项目XX县、旅游强县,着力推进新型产业化,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保康,企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不断在提高,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现行就业政策的放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剂就业的方针,企业需要用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即使招到了难以留住人,出现了“招工难、用人难、留人难”的现象。

  一、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一)人口基本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1个乡镇, 257个行政村,17 个社区,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27.86万人,其中男性14.81万人,从业人员20.22万人;乡村人口16.51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4.18万人。

  (二)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就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普遍都具有初高中以文化,其中大学以上文化在不断的提升。

  (三)城镇个体、私营单位等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使得城镇私营、个体和非正规就业表现出的更加灵活性,使城镇私营、城镇个体和灵活形式就业人员迅速增加,成为城镇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二、人力资源供给抽样调查情况

  为了把XX县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分析的更加翔实、更加准确,在全县选择了2个乡镇(马桥镇、歇马镇)做抽样调查。

  现以马桥镇为例:

  (一)适龄劳动力。1、年龄结构。全镇有适龄劳动力 19204人,其中:男性10739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56.2%。16至29岁3484人,30至49岁5156人,50岁以上2099人;女性 8465人。16至29岁2728人,30至39岁2645人,40岁以上3092人。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151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 68.5%,高中和相当于高中4417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23%,大专及以上1636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8.5%。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671 人。

  (二)就业状况。1、就业人数。适龄劳动力就业18379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95.7%,其中:男性10277人,16至29岁3272人,30至49岁 5061人,50岁以上1944人;女性8102人,16至29岁2615人,30至39岁2540人,40岁以上2947人。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12489人占就业人数68%,高中和相当于高中4310人占就业人数的23.5%,大专及以上1580人占就业人数的8.5%。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668人。

  (三)未就业状况。1、未就业人数。适龄劳动力未就业825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0.04%,其中:男性462人,16至29岁212人,30至49岁95人,50岁以上155人;女性363 人,16至29岁113人,30至39岁105人,40岁以上145人。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662人占未就业人数的80.2%,高中和相当于高中107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3%,大专及以上56人占未就业人数的6.8%。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 人。

  三、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情况

  2006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定点技能培训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鄂劳社文[2006]101号)文件,全省各级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以及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许可证》的其他培训机构。XX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及时向省厅申报,当年,XX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认定为第一批湖北省技能培训定点机构。2011年根据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湖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鄂财社规[2011]19号)、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鄂人社发[2012]43号),就业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促进劳动者就业为目标,以工业园区、省内就业、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对有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者,由社会各类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组织实施,重点是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训,结合产业发展振兴的潜在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围绕“技能就业工程”,不断提高就业培训能力。2006年至2013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8950人,就业前培训4000人,再就业培训3800人,在岗培训12000人,创业培训6780人。

  四、企业员工和求职者的愿望

  通过走访部分企业员工和求职者他们的愿望是:

  (一)企业员工的愿望。一是安全。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家庭、企业、社会的头等大事。职工心理没有安全感,职工生命没有安全保证,就无从谈起家庭幸福,也无从谈起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员工盼望企业抓好安全、维护安全、确保安全。二是企业发展。企业是员工的依靠。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生活才能改善;企业不发展,员工就不会有前途。三是合理增加收入。目前员工普遍反映,收入差距大,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工资增幅慢,工资与社会发展不成正比。希望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合理增长职工收入,解决职工心理不平衡的问题。三是缴纳五险一金。企业员工希望企业按照国家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全额缴纳社会保险,使其老有所养。四是子女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不再受难。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如果解决不好,则会给社会、企业、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

  (二)求职者的愿望。一是政府多加开发就业岗位,安置“4050”等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就业岗位,安置更多劳动力就业。三是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求职者所应聘的企业安全、社会保险等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确保想找工作却没门路的局面。五是各类培训机构要开设适应现实期工作岗位工种培训技术,要有地方学,学有所用。

  五、存在问题

  一是招工难。尽管很多企业通过劳务市场、媒体招聘广告、参加招聘会等多种途径来招聘员工,但收效甚微。二是用工难。因没有符合岗位条件的工人,用工困难。首先是技术型工人短缺;其次是员工性别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再次就是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三是留工难。首先是高端人才难留,大多数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到企业“镀金”后,纷纷“孔雀东南飞”;其次是年青型、技能型员工难留,很多员工在企业积累到经验后,因各种原因“跳槽”。

  六、解决办法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企业一时又难以大幅提高工资待遇吸引劳动力,因此,企业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实质上,企业用工难现象是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和工资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不是政策性障碍。对此,提出以下几条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想长远解决用工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走培训之路,将更多的一般性劳动力转化为技术性劳动力。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培训的作用。引导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用工需要,科学制订用工培训计划,通过生产带培训,能手带新手的办法,自我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对实行在岗职工培训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政府可考虑按培训人数给予补贴。二要鼓励企业开辟县外劳动力资源基地。引导和鼓励企业与一些劳动力资源储备较丰富的地区进行用工培训、合作,建立跨区域培训通道,可由企业“买单”,委托当地培训机构搞“定单式”培训,也可与他们联合办班培训。对于用工问题解决较好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

  (二)强化宣传引导,鼓励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县内企业用工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尤为迫切。一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在读职校学生的就业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培养他们敢于吃苦、善于吃苦的精神,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转变他们不愿在家乡就业的落后观念。同时加强纪律观念教育,让他们受得了约束,经得起锻炼,承受得了挫折。二要引导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积极挖掘本地劳力资源,深入宣传县内就业和务工形势,培养他们的家庭亲情意识,争取本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县内就业,特别是针对在外务工收入不佳的劳动力群体,更要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三要出台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在县内企业务工。如: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县内企业务工补贴、免费培训补贴、交通费补贴、务工收入奖励等县内务工激励政策,并按照规定强化落实。同时在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分配及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帮困等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上,注重向县内务工人员优先倾斜。通过以上激励措施,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县内务工就业。

  (三)充分利用就业管理系统和公共招聘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可以为企业和劳动者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就业用工通道,要想真正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搞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势在必行。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规范建设县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失业登记、人事劳动事务代理、信息管理、就业培训、人才交流等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好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劳动就业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二要充分利用湖北省公共招聘网。准确把握市场运行动态,分析市场运行趋势,发挥信息对用工和求职两个方面的引导作用,减少用工与求职的盲目性,提高市场配置的成功率,着力解决员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

  (四)改善企业用工环境,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良好的用工环境是解决用工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一要引导企业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和引导企业管理层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企业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有特色、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自我激励,树立“我与企业同发展”的意识,真正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各项劳动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资制度、合同关系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可操作性规定,特别是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和职工福利标准。督促企业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及时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解决权益纠纷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严肃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企业用工声誉,让企业员工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04-29

企业用工和社会保险调研情况报告范文10-08

关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11篇)12-23

县商业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10-08

实习企业基本情况和经营环境的调查报告10-05

企业员工情况的调查报告10-05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0-08

关于企业员工情况的调查报告10-06

企业公司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模板10-05

企业职工培训情况调查报告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