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大学生网恋的调查

时间:2020-10-07 13:03:0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网恋的调查

  关于“网恋”的调查报告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现象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蔓延,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恋”这个焦点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先不论这种发生在网络上的爱情是真情实感,还是逢场作戏般的随性而已,它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有人因网恋而疏忽家庭,懈怠工作;有人因网恋荒废学业;更有人因网恋抛家弃子,甚至是付出青春和生命。“网恋”已经成为现今的敏感话题,不论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是虚拟的网络世界,谈及网恋的话题实在太多,以致很多人总也逃不过这样的困扰。关于网恋,人们各有各的看法和态度,有的避而远之,有的觉得无所谓。虽然一些调查证明网恋成功的机率不止千分之一,但网恋中的人早已超过了千分之一,甚至更多。为了探究其因由,了解人们对网恋的看法和态度,进一步了解网恋的正负面影响,于是我们就网恋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网恋的调查

  “网恋”是一种以现代网恋空间及电子媒介物为主要沟通手段的人际情感交流,不以婚姻为主要目标,而是建立两性之间亲密关系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一种交往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恋爱情在全国每天都在不断地演变着,在社会当中这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当前,我们对网恋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及看法,并通过深度调查回答他们是否期待或相信网恋,网恋是否存在真爱,如何看待网恋的利弊等问题,以此为学校或网络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人们对网恋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处理网络恋情,谨慎对待网恋。此次调研的实施集中在了暑期,由于异地关系,调查地点较为分散,调查对象针对不同的人群,调查方法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人对网恋这个新事物的产生并不陌生,他们一部分人认为网恋太虚幻,不现实,少数人认为网恋能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比较赞成网恋行为。但网恋的利弊不容小视,很大程度上其危害远远大于网恋本身所带来的好处。那“网恋”在人们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以下就是是我们要分析的主体部分: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组应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主要覆盖于山西、贵州、吉林等在其省内的城市,发放了240份问卷,其中回收了231份有效

  问卷。访问了8个人物,测试结果均属有效。其中,从调查的男女比例来看,男生114人,占总人数的49﹪,女生117人,占总人数的51﹪。从调查的年龄分布看,被调查的231人中,15岁以下的14人占6﹪,15-20岁的85人占37﹪,21-25岁的80人占34﹪,25-30岁的33人占14﹪,30-35岁的11人占5﹪,35岁以上的9人占4﹪。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我们的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接近1:1,大多数以15-20和21-25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为主,且学生居多。

  有关网恋问题的调查结果汇总表

  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题 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14 14 158 119 26 37 141 52 5 5 56 13 122 62

  B 117 85 61 75 197 69 90 179 39 18 49 55 218 109 169

  C 80 12 6 8 36129 99 177 120

  D 33 3 9058 114E 11 28F 9

  二、网恋的基本情况

  这部分主要是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对网恋的态度;网恋的程度或数量;对网恋是否存在真爱的选择;如何看待网恋的利弊。

  1、网恋的普遍程度:大多数人没有网恋经历以及不相信也不期待网恋

  调查结果表明,有14﹪的人曾经经历过网恋或正在进行中,其中有26个人有过网恋,有8个人正在进行中。而且还发现网恋的发生与网恋人存在显著的性题号16 31 85 10213

  别差异,在网恋发生率上男生明显要高于女生。在相信网恋这一问题上有16%的人相信并期待,30%的人选择相信但不期待,16%的人选择不相信但期待,38%的人选择不相信也不期待。在其对网恋的态度上,13%表示支持,37%的人表示反对,44%的人表示无所谓,6%的人选择了其他态度。这说明大多数人对网恋的真实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不太相信网恋,也不支持网恋。

  2、网恋恋情的发展程度及情况:身边网恋虽多但成功率很低

  “网恋”关系的一般是在网友关系上发展出来的。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网恋形成的前提大多是因为聊得来,有好感,双方在精神上能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是一旦网恋促成,牵扯到现实生活,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阻碍,成功的机会显然会降低。数据显示: 在您身边网络的朋友成功在一起并且感情很好有多少?这一问题中没有人选择很多,8%的人选择还算多,43%的人选择不多,49%的人选择没有。在您认为网恋成功概率有多大?这一问题中认为很大的仅占2%,认为比较大的占21%,认为不大的占77%。由此表明,网恋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网恋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不现实,不可靠,风险性高,真实性低。

  3、网恋的利弊及影响:大多数人认为网恋弊大于利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7%的人认为利大于弊,73%的人认为弊大于。在网恋的利弊上,我们在访谈中也多方面提到,受访者的说法有如下几个观点:

  网恋都是假的,网上你可以随便对别人说,可以一起网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不能。

  不看好,不可靠,都是未谋面的,会欺骗自己的感情。

  现在的网恋十有八九都是骗人的,现实恋爱会比较更实在些。

  其实网恋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当事人的.把握度可能会有些过分,网恋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可扩大交往空间。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网恋都不太看好,对网恋有些以偏概全。我们

  都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关键的是我们自己怎样的去理解、认识、衡量与把握而已。网恋也是如此。首先,网恋有它的优点,用几个词可以概括为真实、坦率、虔诚、自然、放松等,网恋作为隐蔽性很强的交往方式,能够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缓解暂时的压力,给人一种无形的安全感。但是,并不是所有网恋都会以美好结局而告终,更多的是“见光死”。 痞子蔡曾经说过:网络通常会产生三种人。第一种会在网络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三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说,网上的人许多都戴着面具,在网络上你喜欢的他,现实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所以网上产生的情感不完全,网上恋爱回到现实中是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的,网友见面后,其结果往往是可悲的。

  除此,网恋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视的,1.网恋会慢慢毁了婚姻 2.网恋会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和前途3.网恋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 4.网恋可能会造成人格分裂 5网恋不知道你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且不真诚(欺骗) 6.网恋一般趋于年轻化不懂得爱(分不清迷恋与真爱)。7、利用网恋进行犯罪的各种手段造成的损失

  甚大等等。

  所以,我们要客观地认识网恋,谨慎地对待网恋,既不迷恋,也不盲目排斥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关于网恋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我们不难发现,网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最重要的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可能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学生还是相信在这个网络膨胀的社会中网恋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对网恋的不真实性不以为然。也许他们还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人生经验,在追求浪漫的网络爱情时,却往往忽略了某些现实因素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网恋成功率低的原因。

  我们不能武断地将网恋“判死刑”,这是很不理智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是将网恋引导到健康的道路上来,使其按照正常的轨道发展,这才是当前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或者说是责任。

  要真正杜绝网恋带来的危害,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观念引导,对接触网络的青少年先打“预防针”,教育其明白网络利弊;其次,要加强网络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监督。此外,最根本的还得从源头上抓起——培养足够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多接触社会圈子里的人,健康文明上网等等。这样,因网恋带来的痛苦就不会在发生了。

  参考文献:

  [1] 王溢涵.关于高校网恋的调查报告.理论界.2001,(06)

  [2] 肖立斌.网恋探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4,(04):

  [3] 刁生富.网恋的社会心理分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 骆剑琴.大学生网恋成因分析.黑龙江史志.2009,(06)

  [5] 余开亮.网恋解读.社会.2002,(06)

  [6] 你对网恋有什么看法.网络与信息.2000,(03)

  [7] 吴会.青年学生网恋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8] 杨华健.神秘的网恋新青年.2000,(07)

  [9] 简·马尔克林斯.顾目网恋的魅力.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10)

  [10] 黄金生,左雪耕.理性视角下的网恋辨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网恋的调查】相关文章: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09-10

关于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11-17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01-03

关于大学生校园消费的调查报告08-25

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08-09

关于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10-15

关于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05-31

关于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报告12-01

关于最新大学生社会的调查报告范文12-11

关于大学生手机的选购调查报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