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5-04-16 14:55:16 银凤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1

  一、调查背景

  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政治课复习中。所采用的材料大多源于时事新闻。而且,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时事新闻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无论从平时新授课还是高三复习课加强对中学生时事资源的关注,不仅可以扩大中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而且对于高三备考都具有重要意义。

  2、调查内容

  对时事资源关注的内容及途径

  二、调查对象

  所有高三文科班学生160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多数学生都会关注时事新闻,并与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版块进行讨论分享,在调查中会关注并讨论时事新闻的学生比例占70%。

  2、在调查中中学生队对新闻关注的板块是不同的。60%的学生关注娱乐新闻,20%关注政治与社会,10%关注国际社会,10%关注经济与文化,5%关注军事新闻。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虽然会关注社会新闻,只有少量学生会关心社会政治与军事,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情怀。

  3、在调查中大家更喜欢用手机、电脑等方式了解新闻约占95%。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使用PPT,视频等方式是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首选。

  4,在调查中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明显不高。经常关注新闻的约占30%,偶尔看看新闻的约占50%,还有一些同学对时事新闻根本不感兴趣关注度不高。

  5、在调查中约70%同学无法准确的描述出最近看到的新闻,说明大家在关注新闻的时候,大多走马观花,喜欢看的留意一下不喜欢看的`很少关注,而且即使留心关注,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问一下是什么,为什么?也没有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相关联系,很多时候只是了解而已。

  四、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会关注时事新闻,但关注的内容大多集中与他们喜欢的娱乐新闻,而且新闻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很少主动了解新闻并做深入的思考。不仅没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而且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中一些明星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的引导,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对我们平时政治课堂教学,以及高三时事新闻的备考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加强对高三学生时时事资源的关注度探究是十分有益的和必要的。

  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2

  一、 摘要:

  每个人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关心国际时事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尤其是近一年来,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大力反腐,加强党政建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大学生范围内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世界格局,社会状况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将自身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就需要我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解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走向,准确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随着时代的潮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关心国际国内时事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关心国际国内时事,胸怀天下,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为此,我做了此次关于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度的调查。

  二、前言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社会时事政治的关注情况到底如何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把时间都花在哪了呢?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时政一知半解,他们不是一味研读课本就是沉迷于网络或者跟着自己的恋人整天漫步校园,对社会时政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沉醉于风花雪月的安逸生活,应该有居一隅而晓天下的胸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对于时政的关心情况不同,况且,鉴于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那么他们对时事的关注度又会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关注度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以及男生和女生对国际国内事件的了解度是否不同和各自的侧重点。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在教学楼、宿舍随机调查了三百名兰州大学医学校区在校本科生,并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其中有男生145名、女生135名。基本涵盖了我校所有的专业,以及各年级的同学。

  三、调查资料分析

  1、我校大学生了解新闻的目的:

  相关数据:40 %的同学是出于了解形势,认识世界,增加见闻的目的来了解时事的,37 %的同学是为了聊天时有话题,23%的同学是出于兴趣爱好。

  调查结果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了解时事更多是为了拓宽知识面,让自己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23%的同学是真正喜爱关注时事的。并且高达37%的同学仅仅是出于聊天有话题,说明我校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认识度不够。

  2、我校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大事积极主动关心的程度:

  相关数据:70 %的同学会主动去了解新闻,40%的同学会经常去了解(其中男生占24%,女生占16%),有30%的`同学偶尔了解,而8%的同学几乎不了解或想到才去了解。

  调查结果分析:我校大学生了解新闻的主动性较好,有70%的同学想要主动去了解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但是仅有40%的同学会经常了解。并且其中男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比女生要高8%。高达30%的同学只是偶尔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部份同学具有了解时事的主动性,可是行动还是不够的。并且女生在对新闻的关注度上低于男生。

  3我校大学生每周用在浏览时政新闻上所用的时间:

  相关数据:10·5 %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5—7小时,25·2%的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3—5小时,52·6%的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1—3小时,11·7%的同学关注新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

  调查结果分析:大多数同学每周用在了解新闻的时间上还是比较偏少,只有35·7%的同学每周用在关注新闻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同学每天关注新闻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4、我校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方向:

  相关数据:

  调查结果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更加倾向于了解娱乐新闻,这是当代大学生兴趣所在,与这个社会的潮流是一致的。紧随其后的是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这表明我校学生志存高远,关心国际国内大趋势。对于娱乐新闻女生更乐于了解,人数比男生多了一半。而对于时政要闻和财经新闻,感兴趣和了解人数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看新闻类型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

  5、我校大学生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

  相关数据:

  调查结果分析:经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渠道有很多,大多采用不只一种渠道。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所以大多数同学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成为了了解时事的主流。学校食堂安装了电视机,很多同学也通过电视和报刊来了解。部分同学通过与人交流来了解,从这也可看出为什么一些同学了解时事的目的是为了聊天时候有话题。

  6、我校大学生在了解新闻后深入思考与探讨的程度:

  相关数据:从同学们在讨论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积极性的方面来看,31·1%的同学经常会主动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其中男生的比例是女生的两倍;63·2%的同学偶尔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而

  5·7%的同学则从不会主动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调查结果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三成多的同学会有意识的经常和他人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但大部分的同学对时政的态度仍然仅仅停留在了解观望而不是积极参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去,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3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事资源犹如一扇窗户,让中学生得以窥见世界的风云变幻。时事新闻不仅是时代的脉搏,更是知识的宝库。对于中学生而言,关注时事资源意义非凡。一方面,它能极大地拓宽中学生的视野,使其跳出校园的局限,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动态,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全球视野。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三政治课复习中,时事新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时事新闻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无论是选择题中对时政热点的直接考查,还是主观题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现象,都凸显了关注时事资源对高三备考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中学生对时事资源的关注现状,包括关注的内容、途径、程度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等,以便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相关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引导中学生合理关注时事资源,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 的高三文科班学生,共发放问卷 16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60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选择高三文科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文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时事政治等内容的接触相对较多,且面临高考,对时事资源的关注度可能会更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精心设计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对时事资源的关注频率、关注内容板块、获取途径、关注目的以及对时事新闻的思考深度等多个方面。问卷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便于学生作答和数据统计分析。

  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生关注时事资源的动机、对时事新闻的看法以及在关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展开,以获取更深入、更真实的信息,弥补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注时事新闻的学生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70% 的学生表示会关注时事新闻,并会与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版块进行讨论分享。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时事新闻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去了解外部世界的动态,并且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对时事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注的新闻板块

  娱乐新闻:高达 60% 的学生关注娱乐新闻,成为学生关注比例最高的板块。这反映出在中学生群体中,娱乐新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娱乐明星的动态、影视作品的资讯等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满足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对轻松、休闲内容的需求。

  政治与社会:20% 的学生关注政治与社会新闻。这部分学生对国内的政治动态、社会热点问题如民生保障、教育改革、社会公平正义等表现出一定的关心,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具备初步的公民意识。

  国际社会:10% 的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新闻,包括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地区冲突、国际合作等方面。这显示出部分学生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对全球事务有探索的兴趣,关注国际形势对我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经济与文化:同样有 10% 的学生关注经济与文化新闻。在经济方面,学生可能对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变革等有所关注;在文化方面,对国内外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感兴趣,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多元追求。

  军事新闻:仅有 5% 的学生关注军事新闻,相对其他板块,关注度较低。军事新闻涉及军事战略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可能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要求较高,导致关注的学生较少。

  (三)获取新闻的方式

  在调查中,高达 95% 的学生更喜欢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来了解新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和电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各种新闻 App、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视频网站等为学生获取新闻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相比之下,传统的报纸、电视等获取新闻的.方式受到了较大冲击。这也提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 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迎合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

  (四)时事新闻的关注程度

  关注频率:经常关注新闻的学生约占 30%,这部分学生对时事新闻保持较高的关注度,能够主动、持续地获取时事资讯。偶然看看新闻的学生约占 50%,他们对时事新闻的关注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还有 20% 的同学对时事新闻根本不感兴趣,关注度极低。

  记忆与思考深度:约 70% 的同学无法准确地描绘出最近看到的新闻,这说明大家在关注新闻的时候,大多只是走马观花。对于喜欢的内容可能会留意一下,而不喜欢的内容则很少关注。并且,即使对某些新闻留心关注了,也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缺乏对新闻背后原因、影响以及启示的挖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关注情况总体呈现积极与不足并存:大部分学生会关注时事新闻,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然而,关注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娱乐新闻,对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关注程度普遍不高,且缺乏深入思考。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视野的扩大,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受到娱乐明星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的误导,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对于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以及高三时事新闻的备考也带来了挑战。

  获取渠道的变化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学生获取新闻方式向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倾斜,这为教育工作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时事教育提供了便利。但也需要注意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引导学生筛选有效、准确的时事资源成为新的课题。

  (二)建议

  学校教育方面

  优化课程设置:在日常课程中,适当增加时事新闻解读课程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领域的时事新闻,并教授学生分析新闻的方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开展时事新闻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资深媒体人走进校园,为学生剖析热点事件。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时事新闻视频、展示新闻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时事新闻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

  建立时事资源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时事资源平台,整合权威的时事新闻网站、公众号等资源,方便学生获取可靠的时事资讯。并且,鼓励教师在平台上分享对时事新闻的解读和分析,供学生学习参考。

  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要关注时事新闻,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家庭生活中,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时事新闻,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孩子的关注习惯和思考能力。

  合理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关注的时事内容,当发现孩子过度关注娱乐新闻时,要巧妙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关注多元时事资源的重要性,拓宽孩子的关注领域。

  学生自身方面

  增强自我意识:学生要认识到关注时事资源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主动调整关注重点,拓宽关注领域。不仅要关注娱乐新闻,还要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时事新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思考习惯:在关注时事新闻的过程中,要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对于热点事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分析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有望提高中学生对时事资源的关注度,引导学生合理关注时事,充分发挥时事资源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 4

  引言

  在现代社会,时事政治宛如一张无形却紧密的大网,将国家与民众、世界与个体紧密相连。政治决策从宏观层面引领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着就业与物价,还是教育改革关乎着莘莘学子的未来,都深刻地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不同个体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参差不齐,中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对时事政治的态度和认知尤其值得关注。本报告将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的一项关于时事政治关注度的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中学生们在这方面的现状、特点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

  调查背景

  为了全面且精准地了解中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以及他们基于此对国家和社会形成的认知情况,我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公立中学、私立中学,以及不同年级的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均有涉及。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5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2.5%。调查内容丰富多元,涵盖了中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程度,是兴致盎然还是兴趣索然;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依赖传统媒体还是热衷于新媒体平台;以及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是积极参与讨论还是选择置身事外等多个维度。

  调查结果

  (一)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

  整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 64% 的中学生表示对时事政治较为关注,这一数据表明大部分中学生内心对时事政治怀有一定的兴趣。在这部分学生中,他们有的每天会抽出时间浏览新闻资讯,有的会在课间与同学热烈讨论时政热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另外 36% 的中学生则表示对时事政治不太感兴趣或者完全不关注。这部分学生可能认为时事政治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距甚远,或者觉得内容枯燥乏味。

  年级差异:进一步对不同年级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呈现上升趋势。初一学生中对时事政治较为关注的比例为 50%,而高三学生这一比例则达到了 75%。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的增加,高年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逐渐增强,同时,高考等升学压力也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时事政治,尤其是文科学生,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学习中,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明显高于理科学生。

  (二)获取信息的渠道

  网络和社交媒体占据主导:在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了解时事政治。高达 70% 的中学生表示他们通过新闻 App、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政治信息。以新闻 App 为例,像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 等,因其信息更新及时、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中学生快速获取各类资讯的需求,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而微博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让中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看到热点话题的讨论,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传统媒体仍有一席之地:尽管网络和社交媒体盛行,但仍有 30% 的中学生会使用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渠道了解时事政治。一些学生表示,阅读报纸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报纸上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能够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电视新闻节目如 “新闻联播”,以其权威性和全面性,也吸引了部分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

  (三)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

  积极关注与参与型:当被问及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时,一部分中学生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在环境保护方面,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等,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地球家园。在人权问题和社会不公平现象上,部分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声援弱势群体,希望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

  消极漠视型:然而,也有一部分中学生表示对这些热点事件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这些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关,因此不予关注。他们觉得自己作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社会热点事件是大人和政府需要操心的事情。还有些学生虽然知道热点事件,但缺乏深入了解和思考,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

  讨论

  (一)关注程度较高的原因

  中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整体较高,这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社会媒体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让中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海量的时事资讯。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即时性使得中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时事新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互动性让他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他人交流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个性化则能根据学生的浏览习惯和兴趣偏好,推送相关的时事内容,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关注。

  (二)信息渠道变化的影响

  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政治信息,这一方面显示出中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熟练掌握和高频使用。互联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够便捷地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警惕这些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客观性。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虚假信息、片面信息时有出现。部分不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夸大事实、制造谣言,中学生如果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误导,形成错误的认知。

  (三)对热点事件看法差异的因素

  中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不尽相同,这背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个人层面来看,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知识储备存在差异。兴趣广泛、家庭氛围民主且注重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往往对社会热点事件更为关注。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舆论导向、学校教育以及媒体报道的侧重点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学校经常组织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讨论活动,或者媒体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深入且正面的报道,都可能激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结论

  尽管并非每一位中学生都对时事政治保持高度关注,但调查结果清晰地表明,大部分中学生对时事政治有着一定程度的关心和了解。他们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获取信息,并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一结果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在中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应当着重培养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兴趣,通过开展时事政治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学生时事资源关注度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时事关注调查报告08-19

关注民生状况调查报告07-15

关注留守儿童行动调查报告10-16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6-06

青少年关注珍惜资源建议书模板08-29

关注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怎么写08-17

满意度调查报告05-11

满意度调查报告08-21

满意度调查报告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