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4-04-01 10:39:57 龙城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劳动教育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1

  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汤河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开展劳动教学工作:

  一、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认识

  我们组织全体劳动教师学习了20xx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足开齐劳动课程

  我们成立了劳动教研组。任命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组长,教研组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和劳动科任教师组成。教研组长督促教师制定并落实教学计划,使之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进程安排合理。在教研计划中规定,其中要检查劳动备课和作业,考查结论记入期末综合评估。

  三、落实常规

  抓好劳动课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本学期我们仍将把住备、教、辅、查四个教学环节,使劳动课教学同其它学科-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研组严格督促科任教师坚持先备课后上课,不备课不得进教室的要求。按照教研计划,我们组织劳动观摩课,如废物利用手工品制作、折纸模型、包饺子等,以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因素,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以活动为引领,提升劳动技能。

  我校通过五一劳动节、植树节等活动,积极号召学生参与校内、校外、家内的劳动活动,提升劳动技能。同时,在李学永校长的号召下,提出了3个0.5小时活动,其中就有放学后0.5小时的家务劳动,感受父母不易,感恩父母,承担家务,争做文明爱劳动的小学生。同时,学校与社区、敬老院保持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受到好评。

  为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为每个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家庭日常劳动清单”,学生根据清单要求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应劳动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以保证劳动教育的持久性,便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每个寒暑假,我们在学生的“假期特色作业”里都设置了劳动实践成果展示版面,学生可以记录参与劳动的过程,可以张贴劳动实践的照片,也可以写劳动收获等等,将劳动教育成果有形地体现了出来。

  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劳动课的教学管理,重视实践,使学生既学会了-些劳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又美化了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劳动教育,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进发出艳丽的火花,且常开不败。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2

  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目前大学生劳动观念现状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二、原因分析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三、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的认识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对于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7号),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xx〕4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学校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相关要求,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成立组织,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担任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上级政策传达和工作宣传,师生发展中心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资源保障中心负责场地保障和经费支持,安全办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学校制定了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各部门各负其职,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落实。

  (二)完善课程,周密实施

  学校在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劳动技术课程,每周一个课时。同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编织,手工,扎染,环创。课堂教学安排在年级进行,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五六年级。三到六年级课堂教学每周1课时,兴趣小组每周两个课时,社会活动每学期10个课时。师资队伍基本稳定,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师,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老师兼任,没有专任教师。教学场地有保障,功能教室兼劳动教育教室,保障教学正常进行。

  (三)多彩活动,劳动育人

  学校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学生每天打扫班级卫生,美化班级环境,体验劳动成果。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如20xx年国庆假期和20xx年1月寒假,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争做孝亲好少年”活动,学生在家向家长学做美食,体验家长的辛苦和劳动的快乐。春节期间倡导学生在家写春联、贴春联、忙年货、做元宵,体验我们的.节日,增强文化自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和设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学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目标引领,分层推进,确保工作实效。三是加大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力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后勤保障。对劳动教育场地进一步完善统筹,提供满足学生教学和活动的必要场所。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4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此,淄川区雁阳小学严格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劳动教育。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154”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以尊重兴趣、联系生活、多元发展为理念,开发完善劳动农耕课程、自我服务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和社会服务课程四个课程群体系。

  二、保障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时长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部署要求,因地制宜,统筹实施,安排充足时间从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开足开全劳动教育课程。

  三、强化学科融合渗透

  积极探索五育融合路径,深入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建立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机制,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到位。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网络

  以学校为主阵地,利用学校的烘焙教室、手工教室等场所,开展各类丰富的劳动课程。建立班级养殖角,在班级内栽培植物,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家庭为基础场,分年级细化家庭劳动教育内容项目,根据《淄博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清单》内容,每学期制定雏雁成长系列计划——“两周一技能”劳动训练计划,指导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

  以社会为延伸点,联系学校附近的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项劳动研学体验。内容包括义务劳动(养老院小义工、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等),农家乐(到农场、林业区进行劳动实践),角色体验(体验父母的工作、环卫工人的工作等),环保卫士(结合植树节,组织学生种树、认养校园植物等),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五、组织丰富的劳动展示活动

  通过组织劳动技能大赛、劳动小视频技能展示等活动,评选“劳动小能手”“自理小达人”“家庭好帮手”“百变角色王”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兴趣,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5

  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桓台县荆家镇荆四小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现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说明如下:

  一、开设劳动课程,提高劳动技能

  学校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本,课本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整理、衣、食、住、行、安全”等不同方面,按年级段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劳动活动进行指导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制定家庭劳动清单,推动学生在家劳动

  家庭劳动也是劳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两张劳动清单,一张是低年级(一二年级)家庭劳动清单,一张是中高年级(三四五年级)家庭劳动清单。制定清单后,组织班主任积极宣传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组织学生在家劳动。

  三、组织丰富活动,提升劳动兴趣

  学校结合学校实际、节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活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的大扫除活动,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在五一前后的劳动周活动,每年9月底的柿子采摘节活动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

  四、积极评价学生,增加劳动积极性

  学校在开展各项劳动主题活动后,积极开展“劳动之星”的评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6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不仅配备了具有档案管理资格的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而且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校长挂帅、副校长任分管、档案室具体负责、各职能科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管理,学校舍得在档案设施上投入,配备了专用档案室;拨出经费,为档案室配置了档案柜、计算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专用设备,使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适应了档案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的文书档案管理,自学校档案室成立一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使各有关科室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在归档过程中,我校档案所有文件归档目录、盒内文件目录、盒底备考表、文件资料汇编等全部使用计算机打印;文件、材料的归档全部使用档案专用档案盒,文件不易被腐蚀、变质,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使我校的档案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三、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归档和利用工作

  我校按照区档案局和教育局有关学校档案工作的要求,全力做好文书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一、在学年结束前整理好全年的文书档案,并由专业人员分类整理后保存于档案室。

  二、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使用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方便利用,更好地为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我们

  一是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编制了案卷目录、电子目录等档案检索工具索引;

  二是汇编资料,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进行深加工,编制成全宗介绍等汇编资料,以确保利用档案的各种需要,使档案的潜在作用得到升华。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档案工作的重点

  做好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对照标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综合档案室的库房建设还不完善,开展档案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够,资料收集不很齐全,整理欠规范,档案网络化管理还处在筹备阶段,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将严格按照区一级档案室标准要求自己,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自加压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档案工作,我们要加大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实物档案归档工作。争取购置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使档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服务,把我校的档案工作提高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7

  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目前大学生劳动观念现状

  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部分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

  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

  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如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打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淡漠,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

  二、原因分析

  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

  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

  三、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的认识

  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感恩意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对于参与社会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对于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建议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国和民是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

  3、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劳动教育应符合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开展形式应多样化,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训、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例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操作,装扮校园,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结合社区义诊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学生劳动意识。重视每一次劳动成果,可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大家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4、完善劳动教育体制。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使其更加规范化,日常化和习惯化。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求,制定劳动教育计划,依照计划有序进行引导、实践教学,针对未能完成分配劳动事务或工作质量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批评或处罚。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8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方向,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小康成为当前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同时也指出了要致富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成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永川市市委、市政府也在年初的“两会”上提出:在未来7年内,让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把永川建设成为渝西地区的大城市。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农业局召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试点县(市)工作会议”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培训班”的有关精神,切实有效地搞好永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早日实现把永川建设成为大城市。永川市农业局科教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对永川农村劳动力整体状况、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转移方向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整体状况

  全市总人口106万,农村劳动力43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8亩,是重庆辖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市)之一,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14.9万人,每年带回的经济收入总额在4亿元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川要在未来7年内建设成为大城市,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这其中,首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吸纳这部分人就业。

  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68%,30—40岁占27%,40岁以上占5%。农村劳动力特别中40岁以下的人将是转向城镇的主要人口,他们的转移情况、务工收入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去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在永川范围内转移4万人,在重庆市区转移2万人,重庆市外转移12万人,境外转移累计人数1498人(次)。重庆市外转移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建、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云南等边远地区,境外转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迁、日本北海道等十几个国家从事渔业捕捞。外出人员中,86%的人员从事第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各占7%。永川范围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在城区、集镇从事运输、建筑、餐饮、服务业,重庆市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经商业。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已经呈现出了“三健全”格局。一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建成了高规格的综合服务大厅和交易大厅,成功与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框架。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据调查了解,我市先后建立了劳动技能培训基地26个,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储备基地3个,劳务输出基地5个。同时,对各类外出民工分别进行登记造册,促进民工有序流动。仅去年,就帮助民工追收工资96万元,清退保证金1.8万元,督促用工单位替民工参加社会保险850人,处理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56件。三是职工技能鉴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健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我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制度和预备制度的同时,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培训机构18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增加到4家。

  三、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症结”:一是自发外出,无序流动。有关资料显示,除境外劳务输出通过劳动部门外,我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亲朋好友或自发外出。由于不规范的劳务输出,这部分民工的劳动权益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极易造成用人单位拖欠民工工资、发生劳动争议等侵权行为。二是文化层次低。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48%为初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小学文化或文盲人员高达20%,大专文化以上仅占2%。文化偏低,使他们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往往在低层次的产业中竞争,工资收入低,生活工作条件差,劳动福利待遇得不到较好保障,处于劣势求生状况。据市农调队和劳动部门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民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民工高达86%。这些低水平务工结构,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三是开发难度达。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外出务工,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年性转移人数尚需巩固:进一步增加外出人数,又因为有的地方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四、方向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期看是实现农民增收,远看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有关人士认为,要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必须“六架马车”拉动。一是以经济增长拉动劳动力转移。坚定不移地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保持区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创造和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以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农民进入城镇就业的主要途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和饮食服务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贸优势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以政策投入驱动劳动力转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城市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其它适宜农民进城就业的项目,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四是以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我市应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培训学校或者中心为基础,建立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凡申请办理《职业资格证》,必须培训合格后有职业培训中心向技能鉴定部门申请鉴定。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者队伍素质,增强其就业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其劣势地位。五是以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国100个流动就业重点监控点的特有优势,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种职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职业培训、劳动力储蓄、劳务输出、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四大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行为,督促指导各类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六是以小城镇建设拉动劳动力转移。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9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为主线,紧紧围绕全省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为重点,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的同时切实加强鉴定质量管理,有力促进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全省技工院校教研工作。以加快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为目的,深入研究技工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全省技工院校整体教学水平。

  1.加强职业培训教材建设。一是积极参与并承担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的技工学校精品教材、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农民工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教材“四项教材建设工程”编审工作,争取四类教材各开发10本,使用率达95%以上;二是组织编写贯彻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研成果的技师教材5本,争取使用率达90%以上;三是继续组织编写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民工培训教材10本,形成农民工培训系列配套教材,切实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推动我省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每年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教师传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阅历,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培训使全省一体化教师比例达50%以上。

  3.坚持校企合作方向,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认真总结推广校企合作经验和有效的合作模式的同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使校企合作成为技工院校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突出特色。

  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技工学校理论及实习教学检查,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职业技能鉴定《劳动职业鉴定》。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统考,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三好学生”及优秀教研成果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高技能人才和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符合我省实际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加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力度,到2013年使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带动中级、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1.加强市、县(区)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落实鉴定机构和人员经费,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 2010年前60个劳务基地县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013年前全省所有县、区全部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达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各项规范化要求。

  2.以院校鉴定、社会化鉴定为基础,积极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推进仿真和无纸化考核等鉴定新手段,使全省鉴定人数5年累计达到250万。

  3.落实农民工鉴定补贴等扶持政策,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三)职业培训。实施动态考核管理办法,加强高技能人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技术培训,强化技师、高级技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动态考核管理办法,保持创新活力。

  (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全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省本级2009年底前拟订公共实训基地筹建方案,提出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调研和可行性报告,形成建设项目报告。20xx年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力争20xx年底前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并发挥效能。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一是要在2009年成立公共实训基地筹建领导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尽快拿出筹建方案。二是争取将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尽快启动省本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三是盛市两级职业技术培训教学研究机构要主动争取本级财政对技工院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在适度增加科研经费的同时,保证国家重点教材的开发经费。

  (二)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河南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根基,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

  1.省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要充分发挥在提高全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方面的指导作用,以省部级技工学校和高级工班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形成盛市、校三级教学研究工作层次结构,规范教研成果评审活动,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在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与学校评估升级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形成由师资队伍、硬件建设、教学水平、就业参数等多项指标组成的科学考评体系,推动全省技工院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口负责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分管工作。加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基础建设,推进鉴定质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不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一是积极推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省辖市鉴定中心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地点三落实,五年内实现所有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化。

  二是盛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要对申请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资格审查,在规定时限将审查结果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三是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对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指导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省直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具体指导。

  四是盛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要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年检和三年评估认定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年检、评估结果上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布年检、评估结果。

  五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统计工作,做到数据准确、上报及时。努力提升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三年内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网上查询。

  六是积极探索职业技能鉴定新手段。在计算机操作员和汽车修理工等职业中推广数控仿真考核技术,提高鉴定工作水平;积极组织参与由企业承担人才评价的试点工作,为拓宽企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积累经验。

  3.盛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切实履行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的职责,为广大职工搭建切磋技艺、展示技能水平的.平台,畅通培养高技能人才通道,更加广泛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创办《河南职业技术培训动态(半月刊)》,及时准确地报道全省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系统动态性、举措性、经验性、探讨性信息。二是建设、使用好河南职业资格工作网平台,大力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交流培训、鉴定、教研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及时发布培训考核信息,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网上防伪查询和考试成绩网上查询,逐步实现网络远程报名。三是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信息平台和信息化工作体系,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培训与鉴定服务。建立并完善技能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专栏,促进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共享。

  5.加强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鉴定题库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要在不断扩大国家题库覆盖范围的同时,积极探索国家题库开发新模式,畅通试题资源开发渠道,整合行业和相关企业的试题资源,吸收有积极性的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国家题库开发,形成合作开发、共同开发的格局,满足全省鉴定需要。

  6.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省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都要按照厅豫劳社〔2007〕8号文《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个到位”,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健全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10

  一、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工作。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登记,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基础。福新社区现有已登记下岗失业人员 345 人,其中下岗7人。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走街入户,上门服务,以全面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动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台帐,“4050”灵活就业台帐,推荐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五清”: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技能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安置去向清。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术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真实反映就业安置情况和实时动向,以努力为福新社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二、拓宽渠道,广开门路,促进社区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积极发动辖区单位挖掘潜力,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下岗失业人员腾岗、送岗、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现今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社区劳动站将一如既往走访摸底,及时掌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工作意愿,努力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手段,实现与市、区劳动力市场联网,准确掌握就业情况,主动热心地为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三、努力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竞争力。20xx年社区劳动站将秉持主动耐心的服务原则,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积极动员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力求使受训者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切实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四、认真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小额担保借款是国家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20xx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更多地为那些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争取小额担保借款,尽可能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五、关心老年和退休人员生活。

  20xx年,我们将挖掘辖区最大资源为辖区老年人和退休人员带去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将继续举办社区退休人员迎新春茶话会、拗九节、重阳节,通过相聚会谈、聚餐话旧、发送礼品等活动,为社区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落实到具体活动中,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谐社区奠定夯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0篇)11-27

老师劳动教育调研报告范文(通用7篇)03-16

调研的报告02-06

调研的报告02-26

财政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3-25

劳动教育建议报告03-29

保险的调研报告12-28

商品调研报告01-05

科技调研报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