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

时间:2023-02-18 16:21:5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20xx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xx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20xx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xx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整合资源,拓宽阵地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

  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五)突出特色,推动发展

  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一个农业大国的形象立足于世界,尽管我国的工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农业依然需要更强更好的发展,那也就意味着对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如何?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十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够对新型农民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及特征:

  (一)农民的娱乐方式单调,局限于家庭娱乐方式

  电视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但由于电视反映农民尤其是农民娱乐的节目较少,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有些地方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开通较少,只能收到地方仅有的几个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基层电视台成为地方领导亮相的舞台,一些部门赚钱的工具,而对群众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群众渴求的文化生活问题关注很少。而且,虚假广告的泛滥导致百姓上当受骗。

  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打牌以前主要是妇女的娱乐方式,但现在一些年轻人也比较热衷于此,且已经由以前的打“空牌”转向“玩儿钱”了,但下注一般较小。中年男性的'娱乐方式以打麻将为主,农村妇女当中也有不少以打麻将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其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空闲时间比较多或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妇女。打麻将只是为了娱乐和消磨时间,下注比较小。年轻人一般都是聚在一起“转街”或打牌、打麻将,由于没有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很容易转向不良的行为,比如赌博、聚众斗殴。 串门可以说是农村最常见、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休闲娱乐方式了。尤其对于农村妇女来说,串门更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

  (二)赶集、庙会、秧歌等传统方式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集市是农村每周都有的,赶集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方式之一。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1 ~ 2个村设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 4天是集。在集市上,农民可以购买生活生产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闲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丰富的农民的业余生活。

  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或多个村有每年一度定期举行的庙会,并且曲阳县城也保留着一年一度的庙会形式。每逢庙会,村里张灯结彩,农民也趁此机会走亲访友。庙会期间,有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等各种表演,十里八村的全来助阵,到处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齐上阵,载歌载舞,其情其景堪称是中国特色的乡间狂欢节。另外,庙会期间都会请剧团唱戏,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对唱戏已没有以前那么浓厚的兴趣,看戏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几乎没有。

  秧歌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一些农村,村里会定期组织扭秧歌,村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大家凑在一起其乐融融。每到春节前后,还会组织秧歌队去邻村表演,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体育锻炼缺乏。农村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农民主要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秧歌等。但由于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的专门固定场地,农民平时很少开展这些活动,只有在春节前后扭秧歌、打球。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镇每年会组织比赛,例如灵山镇有篮球比赛,县城每年还组织舞狮大赛。但大多数农村,农民只能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场地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影响了体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

  (四)赌博日益盛行,并有趋于泛滥之势。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袋里钱的增多及大把空闲的时间,赌博行为在农村越来越泛滥。并且,其涉及的范围之广,覆盖了老人、成年人和儿童。在农村,人们普遍并不认为赌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人们大多数认为这只是休闲娱乐的方式,有的甚至认为赌博是一种经济实力、能力的表现及标志。但是,赌博的危害是极大的。它会造成金钱的浪费和对财富不择手段的追求。打牌还往往会造成家庭的矛盾以及对子女的消极示范作用。恶性的赌博往往还易滋生社会治安事件。

  (五)由信息闭塞到互联网时代的“萌芽”。通过调查,一些偏远的农村信息还比较闭塞,农民大多数对外部信息的获得还局限于通过电视或偶尔去一次城市,信息获得渠道较少,严重影响着农民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但在一些相对较好的农村,近几年网络逐渐得到发展,但在家庭中普及率并不高。仅有的一两家网吧也只有十几台电脑,且装修陈设简单,设施落后。顾客中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人几乎都在玩电脑游戏或聊天。电脑和网络本应成为孩子开阔视野、传播文明的工具,但如果缺乏适当的管理和疏导,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

  跟据调查结果来看,80%的村没有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器材;80%的村无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或阅报栏,即使有活动室的也是徒有虚名,经常锁着门,活动工具简单稀少,藏书缺少实用性,管理不到位;60%的村广播虽然畅通,但仅限于会议通知和广播找人,没有从事文化宣传和文化服务活动,不能起到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90%的村无文艺宣传队(业余剧团)。

  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农村主要就是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农民的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生活单一。 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扑克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会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

  (二) 目前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工作难,发挥作用不力。从调查问卷和我们走访的一些乡镇看,大部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运转困难,组织文化活动少,门庭冷落,形同虚设。

  (三) 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目前不少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甚至一些中青年妇女也携子伴夫外出打工了,因此导致大量农村文化精英流向城市,引发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农村基本上只剩下了“妇、老、幼”的人力结构,导致当前农村开展文化工作和组织农村文化活动陷入困境。多数从事文化生活建设的工作者存在“专干不专”、“管文化的专职干部不管文化”的现象。

  (四)“轻文化、重经济”的体制性因素。部分乡镇领导只追求经济发展,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项目和资金上,农村文化生活建设根本不纳入地方的发展规划,更挤不上财政支出项目,同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情况,对文化考核无硬性指标。因此形成农村文化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五)资金不足,培训不够。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支持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少,因此致使一些文化基础设备无能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时无资金开展活动,同时因经费困难,上级文化部门很少组织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致使基层工作者综合业务素质低,组织、协调及带动能力差,出现农村文化活动开展难的现象。 三、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树立农村文化建设远大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综合水平进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广场、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新型农村文化队伍。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积极发展固定放映场(点),恢复农村集镇影剧院并建设数字化电影院。要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广开渠道,通过开展科教片专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未成年人教育片专场、农民喜庆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农村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省农村电影市场真正启动起来、繁荣起来,使农村电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到20xx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送到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五)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特点,人员能进能出,职务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

  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相关文章: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秀范文09-20

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2-13

2017年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9-14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10-03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8-14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推荐(通用12篇)08-23

2015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09-28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农村调研报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