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养老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11 16:33:0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养老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养老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老调研报告

养老调研报告1

  现阶段养老体系建设分为政策兜底供养、健康为主旅游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保健养生养老、社会化服务养老等养老模式。据统计2015年我县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0%,我县人口结构已经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和养老市场需求呈现与日俱增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养生,养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养老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和挑战。

  一、我县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发展与运营现状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构建养老机构政策养老为主、引导社会参与建设民营养老院为辅,主要模式为政策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方式,构成了我县现有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全县农村敬老院原状和发展沿革 2006年前我县五保供养主要是分散供养,2006年后经县政府研究通过国有资产整合,开始改建农村敬老院,现有农村敬老院3个,分别为新添乡**敬老院、安靖乡安靖敬老院、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5.12”地震是申请与社会福利中心打捆建设严道镇严道敬老院。新添乡**敬老院在2007年由原**乡政府办公楼改造而建,改造建成的敬老院床位数50张,2011年经县政府同意争取上级敬老院改造资金又改建了原**小学教师宿舍楼,改建后新增48张床位。安靖乡安靖敬老院2006年(我县第一个农村敬老院),由原顺江小学顺江分校村小改造而成,床位数24张。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2007年由泗坪中学教师宿舍楼改造而成,床位数60张。同时2008年“5.12”地震后新建社会福利中心与严道敬老院打捆修建,占地23亩,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建有老年公寓楼2栋,床位数100张,办公楼一栋、食堂一栋。以上养老床位数284张,由于起点低、实施设备与老年公寓要求有很大差距、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养老发展需求。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建成营运 芦山“4.20”地震后我县3个农村敬老院和福利中心扩建全部纳入灾后重建总规项目。其中:**敬老院在原**小学内新修三层老年公寓2栋餐厅等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由达州市慈善会捐建,新增床位100张。花滩敬老院由安靖敬老院,异地在石桥原中心小学校重建,总投资750万元,新建三层公寓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新增100张床位。泗坪敬老院在原址重建,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援建资金700万元,新建四层带电梯公寓楼一栋,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新增100张床位。社会福利中心在小坪山新修两层公寓楼(新命名为“银瑞楼”)一栋及70米连廊等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新增100张床位,总援建资金780万元(四川银监局380万元,省慈善总会400万元),项目全部依据四川省三星级农村敬老院标准建设,全县公办养老床位达600张,依据《四川省2015-2017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安排意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的目标我县基本达标。根据全国老龄化递增速度预测和我县政策性共养老人递增速度,基本可以满足由政府供养的五保老人和部份社化供养老人。

  ——农村敬老院管理与供养现状 目前我县有农村五保老人302人,城市三无人员21人,集中供养97人,分散供养226人。全县敬老院分布已形成片区服务和相互?充格局,四个片区都建有敬老院,在县城有福利中心。供养标准集中供养400元/人·月(与省上标准一致),分散280元/人·月(高于省上3000元/年·人的标准)。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以农村三星级敬老院管理为目标,行政上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突出做好敬老院院所工作人员培训,实现持证上岗。细化服务科目,个体化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全部购买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实行互助互帮服务,合理达配老年人住宿,弥补服务人员不足。安全上以人为本,突出老年人特点,改造相关辅助设施,今年所有敬老院将安装监控设备,确保老年人安全。

  ——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起步 将民建民营养老院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内容,引导民间资间投资新建民营养老院,2015年依托原龙苍沟镇万年村祝家庄建成的陶家坝养老院、**乡**渡假村的**县**康复院改造建成了2家民建民营养老院,建成后新增养老床位100张,县政府按养老床位1.1万元/张标准,补助到位资金110万元。2016年2个民营养老院的扩建纳入了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新扩建养老床位100张,目前陶家坝养老院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康复院已完成了项目的设计。

  ——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为补充的散居老人提供养老服务项目正常推进 2014年、2015年建立城市和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为所在村(居)独居留守老人提供助餐、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和文体娱乐等服务。结合“4.20”灾后重建,2014年、2015年依托农村老年活动中心投资36万元,利用老年协会活动室和村委会闲置资产改造,添置老年活动用品,建成15个农村幸福院。覆盖农村老年人口2337人,覆盖独居、留守老人数909人。

  ——居家养老为主的“9073”工程养老服务模式正在形成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或企业,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为90%老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7%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老人提供集中养老服务。2014年、2015年对3390名60周岁以上困难和失能、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年服务费300元,共计支付服务费用101.7万元,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2015年,对凡持有**县常住户口县年满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的老年人,均可申请享受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90至99周岁(含9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80至89周岁(含8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2015年全年共发放高龄津贴40685人次222.85万元。

  (二)医养结合与健康旅游商贸休闲养老产业现状

  ——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 主要是为老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健康食品和保健品、项目建设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医疗养老服务开展我县主要是由卫计部门组织各医疗单位开展的康复、保健、理疗等内容,如县医院中医科开设了康复理疗项目,为老年病康复提供了一定服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大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已经转移到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这类食品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近年来,我县健康食品和保健品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市场需求还很大。全县生态观光茶园、生态蔬菜生产基地等。针对老年群体的营养保健品商店也逐步增多。

  ——促进发展旅游商贸休闲养老服务 旅游健康养老和老年商贸休闲养老,旅游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为养老服务提供了生态自然健康服务,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我县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中将康养产业作为了十三五发展主要内容,规划的主要项目有《**县新添康养中心项目》、《**县医养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县车家坪老年公寓整体开发项目》、《**县高端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县高端旅游度假养老产业项目》和《**县旅游度假养生产业项目》等6个养老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个亿,主要是依托建设鸽子花都生态**,在打造龙苍沟旅游景区和牛背山风景区等重点发展项目的同时,带动了我县生态养生旅游。每年夏季有许多老年人到龙苍沟及周边进行候鸟式养老,促进三次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业发展 2015年,我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改造兴办了陶家坝养老院和**康复院,围绕群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广泛开发季节养老、健康养护、qi牌娱乐等各种消费项目,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休闲娱乐设施。县城和集镇针对老年人保健养护,新办了许多针灸、药膳养生、足浴、按摩、美容养颜等养生康复产业,迎合老年人消费市场需求。大众健身项目,如广场舞等也成为中老年人健身休闲的热点。

  二、我县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养康养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社会工程,涵盖了政府与民间、医疗与卫生、食品与生态、旅游与休闲、服务与管理,发展与提升、经济与社会等领域。

  ——养老项目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养老体系

  我县康养产业项目模式单一,多年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发展养老产业,形成了以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养老产业,养老服务的范围尽限于政府供养部份人员。最近三年我县探索开展了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民营养老为辅、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院为补充养老产业发展模式,这些项目建设与服务范围还是体现在初级阶段,主要服务还是以政府供养为主,政府直接参与提供养老服务,民间资金投入没有积极性,民营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实质上的康养体系还没有形成。

  ——养老资源利用率低,没有整合现有养老资源

  全县公建养老院床位达600张,现实际入住使用床位100张,使用率只有17%,公建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不高,空余床位达83%,由于入住率低,导致养老运行成本增加。加之,现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不够,专业护理人员缺失,养老服务水平留停在吃饱、穿暖、有医的状态,入住老人文化生活单一,一般就是看看电视、晒晒聊聊天。民办养老机构刚起步,如何适应市场,发挥其辅助功能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在居家养老方面,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面临生活和精神无人照顾境遇,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缺乏专业的社会组织和家政、养老服务公司(企业)承办,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近几年来由于灾后重建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村级老年协会面临自然消亡,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娱乐的功能减弱和消失。

  ——医养结合康养服务体系缺失,没有形成医养结合

  目前我县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没有形成,医养为主要手段的康养项目还只在县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内部份科室开展,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年病医院,整对涉老医疗技术手段和水平不高,专业护理不到位。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享受医疗服务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不高,健康知识宣传普及还不到位,有的甚至被“江湖郎中”占领阵地,成为康养产业的一个瓶颈。本县生态健康食品与传统有效保健食药兼并产品生产规模较小,受各方面制约本地健康食品没有有效进入市场。

  ——老年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滞后,没有体现旅游健康养老

  由于我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健康旅游的相关配套实施较少,宣传推介方式落后,需经10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发展**旅游业,但是并没形成具有**特色的健康旅游商贸休闲产业链,健康旅游产业优势还没有挖掘出来,为老年服务的旅游设施设备不完善,特别是老年旅游交通服务制约老年人健康旅游。老年商贸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城镇发展区内基础好,发展也较好,偏远山区农村较差,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较少,主要停留在住宿餐饮、qi牌娱乐。大众健身活动开展不规范,广场舞、健身舞(操)缺乏专业指导。老年康养周边土特产品、康养知识普及缺乏,导致老年人对康养产品选择使用上存在较大误区。

  ——康养管理与康养需求有差距,没有康养管理标准

  提供科学的康养管理是康养市场健康发展需求,当前康养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我县康养管理手段还只是停留在行业管理基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养老管理模式没有形成有效标准管理体系,以医院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养标准只是用医疗方面标准进行管理,没有针对性把医疗与养老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医养结合,以养老为主的管理标准。在老年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上,重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和建设,轻老年旅游商贸休闲产业发展和建设。由于没有一个康养产业发展纲要、目标和标准,康养产业发展处在自生自我发展状态,康养管理无法满足与日具增的.康养产业发展需求。

  三、康养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出台《**县康养发展与康养管理服务发展纲要》,构建康养产业的发展体系。突出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生态特点,制定我县康养产业建设与发展、管理与服务、运行与补贴、管理与监督的标准。对生态康养进行分功能合理布局,在开发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在挖掘中建设我县康养产业,保护好利用好我县生态优势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作用。同时,随着我县城镇化和农村聚居点社区化步伐加快,必须把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生态健康宜居县城结合起来,在规划和建设的同时配套相应的生态健康宜居配套设施,增强城市的生态健康功能,突出生态养老康养建设目标。

  (二)改进现有养老模式,提升养老服务产业水平。试行“公建民营、民营公补”模式养老服务体制,即在满足政策供养需求前提下,将部分公办敬老院民用化,带动公、民敬老院齐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养老院,落实民营养老院建设?助资金(省上提出每建一个床位?助1.1万元,省财政补助60%,县财政配套40%),力争2015-2017年民办养老机构每年完成100张床位,三年完成300张,满足日益增长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完善敬老院养老行政管理、护理人才培训近、中、远期培训计划,先期以公办人员培训为主导,去年我们根据省民政厅安排,安排敬老院管理人员参加了由省上组织天津市民政局援助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同时也动员了社会热心养老服务人员参加,这方面效果不是很好,还需在今后工作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提升全社会关心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中期组织动员民办养老院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目前我县已有一家提出意向性地要办民办养老院,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做好申报审批筹建等服务指导工作,动员参加各级组织养老服务培训,实现敬(养)老院所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持证率100%,远期目标实现敬老院实现管理专业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化。实现养老服务标准化,原则上5—8个老人需配备1名护理(管理)人员,建议县上逐年增加招入养老管理人员,将护理内专业招入标准降低,建议护理方面招用具有中专学业护理专业并取得了护理资格人员,充实敬老院管理人员。将临时性管理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聘用35岁以上45岁以下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补充敬老院管理人员不足。整合资金、政策、资产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产业,认真落实《四川省2015年-2017年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第三方提供服务,稳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一方面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独居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去年2000人民生工程任务,标准300元/人·年,省财政?助35%,105元/人·年,剩下由本级财政承担,去年探索性地完成了任务,2015、2016、2017每年完成3390人,合计完成10170人)。我县2015年建成城市社区日照料项目2个,2016年2个,2015年建成农村日间照料建设项目1个,2016年建成农村日间照料建设项目1个(去年已在严道镇依托城西社区试点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补助标准30万元,省财政补助35%自筹65%,2014年省财政补助到位资金10.5万元,在**乡依托**试点建成农村日间照料项目1个,在**依托敬老院试点“敬老院+村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1个,?助标准25万元,省财政补助35%,自筹65%,2014年省财政已补助到位建设资金8.75万元)。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形成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集中供养相互?充养老服务体系。

  (三)建立具有特色养老模式,激活现有康养资源。探索建立“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制定和出台鼓励医疗机构加入医养结合的指导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敬老院、养老院空余床位和设施,挖掘医院潜在医疗技术和床位资源走出一条“医养结合”的新路子,如养老院与医院合作,实行医养一体化,由医院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由养老机构负责生活、扶理等服务。盘活公建养老机构资产,开展公建民营、公建公营、民建民营、建养补助康养发展模式,改造提升一批旅游服务设施,使其发挥在健康养老应有的作用,适时推出公建民营养老设施,前三年实行“零租金”运作,后续采取政府补贴,营运方缴纳成本拆旧金。加快康养旅游产业项目规划和实施,在主要旅游区建设适合老年人旅游的项目,增添必要老年设施设备,形成“健康旅游+食药产品”的旅游老年商贸休闲和健康食品、保健品、康养产品的产业链。

  (四)加快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康养管理与专业服务队伍。制定康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根据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通过长中短期培训、在岗培训、进修培训、讲座培训、交流互动等方式,实现养老产业人员持证上岗100%,管理人员培训100%,专业服务人员培训100%,提升康养产业管理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采取人才引进优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人才考聘方案,采用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的方式引进健康养老专业技术人才,设置康养产业公益性岗位,补充增强康养人才队伍。实行优劣淘汰管理,在发展康养产业中注重量的发展,也注重质的发展,实行管理考核、评定等级、星级发展管理监督模式,形成良性优胜劣汰竞争格局。

  (五)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康养产业影响面。宣传的重点是找准康养定位点,体现“养老、养生、养心、养身”四个方面,突出“生态、水质、气候、食药品兼用”康养产业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挖掘县域内风景旅游、人文地理、交通生态文化中的传统养生元素,并将我县养生文化进行打造、包装推出。大力发展我县健康生态农产品、生态野生产品、食药兼并传统立品,建立起采摘、体验、食用、医疗、关光为一体生态康养产品。

养老调研报告2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及生活保障工作,已成为县委和政府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局就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其间,调研组深入到各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项目用地量越来越大,征地工作所带来的农民保障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征地任务重、面积大的主要集中在杨和、望远、望洪、胜利等乡镇。根据提供数据,各乡镇被征地涉农人口27855人。从征地用途上来看,杨和镇主要是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建设用地,望远镇、闽宁镇主要集中为工业园和企业用地,望洪镇、李俊镇主要为中心村建设用地。截至目前,全县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共909人,已享受待遇663人。

  应该说,县委、政府对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征地工作所引发的矛盾。但总体看,我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农民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心里发虚,担心被征地后没有退路,生活没有保障;二是有的农民对养老保险不甚了解,没有认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担心个人出资有去无回,对养老保险工作怀有抵触情绪。(二)财政压力过大。目前,xxxx县所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都由xxxx县社保局管理,到龄农民享受由社保局统筹发放的养老保险金。全县截止至今应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人数909人,随着征地范围扩大以及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到龄农民开始享受养老保险金(补贴),财政供给将呈几何级数上升,给本不宽裕的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倘若因地方财政困难而难以维系养老保险金(补贴)的发放,将会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基本养老金过低。目前,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为每年1620元。有的农民说:一年1620元的养老保险金,我种一亩大棚不景气时的年收入也有3000元啊,这样的保障又能起多大作用。(四)就业培训滞后。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充分化。目前各地由于财政紧张、农民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不健全,被征地农民一时难以找到较为合适的工作,尤其集中体现在“4050”人员和无一技之长的农民。

  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征用不可避免,被征地农民将越来越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站在维护农民权益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角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活、生存的重要场所和基础,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上加以组织实施。要广泛宣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通过深入宣传和对比分析,使他们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被征地农民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是爱民、利民、惠民的具体体现,从而把被动征地农民的力量,转化为促进县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自觉行动。

  (二)出台统一政策。县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对被征农民地情况作统一安排。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根据我县发展总体规划,按地段、地类划分区域,不同使用类型定价不同,每一区域确定一个合理的`基准地价,实施统一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地价、统一划扣、统一办理,这样既可有效避免因农民之间互相攀比而引发的矛盾,又能体现征地和办理养老保险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条件要统一标准、统一计算口径,建议以村(组)为单位,将人均剩余不足0。5亩的农民列入办理对象。

  (三)健全管理运行机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工作。目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由社保局负责组织实施,建议设立独立科室,采取专人负责、定时办结的工作方式,以解决效率不高、办理时间长的矛盾。必要时对一些影响大、涉及广的征地项目,可采用集中办理的形式进行;对确实不能及时办理的,要向农民解释清楚并承诺办结时间。

  (四)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问题,首要的是让农民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利用“短、平、快”的培训方式,让农民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对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质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农民,可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为工业园区和技术型企业提供用工保障,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农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在本县范围内享受与下岗失业人员同等的优惠待遇。

养老调研报告3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如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主要承担孤老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以及其他有机构养老需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省委、省政府把养老机构建设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监测指标体系,市委、市政府也把养老机构建设作为落实民生幸福工程、构建社会建设“十大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重点推进。为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等形式对我市养老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全国进入老龄社会最早、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截止6月底,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预测数)192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养老机构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今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各类养老机构项目45个,总投资11.5亿元、总床位数11085张。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30家(公办养老机构110家、民办养老机构120家),床位总数5.46万张,位居全省第二。如东县马塘敬老院、港闸区陈桥敬老院等25家养老机构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省级文明敬老院,市社会福利中心等11家养老机构被评为省示范性养老机构,启东市荣获全国农村五保工作先进集体,如皋市被评为全国第三批示范养老活动单位,启东市的农村关爱之家建设经验被国家民政部向全国推广,海安县曲塘镇敬老院荣获全国农村五保工作先进单位。

  (一)公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示范托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10家,其中城镇社会福利中心13家,床位数3726张;农村敬老院97家,床位数23428张。一是城镇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进程加快。“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近5亿元,通州区社会福利中心、港闸区市北养老服务中心、海门市养老中心、崇川区观音山镇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规模大、设施新、档次高的城市社会福利中心相继开工建设。目前,市社会福利中心(阳光老年公寓)三期工程开业运营,如东县社会福利中心工程已竣工验收,开发区星湖护理院主体已建成。二是农村敬老院达标改造力度加大。今市共有70家敬老院达到“三有三能六达标”标准,占敬老院总数的72%。启东市注重加强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制定了249项敬老院管理服务标准,通过了“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全省仅此一家。三是公办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建成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院)16家;在建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院)14家。截止目前,全市“三无”、“五保”老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二)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多元服务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养老机构120家,床位数12695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银行业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省民政厅通报转发了文件做法。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已有12家银行向各类养老机构发放贷款7500万元。一是促进了闲置资源转化利用。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2200多万元,支持7家小企业改建为养老机构,盘活社会存量闲置资产超亿元。二是加快了医养融合发展。不少银行对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投贷实行倾斜,如皋农商行对如皋博爱医院发放贷款1000万元,支持其推进老年护理院建设。三是推动了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邮储银行启东市支行向下岗女工盛叶红发放贷款15万元,支持其在创办爱心托老所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办该市首个老年关爱之家;邮储银行海门市支行向海门康福托老院投资人发放贷款8万元,支持其对床位、安全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并获颁经营许可证。制定完成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对市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近期、远期()建设确定空间布局,做到“四定”(定点、定量、定序、定位)。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启东市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出台《社会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为养老机构发展预留了生存空间。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模式。在坚持“原人员性质不变、老人生活质量不变、原有房屋性质不变”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试点,目前如皋市社会福利中心、海门市老年活动中心、余东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已取得良好成效。民办护理院发展势头良好。我市长青乐龄护理院、大生护理院等民办护理院运营情况较好,入住率均达到50%左右,入住老人95%以上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问题,减轻其家人的负担。

  (三)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一是加强机构监管服务。在苏中苏北率先出台《南通市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服务标准(试行)》,规范了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全市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不定期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管理隐患。对全市84家未注册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了全面整治,共清理整改未注册民办养老机构35家。二是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今年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依托体臣卫校和科技人员进修学院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今年 586名养老护理员接受了老年人心理、生理、护理等20项专业知识培训,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培训任务,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70.04%,有效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培育机构品牌。通过开展养老机构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发展南通市养老机构的各类典型,涌现出南通市社会福利中心(阳光老年公寓)、启东市中心敬老院、海安县社会福利中心、常青乐龄护理院等一批在业内有较大影响、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养老机构品牌。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养老机构建设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相比、与我市实际情况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养老床位建设任务重。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看,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9073”格局(即至20,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和下一步“9064”格局(即至20,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6%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4%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要求,我市养老床位总数还明显不足。根据“十二五”目标,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要达到30张,今明两年全市需新增养老床位约1万张以上,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养老床位结构不合理。公办养老床位占比高、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床位占比偏低,一般性养老床位占比高、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偏低。目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40.1%(20xx年目标为50%),护理型养老床位数平均占比仅为21.7%(20xx年目标为30%)。

  三是专业服务力量比较薄弱。现有护理员队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不熟、护理水平不高、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整体水平滞后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苦脏累等因素,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很少。我市虽然实施了护理员岗位补贴政策,但由于门槛较高,文化程度低无法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护理员无法享受岗位补贴。一些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

  四是瓶颈制约问题突出。第一,用地难。由于认识问题和其他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养老服务用地性质及指标等瓶颈因素长期得不到突破,制约了养老服务特别是民办养老服务的发展。第二,融资难。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资产属性(租赁)和单位性质(民非)等原因,市场融资难度较大。第三,达标难。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养老机构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建设等方面存在审批手续不齐全及消防不达标等情况,不少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整改换证、达到新设立养老机构的条件难度较大。

  三、对策建议

  今后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的指导思想,确保托底功能、立足服务本地,以满足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需求为重点,坚持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并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并举,统筹推进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颐养天年。20xx年目标任务是: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0张,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5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30%,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年目标任务是: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70%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一)着力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养老机构科学发展。一是按照定点、定量、定序、定位的“四定”要求,制定出台市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科学指导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层级清晰、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全民共享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二是指导各县(市)制定至20xx年的养老设施布局规划,重点把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落实到规划和具体项目上,确保规划指标落实到位,具体项目落地生根。三是充分利用闲置学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中村改造等现有资源建设养老机构,使养老机构布局更加合理、方便入住。

  (二)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积极发挥支撑服务作用。一是加快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通州区社会福利中心、海门市养老中心、港闸区市北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争取早日建成运营,着力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重点为城乡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落实好入住养老机构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的定额补贴。二是继续推进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围绕省、市相关目标任务,安排市级福彩公益金并争取省级资金扶持,加大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20xx年全市所有敬老院均达到三有三能六达标标准。在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生活的前提下,拓展社会寄养、日托照料等多种功能,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加大投入,扩大收住对象,无偿或低收费收住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力争选择1家较好的敬老院作为试点,更新设施设备,老人房间内配备空调、电视机等电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地暖改造。三是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完善、落实各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准入门槛,为其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发展养老机构。新建的养老机构可设立单人间、双人间、套间等不同房间,从而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定价;民办养老机构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入住率和老人满意率。

  (三)稳步推进养老机制改革,逐步实施公建民营试点。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转制运营的具体办法,对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重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合作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今后新建公办养老机构首选公建民营方式。逐步推进改革试点。对已投入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福利院、敬老院)进行认真调研分析,逐步推进运营机制的改革试点,发挥市场(社会)主体作用。在认真推广如皋、海门公建民营试点做法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各地民间资本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每个县(市)和通州区年内至少选择1家敬老院进行公建民营试点,进一步激活机制,提高入住率。

  (四)积极招引机构养老项目,努力打造养老服务园区。将招引养老服务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的大盘子统筹考虑,重点招引品牌信誉好、连锁规模大、服务能力强、市场开拓广的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企业和项目到本地落户,带动本地养老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养老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业园区。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的通知》,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化解养老服务项目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积极推动将养老服务产业重点项目纳入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企业创建“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推进品牌及标准化建设,争取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

  (五)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快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一是推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模式,科学统筹规划医疗设施和养老设施布局,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卫生健康服务便捷对接。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鼓励一、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增挂、增设护理院,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及二级以下医院新建或扩建床位中不少于50%的床位为养老护理床位。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100张床位及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应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100张床位以下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可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二是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责任险。积极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起草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意见,增强老年人接受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三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提高社区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慢性病管理等社区卫生服务。市区老年人每年安排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配备康复辅助器具。

  (六)认真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努力破解发展要素瓶颈。一是研究落实相关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研究、完善我市鼓励扶持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南通陆海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加强上级政策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我市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全市机构养老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努力破解土地瓶颈。将养老机构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推广启东经验,加快研究出台厂房、学校、卫生院等用地改为养老服务用地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土地出让金和建设配套费征缴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着力加大监管力度。认真执行新实施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确保养老机构规范运营和管理。督促所有养老机构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范,细化预案措施,防止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四是努力破解换证难题。对已经运营较长时间的养老机构相关手续不完备的,可明确替代办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消防标准。

  (七)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老专业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技能培训。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70.1%。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中高级以上职称护理员的比重。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妥善处理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护理人员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同时加强对老人的精神关爱,不断丰富老人的日间生活,创造和谐养护环境。三是提高人才待遇。落实好持证护工的特殊公益性岗位补贴,降低岗位补贴门槛,适时提高岗位补贴标准,对取得中高级以上职称和护理工龄较长的护理员加大岗位补贴力度。落实养老机构医护人员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的具体措施。增加敬老院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确保敬老院服务人员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四是营造社会氛围。通过一年一度的“敬老月”等活动,开展优秀护理员或“最美护工”等评比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尊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养老调研报告4

  解决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我们调研,在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中,还有许多存在问题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经济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现行“一刀切”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实行。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依然薄弱,集体补助部分不能到位。

  三是失去土地后收入不稳定,被征地农民个人经济实力较弱。

  四是被征地农民理解政策有偏差,参保意识不强。

  五是被征地农民未及时就业,造成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六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急需进一步完善。

  加快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步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今后一段时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逐步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使被征地农民充分享受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二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制定符合被征地农民养老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保险政策。

  三是积极研究完善具体的配套制度,解除被征地农民的顾虑和疑问,使被征地农民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都能从中体现并解决。

  四是促进被征地农民及时就业。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和引导三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帮助文化程度较高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就业。制定三年培训规划,为尽快转岗打下基础。

  五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征地工作的管理,时调整现行征地政策,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六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被征地农民转变他们“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树立“保险养老”的新观念,不断提高他们参保的积极性。

养老调研报告5

  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养老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矛盾,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工作部署,5月12日至19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邓刚率领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到xx、xx、杭州学习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xx年5月27日至31日,由邓刚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及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共17人,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视察组先后实地视察了解市社会福利院和水城县社会福利中心,老鹰山镇敬老院,红桥新区老年养护楼及养老地产在建项目,凤凰社区、水木清华、xx社区、白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8个机构和站点,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组织委员座谈讨论。调研组由5人组成,先后前往盘县柏果、鸡场坪、刘官敬老院,六枝特区落别、新窑敬老院,塔山社区幸福院和廻龙溪在建的老年公寓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委员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和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以敬老院为支撑,幸福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格局。养老服务正逐步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截至xx年底,全市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城市福利院4家,农村敬老院91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其他类别14家)。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76家。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1595张,60岁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平均拥有养老床位数30.5张。具体做法为:

  1、强化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题之一。xx年印发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府发〔xx〕14号)。《实施意见》对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从土地落实、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并明确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民办养老机构可享受与公办养老机构相同的土地政策,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对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认真研究,大胆创新,探索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了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统筹推进大健康发展战略,将医养结合、农旅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抓手,把“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休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不断融入到新型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中,着力推进和努力打造“足不出户养老、上门服务养老”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2、积极开发养老项目,夯实养老服务基础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5家,养老床位5607张。二是强化农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91所,率先在全省实现敬老院的全覆盖。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农村幸福院176所,xx年省老龄办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观摩会。四是着力推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等各种服务,初步形成一种“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社会氛围,今年省老龄办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居家养老服务现场观摩会。

  3、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xx社区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打造医养结合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实现老年人前院看病、后院养老的目标。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视察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养老服务从床位看,农村多、城市少;从性质上看,公办多,民办少;从规格上看,中低端多、高端少;从经营模式上看,单一养老多,医护结合、农旅养结合少。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虽然由民政部门主管,但涉及部门多、层面多,养老服务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如在民政内部具有养老服务职能的有老龄委办、社会救助局、社会福利科三个部门负责,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机制不活。对政策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够。如根据国家有关养老服务政策规定,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养老机构建设不够规范。一是配套设施简陋。大部分养老机构内没有无障碍通道和辅助设施,许多农村敬老院房间内无独立的卫生间,大部分农村敬老院设施陈旧,环境较差。除了政府兜底部分,很难吸引社会老人入住。二是全市规模较大的敬老院缺乏必要的人员接送、物资采购等业务用车。

  3、养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专业化管护人员缺乏。如盘县柏果镇敬老院入住率已达70%,但管护人员只有11人,且现有管理、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标准、规范的护理程序。二是管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如六枝特区许多通过招考进入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被乡镇政府抽调到其他岗位。三是养老服务严重缺乏社会工作者和自愿者(全市持证社工43人,其中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不足20人)。四是全市境内没有一家养老机构取得消防合格证审批手续,制约对养老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兑现。

  4、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我市目前机构养老床位仅占老年群体的3.4%。按照省下达的任务,“十三五”末我市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20000张,目前仅有各类床位11595张,床位缺口近9000张。二是居家养老基础薄弱。社区老年活动平台建设不足,公益性养老用房相对紧张,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5、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尽管我市加大床位补贴力度,在省补贴每张床位3000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补贴3000元,由于养老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前来咨询的多,真正洽谈的少,追求政策支持的多,诚心投入的少,目前没有一家民办养老综合机构落地建设,全市民营养老床位仅占总床位的13%左右,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数。

  二、外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及经验

  (一)组织保障有力,财政投入力度大。xx、xx、杭州等地的养老服务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兼任,明确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本级财政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补贴每床每年1200元。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为市县按2:8补助3000元,运营补贴为每床每年市县按2:8补助200元。

  (二)运行机制统一,部门配合紧密。明确由一家单位(民政局或老龄委)牵头总负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其他成员单位在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下开展工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例如:发改部门优先审查立项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兑现养老服务各类补贴,住建部门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相应面积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人资社保部门全力组织所需的人才培训等。这样的运行机制促进职能统一、政令畅通、各尽其职、成效明显。

  (三)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xx、xx、杭州等地积极与国内养老服务专家团队合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养老床位从普通型向护理型床位转变。目前,上述地方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50%以上,(我市提出在20xx年底前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30%),护理型床位有效地为老人提供更为周到、专业、全面的照护。

  (四)政策创制力度极大,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养老政策文件,许多政策措施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面。如xx市率先提出“9064”养老服务体系概念,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率先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资金(首期财政注入5000万元),同时财政专门设立“养老服务事业经费”(按每个老人26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预算)。通过政府引导并支持民办运营“虚拟养老院”。建设居家养老指导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人提供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社工、专业组织等为老人提供服务主体(xx市持有社工资格证的专业人员6000余人,仅一个社区内就有11名社工固定服务),基本实现“9064”目标(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4%的老人进入机构养老),解决了老龄群体中占主导地位90%的老人的需求。

  (五)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力雄厚。为使养老服务有承接主体,由财政专门对养老专业人才进行补贴。例如:设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对学习相关专业后从事养老服务管理或护理职位满一年的,根据学历不同给予2万至4万不等的补贴)、持证补贴(对持有养老护理执业资格证书且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根据等级每月由财政给予200元到800元不等的补贴)和社保补贴(对从事养老管理和护理的,其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部分由财政补贴),由于补贴充足,吸引、稳定大量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三、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监管养老服务建设,并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眼大局,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敢于担当。需要整改完善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后,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消防合格证的办理),避免因不作为或慢作为,对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制约。二是建立统一的部门运行管理机制,将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监管,更好的发挥各类养老机构作用。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以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精准发力。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助老服务建设。结合我市“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云”,构建养老服务综合性信息平台。三是将福彩公益金和其他财政用于养老服务的资金支持的方向和力度向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倾斜,统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四是可建立养老服务基金,首期基金可从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方面注入,并建立稳定的补充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解决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五是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结合六盘水实际,制定出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养老人才入职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制度,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等专业学习,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稳定养老服务队伍,鼓励长期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二是加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宣传、引导、培育和登记管理,培养壮大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

  一是着力推进公建民营模式,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由民间力量管理经营。

  二是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鼓励资助力度, 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标准。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生态休闲度假养老,大力发展我市休闲度假养老服务业。四是民政、财政部门扩大政府补贴的覆盖面,让更多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总体规划。根据我市老龄人口数量增长和养老需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档次、服务范围以及资金保障、用地安排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各级社会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做到公益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和利用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的文化、娱乐设施及场地等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发展老年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服务。

养老调研报告6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3-4月份,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内司)工委会同区人大法制(内司)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的带领下,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走访了北洋、宁溪、上垟、茅畲、江口等地的敬老院、养老院、护理院和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与新前西X老年公寓,召开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府办、区发改局、区国土局、区住建局、区规划分局等相关单位与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区民政局的专题工作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区从xx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0年。截止xx年底(下同),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3.8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2.6%,与xx年(下同)同期相比上升2.6%,老年人口增加迅猛,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我区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养老服务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显著提高,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一)养老服务形式不断丰富。一是养老机构条件不断改善。

  我区现有各类养老机构4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4家,民办养老机构28家,床位总数5574X,关停了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消防隐患严重的养老机构,新建、扩建和改造了一批乡镇敬老院,与xx年同比养老机构减少5家,但床位数增加了1300多X,约增加30%。二是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发展迅速。我区积极探索多渠道发展模式,逐步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共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73家,增加了212家,同比增加约132%。三是村级养老机构出现新形态。有些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积极探索利用村集体资金建成老年公寓,为本村的老年人提供集中提供住宿、就餐,如新前街道西X村。

  (二)养老服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得到推广,实现了“以院养院”,提高了床位利用率。现已有7家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经营模式。“医养结合”模式不断扩展,探索建立在医疗机构开设养老院、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三种医养结合模式。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引进“一家亲”推广社区智慧养老,着力推进机构、社区、社会和家庭等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养老服务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区政府在xx年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xx年我区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出台了《黄岩区养老院质量提升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养老机构规X化运营。建立养老需求评估、服务补贴制度,完成评估13.5万人,享受补贴的有3500多人。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用房规定,目前已有9个拍卖地块落实了居家养老配套用房。

  (四)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近几年,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共投资1.3亿元新建区福利中心,计划xx年底前建成使用。投入400多万元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改造。补助1682万元,加大对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扶持力度。投资20xx万元改造老城区背街小巷和老旧社区(小区)的基础设施。

  二、我区养老服务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近年来,虽然区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看,我区养老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制约因素还比较多。一是用地难。在用地指标紧X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办养老项目落地难。相关手续比较繁琐,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速度较慢。二是取得补助难。我区部分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民办养老机构和村级老年公寓因缺少土地证和房产证等硬性条件,不能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无法取得相应的补助资金。三是持续运行难。养老机构一般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机构一般在收费、资源、经验上不占优势,基本上初期亏损多,长期运营难。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收费大都在900-1200元之间。

  (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依托村居、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就地安养的实际需要。已建成的居家照料中心,受运营经费、管理服务人员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的照料中心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城乡社区基础设施硬件条件不佳,有些城市社区缺少照料中心用房,尤其是数量众多的城镇老旧小区建设和改造难度大,场地设施权属复杂。

  (三)养老服务队伍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我区应对老龄化、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时间不长,体系建设偏重搭框架,重硬件建设、资金补助、服务形式,对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专业内涵研究不够多。现有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难以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严重不足。

  (四)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经验型的服务形态占多数,还缺乏全面有效的行业标准、行业管理规X和评价机制。虽然成立了区、乡镇街道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但由于人员、技术等原因,监管作用未发挥到位。

  三、建议和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社会养老氛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区的老年人口将不断增加,老龄化率将不断上升。区政府与有关部门应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市场培育、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着力构建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民政、发改、国土、建设、规划、消防、卫生等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分析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各自职责,在体系规划、土地供应、设施配套、医养融合等方面,研究推出切实举措,形成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同时要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区政府要着眼于保障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发挥托底功能。要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ppp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从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转变。落实用地优惠政策,探索政府以土地等作为股权投资,破解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题,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展“互联网+”养老行动,推进养老智慧社区建设,引导物业、家政等相关行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产品供给。

  (三)强化监管,规X行为,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研究出台居家服务、机构服务、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质量考核评估机制,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规X化、数字化。进一步明确民政、老龄、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防止以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为名变相改变用地性质从事房地产开发。加强养老服务场所安全管理,与时查处各类侵害老人合法权益的XX行为,逐步形成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

  (四)加大培训,提升水平,注重养老服务质量。要积极培育专业人才,加快专业教育步伐,规X培训体系,提高护理员队伍专业素养。要积极探索医院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利用医院的优势资源为养老机构提供相应培训,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鼓励和支持退休医护人员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进一步落实入职奖补制度,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养老机构管理队伍。要督促养老机构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努力提供优质的机构养老服务。要不断倡导人文关怀精神,促进养老机构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发展,切实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养老调研报告7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主题:关于社区养老院的调查

  时间:20xx年1月25号

  现在将此次的调查报告记录如下

  任务:探访养老院中的老人、查看养老院的服情况。

  总的来说,老人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每个人都过得很积极乐观,大家的情绪也比较稳定。生活很不错,只要300一月。在老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一种笑容。我认为价格很合理。

  此次我参加了一些活动。比如社区舞蹈队,合唱团。我为老人们表演了节目,老人们很开心,我也很愉快。

  我刚刚跨进敬老院,它给我的感觉是平静安宁的,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的在晒太阳,安安静静的,他们没有孩子脸上的天真,青年脸上的憧憬,中年脸上的忙碌,他们像是在思索着什么?或许是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懂得回忆吧。天空偶尔有两三只小鸟,但是他们也丝毫不感觉这气氛被小鸟的吵闹声打扰到,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沉溺于自己的幸福回忆里。院子里没有太多的绿化,只是一些古树,如同老人经历的一个世纪的洗礼,沉积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观察了敬老院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井井有条的,每天7点半就会起床吃早餐,早餐很是清淡,只是一些稀饭和馒头,但是他们却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听敬老院的阿姨说:“我们养了很多头猪啊,一个

  星期就杀一头的.,老人们吃得很好,肉也绝对放得心。”这虽然是几句普通的话语,我却感觉温暖人心,现在还有谁不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啊。他们还会评选文明老人,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觉得这样的规则会让敬老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规范。思想也会更加上进。敬老院里面还有个宽敞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还可以在里面聊天,打牌,他们也其乐融融。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人,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一个人孤单的低头坐在一个角落里面,我们走了过去,给了一些水果给他,他竟然簌簌的流下了眼泪,那是感动的泪水还是什么,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面,没有丝毫的掩饰,那样的真真切切,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这些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老人们是肤浅的,没有涵养的,不了他是那样的出众,一位叫董淑贞的老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在临死前,把1000元的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敬老院,,她不是求名利,只是求于今生无悔,终于在前几天安心的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乐的飞向天堂的。

  我还采访了院长。院长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人,很是和蔼,他说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块,村里,财政拨款,每个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时敬老院会报销医药费,政府提供老人的饮食起居等等,生活状况较好。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这里个别的服务员虽然接受过工作专业培训,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社会工作的理念精神和工作技巧,不能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尚且没有把助人自助和服务为人的理念融入到

  工作当中,更加没有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来提高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除了以上问题,还存在着敬老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等,有点点内部矛盾,也就是不和谐。这些都将成为敬老院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需要进一步解决,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介入敬老院,通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内服务人员的工作,使院里的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老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康乐街道敬老院内的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院内服务人员在日常的服务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迫切需要老年社会工作的介入,来解决老年人问题及协助和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使院内达到一种和谐共进的氛围,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延年益寿。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撤离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连续性理论和活动理论等。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包括: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有耐心、多鼓励、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以及个别化的原则等。技巧主要有怀旧与生命回顾。怀旧是老人回顾他们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而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

  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的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与怀旧不同的是,它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因此,它更系统详细,也更能让老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

  1.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老人的沟通,另一方面是与院方服务人员的沟通。与老人的沟通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小组开展前的个案阶段,与老人谈心,进行倾听,建立情感;二是活动进行中,不断征得老人们的回应,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询问他们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与完善活动。与院方的沟通则一直要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始终,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开展的活动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即老人与老人和老人与院方的沟通。

  2.同理:在每次活动方案设计后,我们都将会亲身将所设计的活动体验一下,以观察其效果,体会老人们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感受,这也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自身体验老人的感受外,我们也力求让服务人员能有所体验

  3.观察:工作人员要能够灵敏、细致的观察和判断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得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观察在小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观察老人的身体适应状况、对活动的参与情况、老人的情绪状态等各方面。

  4.其他技巧:建立关系的技巧,组织和介入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技巧等等。

  在敬老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其对象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及敬老院里的服务人员,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案主群体,其中包括:

  1.院内老年人。他们是敬老院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更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老年人自己、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人与服务人员的关系都是敬老院社会工作的重点。这三部分的关系处理和协调好了,老年人在院里生活就会比较开心快乐,产生幸福感,同时对院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敬老院变成老人温暖而幸福的家,从而实现构建和谐敬老院的目标。

  2.院内服务人员。院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是老人在院内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院内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在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敬老院的关键。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指在社会工作中,社工应用专业技巧和方法,利用一切资源,从而使案主能够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在社工的引导下自己来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里案主即是康乐街道敬老院的案主群体——老年人和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利用院内和院外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引导建立和完善院内管理制度,帮助解决院内现存的问题,提高院内老人生活质量,使老人对敬老院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敬老院真正变成老人幸福的家。

养老调研报告8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湖北武汉等地在社会养老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畅通工作机制。武汉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部署养老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发改、规划、财政、卫生、人社等48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市社会养老体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民政局,落实场地和工作人员,实行实体化运作、一体化协调。

  科学编制规划。编制并实施了《武汉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2—2020)》、《武汉市社区养老院建设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同时加强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互动,形成“10分钟养老服务圈”、“15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文化服务圈”相互呼应的格局。

  多方聚合资源。武汉市依托养老信息系统组建服务团队,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偿、低偿、无偿的定制服务。由政府和出资,采取床位投保的方式,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提升社会办养老机构的风险规避能力。黄冈市充分利用因教育资源优化撤并的学校房屋、村委会空闲办公室或租赁村内闲置的房屋,有效解决互助照料活动中心的建设场所。咸宁市走“医养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利用大型企业改制后医院闲置资源,创办以护理为特色的养老机构。

  优化政策导向。武汉市在投融资政策上拓宽信贷抵押担保范围,鼓励支持保险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土地供应政策上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准入门槛政策上降低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加快办理流程,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

  推进改革试点。武汉市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办法将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咸宁市试点建设农村互助养老,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村级老年协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优势,开展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试点建设。

  发展院办经济。黄冈市创新办院思路,发展院办经济,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开展“以副补院”活动。利用院内闲置地发展种植养殖业,不仅可以满足院民日常所需和部分生活补贴,同时也为老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和谐、安逸的生活环境。

  (二)庐江县、巢湖市、包河区在社会养老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庐江县60岁以上老人达到1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8%,高于全国合肥平均水平。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全部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低保待遇,每人每月620元,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标准每人每年2420元。困难重病老人,民政部门给予二次大病医疗救助,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长期医疗护理补助,每人每天126元。

  巢湖市60岁以上老人约2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平稳运行。出台了《巢湖市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办法》、《巢湖市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巢湖市敬老院安全管理细则》、《巢湖市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办法》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是多措并举,提高敬老院生活水平。每个院民月供养标准800元,每月发放零花钱80—100元,定期发放生活用品等。

  三是2012年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立了巢湖市五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3年巢湖市首个居家养老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凤凰社区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四是推进农村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积极做好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2013年兴建农村老年幸福院28所,2014年计划完成18所。

  包河区60岁以上老年人8.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6%。近年来积极打造“金色拐杖”养老服务品牌,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建设。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单位。一是着力强化养老事业保障措施,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老龄事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养老事业发展。今年设立了“社会发展公益金”,拿出500万元种子资金开展公益创投活动。二是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启动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改革,以点带面。以骆岗敬老院为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建成包河花园养老院,面向社会运营,实行信息化管理,医养结合的管理模式。三是探索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构建了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分级管理、统一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投资500万元建成总面积850平方米的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委托专业养老社会组织负责营运。四是积极推进专业社工介入养老服务。依托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慈善助老”项目,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购买社工岗位,通过区政府补贴,鼓励民办养老机构配备专业社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庐江县、巢湖市、包河区,我们了解到合肥养老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社会及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养老基础薄弱,是整个养老事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服务模式单一。公办养老机构一家独大,社会化养老发展滞后,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庐江县仅一家公办社会福利院,一家民办养老机构,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公办养老机构从服务对象看,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和特困人群,采用集中供养的'方式,而更多的农村空巢老人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还处在自养的初级阶段,居家养老形势严峻,目前多数由村干部、亲友、邻居提供简单的协助;从服务内容看,已建成的敬老院集中供应的老人仅能得到最基本的日常起居照料,没有专业护理。

  养老机构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脆弱。由于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巢湖市、庐江县的一些敬老院基础设施差,达不到上级要求的各项标准。除新建敬老院外,多数正式投入使用的农村敬老院设施简单,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少、待遇低,和城市养老机构及社区活动中心相比,普遍缺乏相应的娱乐文化设施,没有专业护理及精神层面的辅导及扶助。我市自

  “515敬老工程”实施以来,敬老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不高,相当部分五保老人不愿入住敬老院的情况,存在五保集中供养不足与敬老院入住率低等突出矛盾。巢湖市、庐江县、包河区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多是退下来的村干部或下岗职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社会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缺乏培训,文化偏低、专业不强、工资不高,缺乏责任心,从而造成养老机构业务仅限于保障老年人吃饱、穿暖,无法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农村保障体系不完善,服务网络不畅。体制机制不健全,缺少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缺少具体的政策支撑。无论是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还是高龄补贴,从保障范围到补贴标准,离城市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如合肥市80岁以上高龄津贴已达到年人均600元,而巢湖市、庐江县只有年人均400元。在社会救助方面,相当一部分家庭困难的老年人难以纳入保障范围,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无法保障,保大病、保住院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村敬老院缺少正常的财政保障,镇财政只能维持日常运转,后续配套设施和维修经费普遍不足。相比城市居家养老在通信、交通、网络的便捷,农村交通不便,现代化水平不高,没有建立养老服务呼叫平台,突发状况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助。

  综合背景差异,固守传统模式。一是观念差异。虽然整个社会的养老观念在转变,但是在农村地区受“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还是很重,不到不能自理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情况普遍存在,95%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对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等方式接受度和信任度偏低。二是收入差距。城市老人大多有退休金,而农村老人主要靠种地所得或由子女接济,大多数农村老人买不起养老服务。三是地域文化差异。城市老人文化素质较高,兴趣爱好广泛,居住集中,开展活动方便,而农村老人居住分散,除了聊天、打牌,基本不参与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不便于开展活动。

  三、对策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重视顶层设计作用,重点谋划农村养老事业

  在制定我市养老服务相关发展规划中,重点加强对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社会养老事业的整体规划,把农村养老服务这个短板放入全市养老服务的全局中重点谋划,以利于统筹推进我市农村事业。首先是推进城乡统筹、部门协作。以城乡统筹为基本目标,进一步促进我市社会养老事业的均衡性,减少城乡养老水平差距。加快农村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建设一体化进程。明确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在各部门间形成合力,确保养老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增强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其次是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农村集中供养项目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敬老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布点,集中资源提高中心敬老院建设水平和服务管理水平,以高水平的敬老设施吸引散居五保老人入住,提高集中供养率。对现有入住率较低的敬老院,增加运营灵活性,鼓励承担部分社会养老,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推进农村敬老院的社会化进程。三是落实相关政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作为公益性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需要公共财政支撑,更需要连续稳定的政策保障支持,完善对于建立较早的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经费补贴政策,使其也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提高运营积极性。

  (二)加强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培养多元化养老新模式

  1、摸清底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居家养老基础工作。

  要以行政村为单位摸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建立家庭、财产、健康档案,动态管理。要突出服务重点,对于高龄、“三无”、失能半失能和“空巢”等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要经常过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其生活困难。在县、乡和村社组织的推动下,充分依托和利用养老机构及其管理服务经验,整合村社相关养老服务资源,切实发挥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及日间照料所的作用,逐步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网。

  2、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鼓励试点邻里互助养老模式。

  充分利用农村邻里间距离近、感情亲、易沟通等特点,按照就近原则,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需求为目标,以“空巢”老人和轻度失能老人为互助重点,以建立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服务小组为抓手,积极吸纳农村志愿者,将志愿者与受助老人结为“邻里互助”对子,服务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探索服务方式,规范服务管理,逐步改善服务条件、丰富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扎实有序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3、拓宽思路,多元投入,整合利用农村养老资源。

  从政策方面解决敬老院的定性、定位、编制等问题,保障其享有基本的财权、人事权和编制权。从建设方面打造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大对敬老院的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争取公办福利机构设施建设资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行业,政府给予相应补助和政策优惠;指导扶持民办福利机构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寻求多种运营模式,可以借鉴咸宁市老年公寓的合作建设模式,民政部门提供土地作价入股,吸纳民营资本负责养老设施建和后期经营管理。其中公办的社会福利中心做公益性的中低档养老服务,民营资本建设的老年公寓则做高档的颐养护理服务。

  4、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推进养老机构改革试点。

  提高待遇,增加培训,加强敬老院管理从业人员队伍建

  设。可以吸纳专业民营养老机构先进经验,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或通过公办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托养中心来拓展养老服务对象和范围。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合肥市可以大胆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要求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办法,采取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有效解决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问题。

  5、提标扩面、缩小差距,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大力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金额及老龄津贴补助标准,减少和城乡差距,在有条件的村(居)积极推广老年人生活补助发放制度。医疗保障在全覆盖的同时,对于患重大疾病的老年人,应采取对社会救助或政府托底的方式给予保证,不让他们因病而返贫。比如对五保老人医疗救助重心前移,着力解决五保老人因无力垫付医疗费用放弃治疗的问题。完善现有养老保险模式,和现有五保老人护理保险制度类比,将失能及特殊慢性病老人的护理纳入养老保险范畴,扩大保障人群范围。

  6、培育试点、医养结合,实现农村医疗养老资源融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既要为居家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要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病老人、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相融合的服务。借鉴合肥城区已有相关的经验及做法,加大农村敬老院和乡镇医疗机构合作深度,或试点培养专业医护型养老机构,积极探索重点针对农村慢性病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的新模式。

  7、加强监督,注重长效,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对养老机构开展服务的综合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确保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发挥合肥新建立的市级老人服务需求评估数据库对于农村老人养老需求的指导作用,邀请专业机构给本区的养老机构“打分”,将评估结果作为此项工作政府补贴的必要条件。

  (三)全面发挥各界力量,扩大农村养老工作参与面

  1、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将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到农村养老领域,加强调研,针对农村老年人特点并结合当地农村的服务资源和经济条件等情况来设置和实施具体的服务活动,确保服务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建议将农村居家养老中老人最迫切的服务需求作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逐步满足不同层次居家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2、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当前我国社会公益性组织正处在蓬勃兴起的阶段,一大批有能力、有意愿的爱心人士加入各种慈善组织。但是在农村领域,社会组织介入还不深入。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进入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开展专业的社会服务。

  3、加快农村养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合肥城区实行的养老服务呼叫平台引入到农村养老领域,填补我市农村养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空白。

  4、加强农村养老形势的舆论宣传。做好农村养老工作,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要进一步转变农村养老陈旧观念,其次要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农村老人基本没有话语权,在公共舆论平台也缺少关注,不让农村养老成为“被遮蔽的角落”,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的责任。

养老调研报告9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重大社会问题,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以上老年人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老年人居家养老一般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20xx.12.5---19日仙溪镇社工对仙溪镇的21个村行了养老服务初步调查。通过在与社区老人面对面交流中,老人讲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从谈话中了解到每个老人几乎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他(她)们的儿女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奔波,老人在家很孤单,和物资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调查我发现社区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仅仅只是倾听她们的生活琐事,他(她)们就表现出莫大的高兴和满足。当我在倾听老人述说的过程中,老人对他的孤单找到了一种寄托,我们的这种探望减少了彼此之间的疏远感,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籍,我们传递的那份爱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关怀,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养老调研报告10

  参与者:

  xx(xx中学高一),xx(xx二中高一),xx(xx二中高一)

  实践地点:

  xx省xx市xx区某私营养老院

  实践时间:

  xxx年xx月xx日

  实践目的:

  探访养老院老人,丰富老人日常生活;

  提供建议给养老院丰富老人生活;

  作为参考资料让其他子女更好地安排父母晚年生活。

  前言: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安度晚年,但一个人在清冷的养老院里终究未免感到寂寞。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决定去探望一下老人,带点小礼物去给他们拜年,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顺便了解下住在养老院里的生活。

  流程:

  xx月xx日晚完成调查问卷设计和打印。

  xx月xx日上午9:30集合,下午1xx:30到达养老院,与1xx名老人进行了交流,给院内老人分发新年礼物。

  下午16:00结束调研,返程。

  xx月15日完成调查问卷统计和报告撰写。

  过程详述:

  在调研的前一天,我们先到养老院预约了调研的事宜。

  正式调研这天,到达养老院后,我们到一楼的办公室和副院长等人打了招呼,给她们新年礼物后,由她们带领到一位老人的房间里进行聊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边询问老人边填写,期间副院长她们多次在老人之前替答问题,老人则在旁边点头称是。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向副院长提议由我们自己派发礼物给老人。面对老人,我们也不再采取直接询问的方式,而是与他们拉家常聊天,从对话中收集信息。

  因午休、时间等各种原因,我们最终只得以和十二位老人聊天,并根据对话整理成十二份答卷。

  与第一位老人不同,在没有副院长围观的情况下老人们的话明显增多,基本上都显得健谈,言语间涉及:老人家庭;子女情况;经历;院内生活;对院方的要求。

  在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们着重了解老人平时生活状态,对院内生活的`看法,以及过往经历。

  和老人聊天很愉快,他们也确确实实是高兴的接待我们,总有很多话说。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再探望他们。

  调查总结:

  根据实践结果,我们发现:

  1、养老院内生活只有打牌、麻将、看电视、散步活动可供消磨时光,许多老人日常仅散步、睡觉,或是在房内看电视,只有少数打麻将消遣。

  2、调查中只有一名老人日常出过院门,去郊外拜访好友。

  3、在养老院中的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原因是:子女不在身边照顾困难,而自己在家生活不便(11人,占总调查人数9xx%);(xx)神志稍微有些不清晰(1人,占总调查人数8%)。

  4、院内有健身房,调研中未见有老人使用健身。

  5、院内配备医师,老人生病基本上都找他看病。

  6、老人们的房间里没有空调。多数老人(10名,占总调查人数83%)直言睡觉时会感觉冷。院内卖热水袋,但效果不好,到了半夜热水就会冷却到室温。

  7、有的老人(6名,占总调查人数50%)觉得院内饭菜难吃,其余认为一般。有一名老人自己带了用具烧饭。我们注意到院内墙上贴有“不准在房间里烧饭”警示语。

  8、院内有一个澡堂但男女混用,热水不多,院方安排人站在门口管理来浴者一个挨一个轮流沐浴。

  9、养老院内的老人,儿女都不太常来,只有一位老人的子女定期一个月探望一次。而老人们对这种情况也意见不大。

  10、院内安排工作人员定期为老人们扫地,确保房间卫生。

  11、本次调查的这家养老院,是一家收费较低(平均每人每月1500-xx000元)的养老院,来此的老人家庭状况大都一般。

  给养老院的建议:

  1、建议改善老人的房间取暖条件,提升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2、希望改善伙食,让老人们晚年过的更好些。

  3、希望养老院在节日、老人生日等特殊日子里,举办一些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养老调研报告11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我村总人口1070人,其中60岁到70岁的老人有73人,70岁到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坝上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进行了采访。周占富,男,64岁,无儿无女、双目失明,不从事任何劳动,生活完全靠别人给养。从谈话中得知他的8亩口粮田已被弟弟耕种,每年弟弟给他两袋麦粒儿,最多300斤。除了大队每年给的4袋面粉,再无其他收入。当问及这些东西是否够吃时,周老汉哽噎了,“饿不死就可以了!”这就是他随后的回答。而她的医疗保障也只不过是捡破烂换来10块钱的止痛片。我为这样的回答而心痛,但伤心存疑惑:县里有养老院,村支部为什么不将他送到那里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他说,我们县是贫困县,我们村是贫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目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有儿有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村里的冯瑞莲老人。冯瑞莲,女,80岁。在农村80岁已是高龄,而她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全村人的话柄。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当她被问及关于养老问题时,老人就一个劲儿的哭,不作任何回答;当再问及关于儿女的赡养问题时,老人就开始装聋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我想老人的儿女很是不孝顺,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顾及面子或是怕子女们知道自己说他们的坏话便难以启齿。对她的了解却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老人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到头来无人养老,或是看脸色活着,为什么呢?

  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农村人口素质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舍不得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创建和谐农村氛围。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各乡政府的基层干部、党员更应该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地为农民拓出一条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国家应尽快地做出调整。现在国家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收效却甚微。国家干预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得提高了,所以,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没有改变多少。国家连续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农民的农业负担减轻了,可这点负担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没几个钱,效果也不明显。希望国家的经济专家们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查市场的经济作用,探索出一条直接有效且明显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通道。

  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虽然,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沸腾。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经济水平极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中青年的儿女中,“重小轻老”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小的还没钱照顾呢,何况老的?有些老人的儿女因生活琐事,不履行赡养义务;有些老人的儿女恶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结果谁也不管这些老人。这样不仅老人经济困难,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会养老虽然初见端倪,但不是主流。社会福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日趋丧失,老农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综观这两个层面,还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得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觉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养老调研报告12

  我县属偏远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全县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8.5万人,农村人口占83%,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5.518万人,占全县人口9.9%。由此可见,我县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矛盾也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一、农村社会家庭养老现状

  我县农村社会养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供养,县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有光荣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37所,供养老人1480人;二是分散供养,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20xx年4月,我们深入茨岩塘镇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子女孝顺老人基本上能履行赡养义务的占60%;赡养问题上争争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0%;不尽赡养老人义务的占8%;因赡养问题引起纠纷,告状诉讼的有2人。上述情况说明,政府组织办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养老有限,满足不了社会老人需求;“养儿防老”已难适应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通过调查了和解,造成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人结婚后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赡养老人意识逐渐淡薄;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的.主要生产关系,一些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给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独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对夫妇上养四个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单元结构(亦称4-2-1结构),使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更难以顾及。

  三、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之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农村社会家庭养老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和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以法保障老人权益。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的迅速到来,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因此,要加快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家庭养老永远是社会养老一个不可低估和取代的补充。所以,社会保障网络未健全之前,仍应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上建立起尊老敬长的良好习惯,对无理不尽赡养义务,老人的案件,要依法予以惩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走靠自身养老的路子。人们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来难”已经成为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过去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今后自己养自己是必然趋势,趁自己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自己投一份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争得了养老的自主权,在你丧失劳动能力时,养老保障可以提供另一经济补偿,当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时,养老保险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须的费用,帮助安度晚年。三是办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解决好老年对象的老有所养问题,使城镇年老退休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有了去处,农村无依靠的老年人可通过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务,使他安度晚年。

养老调研报告13

  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不仅荣获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称号,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于20xx年8月开展了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的分布和调查方法

  根据xx区社区总数及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个社区,被抽中社区内的5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上门访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实际有效调查300位老年居民。

  1、调查样本均衡分布于9个典型社区

  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区规模及老年人分布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遵循科学的抽样原则,主要选取了天一家园社区、马园社区、新高社区、平桥社区、芝红社区、秀水社区、徐家漕社区、汪弄社区、北郊社区等9个社区。为了确保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区、天一家园社区和徐家漕社区分别调查40位老年人,其余6个社区分别调查30位老年人。

  2、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50-70岁

  在300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50-7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50-59岁的老年人占,60-69岁的老年人占,70-79岁的老年人占,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女性被调查者占,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300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仅有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4、调查对象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高

  调查显示,城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于2000元的老年人比重达到,在1000-2000元之间的比重最高,达到,低于1000元的仅占,而且的人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高,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接受每月2000元以上和1000-2000元的养老费用,仅有的调查对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过500元的养老费用。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覆盖程度,我们特别设置了关于知晓度及满意度的相关问题。调查显示,xx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知晓度和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调查对象偏好于家庭养老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各类养老模式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其中,的调查对象选择由子女负责的家庭养老,的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两类家庭养老的比重合计达到,超过六成。其次,机构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倾向于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众多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聘请保姆或投亲靠友的养老模式,选择这两类模式的调查对象分别仅为和。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知晓度不高

  虽然xx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好,但这次调查显示知晓度仍然不高,仅有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知晓度较低。具体来看,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清楚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一点,三者合计比重达到,超过五成;仍然有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3、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模式比较满意,仅有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满意。具体分类来看,有的调查对象持很满意的态度,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比重达到,超过四成。但是由于多重原因的影响,仍然有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印象不深、满意度不高,选择了一般的选项。

  4、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

  调查显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具体来看,选择所在社区仅提供一项服务的比重为,提供两项服务的为,提供三项及以上服务的仅为。从服务形式来看,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服务上,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表示社区提供了健身保健、钟点工、休闲娱乐和日渐照料服务,仅有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提供了知识讲座服务。

  5、老年活动中心成为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

  目前,社区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社区以各种形式提供过这一服务。其中,的调查对象表示老年活动中心是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别有、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文艺活动、兴趣班、培训班等形式。

  三、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也意味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准确了解实际需求,我们对300位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分析。

  1、近四成调查对象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程度一般。其中,的调查对象表示十分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而的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此外,的'调查对象表示未考虑是否采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原因是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不高。

  2、地理优势成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对象中,地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分别有、的调查对象认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就可以不离开熟悉环境以及作为家人照顾不到的地方的补充。另外,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多元化和费用较低是他们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务内容不全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

  调查显示,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模式的服务内容不全,服务水平不高,形式不够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在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中,选择无法满足需求占,超过八成;选择所在社区无此服务的比重占,选择服务质量不好的占,选择经济负担不了的占。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我们弥补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成为需求最大的项目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预期较高,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具体分类来看,选择医疗保健及家政服务的调查对象最多,均超过了四成,分别达到和;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营养的餐饮服务,所占比重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的调查对象越来越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和。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多面手特质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为苛刻。其中,分别有和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人员应具备医疗保健指导及家政服务等各项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有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具备聊天解闷、心理辅导等心理护理的技能。此外,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能够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理财。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xx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养老调研报告14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笔者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地处汉江上游,川陕渝交界的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毗邻,北接汉阴汉滨、东连岚皋、西与汉中镇巴接壤。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212个村(居)委会,1367个村小组,总人口339281人,全县农业人口288290人,占总人口数的84%,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154196人,占总人口数的45%,60岁以上(含60岁)38000人,占总人口数的11%。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全县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750人,占农村适龄人口的2%。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18岁至6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以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0%、15%、20%、25%、30%分别为216.7元、325.1元、433.4元、541.8元、650.1元,根据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生活消费水平,18至45岁年龄段费率按8%、46至59岁年龄段费率按10%比较合适。

  2、新型农保财政补贴:我县农村60岁以上居民人口为38000人,按每人每月给予50元养老补贴,全年共需资金2280万元;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标准,按我县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为缴费基数,年缴费额为216.7元,财政给予2%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43.34元,共需补贴668.28万元,如财政给予2.5%、3%、3.5%、4%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贴分别为54.17元、65.01元、75.85元、86.68元,所需补贴分别为835.35万元、1002.42万元、1169.49万元、1336.57万元。

  以上两项按照最低标准测算,县财政全年共需补贴2948.28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xx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xx]4号)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养老调研报告15

  为了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建设幸福桂阳,今年6-7月,桂阳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我县浩塘镇敬老院、宝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和镇正和村农村幸福院、神农蜂乐养园和北湖区小埠·鹿岭生态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调查了解,并赴我省衡阳市衡南县、雁峰区等县区学习考察,现提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桂阳县是郴州市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县市区之一,也是全市老年人口最多的县,目前,全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1.7万人,占总人口的13.4%,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1.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8%;空巢和独居老人5.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3.5%。

  针对全县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相互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养老政策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县先后出台了《桂阳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桂阳县民政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桂阳县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桂阳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二是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7处,其中:县属福利院1家,乡镇敬老院32所,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4个,共有养老床位数165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5张。同时养老服务机构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敬老院年工作经费按入住人数人平1000元拨付,确保了机构正常运转;20xx年开始,全县敬老院进行了法人登记,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

  三是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强化。目前,全县共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村8个,登记在册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有1800余人,其中由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有66余人。

  四是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城乡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村“五保之家”和农村幸福院。全县在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社区服务的老人有1800余人,在“五保之家”集中供养的老人有23人。20xx年农村幸福院已建设17家,今年计划建设80-100家,到20xx年,全县将建成150家,覆盖全县30%的行政村,受益老人4万余人。

  五是养老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并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由县财政按时统发,敬老院院长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其他服务人员月工资不低于800元。目前,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共有护理人员236人,基本达到了护理人员与一般护理老人1:10配备比例的要求。

  (二)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较慢、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

  1、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快。中国几千年来的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老人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自己有儿有女不是孤老,到福利机构养老觉得没面子。另外一部分老人家庭观念重,习惯与子孙待在一起,怕到了养老院后冷清,不热闹。同时还有许多儿女认为将老人送服务机构养老有不孝顺的嫌疑,不愿意将老人送服务机构养老。

  2、投入不足,养老机构建设档次较低。虽然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但仍然欠账较多。如全县农村敬老院建设发展慢、起点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建设投入资金没有1家超过100万元的。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对入住老人所需求的娱乐、医疗、健身等设施还难以配套到位。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大部分农村敬老院的土地性质仍然是集体所有的临时用地,至今没有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县福利院因长期缺乏更新改造资金,各项设施陈旧老化,已落后于现代老人养老需求,对社会开放没有吸引力,入住率不高。全县敬老院和五保之家没有专项经费,使敬老院和五保之家的维修、工作人员和入住老人合理比例搭配得不到保障,持续运转困难大。

  3、管理欠缺,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下。全县农村敬老院由于专职管理人员少、管理技能低,临时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导致部分敬老院管理粗放,甚至发生入住老人因琐事打架斗殴伤人事件;部分敬老院卫生环境差。近两年建设的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同样面临没有后续工作经费保障,致使缺乏专人管理,正常运转困难,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质量较差。

  4、扶持力度不够,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尚未起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养老机构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现有的37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均为政府创办,目前还没有登记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经办来发展养老事业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家和省里提出了一些诸如“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原则和鼓励办法,但有关部门对政策的研究和贯彻落实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也不高,制约了我县民间力量对养老服务业的参与。

  5、待遇较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我县公办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经费虽然纳入财政预算,但还没有达到我县20xx年的最低工资标准(945元),加上按政策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落实公益性岗位而未落实到位,同时社会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存在偏见,工作人员社会地位低、社会保障不到位,致使这些养老机构普遍缺乏管理、医护、康复、健身、心理等专业人才,床位空置率较高,留不住到机构养老的对象长期居住,使在机构养老的老人仍然感到与在家养老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全县养老机构所有工作人员除福利院职工平均文化程度达到高中水平以外,其他均在初中文化以下;除县福利院20人外,其余都没有经过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一些依靠机构养老进行特别护理的老人得不到需求。

  二、外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省衡阳市衡南县、雁峰区等地对养老服务业工作十分重视,其养老服务业工作走在全省各地的前列,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氛围浓。我们所考察的2个县(区)政府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本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如雁峰区全面推行政府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连续5年将此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出台多个政策性文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落实。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衡南、雁峰两地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老年人口的实际生活需要,在县城规划建设中,合理规范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一并纳入公共服务行业政策扶持范围,在用地、税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2、多元投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水准高。两地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原有资产变现等多种方式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并把“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作为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如衡南县的敬老院建设资金社会募捐比例高达60%。衡南县敬老院建设投资大、设施全、环境优,成为该县民政工作的新亮点,近年来完成了全县27所敬老院的扩建工作,每个敬老院的投资都在200万元以上,投资最大的一家敬老院总造价达700多万元。为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衡南县还开展了星级敬老院评比。

  3、政策优惠,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两地在民办养老机构用地上都按成本地价提供出让土地,在土地、建设手续费用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基础设施配套上水、电、路、讯等方面各部门及时配套到位。衡南县的光彩·怡园老年度假公寓为我省首家最具规模、最规范的产权式养老公寓,并在郴州小埠·南岭生态城和衡阳南岳风景区兴建了异地养生基地。雁峰区夕阳红公寓是一家老年人静心颐养、文化休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养老公寓,主要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服务,为全省最具规模、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专业养老机构,目前共有1200余位老人入住。

  三、关于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当前,我县要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抓住机遇,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县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一)大力宣传,提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全社会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健康的养老观念、社会化养老的消费理念。大力开展各类敬老孝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制度,健全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要求“到20x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县应尽快制定出国务院《意见》和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和人才培训就业政策等,通过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等措施,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三)加大扶持,努力推进社会养老机构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推动财政投入增长年均10%以上。积极探索社会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要把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作为我县今后一段时间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来抓,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相关社会力量在我县举办养老机构,力争培育3至5家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养老服务企业。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与公办机构同等待遇。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鼓励县内外资本投资我县养老服务业。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四)强化管理,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大力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规模开展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培训,探索养老机构紧缺型技能人才补贴机制,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对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和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的从业人员,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的待遇;对临终关怀型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由政府再给予特殊岗位补贴。逐步推行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引入专业社工人才机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社工岗位,探索建立护理人员薪酬递增机制。

  (五)完善机制,形成整体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合力。坚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民政、发改、财政、老龄、教育、卫生、国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为成员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努力形成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养老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11-18

中国养老问题调研报告范文11-20

养老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7-1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09-03

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4-0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4-11

区养老机构服务收费调研情况报告12-02

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调研报告06-28

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情况调研报告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