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17 10:08:2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

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1

  根据全国、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以及关于家长校园建设的有关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家长校园建设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期,清河区妇联联合文明办、关工委、教育局重点围绕如何利用好家长校园等平台提高家长的道德水准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观念发生新变化

  许多家长从自己得失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受到启示,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经问卷统计,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占83%。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以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问卷统计,有72%的家长首先重视的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载体得到新拓展

  全区38个社区都建立了家长校园,聘请社区干部、优秀家长、五老以及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等任专兼职教师,不定期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社区都开辟了道德大讲堂、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全区13所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校园。家长校园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调查统计,有43%的家长认为是通过家长校园获得家教知识。

  (三)不断涌现新典型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社区和校园因地制宜,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创新家长校园活动内容,丰富内涵,提升了家长道德水准,为家庭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xx街道人民路社区的xx,女儿本科考上南京大学,后又被保送清华读研,成为了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女孩。她经常在社区家长校园与辖区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与大家共同探讨,协调解决了很多家庭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xx等社区与区法院联合开展驻社区法官制度,法院一名法官与社区保持经常联系,帮助社区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及时解答家长对青少年维权方面的疑惑和难题;上海路社区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定期聘请心理专家为家长、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服务;xx师院附小与所在社区xx街道车站社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自资源,双方联手联办家长校园。校园家长校园开会,请社区干部和五老参加,社区家长校园开课,请校园派出老师授课,这种校社联合办家长校园的形式,受到许多家长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成因

  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普遍比较重视,但因家庭情况、个人文化素质的不同,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

  二是各社区家长校园及中小校园的家长校园在提升家长道德水准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相关部门尽管也意识到家长的道德水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履行职能、牵头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家长观念存在误区。一些家长自身道德文化素养不够,自我感觉良好,不肯主动学习提升。受应试教育影响,少数家长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值甚高,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问卷调查中,尚有近30%的家长把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作为首选。有些家长由于忙于劳作,一头劲追求做生意赚钱,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卷统计,家长与小孩主动交流的只占50%,有10%的家长从来不与孩子交流。

  (二)常态管理存在盲点。虽然很多社区极力想办好家长校园,但由于上级部门没有出台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专门的资金扶持,使得开展好这项工作较有难度。社区家长校园没有工作计划和统一的考核办法等硬指标,多数只是挂了牌子,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家长校园的老师多是由志愿者、家长代表等组成,变动大,没有稳定的队伍。很多年轻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对家长校园的课程不感兴趣,很少出席,使得社区家长校园的生源较少且多为爷爷奶奶辈。家长校园没有经费保障,无法正常有效开展活动。

  (三)部门作为存在差距。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认为自身没有资源,无行政手段,家长校园的建设不是自己的职能,强调困难多,主动作为少。家长校园还缺少正常的工作机制,工作手段也不够有力。家长校园基本上还是采取报告会、家长会为主,比较传统单一。

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2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出现返乡农民工增多,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岗位不稳定等问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的影响,稳定就业形势,服务返乡农民工,今年6月,区政协经科委就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情况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以实地走访、企业考察、表格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农业人口16.3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约97373人,从业人员约88776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约38400人,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返乡农民工约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20%。返乡原因主要有:金融危机冲击;惠农政策影响,回乡创业欲望;当地企业需求剧增影响;建材便宜,回乡建房等。

  我区各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全区就业培训机构共有10所,其中就业培训中心1所,“金蓝领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机构共5所,“阳光工程”4所。为进一步贯彻农民工就业培训优惠政策,根据现阶段返乡农民工特点,先后出台了《关于青原区20xx年实施特种技能培训补贴的通知》、《关于青原区实施劳动技能培训补贴的通知》、《关于预拨就业补助资金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使各种培训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信息不通畅。

  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就业培训工作基层力量薄弱,宣传力度不够,存在基层群众传播盲区。表现在:返乡农民工较分散,不常读书看报及关注相应的新闻媒体,加上缺乏完善的培训工作贯彻实施激励机制,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在我们调查的返乡农民工中,80%不了解就业培训政策。

  二是信息台帐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失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台帐尚未健全,缺乏相应的信息网络,动态信息无法及时掌握,使农民工、企业、培训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交流、不清楚、不通畅。

  2、培训资源不集中。培训资源分散,有培训职能的部门根据本系统的培训要求各自为政,实施本单位的培训计划,缺乏全区的统筹规划。即造成场地的重复建设、专业的重复培训、时间的无序安排等,使培训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培训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造成各部门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社会不良影响。

  3、培训平台不完善。

  一是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中心建设不完善,培训条件差,培训渠道窄,培训内容、方法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二是培训科目少。我区的培训专业相对较少,培训内容层次较低,培训时间较短。主要是由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培训项目,培训时间较长,培训成本较高,培训机构难以开展。

  三是技能培训少。基地培训少、专业教师少,能承接培训的基地也少,特别是缺少种养业培训基地。而定点培训机构又大部分缺少实际操作设备,授课常以理论为主,多是“纸上谈兵”,在实际操作、技能实践上不能满足需求。加上受资金限制,难以开展大规模、长时间的培训。四是缺少后续服务。培训后的岗位对接、转移就业、劳务输出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后的人员去向没有建立档案,缺少培训后的跟踪、维权服务和后续的扶持优惠政策。

  4、培训效果不理想。

  一是针对性不强。培训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对口,缺乏前期的就业市场调查和培训需求调查,存在盲目性,造成许多技能培训项目学用脱节,“为学而学”,社会反映不尽人意,影响了对国家培训政策的评价和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就业培训的热情。

  二是参训不积极。在我们调查的返乡农民工方面,除培训效果影响积极性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相当部分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思想僵化,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加上“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和畏难思想严重而选择退缩不前,安于现状。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主方面,因我区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员工少,受用于培训的资金不多,申请就业培训经费审批手续繁琐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对利用这一政策资源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建议与措施

  1、整合培训资源。

  一是整合政府部门培训资源。区里成立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查情况和培训计划,整合部门培训资源、统筹制定全区的培训计划,形成多方联动、资源共享、重点投入的工作格局,减少资金分散使用,场地重复建设、专业重复设置、时间无序安排等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是整合培训机构资源。区内统一制定培训机构招投标标准,区内的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培训院校,既分工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解决基地、师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完善培训平台。

  一是改善培训条件。建立培训基地,特别是种、养业培训基地,改课堂教学为基地现场技术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二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各部门和培训机构应及时掌握培训需求和企业对专项技能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同时,要增加法律法规、择业观念、维权知识的学习,提升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信心和决心。

  三是开辟培训新途径。要以企业、社会联合培训、对接培训,实行产教结合,从而进一步改善培训条件、丰富培训内容、满足培训需求、拓展就业空间。

  四是注重人才引进。要加快专业技术部门对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形成青原专业技术人才库,减少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成本,增加自主培训能力。

  五是完善后续服务工作。做好培训后的岗位对接和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培训后培训人员去向档案,并搞好后续跟踪和维权服务。

  3、搭建信息网络。

  一是建立职业信息网络。对接全市信息网络,内容包括人才库、招工信息、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资源(培训设施、师资、专业设置)、培训计划、学员培训情况、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及工作开展情况等信息。并将就业培训信息网与就业信息网络联接起来,使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制定职业培训机构入网标准,吸收各类培训机构加入就业培训网,有效地配合就业培训工作。

  二是建立培训服务中心。建立乡镇、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传导网络信息,对接培训基地和用工企业,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企业间架起桥梁,服务于农民和企业。

  三是设立电子信息显示屏和信息公示栏。在流动人口多的中心地段,由政府出资建立电子显示屏或信息公示栏,定期向社会滚动播出招工、培训、就业需求等信息,为企业和失业人员免费提供信息对接平台。

  4、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成立监督机构。成立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部门组成的监督领导小组,对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培训资金等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严把培训质量关,规范办学行为,避免培训走过场,套用或浪费国家培训资源的现象发生。

  二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根据政府各培训职能部门特点分配任务,以村为单位,每个部门包几个村,负责政策宣传、信息调查、建立台帐等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返乡农民工信息,并实行任务包干制和定期报送制(统一报到区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各部门因力量、精力不足而政策宣传不到位和对农民工情况不了解等问题。并把完成任务情况列入工作考核,实行领导负责制,确保落实目标责任。

  三是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乡镇和部门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除采用现在的分类补贴外,建议采取分段补贴和按就业效果补贴。分段补贴即将培训经费的补贴分为培训后补贴和转移就业后补贴两部分,分段考核,分段支付,使培训补贴发挥最大作用。按就业效果补贴即按照培训后实际转移就业人数对培训机构给予经费补贴,提高补贴使用效益。

  5、营造培训氛围。

  一要突破两个“盲目性”,即培训者的盲目性和培训机构办学的盲目性。做好培训前的调查工作和对培训者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效果。

  二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劳动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培训就业政策,宣传培训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宣传培训机构及其经验做法,宣传培训后成功实现创业或就业再就业的典型人物,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的报告02-06

调研的报告02-26

贷款调研报告怎么写,贷款调研报告范文11-18

关于卫生监督体制建设的调研报告的调研报告05-21

学生调研报告11-03

教育调研报告11-03

服装调研报告11-05

劳务调研报告11-04

采购调研报告11-15

行业调研报告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