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24 06:20:1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2015年10月15日至18日,我们赴武威、金昌、张掖等3个市的部分县区,深入武威荣华公司、金昌三洋羊场、天牧乳业、张掖华瑞农业股份公司以及部分养殖户,对省农大与美国合作开展秸秆饲料化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秸秆饲料加工与草食畜牧业发展考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一、秸秆饲料化技术是农区畜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提质增效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饲草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以玉米秸秆为例,全国每年种植玉米约3亿亩,如果30%加工成优质秸秆饲草,则相当于我国增加2300万亩黑麦草或1300万亩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可多养奶牛800万头或肉牛1000万头。这个产业效应不亚于粮食增产的效应,如果全国有20%的秸秆发酵处理,变为饲料,相当于获得了4000万吨的饲料粮,约为每年全国饲料用粮的一半。2008年,甘肃自从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玉米秸杆营养物质的利用计算,相当于又增加了250万亩成品玉米粮食,每亩生产按1吨、现行价格每吨2000元计算,则增加250万吨商品玉米,增加产值50亿元。目前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仅达到50%左右,则产值仅为25亿元,秸秆利用损失了一半。但欣慰的是我省50个牛羊产业大县秸秆利用率略高。如果这些秸秆能全部合理利用,使我省草食畜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既保护环境,又创造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全国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期,对于我省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提高玉米秸杆利用率,使农民快速稳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因此,提高我省玉米秸杆利用,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势在必行,当前不失为是一个精准扶贫的好方法。

  二、秸秆饲料化技术已集成配套成熟,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一)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现状。

  秸秆饲料的利用是一系列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集成配套的综合性技术。我们调研发现,以前的青贮氨化技术,仅仅局限于利用秸秆表面的乳酸菌发酵,而对秸秆饲料的收获加工技术以及后续营养物质的利用缺乏系统研究,没有揭示同质发酵过程的作用机理和控制技术,没有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收获技术与机械设备、控制发酵、营养转化等全过程进行优化。其最重要的缺陷是因为系统优化和配套的缺失导致秸秆饲料的营养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利用。现代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秸秆饲料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秸秆饲料化技术,是通过最新的微生物技术与品种选择技术、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技术、生物量最大化控制技术、精粗饲料营养搭配技术、TMR饲喂技术、营养保鲜控制技术等配套集成,其优势就是采用优化方式,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饲草中的营养成分,让草食家畜的消化利用率最大化。以往的青贮氨化饲草消化率在45%左右,经由秸秆饲料化技术配套,秸秆青贮饲草的消化率可以达到60%以上。

  甘肃省已经拥有成熟的现代秸秆饲料化技术和研发团队。省农大草食畜研究团队是由省农大副校长吴建平教授带领的甘肃省秸秆饲料化研究团队,是国家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的领军团队,十年来致力于秸秆饲料集成配套技术的研究。他们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和该项技术研究的先进的实验室装备,利用国家引智项目平台,与世界高技术研究机构合作,依托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北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与示范等大中型项目,围绕甘肃省草畜产业全产业链开发技术支撑的需求,研发出秸秆饲料集成配套技术(简称秸秆饲料化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在全国尚属首家。该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核心是促进和打破植物的细胞壁,促进细胞内高品质营养物的浸出,提高秸秆消化率。用饲料化后的秸秆喂牛羊,可提供70%以上的能量需求,从而节约谷物。经在9市州建立试验示范推广点使用验证:一头450公斤肉牛育肥期间,用饲料化秸秆饲喂,每天可以节约1-2公斤玉米。先后在6个市州的26个县区、13个牛羊生产龙头企业品质育肥、最低成本试验表明:推广应用秸秆饲料化、牛羊全过程阶段式品质育肥、最低成本最佳效果牛羊全价平衡日粮配方技术,使肉牛育肥期日增重平均达到1.5kg以上,肉羊育肥期日增重达到200g以上。利用同质发酵乳酸菌复合有机,优化秸秆青贮发酵微生态系统,实现了比其它技术秸秆青贮消化率提升15%以上的效益。

  (二)甘肃秸秆饲料化技术推广情况

  省农大草食畜研究团队正在承担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北方秸秆饲用化项目,负责全国的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任务,在全省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从2010年至今,选择在农户、养殖大户和企业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在平凉红牛集团肉牛公司进行的育肥试验表明:肉牛育肥期缩短6个月,每头牛的育肥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一等牛肉的分割率增加15%。张掖肉牛育肥的试验表明:育肥期缩短8个月,屠宰率提高5%,多产肉55Kg,育肥效益增加1500元以上。在张掖华瑞公司,定西华佳公司和金昌金瑞公司等大型奶牛场的试验表明:奶牛产奶量平均提高1.5Kg,全贮消化率提高10%,黄贮消化率提高15%,损失减少5%。秸秆饲料化技术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常规技术和奶牛健康、高产养殖技术体系中重要技术推广应用。另外,经农户、养殖大户和企业反映,该项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推广成本低,增效明显,是一项提效增收的好技术。

  三、加快甘肃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玉米秸秆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为农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条件。但由于秸秆饲料化技术普及率低,综合利用程度仍然不高,以至出现了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隐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尽快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我省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同步发展。

  (一)加强组织协调。大力支持秸秆饲料化技术的转化推广应用工作,完善推广机制,加快形成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体系,支撑全省草食畜产业加快发展。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机构,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省农大负责技术方案、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现场实施指导,切实把秸秆饲料化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开展试点示范。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专项技术试点、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通过一系列的示范,总结摸索出适合于不同区域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示范总结出适合于不同畜种的秸秆饲料化营养配方;根据不同规模,探讨适合于专业化加工企业、养殖企业以及小型农户的各具特色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

  (三)强化服务手段。组织动员省市县各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秸秆饲料化生产第一线,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现场观摩、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技术人员和干部群众,学习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努力使秸秆饲料化技术为农民所掌握、为农民所接受,有效提高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在省农大建立秸秆饲料化工程技术中心,全面负责全省秸秆饲料化的技术培训、标准制定、试验示范等工作,使服务贯穿于秸秆饲料化发展的全过程。

  (四)提高科技支撑。引进消化一批适合我省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创新研发一批秸秆饲料化产业链中的通用型、实用性技术,科学制定一批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秸秆收获加工利用等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转化推广一批适合于我省不同区域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成熟技术和设施,培养集聚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推广人员。

  (五)加大资金扶持。建议省财政筹措设立专项资金,一是鼓励支持全省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按照秸秆加工量和秸秆饲料的使用量,对加工企业和养殖场户给予补贴。二是对科研、推广机构协作建立饲料化技术研发团队和基层技术服务体系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探索创新建立中央、地方、经营主体三方筹资机制,搭建开发性金融支持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平台,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的资本市场化运营,特别是利用农业部正在甘肃筹划建立饲草国家储备库机遇,把秸秆饲料化与国家饲草贮备库建设结合起来,建议省财政参照以往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补助地膜的模式,对微生态制剂作为秸秆饲料化中的微生物技术给予补助。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民居保护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0-08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5-13

技术调研报告02-28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11-2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析论文10-10

技术调研报告范文09-13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02-07

网格化服务管理调研报告10-07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01-04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