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20-11-19 18:20:1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范文

  小康社会是人们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范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每个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人民可以安然度日。为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小康?实现小康的目标指标是什么?当前我县与小康目标的差距多少?县统计局对我县小康进程开展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整理如下,供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参考。

  一、小康的渊源

  “小康”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某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有的专家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一)国外小康的概念

  国外小康指的是一种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一种状态。国外关于小康的标准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粮贸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为核心指标的含16个指标的标准体系,即恩格尔系数在0.4-0.5之间的富裕状态就是小康;另一个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标准是世界银行提出的以人均GDP的多少为核心指标的标准,即人均GDP在3856-11905美元之间就处于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构成

  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包含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建成世界经济强国;二是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四是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绿色中国。

  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国家统计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评判各个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

  (一)指标体系构成。

  该指标体系由5大类39项49个指标组成,具体是:1、经济发展9项9个指标,权重22分;2、民主法治4项7个指标,权重14分;3、文化建设5项5个指标,权重14分;4、人民生活14项15个指标,权重28分;5、资源环境7项13个指标,权重22分。权重重点突出民生指标,把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让经济发展给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表1:全国统一标准方案(全国及各地区统一目标值)

  (二)考虑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性异,评价方案分列东中西部地区小康目标值。

  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指标13项13个指标,权重38分。具体是:1、经济发展5项5个指标;2、人民生活4项4个指标;3、资源环境4项4指标。

  表2: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评价方案(东中西部不同目标值)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

  (2)复合指标环境质量指数中的PM2.5达标天数比例暂无数据,用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代替。

  (3)各地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基尼系数、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数据无法取得,未纳入计算。

  (三)新的小康指标体系与过去小康指标体系的变化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取消了原来的“社会和谐”部分。从39项具体指标看,新增的指标有21项。

  2、权重分数更加体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环境资源”、“人民生活”两个方面的权重。权重保持不变的是“文化建设”为14分。权重分数调低的'是“经济发展”指标由原体系中的29分调整为22分,降低7分。权重分数调高的是“民主法制”由原体系中的11分调整为14分,提高3分;“人民生活”由原体系中的19分调整为28分,提高9分;“资源环境”由原体系中的12分调整为22分,提高10分。

  3、调整部分指标的小康标准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以2010年为基期数据,对小康标准值进行调整,其中:人均GDP目标值由原来的31400元(2000年不变价)调整为58000元(2010年不变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15000元(2000年不变价)调整为25000元(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能耗上限值由0.84吨标准煤调整为0.6吨标准煤。

  三、我县小康进程中的发展现状

  (一)2013年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与全国和全省、全市的差异

  表3:富源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与全国全省全市比较(单位:%)

  (二)据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73.21%,比2010年的64.35%提高8.36个百分点。目前因仅有我县监测数据,无法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比较。

  1、2014年我县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1.62%,比2010年提高5.74个百分点。

  在反映经济发展的九项监测指标中,人均GDP评价值为56.49%,比2010年上升6.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评价值为90.67%,比2010年上升33.3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评价值为100%,与2010年持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评价值为100%,与2010年持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评价值为7.66%,比2010年提高4.43个百分点;工业劳动生产率评价值为49.54%,比2010年下降48.12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评价值为22.44%,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评价值为60.85%,比2010年提高9.94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率评价值69.72%,比2010年提高27.8%。

  表4:经济发展方面九项监测指标评价值单位:%

  2、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小康指数达到67.45%。

  在反映民主法治的四项指标中,每万名公务员检察机关立案数由于没有统计,所以暂时无法监测;基层民主参选率评价值达100%;全县每万人口律师拥有量评价值仅达10.57%。

  表5:民主法制方面四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单位:%

  3、文化建设小康指数达73.7%。

  在文化建设方面除了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的评价值达到100%;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评价值仅占GDP比重0.1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值3.8%,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表5:文化建设方面五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单位:%

  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康指数达84.94%。

  在反映人民生活的14项监测指标中,除地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在县级区域无法统计外,大部分能统计的数据完成情况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指标情况不理想。

  表6:人民生活方面十四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单位:%

  5、资源环境明显改善,小康指数达70.26%。

  在资源环境监测方面,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单位GDP耗水量评价值均达到100%,环境指数评价也达到95.85%,但是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强度指数仍有较大的差距,评价值分别为47.21%和25.38%,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逐步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秀美家园。

  表7:资源环境方面七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单位:%

  四、我县小康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通过2013年纵向比较分析和2014年我县小康社会监测进度分析,可以发现我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各项指标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部分指标已提前完成。

  通过统计监测,到2014年,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层民主参选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12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占全部39项监测指标的30.77%。

  (二)不利因素:部分指标离目标差距较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如,2014年我县R&D经费支出2909万元,占GDP比重仅为0.26%,远远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的目标要求,R&D经费支出占比小,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该项的评价值仅达到11.62%;每万人拥有律师0.24人,与目标值2.3人/万人差距较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0.19%,与5%目标值差距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评价值为25.29%。

  五、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办法和措施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5年时间,要抢抓机遇,紧紧把握国内外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提升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管理等要素配置水平,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把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切实做好结构调整文章,构筑具有“富源特色的多元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富源经济升级版。

  (一)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特”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庄园农业、节水农业、观光农业,努力补齐农业产业短板,持之以恒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稳定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小杂粮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薯类种植,强化粮食科技种植样板引领带动,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种植科技水平,攻单产、增总产、强品质、增效益,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巩固提升烤烟产业。要坚定信心,主动适应烟草产业发展新常态,严格执行烤烟“双控”政策,做好烟草产业的布局调整,引导烟农在栽少管好上下功夫,选择最适宜烤烟生产的土地栽烟,把烟叶生产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的乡镇、自然村调强调精,重点扶持好烤烟大镇、大村和大户,加强优质烟叶基地、烟叶收购点改造、标准化烤房等项目建设,强化技术、管理、收购等各环节的服务,全面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三是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于富源大河乌猪和富源魔芋两大品牌,用好用活“富源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两个地理标识,建立基地+企业+农户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精深加工,确保实现规模和效益双突破,增强两大品牌对全县农业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做优做大富源大河乌猪和魔芋两大农业特色产业。做活做大富源核桃产业,鼓励发展中药材、蔬菜、油牡丹、蓝莓、银杏、薏仁、辣椒、蚕桑、芭蕉芋、水产、杉木等特色经济。

  (二)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支柱。

  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化工业。一是改造提升煤炭产业;二是发展壮大电力产业。要优化火电,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瓦斯发电,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发电,把非火电电力产业培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优电力产业;三是重点发展铝循环产业。依托我县丰富的煤炭资源,按照“煤-电-铝液-铝合金液-铝合金型材-铝合金零配件”的路子,着力实施建筑用序列铝合金生产、铝板带生产、铝箔产品生产、铝合金车体生产、铝合金轮毂制造等项目,做足铝产业下游产品深加工,拉长铝产业链,形成“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把富源打造成为云南省铝产业聚群发展基地县;四是着力培育煤炭深加工产业。立足于我县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发展基础,积极引导因煤矿整合重组而退出煤炭开采行业的资本投入煤炭深加工产业,加快煤转冶、煤制油、煤制气、煤建材等步伐,全力以赴推进中泥煤制气、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园、远东金源水泥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尽快培育一批接替产业,切实改变“挖煤卖煤、一煤独大”的产业现状,实现由煤电为主向煤、化工、新型建材等多业并举的重要转变;五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深入实施魔芋深加工、大河乌猪屠宰加工生产线改扩建、核桃加工、辣椒深加工、中药材加工、菜籽油加工、生姜加工等项目,做优做强“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七彩天香核桃乳”、“则黑酒”等名特产品,适时发展其他轻工业,逐步提高轻工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

  (三)提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紧紧围绕把富源打造成云贵交界现代物流旱码头的目标,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加强服务业发展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城乡居民需求,促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实现服务业发展量和质双提高。一是巩固提升住宿餐饮业;二是做大做强批发零售业;三是做优做活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

  (四)以“挂包帮、转走访”为切入点,补齐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短板。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对全县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做到“贫困人口不脱贫,挂钩单位不退出”,确保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五)以国家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全县民主法治建设。

  要抓住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契机,建设法治富源,推动富源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安全、更加宜居,更加民主的富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范文07-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论文08-17

中学调研课题及调研报告范文08-03

信贷调研报告范文04-21

楼梯调研报告范文04-21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12-07

银行调研报告范文12-05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11-28

有关调研报告范文11-11

医院调研报告范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