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0-12-01 10:47:5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引导语: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以下是YJBYS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5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xxx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xxx乡在开发xxx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xxx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五、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xxx的乡村旅游有其成功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xxx乡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篇二: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稳定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它赋予了“四在农家”新的致富载体,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桐梓交通便捷,气候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气候等旅游优势,交通上,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黔渝铁路纵贯全境,县城距重庆188公里、距贵阳195公里,车程均在两小时左右;区位上,桐梓地处贵州北大门,是对接重庆的“桥头堡”,处于重庆、贵阳两大城市的轴心位置;气候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25℃,素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美誉,而毗邻的重庆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每逢夏秋季节,便有大量中老年人外出避暑休闲。气候、区位、交通等优势互补,桐梓成为重庆人避暑休闲的首选地,迎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黄金时期。

  一、基本情况

  早在新世纪之初,县第十次党代会就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交通和区位优势,把桐梓打造成为“重庆避暑休闲胜地”。但由于基础条件、配套设施跟不上,桐梓乡村旅游未能做大做强,尚处于零星散客和群众自发性接客阶段。

  1.从旅客分布情况看,我县乡村避暑休闲旅游点主要分布在娄山关、楚米、官仓、九坝、天坪、新站等六个乡镇,目前居住在1个月以上的旅客有近20000人,其中娄山关镇近6000余人,分布在娄山村、三门洞和连村等地;楚米近4000余人,分布在元田、八一和龙塘等地;官仓3500余人,分布在河坝、高坎、钓鱼台等地;九坝镇3000余人;天坪乡尧龙山景区居住有3000余人;桐梓老年公寓有200多重庆人长期居住。临时居住每月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蒙渡河漂流、铜鼓滩漂流和城郊“农家乐”。

  2.从消费层次看,普遍每月包吃包住在450元~600元,楚米镇各旅馆相对较低,每月在400元左右。乡村旅馆每月支付的生活费和日杂开支在200元~300元,乡村旅馆在旅客消费上,每人每月可得纯收入150元~300元。根据目前乡村旅馆规模,每户至少可容纳10人,按平均每月200元的纯收入计算,每月至少可得纯收入2000元以上。在散客消费上,城郊“农家乐”收入也比较乐观,如娄山关镇连村农民令狐昌富,半年仅散客消费收入就逾万元,类似农民开办的“农家乐”,收入也可观。“一个景点繁荣一个地区,一片山水富裕一方百姓”,每接纳10个长住客人可就地转移1-2个农村劳动力,每户“农家乐”可就地转移1个劳动力,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就能增加5个社会就业机会。可见,不管是乡村旅馆,还是“农家乐”,都为农民群众找到了一条稳定的致富路。

  3.从旅客需求看,在我县长期避暑休闲的人员中,主要是重庆市的退休干部职工,而散客主要是工薪阶层的双休游。重庆人卫生习惯很讲究,几乎每天都要淋浴,因此乡村旅馆要保证用水充足。就目前而言,旅客最基本的要求是卫生和环境要好,客房要干净,环境要清爽,饭菜要可口,出行要方便,治安要良好,休闲有场所。

  二、存在问题

  1.规划不足,缺乏长期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县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是群众自发性接客,还不具备较强的接待能力。由于缺乏规划,乡村旅馆山一家、水一家,形不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外界知晓率并不高。在交通、供电、供排水、休闲、娱乐、绿化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还不能满足旅客需求,亟需加强和改善。由于缺乏规划和整体性,乡村旅馆之间相互杀价、拉客,本位利益恶性竞争,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市场。

  2.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落后是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最大的问题之一,多数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或因交通运输有限而与县城互动不够;乡村旅馆住宿、洗浴、卫生、环境等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旅客需求,导致乡村旅馆接待能力水准不高,如楚米镇元田、三座,娄山关镇三门洞等地的乡村旅馆条件较差,多数旅客已转移到娄山村等地居住。

  3.宣传引导不够,外界知晓率不高。在调研中发现,到我县避暑休闲的旅客基本上都是亲连亲、友带友结伴而来,是他们自发地为我们搞宣传,绝大多数需要避暑休闲的重庆人还不知道桐梓这块天然宝地,他们更不知道桐梓在“四在农家”创建过程中新建了大批乡村旅馆,有大量的避暑休闲旅游资源等待游客前来享受。由于宣传引导和对外交流不够,重庆人在选择避暑休闲时尚难把桐梓纳入计划,导致我县乡村旅游客源量不大。

  4.观念落后,服务不到位。在我们调查了解的旅客中,普遍反映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较差,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卫生和环境要好,尤其是客房、厨房和厕所的卫生要清洁,住着舒适、愉快就行,如果让旅客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那这种乡村旅馆是没有生命力的。有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把眼前的暂利益看得过重,只顾眼前凑合接待,没有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满足顾客需求,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同时,有的经营者思想上还存在误区,仿佛农村旅游越是土得掉渣就越能吸引旅游者,越是环境脏的地方越是返璞归真,其实不然。乡村旅馆的农家饭固然诱人,但客人接到油渍斑斑的碗筷和带有黑长指甲递过来的饭菜时,味口顿无;当看到脏兮兮的被子无法入睡时,当看到被蚊子爬过的食品端上餐桌时,当看到房前屋后杂乱无章臭气熏天而无法休闲时,这些城市人会怎么认为,乡村旅游的前景会有多大?

  5.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知识贫乏。没有一支专门负责管理、策划、营销、经营的人才队伍,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指导性管理,管理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经营松散、管理松散,使本来就很松散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加松散。同时,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点拨和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也很难成气候。经营人员相关知识贫乏,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的欲望,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然而多数游客的文化水平比农村人要高,他们求知欲较强,所到之处想问个明白,了解地方特色和人文风情,然而大部分从事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旅游专业知识贫乏,对地方特色、人文风情也不甚了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总之,乡村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的供给和服务情况,任何一项不足,都会长期影响和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刚刚起步的乡村旅游昙花一现。

  三、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重要力量和重要模式,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民主管理加强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开发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土地、山林、房屋、果园等农业资源升值;可以使蔬菜、水果、禽蛋、肉类等农产品就地消费,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附加值;可以扩大城郊就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打工成本;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可以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从“四在农家”创建的角度看,富是基础,必须首先发展经济,而乡村旅游正是“四在农家”创建富的支撑和动力。立足桐梓实际,必须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优势,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四在农家”为载体,富民强县为目的,着力挖掘具备乡村美景、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避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发展乡村旅游,从战略的高度来讲,它是一个富民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富民,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要脱贫致富,还要在精神文化方面脱贫致富,不能简单地认为乡村旅游目前对财政没有贡献,只能富民没有强县就不用心去抓,就任其自由发展,这个认识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从为桐梓人民造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践也证明,只要各级领导重视,乡村旅游就会快速发展。我县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领导干部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了解不够,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认识不够,见事迟、动作慢、力度弱,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摆上重要日程,积极推动建章立制,整合资源,做活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政府主导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综合管理、整体形象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实现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农居美化、环境优化。从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范例看,政府加大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如成都锦江区政府投入1400万元打造了“五朵金花”;宁波奉化滕头村投资7200万元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全村树、水、花、鸟和谐相融,令游人流连忘返。我县虽然财力不济,但也要适当加大投入,先期发展壮大一批示范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规划先行,突出重点。规划是先导,高水平策划和创新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规划没有先行,必然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致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规划中,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明确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要和“四在农家”创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高起点的中长期总体规划,也要有近期重要旅游点建设规划,要突出重点,集中人、财、物把县城至娄山关风景区打造成乡村旅游线,规划建设城郊的小坝、青杠园、鼎山城、石坝湾和楚米镇三座、元田等示范点,做大做强天坪尧龙山避暑休闲游,统筹规划好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小西湖风景区、铜鼓滩漂流、古夜郎漂流等景点,规划建设好各景点油路,切实改善景点之间的路网结构和通达水平。各有关乡镇和建设部门要系统思考,科学规划,完善供电、供排水、休闲、娱乐、绿化、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在民居建设上,不能“一张图纸盖全县农家”,要突出黔北民居的独特风格,按照建筑风貌有特色、休闲娱乐有空间、卫生洗浴有保障的要求,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黔北民居,同时引导群众依山傍水改房造屋,真正把山水田园风光亮出来,庭院经济搞起来,展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农村风貌。

  3.管理规范,服务到位。从事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旅游知识相对贫乏,实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逐步实现城乡政策一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在管理中,可规定乡村旅馆、旅游村评定标准,实行星级评定法进行评定,要求乡村旅馆都要对照标准搞好建筑物装潢、设施配套,全部实行“五通三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保持室内外环境干净卫生。卫生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在旅客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乡村卫生室,鼓励有资质的医生到旅游点开诊所,组织开展专家巡诊,方便游客和群众就医。各村、各接待点成立管委会统一管理卫生、治安、公共秩序等,有效保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指导乡村旅馆制定和完善《顾客须知》、《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开业基本条件》、《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成套管理办法,定期开展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帮助农民开发乡村旅游。制定的《顾客须知》等管理办法,要明确业主、顾客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有效防止和处理好重大疾病、突发性事件。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加强乡村旅馆服务人员的礼仪、形象、卫生、餐饮、烹调等知识培训,做到“方便、热情、周到”。要规范收费标准,制定高、中、低档消费指导价,明码标价,让顾客自主选择消费,坚决杜绝“宰客”行为的发生。

  4.宣传促进,内引外联。宣传工作是路标、是航向,任何工作都需要宣传来开路。要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原则,集中人、财、物,以提高知晓率为突破口,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营造乡村旅游氛围,重塑乡村旅游对外形象。宣传上不要千篇一律、面面俱到,要富有特色,富有新意。桐梓乡村旅游宣传就集中在避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三个方面下功夫,定位为“天然氧吧”和“绿色空调”,对象就是重庆人,目的就是吸引重庆人到桐梓避暑休闲消费,最终把桐梓建设成为“重庆避暑休闲胜地”。在宣传方式上,可把桐梓“四在农家”建设成果和乡村旅游发展简介制成光碟,辅以乡村旅游宣传资料,通过到重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区醒目位置建广告牌,在重庆相关媒体上宣传推介桐梓乡村旅游,形成大宣传格局,最大限度地吸引重庆人到桐梓旅游。要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加强与重庆新闻单位、桐梓驻重庆办事处、重庆旅行社的推销外联工作,吸引各类游客前来观光、避暑和休闲旅游。要聘请专业策划公司进行策划和文化包装,把夜郎文化、长征文化、抗战文化、军阀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内涵渗透进去,从农家外形到院墙,从户名到景点,处处都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渗透文化内涵,体现民风民情,尽显黔北民居风格。当前,要在高速公路出口处、流动人口密集的火车站、汽车站等地设置醒目的宣传广告牌、标识牌,在乡村旅馆集中的地方建立广告宣传栏。通过互联网、报刊、广告等媒体广泛宣传,娄山新闻网要设置乡村旅游专栏,让网民搜索“乡村旅游”就可直接了解到桐梓乡村旅游。同时,要加快桐梓旅游交通地图的制作。

  5.健全机制,加快推进。一是要加快研究各种捆绑资金的使用办法,把“四在农家”创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等资金捆绑使用,整合资源。二是制定出台土地、税收等系列优惠政策,争取多方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和乡村旅馆;对乡村旅馆和接待户实行三年免税政策。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集中打造一批精品旅店,做好整体推进,争取明年乡村旅游发展有大幅提高。四是培养一支专门负责管理、策划、营销、经营的人才队伍,进行指导性管理。五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乡村旅游管理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协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11-24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研报告08-24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08-27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12-05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09-28

乡村调研报告(通用5篇)11-11

最新乡村振兴调研报告05-01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05-01

旅游需求的调研报告12-04

大学生暑期乡村调研报告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