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12-11 17:00:3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欢迎阅读这篇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的文章,更多精彩内容还在应届毕业生报告网等你哦!

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一:

  为了推进我县三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章登畅主任的精心指导和方庆峰副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历时数月,先后听取了营盘、石瓮、凤凰三个乡镇及景区管理处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县内石瓮景区、牛背梁景区、凤凰古镇景区,并赴云南、四川考察了部分知名景点,通过召开各层次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书面征询良策等方式,广泛听取涉游部门、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关心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经过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柞水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1984年溶洞的开发,开始了柞水旅游业的起步。2004年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的《柞水县关于优先发展医药旅游矿产三大产业决议》,从根本上将旅游确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围绕旅游发展“三步走”战略,突出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定位,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三廊六区九点”旅游整体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基础初步建立。

  (一)主导产业地位明显提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建设陕西旅游强县和国家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的对外影响力得到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旅游强县。2004年决议作出后,我县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快柞水渔鼓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打造柞水渔鼓文化品牌加快普及推广柞水渔鼓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家乐发展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使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稳步攀升。2004年至2008年,5年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门票收入3885万元,旅游总收入4.66亿元,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特别是2007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由2004年的3.8万人次上升到126万人次,门票收入由89万增加到1776.5万元,实现社会效益由1500万增加到1.95亿元。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社会综合效益大幅攀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份额由2004年的0.5%上升到2008年的15%。

  (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多年来,我县相继开发建成了天佛洞、风洞、百神洞、东甘沟银杏园、县城三道井公园和橡胶坝蓄水项目等景点,特别是近年县上强力推进牛背梁、秦楚古道、凤凰古镇、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牛背梁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溶洞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柞水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盘谷山庄、秦润度假山庄正式营业,姜家沟和药王庙旅游开发项目、卢才沟休闲度假和莲花台度假山庄、岭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五洲盘龙植物观赏园和五洲(万国)大酒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S210道路改造和南关迎宾大道建设完成,县城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分步实施,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工程初步建成。县城的宾馆饭店进行了升级改造,盘龙酒店、汇生源度假酒店启动建设,乡村酒店、农家乐建设在经受旅游市场的洗礼后逐步规范,东甘沟村被评为陕西农家乐明星村。目前,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接待容量达4500人次/天。

  (四)旅游文化开发有序推进。重点抓了以渔鼓为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了渔鼓艺术的挖掘和开发,柞水渔鼓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型情景歌舞剧《竹风清音•渔鼓情》的成功编排,将为深入挖掘以柞水渔鼓为重点的地方文化,打造陕西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我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有力文化支撑。

  (五)旅游工作初显成效。一是旅游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改善。加强了旅游环境的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各景区(点)“卫生脏、环境乱、服务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些破坏性建设和低层次开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二是旅游市场促销机制初步建立,旅游宣传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继《秦岭的女儿——柞水》在陕西电视台播出后,又制作了《柞水旅游指南》、《西部人的度假村》、《柞水新时空》等大型旅游宣传光碟、画册、挂历,长年在陕西电视台、《西北旅游》和《行游天下》播报旅游天气或景点风光宣传片,参加了西洽会、商洛旅游西安新闻发布会、商南茶叶旅游节等活动;县旅游公司与陕旅集团成功举办了“春色柞水”首发团仪式,先后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组团接待合同,大力宣传推介柞水旅游,进一步提升了柞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开展了居民学文明礼仪活动和相关技能培训,加强景区景点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二、我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业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业还处在一个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够有力。我县旅游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景点单一的状况仍未完全改观,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现代都市人的旅游需求不相称。其根本原因是认识的问题,表现为个别乡镇和部门、部分领导和群众缺乏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地位、旅游政策法规认识不足,受资金缺乏、景点不特等“条件决定论”的影响,对旅游产业开发的信心不足;旅游协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够强,对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运作方式还没有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推进旅游开发工作的落实措施还不够到位。致使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变成经济优势,旅游业的先导和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齐抓共管旅游产业的整体合力尚未有效发挥。

  (二)旅游产品不精,景区功能不全、规模小。(1)旅游景点开发相对滞后。我县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景点结构相对单一、特色不浓、看点不多,建成的天佛洞、风洞、百神洞属同一地域上且有遍在性的溶洞景观。(2)旅游要素不够配套。溶洞等已有品牌效应的景区景点综合服务设施不到位,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人文资源挖掘不够,休闲产品和休闲产业发展不快,可参与性、可体验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凤凰古镇保护和开发建设进展缓慢,仍为自由开放式景区。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整体上存在着分散、品位不高、基础设施简陋和社会文化背景薄弱等问题。(3)旅游客源市场覆盖面小,客源结构不优。旅游对外知名度和公众认知度不高,旅游客源主要在本地和西安,市场半径较小。在游客当中,大众游客多,高端游客少;一日游多,过夜游少;散客多,团队少,整体消费水平不高。

  (三)产业配套水平不高。(1)旅游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低。在旅游六要素中,娱乐、购物环节薄弱,且各环节松散,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滞后,多数游客仅仅是转转看看,逗留时间短,游客享受不到云南等地“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观演出”的“一条龙”服务。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一台反映本土文化的大型旅游演艺节目,没有能演示地方民间文化特色的歌舞、戏剧的场所,各景区景点也没有可供小型歌舞、民情民俗表演的场所,没有一处集中展示我县丰富旅游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旅游收入主要来自门票、餐饮、住宿方面的消费,渠道比较单一,综合效益不高。(2)旅游接待能力弱,服务跟不上。柞水目前接待标准和能力整体上还显得比较低,没有专业旅游车队和旅行社,县城和景点附近的宾馆饭店档次不高,农家乐规模小、门槛低,地方特色不明显,缺少供游客体验农村田园情趣的项目,旅游经营接待单位普遍存在设施欠完善、经营无特色、服务不够规范现象,与游客日益提高的消费期望不相适应。(3)旅游商品、特色商品开发滞后。富有柞水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很少,缺乏专门研制生产的企业、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较大的专业市场,乾佑石、渔鼓纪念品虽完成研制但基本没有市场。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商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4)旅游线路基本没有形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景区景点及所在集镇卫生环境较差,污水、垃圾等公共设施不到位。

  (四)旅游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开发投资基本以政府为主导,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力度不够大,渠道相对狭窄。加之旅游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和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导致旅游建设资金筹措和融资难。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发展旅游产业前期工作应支付的资金难以筹措,对开发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无力承担。为此,政府通过多元化投入,包括把各方面的政策性投入通过项目捆绑起来,集中用于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仍显得非常有限。

  (五)旅游宣传造势不大。(1)全县旅游宣传投入不够,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力量分散、主题不明,景区之间缺乏品牌共创、联手宣传促销意识,各宣传各的多,宣传柞水整体形象的少。(2)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缺乏统一的宣传造势方案,宣传处于阵发性、随意性,缺乏系统性、持续性。云南就将其旅游宣传造势浓缩成七彩云南,张家界则将湘西凤凰进行整体打包宣传。(3)宣传强度弱,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没有大的造势活动,难以产生轰动性效应。此外,现阶段人才使用机制不活,吸引懂旅游、会管理的人才来柞水投资创业力度不大,我县旅游产业人力资源严重缺乏,旅游管理人员队伍奇缺,现有专业旅游人才不稳定,导游队伍整体水平低,知识面窄,不能满足游客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制约了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影响着柞水旅游形象的宣传。

  三、推动我县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和认真思考,借鉴外地旅游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做大做强柞水旅游,应着重从以下8个方面努力:

  (一)深化认识,统筹规划,科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全县上下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以全局的理念、开放的视野、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和谋划旅游,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量、更好的举措抓旅游产业,真正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建设、抓科学发展、抓对外开放、抓富裕民众、抓文化产业的“五抓”意识,锁定建设生态旅游强县这一目标不动摇,坚持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富民产业来培植,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举全县之力把我县建成知名度高、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资源富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使旅游产业成为对全县经济增长拉动力强、贡献大的重要支柱产业。首先,以柞水纳入关中——天水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和建设秦岭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契机,以高起点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精品景区(点)、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加大投入为手段,以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富裕民众为发展旅游产业的终极目标,全面实施“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战略,大力推动柞水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次,按照“西安第二生活区”的产业布局,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人文理念,强化旅游休闲娱乐功能,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运用系统性思维的方法,统筹谋划,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的完善全县的旅游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我县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做好规划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强化规划的统领力。第三,明确品牌定位。以“三廊六区九点”为框架,以“南山柞水,景天洞地”为形象主题,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以“诗画山水,梦幻田园”为创意基调,整合资源,拓展空间,充实内涵,提升品位,建设一个寓游憩颐情、购物消费、康体养生、异地养老为一体的新型生活区和西安近郊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响“清新之城,美食之都,渔鼓之乡,养生之地,逍遥之境”的品牌,使柞水成为西安人休闲的驿站,度假的天堂,创业的.热土,消费的乐园。注重高端、中端、低端旅游市场消费群体的分析,合理布局项目,按照“观光旅游项目大众化,休闲度假消费高端化”,培育和打造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和新的旅游产品。第四,突出“有中添彩”、“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以山水绿色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特色景观为主,大力推进和加快实施生态观光游、休闲体验游和人文历史游。

  (二)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景区开发建设水平。抓住我省打造“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和实施“168”旅游精品工程的机遇,坚持速度与质量、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倾力培育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等山水生态度假旅游精品,着力打造凤凰古镇、药王庙、盘龙医药等文化名片,重点完善溶洞风景名胜区、牛背梁生态景观旅游区和凤凰古镇民俗风情区三大核心景区。一是强化项目支撑。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搞好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对接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加快牛背梁等重点景区开发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民间资金是旅游经济主体的理念,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广泛发布招商引资信息,积极开展扣门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活动,主动与大客商、大财团、大企业联姻结亲,引入有全新理念、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通过借梯上楼,促进旅游业发展。三是注重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展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游客互动娱乐项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四是引导景区开展创A升A活动,加快景区精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增强柞水旅游的市场竞争优势。一要集中力量抓紧抓好旅游建设项目。着力把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陶冶性情、益智健身的认知之旅,走进峰林、感悟沧桑的探险之旅,登梯游心、骑牛得福的逍遥之旅,山水归宗、尊崇秦岭的朝拜之旅,建成标志性品牌旅游景区,使之真正成为柞水旅游的龙头。逐步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二要高标准精心设计新的资源开发项目。重点是凤凰古镇,但在景点开发中,要吸取四川柳江古镇和云南束河古镇的经验:规划一定要超前,开发一定要有实力的老板。否则宁愿加以保护而暂不开发!景点低水平的开发将对景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三)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围绕景区开发,完善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收入渠道,增加综合效益。一是进一步加强景区服务区建设。配套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医疗等各类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加快牛背梁游客服务中心、溶洞客服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并推进溶洞景区过境路改线项目的实施,扩大旅游接待容量。二是打造特色旅游经济板块。发挥凤凰古镇旅游资源地处城镇本身的优势,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旅游景点提升城镇品位和人气,带动古镇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以景区为依托、以城镇为载体、以交通为轴线的特色旅游板块。三是优化旅游服务业结构。以“魅力农家、快乐乡村”为主题,大力发展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乡村游,开发建设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俗旅游、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自然生态旅游,发展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的农家乐和农家宾馆,积极探索以吃农家饭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民间艺术、体验农家生活转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适度发展可接待高端游客的高档次星级饭店、旅行社接待点,逐步培育商务会展旅游;规划建设旅游综合购物场所,分期分批建立石瓮旅游一条街、凤镇集贸市场等旅游购物市场商场;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演艺进景区,尽快挖掘开发具有柞水人文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动。四是重点挖掘整理南北交融的移民文化,敬天惜物的生态文化,风味各异的饮食文化,济世养生的中药文化,精心炮制众多参与性强的游客体验式项目对旅游六要素进行优化整合,把景区建成“吃住行游购娱”齐备的生态旅游场所。地方民俗文化方面,要认真落实文化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聘请业内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引经据典,搜集民间传说,对各景点、景观、景物进行传奇性编撰包装。在各景区内配套建设特色文化软硬项目,搭建传承平台,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底蕴和旅游文化品位,增强游客游览兴趣。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努力把《竹风清音•渔鼓情》编排成精品剧目,打造成优秀旅游演出节目。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创意文化节目,适时推向市场。旅游商品开发方面,抓住柞水已有一定名气的豆腐制品、土鸡蛋、黑木耳、核桃、板栗等农副产品的优势和特色,提高科技含量和包装质量,发展名牌旅游商品。加快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引进,把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柞水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产品生产相结合,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逐步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工艺品。五是通过旅游线路的包装把旅游定点购物和特色文艺表演纳入游程计划,科学规划并建设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文化演艺和民俗表演场所。

  (四)强化旅游产品促销,积极打造高知名度旅游品牌。坚持“立足西安、主攻周边、逐步向远程延伸”的旅游产品促销战略,把周边500公里以内地市作为主要客源地进行经常性宣传推介,确保旅游接待量持续稳定增长,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宣传主题、内容、形式、方法进行研究,聘请知名旅游营销策划公司制定柞水旅游宣传整体方案,全力做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旅游企业要想方设法做好旅游产品营销。二是建立投入机制,增加旅游宣传推介经费,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并从全县旅游企业经营收入中提取2%用于整体宣传促销。三是创新形式。利用中央电视台、周边省会城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全面介绍柞水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主动走出去,赴西安及周边城市,依托当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新闻媒体,策划举办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型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积极申办、组织有影响的会议等大型活动,借力造势,宣传旅游;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精心策划并办好各种以旅游为主题、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开展旅游宣传“六个一工程”,即一条短信、一份折页、一张光碟、一份地图、一副风光扑克和一份旅游纪念品,协调相关部门做到旅游宣传品进宾馆、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努力扩大柞水旅游的社会影响。尽早做好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开园的宣传策划工作,选择强势宣传媒体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活动。四是横向联合。与周边地市加强区域合作,邀请国内旅行社来柞组团采线,签订组团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出和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利益双赢、资源与市场共享。结合旅行社行规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从景区门票、宾馆饭店、车辆使用等与外地最优惠的标准“接轨”,充分发挥好外地旅行社组织引入游客的积极作用。五是新闻、旅游、文化等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各自业务,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旅游电子信息商务平台,通过组织文艺界人士宣传柞水,画家画柞水,作家写柞水,歌手唱柞水,摄影家拍柞水的办法联合宣传推介柞水旅游资源,宣传柞水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着力叫响柞水“一山一洞一古镇”。重大外宣、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统筹安排。

  (五)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坚持培训、管理、激励、监督四位一体,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一是依据行业法规、制度和标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企业制度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诚信建设,倡导和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二是认真开展优秀景区和优秀星级饭店评选活动,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行业争先创优,为柞水旅游增光添彩。三是加强对景区景点、星级饭店的动态监控,加大对旅游市场的集中整顿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使柞水成为游客满意的旅游目的地。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点加强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的旅游安全检查和治理,杜绝各类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对主要旅游通道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清理并拆除低俗不良、与文明和谐不相称的标语标牌,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滥挖滥伐、猪圈厕所等不文明不美观现象,搞好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和净化。进一步完善交通指示牌、地名标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区标志牌、景点说明牌等旅游公共标识系统,更好为游客提供旅游导示服务。五是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坚持用和谐的旅游观念来谋划和指导旅游发展,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促进旅游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县城要科学修编规划,拆旧腾地,发展高层,扩大空间,完善集中供暖供气降署功能设施,着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和品位,塑造高楼绿树、蓝天碧水的山城形象。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工程,优化农村布局,科学规划并统一旅游集镇及中心村的建筑风格,营盘旅游产业园、集镇的外观力争原木贴墙、青瓦戴帽,民居土墙土色,竹篱瓦舍;石镇应重点在石头墙体、石头街道上做文章;凤凰本是古镇,修旧如旧是工作的核心,重视水文化、建筑文化、雕刻文化、楹联文化、工商文化、移民文化的研究与展示。六是“以人为媒”,全力塑造淳朴、热情、开放、包容、诚信、有为的人文环境。加强以养成文明习惯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广大公民特别是景区群众养成讲文明的行为习惯,时时处处展现出有教养、守诚信、讲礼貌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大使,个个都是宣传推销员的良好氛围。

  (六)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搞活旅游机制。一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的集中管理模式,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旅游局、乡镇、景区管理处、旅游公司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明晰权利,加快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旅游管理体制。二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根据各景区景点的实际,科学选择模式并适时推进景区景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第一种,把现有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的景区、景点管理机构,一步到位改制成政府持股、其他投资者持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第二种,把政府所属的景区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大公司转让。第三种,待开发景区符合条件的,通过引入外资,大企业参股、买断等形式确定投资主体,进行开发经营。

  溶洞风景名胜区要依据《陕西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并借鉴壶口、华山等地管理经验加以规范,强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使门票收入更多地投放到旅游滚动发展上。

  (七)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和队伍建设。一是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用人才、善育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公开许诺以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用人环境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尽快招揽一批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旅游人才。二是采取委托培养、定向培养、招聘大学生等办法,培养和吸纳一批旅游产业需要的人才,引进熟悉产品策划设计、精通生产经营管理、善于宣传促销的实用性旅游人才以及旅游文化经纪人来柞工作。三是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强化行业管理。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力争每两年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一次轮训,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宣传、策划、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旅游企业要抓好经常性的自行培训,可在县职专开设旅游相关内容的短训班,也可以请旅游管理方面或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柞举办学习班和为旅游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等途径,多方借力引智促进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一线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

  (八)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力度,合力推进柞水旅游产业的突破发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各类资源整合,强化统筹协调职能。一是组建高规格的推进全县旅游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务实高效的办事机构。县旅游领导小组是指导发展旅游产业的核心力量,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县旅游工作;建议在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时,将旅游局确定为政府组成部门,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履行领导小组赋予的职责,负责全县旅游规划管理、综合协调、营销策划、市场监管、人才培训等综合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旅游班子建设,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观念新、魄力足、靠得住的和谐旅游团队。三是建议成立县旅游执法机构,隶属旅游局,行使旅游执法和市场监管职能。四是建议县旅游领导小组下设农家乐管委会,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并设立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县农家乐布局规划、规范化建设、监管和扶持;组建柞水特色饮食文化研究会,负责研究开发独具陕南风味、柞水特色的菜系。同时,落实必备的经费和人员。五是强化旅游宣传的领导,统一对外宣传的渠道和口径。六是出台进一步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适宜旅游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一是由财政出资,对景区(点)创A升A、饭店上星升星的给予奖励,引导旅游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对投资项目要实行承诺服务,给予特殊保护,严肃处理干扰旅游开发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投资者开发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三是外资、内资,企业、个人投资搞旅游开发的,享受国家、省和我县出台的一切优惠政策。引进县外资金用于旅游开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柞水招商引资有关政策予以奖励。四是建立旅游经营风险共担机制,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探索并实施牛背梁、溶洞、秦楚古道、凤凰古镇等景点以及文化演艺的套票、联票制度,以提高旅游效益。五是整合各类旅游开发资源,形成齐心协办、配套联动的发展合力。树立大旅游意识,倡导奉献精神,认真借鉴商南金丝峡开发建设创出的成功经验,按照项目围绕旅游报、资金围绕旅游争、工程围绕旅游建,形成齐心协力、共谋旅游发展的工作合力,汇聚成发展柞水旅游的强大动力。计划部门要围绕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需要,布局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捆绑各类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旅游项目建设;交通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将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年度建设计划安排;国土、林业、水保、农业、扶贫、税务、文化等部门要从资金、土地使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市场管理、税收等方面,认真落实好优惠政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卫生部门、科技等部门要利用柞水丰富独特的中草药资源,研究开发并推出吃药膳、逛药园、洗药浴等旅游服务项目;县财政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引导性投入,从2010年起每年筹措200万元,作为旅游项目招商、宣传促销等政策性导向资金,并视财政状况逐年递增;电力、通信等部门应优先解决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对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实施通讯全覆盖;鼓励部门及个人争资引资参与宾馆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开发;政府督查部门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各有关乡镇和各部门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督促检查,并按照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加强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目标落到实.

  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二:

  为了加快发展恩施市的旅游产业,打造武陵山旅游休闲中心,根据市政协20xx年的工作要点,由市政协副主席赵萍带队,率领民族法制资源环境委员会,于20xx年6月20日至25日期间,先后前往建始县花坪镇、利川市谋道镇苏马荡、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旅游度假区考察高山避暑地产、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的开发情况,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

  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原名仙女山新区,2012年更为现名,度假区毗邻重庆武隆天生三桥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海拔1100米—1200米,平均气温17.4度,适宜人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生态环保之城、休闲度假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的功能定位,“显山、露水、隐城”的规划设计总体原则,紧紧围绕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旅游服务、旅游接待、户外运动等项目业态,高起点科学合理规划、突飞猛进抓建设。

  该区始建于2007年1月,武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武隆县仙女山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和常设机构,负责对仙女山新区的开发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封闭式运行。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任兼任管委会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兼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管委会下设一个办公室、国土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招商局、行政服务中心、开发公司、执法大队,管委会副主任与仙女山镇领导交叉任职。

  仙女山新区管委会从200万元工作经费白手起家,以干求助,贷款2.2亿元修建度假区的交通道路、绿化、供水、供电、供气、垃圾中转、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筑巢引凤,先后招商引进大型房地产企业xx家,先后开发北美、法式、西班牙式多种风格的高品质度假地产,建设商业街、高尔夫球场、户外运动基地、主题公园、星级酒店等度假旅游设施。通过六年时间,度假区已建成面积达9.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商品房建成面积86万平方米,销售近80%,房屋均价7000元/平方米,4个城市中央主题公园,7家四星级酒店已正式营业,在建xx家,该度假区2012年缴税费4亿元,占武隆县政府财政收入的30%。

  (二)利川谋道苏马荡旅游度假区

  利川谋道镇苏马荡旅游度假区距利川城48公里,毗邻利川苏马荡风景旅游区,海拔1500余米。2008年谋道镇利用独特的高山避暑气候,开发避暑地产。2012年,利川市委、市政府把苏马荡建设确定为市级战略,创建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拟打造武陵山区土家休闲第一镇、武陵山区休闲养老中心、健康养生中心,计划通过五年时间建成一座占地300万平方米、满足15万人居住的镇级“旅游休闲城市”。到2012年底,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3个,合同金额6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40家房地产项目在谋道如火如荼建设,房价超过3000元/平方米。一批旅游地产项目先后建成交付使用,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建始花坪镇小西湖国际度假中心

  建始县花坪镇距离沪渝高速公路入口23公里,2009年建始县招商引进武汉一家企业落户小西湖,建设小西湖国际度假中心和开发黄鹤桥风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因花坪小西湖度假中心位于海拔1200米,适宜夏天避暑,周边有农户聚居,到黄鹤桥风景区旅游的武汉老人便选择在农户家里长期居住,小西湖度假中心附近自发形成了避暑养老产业,包吃住月消费1500元/月—2000元/月,现有50余家农家乐从事避暑养老,有逾千名武汉老人到此避暑度假三个月。20xx年5月,该镇和深圳百居易投资公司签约,计划在花坪镇村坊村李泗坪建旅游度假区。

  二、考察调研的启示

  综合到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利川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始花坪镇小西湖国际度假中心考察调研的情况,比照恩施市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现状,我们有如下启示:

  (一)三个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的特点

  我们看到,三个度假区分别从2007年、2008年、2009年建设至今,其发展速度各异,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三个度假区的平均海拔在1200米—xx00米,都属于高山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客源市场主要来自重庆和武汉两个火炉城市;二是分别依托天生三桥、苏马荡、黄鹤桥等自然观光景区开发休闲度假产业,将自然观光的游客转化为避暑度假的游客,形成可持续的旅游消费;三是交通可进入性强,三个度假区从高速公路出口至度假区均在20公里—50公里范围内;四是旅游度假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政府率先引进的业态是度假地产项目,通过度假地产项目聚集人气,再逐步发展旅游度假区需要的休闲娱乐业态;五是三个旅游度假区都建设在远离城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不可复制的地方,都是不具备水、电、道路、宽带、教育、文化、医疗、环保等配套设施条件的地方,但只要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科学规划,完善配套,筑巢引凤,企业参与,旅游度假区成功建设不是梦想。

  (二)恩施市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尚未起步

  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培养造就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旅游消费阶层,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休闲度假胜地去度假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据旅游专家预测,今后十年我国旅游产业将进入一个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全新时期,休闲度假将主导国内旅游市场,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内容。

  当我市致力于以“恩施大峡谷”自然观光旅游为主的核心景区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时,周边的利川、重庆武隆、张家界等景区早已顺应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开发出观光度假、体育度假、疗养度假、休闲度假、娱乐度假等为主题的各种度假产品,从创建“国家A级风景区”向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双品牌转变。特别是20xx年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xx—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大众旅游休闲时代即将到来,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今恩施市的大峡谷风景区、清江风景旅游区、华中药用植物园、梭布垭石林风景区、柳州城风景区、龙马旅游风情小镇,都具备同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但我市在这方面的产业开发尚属于一片空白,仅仅停留在农家乐方式的休闲旅游形式,没有统一布局和规划全市的休闲度假产业业态,没有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和产业扶持措施,恩施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已落后于我们考察的三个旅游度假区。

  (三)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助推着恩施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今年省旅游局对外推出“大武当、大三峡、大清江、大东湖”的四大湖北省旅游品牌,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中,对恩施州和宜昌市旅游的定位是建设“大清江国际旅游目的地”,其总体构想是:以清江为主轴,以交通为骨架,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全面提升大清江国际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整合打造山水清江源头旅游环线、养生清江西环线、文化清江中环线、休闲清江东环线等四条精品线路,把清江流域建设成为集山水风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专项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品牌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恩施市属于州府所在地,既是湖北省、恩施州的大清江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还有山水清江--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养生清江—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两张核心旅游名片,我市已具备打造武陵山旅游休闲中心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特别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的子公司—恩施旅游集团公司拟和恩施市旅游投资公司联合投资的“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计划以清江云坛口旅游港区、沙地柳池养生度假中心为核心,对方圆40公里范围内,海拔从400米到2050米的15处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在清江主航道、低海拔区域建设一个四季可游、可居的旅游度假区项目恰好弥补了咸丰坪坝营、恩施大峡谷,利川苏马荡、福宝山旅游度假区、巴东铁厂荒林场、建始高坪小西湖、只适宜夏季避暑、季节性强的缺陷,我市可以向国际市场和二级客源市场常年推出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线路,不受冬季旅游淡季影响。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以健康养生带景区,以世界硒都发源地、天然富硒核心地、清江山水观光地、本草药园体验地、北纬30℃生态宜居地、健康养生首选地为亮点,让游客到此就感受到“山水清江·养生清江·文化清江·世界硒都·健康之都·仙居恩施”的独特魅力。度假区建成后,其目标市场是国内注重健康的中高端游客、远程市场有养生需求的游客、老人,国际市场游客。

  三、具体建议

  政府在抓快速观光旅游的同时,不仅仅是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还要同步拓展休闲度假、养生疗养、旅游地产等深度旅游项目。恩施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尽管尚未起步,但他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只要真抓实干,通过五年至十年的努力,我市可逐步形成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休闲养生度假产品为主体、大众型与高端型相结合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养眼、养身、养颜、养心、养老,宜游、宜休、宜居、宜商、宜文的“大清江国际旅游目的地”。我们的具体建议是:

  (一)摸清家底、科学规划。

  建议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高起点编制《恩施市休闲度假旅游产业规划》。将规划指导和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对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好的地方,要在规划指导下规范开发、创新开发、合理开发,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综合配套,完善服务,迅速形成有魅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开发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对资源要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避免规划“硬伤”和重复建设。

  (二)突出重点,加快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

  恩施市境内适宜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资源很多,但是不建议遍地开花,而是根据省发改委牵头编制《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建议在围绕恩施大峡谷这一龙头品牌,开发户外运动、科学探险、高山避暑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加快建设以沙地柳池、新塘双河为核心的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彰显“世界硒都"养生品牌,形成清江休闲观光旅游、养生度假地产、养生文化服务、养生医疗设施、养生产品加工于一体的清江养生度假旅游产业集群。

  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是恩施市继开发建设恩施大峡谷景区之后的重点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我们要在一个远离城市,交通进入性不好,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的沙地柳池和新塘双河小镇建设一座“健康旅游新城”,存在项目投资额度大、融资困难、施工条件差、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需引进整合的健康养生项目业态要素多、跨专业跨行业的人才储备不够、长线投资产品非短期盈利项目等实际困难,因此我们建议组建一个好专班、编制一个好规划,出台一个好政策,提供一个好环境,通过领导重视支持、专班苦干巧干、部门统一联动、高起点编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多种渠道融资、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土地收储、出台优惠政策、抓环境重服务、分期分区招商;项目公司真抓实干建景区、围绕项目多融资、资本市场显身手、引进联盟大合作、核心业态同步建、政企联合促营销。

  (三)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抓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资源市场化配置原则,大胆创新投资体制,结合规划,市旅投公司可以包装一批休闲度假旅游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重点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大型专业健康机构、旅游地产开发商投资。

  二是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培养兼具休闲养生与旅游服务知识的专业人才。注重养生的游客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旅游陪护服务、农家乐养生膳食应运而生,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既能当导游又能当护理的旅游陪护人员和厨师;同时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杜绝各种不文明现象,主动做休闲度假养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三是转变观念,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档次,科学整合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研究编制精品线路,适当延长旅游行程,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充裕、充分、松弛有度的旅游时空。

【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1-27

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1-01

发展畜禽产业调研报告12-24

香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2-22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的报告04-10

水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3-05

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07-29

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24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1-13

工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