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辽东湾新区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辽东湾新区简介(新)
辽东湾新区是盘锦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节点,是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中唯一一处按照滨海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享有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最大的经济区”的称号。
新区始建于2005年12月,20XX年6月纳入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XX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XX年1月按照省政府批复更名为辽东湾新区,20XX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专区。
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荣兴、二界沟、荣滨)和1个开发区(三角洲),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带、两轴、三区”。“一带”为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两轴”为东西向城市功能轴和南北向经济发展轴;“三区”为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和辽滨水城。目前,基础设施和产业投入累计超千亿元,累计开发土地面积83。5平方公里,建成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并形成了以港口为牵动、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三区联动规划格局。
新区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以临港物流业为支撑,以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并依托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面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随着规划的付诸实施,新区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实现“再造一个新盘锦”的目标,一座经济繁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水城将崛起于渤海之滨。
——区位优势。
拥有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非常完善。陆路紧临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辽河大桥连接营盘两地,滨海大道穿境而过;海路方面,正在建设的亿吨级盘锦新港已经具备通航能力,是东北乃至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疏港铁路建成通车,周边由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形成的港口群构成了便捷的海路运输体系;航空运输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离锦州机场和正在建设的营口机场1小时车程。
——资源优势。
新区内有大量的滩涂和荒地,发展空间大,便于整体规划,建设成本低。盘锦是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为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区傍河临海,拥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浪静,终年不淤不冻,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理想之地。此外,区内地下温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极富开发价值。
——政策优势。
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同时,还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省综改试验区等多重优惠政策,是国内优惠政策最多的投资区域之一。
篇二:盘锦辽东湾新区简介
盘锦辽东湾新区位于湿地之都辽宁省盘锦市最南端,辽东湾东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右岸,南与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隔河相望,地处辽宁三大经济板块节点,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和渤海翼的重要连接区。
新区交通四通八达,紧邻营口、锦州2座机场,沈大、京沈、盘海营三条高速公里、沟海、秦沈2条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1小时交通圈可达6座城市,覆盖人口2000多万,乘坐高铁2小时可抵北京。
新区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带、两轴、三区”:“一带”,就是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是辽东湾新区的外围自然生态防护屏障;“两轴”,指的是沿滨海大道东西向展开、贯穿新区的城市核心区、盘锦港和临港产业区的城市发展轴,以及沿中华路南北向延伸、推动港口及临港产业区物流贸易发展的经济发展轴;“三区”,就是港口区、临港产业区以及辽滨水城,构成了“三位一体”港产城联动的发展基础。 20XX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新区还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海峡两岸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辽宁省省级物流示范园区。
目前,新区正按着规划的科学指引,向着“建设中国北方宜居宜游新港城、打造辽宁沿海绿色产业新基地、构筑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平台、树立全国新区改革创新新典范”的定位不断发展前行。
历史篇
一、历史沿革
盘锦辽东湾新区始建于20XX年12月。20XX年6月纳入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区建设不断加快,规划面积由最初的30平方公里扩增到306平方公里,形成港区、产业区、水城三大功能板块。20XX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XX年1月按照省政府批复更名为辽东湾新区,同年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XX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规划先行逐级扩容,从最初的起步区10平方公里到110平方公里一路调整为306平方公里,达到目前可控制面积545平方公里,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性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果,以世界级、国际化的标准高起点规划布局。20XX年3月,根据市政府行政区划调整意见,田庄台镇划归新区管理,面积又增加了39平方公里。
二、开发背景
这里曾经是一片盐碱荒滩。昔日,沟壑纵横,积水遍地;芦荡深处,人烟稀少。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面向海洋的新思维,依托环渤海经济圈的沿海区位优势,大力谋划和发展独具盘锦特色的沿海产业经济带。东北大振兴、沿海大开放唤醒了沉睡中的荒滩芦荡,新的发展机遇呈现眼前。伴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发展,盘锦辽东湾新区如一艘巨轮,辉映着耀眼的世纪之光,奔向大海,唱响滨海新盘锦嘹亮的乐章。
三、历史贡献
当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梦幻水城宣布成立的那一刻,注定一座“不平凡”的新城将拔地而起,奋勇前行。十几天,31。5公里的9条公路路基工程全部完成、3个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洽谈成功;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中型现代化造船企业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出仅用500天时间生产出1。68万吨成品油轮的奇迹!
基础设施有序推进,辽东湾水城围海大堤顺利合拢,创造了国内同类单体工程记录;20平方公里的水城吹填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陆域框架已基本形成;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在内的“七通一平”工程顺利实施。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宝来石化、振奥化工等多户企业投产运行。以海洋装备和船舶制造业为先导、石油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石油化工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拓展、现代服务业(含港口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向海大道胜利通车,辽河大桥顺利贯通,盘锦新港快速通航,疏港铁路紧锣密鼓地建设……一个以港口为纽带,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的综合运输体系在这里加速勾勒。
20XX年5月11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XX来到辽东湾新区,看到一片片荒滩上那一座座新建的厂房,发出了“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赞叹!20XX年11月23日,领军世界石化产业的台湾长春企业集团入驻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12月18日,经济区又与极具实力的美国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约20XX年1月23日,志高集团投资百亿签约辽东湾;20XX年4月8日,合力工业车辆(盘锦)有限公司北方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7月28日,盘锦市人民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在辽东湾正式签约;20XX年10月8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区投资建设的曙光辽宁产业基地正式落成;12月29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正式开诊。
一手抓建设、抓招商、抓发展,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如今的'辽东湾人正以新思维开阔视野,以新举措催生效率,以新模式破解难题。各项创新制度频频出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新区内全面试行,以优质服务推动良性发展。
四、重要意义
辽东湾新区的成立,形成盘锦市“港城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是建设滨海新盘锦的领头军,是推进盘锦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支撑点。经过8年多的开发建设,辽东湾新区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基本完成了空间、土地和水系布局,新区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创新发展思路、集合各类要素、破解发展难题,以发展海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眼点,全面开启产业型经济区向服务型“滨海新城”跨越式转型的伟大征程。
篇三:鲅鱼圈前期市场调研报告完结
大连大商集团营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鲅鱼圈前期市场调研报告
报告人:马宁
1。 城市概况——区位
【地理位置】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坐落在营口市南52公里处,地处北纬40°15ˊ—40°20ˊ,东经121°8ˊ—122°15ˊ。北距沈阳180公里,南距大连140公里。营口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投资宜居环境优越。
【行政区划】 营口开发区辖3镇,4个办事处,30个社区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面积268平方公里。
【民族人口】营口开发区有29个民族,即汉族、满族、回族、蒙族、朝鲜族、土家族、锡伯族、苗族、壮族、达斡尔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傣族等。常住人口50万。
【气候特征】营口开发区处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近五年平均气温为9。8℃,降水量为559毫米。
【海洋资源】开发区现有海岸线28。5公里,共有海域使用面积13400公顷。盛产鲅鱼、对虾、海蜇等海产品。
【矿产资源】营口开发区主要矿种有钼、温泉,其中花岗岩储量较大;熊岳温泉储量较丰富,日开采量可达5000吨,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
2。 城市概况——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XX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确立辽至此,辽宁沿海作宁沿海经济带20XX年前的发展方向。 发展地区: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
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
3。 城市概况——交通
这里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长大铁路、哈(尔滨)大(连)公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哈大高速铁路均从区内穿过,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驱车1。5小时可达。全国十大港口、全国第十大港口、东北第二大港、东北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坐落在开发区境内,有营口、鲅鱼圈、仙人岛三个港区,拥有14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航空运输:近期规划营口机场位于盖州西海,按民航机场4C级适航标准建设。
4。城市概况——发展格局
立足“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化港口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在做精、做美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着力发挥环境对项目引进和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使开发区环境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力日益显现。
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立足开发区268平方公里的区域,聘请新加坡裕廊公司、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了涵盖城乡全部区域的城市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五区、三带、四廊”开发战略。“五区”:
即现有主城区、南部滨海新区、熊岳区域、芦屯红旗区域和北部望海新区。“三带”:即西部海滨旅游带、中部城市旅游带和东部特色旅游带。“四廊”:即熊岳河、二道河、红海河、沙河四条绿色生态走廊。
在五区开发建设上,南部滨海新区开发,主要体现现代、生态、滨海特色,建成了大剧院、图书馆、高铁客运站、金泰海景酒店、区中心医院等一批精品工程,正在建设还有香格里拉酒店、红星美凯龙、区中心医院二期等项目,全面树立了海滨城市的新形象。老城区改造,围绕“两街一路”改造,“退二进三”步伐不断加快,老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在熊岳区域建设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现代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形成由东部温泉小镇、中部熊岳古城、西部入海口组成的“三点一线”发展格局,打造独具特色的东北名镇。在芦屯红旗区域建设上,充分发挥临城、沿路、沿河等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开发区的东城区。在望海区域建设上,充分利用临近港口、鞍钢新厂和工业区的地理位置,正在开发珍珠湾、望海渔港等工程,精心打造开发区的北大门。
在“三带”开发上,充分利用开发区独特的“山、海、林、泉”资源,深度挖掘,高档次开发,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一是做好“山”的'文章。高标准举办了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积极推出望儿山的主打旅游品牌。开发建设了墩台山公园、青龙山公园、碧霞山儿童公园,正在着手进行望儿山、馒首山风景区的开发。二是做好“海”的文章。围绕南部新区3公里长的海岸线,建设了月亮湖公园、海滨浴场、山海广场、金泰海景酒店等重点项目。三是做好“林”的文章。以亚洲最早的熊岳植物标本园为依托,扩大规模,增加树种,使之成为集科研和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四是做好“泉”的文章。利用熊岳丰富的温泉资源,高标准建设了熊岳温泉度假村、天沐海滨温泉城等,充分体现海滨温泉特色。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功能,建设了何家沟滑雪场,正在开发工业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着力打造西部海滨风光、中部城市风貌、东部特色风情三条旅游带,逐步实现旅游资源由点到线、
【辽东湾新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05-19
调研报告(经典)06-22
调研报告【精选】09-12
调研的报告02-06
调研报告05-19
调研的报告02-26
财政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3-25
酒店调研报告酒店调研报告实用08-02
行业调研报告11-09
出差调研报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