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时间:2022-12-14 12:24:34 啟宏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通用3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通用35篇)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

  宋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宋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和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我爸爸就是一个宋词迷,不仅自己喜欢,还要熏陶我,也给我买了一本《宋词三百首》,要我试着背诵。一开始我不怎么喜欢,但是后来我发现电视上有人朗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引人奋进,简直太美啦!于是便也拿起书本试着诵读。

  之后,在爸爸的夸赞中,感觉确实不错,读完之后也受益匪浅。

  我非常喜欢岳飞写的《满江红》,我很崇拜岳飞。这个暑假电视上正在热播的《精忠岳飞》,讲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的事。岳飞是一个胆大、心细、智勇双全、待兵如子、对待士兵不抛弃、不放弃,充满正义感的'人。我从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好像看到了岳飞要收复中原的坚强决心。岳飞为了保护天下人民的太平,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但是皇帝赵构和奸相秦桧怕岳飞功高盖主,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斩了他。但岳飞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奋起,该词写得慷慨悲壮,壮怀激烈,很多年来一直被世人所称赞。岳飞死后,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都在家中挂上一面“还我河山”的锦旗。

  还有好多的诗词写得都很棒,在诵读的过程中,我还了解了不少人物的各种故事,学到了好多知识。

  古人的知识是丰富的,宋词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以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

  读了宋词三百首,我知道了许多著名的宋词家,他们是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苏轼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还有表现壮志凌云保卫国家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的好词数不胜数。在女词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的'意境优美,让人过目不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颠沛的生活和家愁国愁的无奈。

  宋词中的名作说也说不完。想学好宋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平时要慢慢积累,学会把宋词运用到学习中,生活中,才能真正领悟宋词的魅力。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

  放下书本,脑海里全是流芳千古的诗词,是稚嫩整齐的朗朗吟诵声,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更是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交流。

  走进此书,我喜欢与各位诗人一起享受自然,倾听自然。吟诵着山水诗,仿佛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乘着“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轻舟一叶,畅游山水自在畅快,忘却愁肠之感,可不惬意?望着《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独自品着那份宁静悠闲与孤寂;我徜徉在《小池》边,“泉眼无声惜细流”,享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活情趣与难得的夏日清闲;我翻着《与朱元思书》,向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清净与朴素,不染尘埃……我倚在窗边,一起与“风花雪月”对话。风为“穿山过水拂面而来,自息自生抚弄摆袖”的`走遍天下神秘侠客;花为“零落成泥常开不败,摇乱玉彩沾衣未摘”的活泼动人闺中小女;雪为“日出消融檐上落白,眉心微凉华发皑皑”的雪中清秀冷淡赏梅妃子;月为“咫尺天涯千秋万载,移走寂空星云中埋”的孤寂夜中仙子。

  走进此书,我与诗人伤春悲秋。悲诗仙李白诗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那无数伤心句,直戳心中伤心处。透过诗句,仿佛看到满山缭绕的云雾中,一人高举酒壶,身着一身白衣,悲愁满腔,正欲与那高悬明月共诉苦断肠。仕途颇为挫折,郁郁不得志,不被皇上所喜爱,才华满腔不被重用,李白的愁绪可实在凄凉。走进此书,我与诗人仰天长叹。叹伟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叹他心里对国家无力回天之悲伤无奈,叹他为国不惜牺牲生命的悲壮雄浑,叹他被俘后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的忠烈爱国,叹大宋亡国之悲。我也跟诗人共愤怒: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风雨歇。”国君被掳此奇耻大辱何时才能报仇雪恨,怒啊!南宋腐败,军心不齐仍有小人从中作乱,怒啊!秦桧这亡国奴,叛徒,奸诈阴险的狠毒小人,亡国之际,竟还诬陷岳飞,扣上一个莫须有之罪名,不如禽兽,怒啊!

  走进此书,我与诗人共泣于心。我尤其喜爱那李商隐的《锦瑟》。《锦瑟》中,迷离梦幻,优美华丽,叙说了许多凄美的故事。不知是庄周梦了蝶,还是蝶成了庄周。沧海中,总有位美丽的鲛人在黑夜里哭泣,她泣泪成珠、水居成鱼,却无比悲伤孤独,她那悲切的哭声只为成全缕缕飘荡的青烟。那只血色杜鹃已带走了我的幽怨,一去不回了。这几个故事微微感伤、迷茫,还有些成全生活的无奈。作者在词中感慨,自己的青春也似乎被带走了,只能成为回忆了。我只觉作者用锦瑟作为题目并不是诗中真正所咏叹的,作者咏叹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往事与时光,咏的也是自己所有不复归来的一切。叹中有哀,哀中有思,思中有泪。

  走进此书,我跟各位诗人共乐,一起乐开了怀: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那蓬头稚子怕惊了池中鱼,不回应别人,那几分钓鱼乐趣,是那样充满了几丝可乐的童趣与悠闲。《所见》中骑牛高唱的小牧童盯上了正在欢愉鸣叫的金蝉,一连串的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立而不动的动作被作者寥寥几笔描写得生动可爱,充满童真!

  我穿越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与各位诗人共借夜叹息,也曾与各位诗人同抱拳仰慕,或为李后主,或为屈原,或为南宋晚唐,或为李白杜甫,或为诗词句中若隐若现的诗人自己。我的喜怒哀乐,我的一呼一吸,因《唐诗宋词》而起,并不为其而终。我愿与这《唐诗宋词》融为一体。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4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

  ;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5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6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rd

  “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7

  我从5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五年多。在这几年中,我渐渐品味到了唐诗的优美,寓意深厚的宋词我也熟记在心。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去领略唐诗宋词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乐孩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宋词。刚开始背宋词时,大部分词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见这两句。两位哥哥在劳作,幼小的弟弟在溪边剥莲蓬玩乐。不用看注释、不用问妈妈,读一遍就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温暖的阳光下,我戴着鲜花和绿草做成的花环和词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边剥莲蓬。啊,那莲蓬怎么那么甜!

  古诗词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飞翔的黄蝴蝶,虽然蝴蝶飞入了同样是黄色的菜花中再也寻不着了,可我想那个小朋友一定会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声高唱,歌声在树林中久久回荡,也仿佛荡进了我的心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秋天,夜深人静中那几点忽明忽暗的灯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照样不闲着,你看“稚子金盆脱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们将铜盆里的冰凿下来用丝带穿起来当铮玩。春夏秋冬,无论是哪个季节,小朋友们都能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儿园时看《还珠格格》,剧中的小燕子堆着“云鬟雾鬓”的黑发,有着“人面桃花”般的红润脸颊。她每天都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羡慕不已。等读了唐诗宋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的佳人们哪有这样的自由,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受着各种规矩的制约,往往深锁闺房,足不出户。

  秋千应该是古代佳人最爱的游戏了。在那幽居深闺的日子里,荡秋千时偶尔地见一下墙外的景致,对她们来说,也许是像我们出国旅行一样的.期待吧。“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荡起来了,那长长的裙摆随风飘动,就像仙女下凡一样。那欢快的笑声是不是因为荡起秋千时见到了墙外的广阔世界呢。

  寂寞惆怅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14个字把她与爱人分别后内心的愁苦和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无数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亲人们分别,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无穷地期盼。真愿时空能穿越,让这些佳人们“蓦然回首”时就能在“灯火阑珊处”见到心爱之人。

  真心英雄

  读唐诗宋词,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诗词中有关英雄的描写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广将军听到了风吹草动中的一声异响。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去寻找昨夜将军射出的箭,发现箭头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广将军随手一射就让箭入石三分,这臂力太令人惊叹了。有李广将军在,琅琊榜上的高手们都得纷纷靠后了吧!

  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英雄的描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壮志豪情; “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这是三国周瑜的智谋与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们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心。

  诗人们不但用诗词来刻画与赞誉英雄,大多诗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英雄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献身国家恢复故土的雄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爱国情怀。就连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前的历史已经渐渐远去,但我们仍能从诗作中感受到古人的冲天豪气。我的心中也有一个英雄梦,我将以努力和坚持为利剑成就我心中的梦想。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8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9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宋词是一个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宋词是一代文学的盛宴,但是却很少有人以“美”这个字来形容他。

  而桑妮,《至美宋词》的作者,却在书名中,就将宋词冠以“美”。

  她说,一部宋词,就是你身边最好的生活美学。

  桑妮,不是第一次看到她的书,曾有幸看过《一字一念:时光主题书》这本也是她所作的一本手账书,当时就被书的外表所惊艳,而这次的这本至美宋词,同样的,它的设计风格也同样令我刮目相看。

  淡粉和浅黄的结合,亮眼的标题,将我带到了宋时清雅质朴的氛围中;而右侧斜斜飞入的蜻蜓与盛放的莲花,又令我感到夏日的午后,闲暇中带点困意的悠然……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美学吧,在树下光影的斑驳中,执一杯淡茶,翻开一本宋词,品读其中的风花雪月、离愁别绪。

  曾在少时去书店,在习习凉风中偷来半日清闲看看闲书杂书;但为向父母交差总是需要买几本教辅书,此时总是会贪多的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些经典大集合,却不知贪多总是嚼不烂的,翻过一页便将其忘尽。

  而桑妮的《至美宋词》,却是精简的,整本书不过四十首词,却是将每首词都翻来倒去的重见数遍,想来想忘都不定忘得干净。这其中的词,或许不是著名的,作者也或许不是大名鼎鼎,但在桑妮将它挑选入自己这本珍藏版的图书中,也一定有其独特的美学在其中。

  程垓,在我的诗词库存中,几乎查无此人,然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的一份爱而不得的真情,如烟火一般稍纵即逝,无限悲凉。

  “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爱恨里,深感天易老、恨难消。爱而不得的愁恨,无人可懂。自由飞舞着的蜂儿、燕儿,更是不懂这爱里的忧伤。爱一个人,可爱至天长地球,永生不忘。爱而不得的恨意,亦然。因太爱,恨意会此生中永在,绵绵无绝期!

  在词中上阕满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美好的令人羡慕;到了下阕,笔锋一转,那些曾经的美好就变作了一把把利刃刺进了人的内心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美好的风景事物,因为人的心情的不同,亦变得懵懂无知,变得惆怅难解。

  这四十首宋词的作者,有男有女,但大概在作者的心目中女子总是更为感情丰富,更加的能将人带入那一段段或开心或悲痛或热烈或沉寂的爱情中去,于是,她在书籍的编排中,为每一首词都加入了一幅独立的美女图,那些美女,大概就是那些个绚烂爱情中的一角,伴着词人的情绪被藏在了宋词中,等待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去发现,理解。

  至美宋词,生活的'美学,美的不仅仅是词,也是那份在闲暇午后的翻开书阅读的心情。

  杏花树开,雪白枝条轻动,着一身纯白夏衣,邀有人于树下小聚,饮酒、品茗,念一阙宋词……不如于宋词绵延的情意里,把酒言欢,过好当下的每一日。

  作者在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的情景,而在书中,还为我们留下了不仅读,还有静心练字的一角。将每首词作以书信的形势写就,备下米字格,让阅读的人临摹,不仅加深对它的记忆,也仿佛在模仿词人,书写一封封真挚的情书,寄给那个怀念的人……在书的最后,留下的几页涂色页,大抵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在闷热烦躁的午后,随着白描的图画被一点点填满而逐渐平静下来的心海。

  至美宋词,美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那一份纯粹。在桑妮的心目中,桑妮喜欢的是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纯粹,不添加其他色彩。大抵,作为一个女性传记文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她所推崇的是女子对任何事情的那份执着,那份一往无前,那份简单的感情。而在更多的人的解读中,那么多的宋词,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单纯因为爱而创作,有为了政治,为了扬名,为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在他们的解读中,词不是因为心中的爱情而作,他们有更多的引申含义,词中的女主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爱自己的人,而是更多的,利益勾结。

  至美宋词,桑妮是为女性编撰写就的一本宋词集,那里面有繁杂生活中的美学,有缠绵悱恻的真情之美!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0

  古典诗词,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流传百代依然至纯的情感。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情感库藏,是历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至爱。惬意人生,哪能无诗词相伴在这个年代,幸好还有古诗词,让我们去追忆曾经的美好……

  我喜欢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如挟天风雨扑面而来,有谁能写出这样的豪气与悲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曾让多少踌躇满志之人听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纯的'爱情,又令多少的青春男女深深向往这就是李白,他有济世之才,也有济世之志,可他一生仗剑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酒和诗才是他最好的伙伴。

  我喜欢李商隐的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诗人将浓浓的`痴情化作奔流的江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论是锦瑟华年,还是如玉如珠,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片怅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感叹贾谊的才华无法施展,也哀叹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叹息,夕阳的余晖悄悄袭来,将世世代代的人击中,引起无数的伤感。

  我喜欢苏轼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种徘徊在字里行间的淡淡忧愁,是如此震撼人的心灵!“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山水中品咂人生的况味,令人荡气回肠!但苏轼总算是一个重情的才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凄凉,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王弗的病逝将两人的幸福终结。苏轼与王弗,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也算得上是一段人间佳话了。

  我最爱的是纳兰性德,我爱他的文武双全,爱他的虽生于富贵之家,却从不追求声色犬马,从不沉湎于风花雪月的独特。他的词太美了!“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于凄凉清怨的氛围中叹流水落花易逝,孤清岁月无情,真是哀婉动人,情真意切!“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一场古时候的思念,一个谢娘的故事,或许思念真的是从一座谢桥走向另一座谢桥,在不经意间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觉。“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每个词、每个字都能让你体会到灵魂深处的战栗,那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这种细腻,这种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他是一个奇特的男子,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他是情深不寿的最典型代表,生命短暂却磨难重重;他是古来难得一见的情种,也是受尽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一尺华丽,三寸忧伤!

  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了。读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国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1

  记得年少时,在云南边塞“支边”,思想苦闷,生活艰苦,但收工回来,清风徐徐的夜晚,不管有多累,也不管别人喝酒、聊天,我却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把临走时从还关在“牛棚”的父亲的书箱里“偷”出的一本《唐诗三百首》细细翻阅,又四处搜集当时凡能找到的唐诗宋词,整整抄完了几个笔记本。对那些诗词歌赋当时虽然大多不解其意,但每一次读起来都是那么专注。唐诗宋词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长夜,度过了多少艰难困苦。至今,我还保存着那本融入我青春热血的《唐诗三百首》。

  回城之后,随着年岁的增加,读书的增多,尤其是读大学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所阅读的那些唐诗宋词,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于是,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什么《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什么《古诗名句鉴赏辞典》,想方设法也要抢购到手。那时口袋里没有几个银子,却经常光顾沪渝书店,一家开在民生路小巷子里的小书店。直到今天,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的那一份痴迷和眷恋。每当夜深人静,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低声读将起来,感觉琅琅上口,满口清香。

  常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感谢唐诗宋词,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走进唐诗宋词,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

  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以前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今天,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我还觉得,这份沧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无为”的悲观基调上。相反,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腐败蔓延、生态失调……人,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层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间“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枕一帘幽梦,带半身闲愁,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

  读唐诗宋词,应该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2

  近段日子,我一直在读《宋词》,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

  宋词乃是我们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它是精选宋词之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实社会有太多美好东西浮现在我们面前,但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所追求,我们的人生追求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她”,纵然只是蓦然地回一回首,也能满足我们无尽的愿望。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氨。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景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寡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感慨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忠诚;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读完了《宋词》,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3

  我爱宋词,爱它的婉约,爱它的豪放,喜欢斟一杯清茗,和半阙婉词,寻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词中耀眼的智慧,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泛着智慧的金光。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

  从柳词中,我感受到的是历经磨难之后洒脱的智慧。

  与柳永同一时代的苏轼在官场上也是倍受打击,但相比柳永来说,苏轼还是要幸运得多,总能够东山再起,似乎他更有一个豪放的心态,从来不会被挫折打倒,“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人生总是有不顺心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等到风散云开,自会发现“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他豪迈,“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忠诚,“西北望,射天狼”,他也有愁,但很快又不介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他才得以成为那个年代少见的长寿者。

  从苏词中,我品味出的是面对挫折之后豁达的智慧。

  柳词智慧得洒脱,苏词智慧得豁达,他们的词不过是宋词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闪现的智慧也不过是众多智慧的冰山一角;宋词千万,词人千百,每一首词都是词人灵性的歌唱,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与智慧,这智慧承载于宋词,历尽千年,流传不息。

  轻吟一首小词,细聆其间智慧,我不禁想说:智慧就在宋词中……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4

  接触蒋勋,是因为爱看《红楼梦》,我常说:“多情人看红楼,看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跟着哭,跟着笑;无情人看红楼,看的是‘食尽鸟投林’,知进退,明舍得”。然而,蒋勋却把红楼一梦解释得既入情又清隽,这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切换,实在让人惊叹。从这点上看,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那种“静水流深”的学者一样惜字如金地道出哲理,而是把哲学用很人情味的过程表达出来了,就好像安徒生把塑造人性美与批判人性恶的箴言用很梦幻的童话传达给孩子们,蒋勋则擅长用很生活、很心灵的方式来向成人世界表达生命的意义。

  蒋勋是个很纯粹的文人,只专注于艺术作品的文学性,比如他评价《红楼梦》,不会把美食、建筑、华服单独拿出来深入研究,若有些许篇幅的描述,也是为了让读者能了解当时的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他更多地是在讲人物的身世、心理、性格及命运;在讲癞头和尚、跛脚道士如何给执迷之人指点迷津;在通过曹雪芹的作品说一切人生的状态都是值得悲悯的。所以看《蒋勋说红楼梦》,让我对作者的素养与境界真是肃然起敬。

  基于以上所说的表达方式和他对经典之文学性的尊重,我对他的其余作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读《蒋勋说宋词》这本书仍然是一次意外。相对于唐诗而言,我是不太喜欢宋词的,珠玉在前,唐诗恢宏大气,李太白一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把古今万千气象都道尽了,再说宋词,“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我们就来看周邦彦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种意象的`对比,宋词就相对好像更纤弱一些,更耽溺一些;杜甫一生都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志,然而李后主则终日关心的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种小情绪、小落寞。也许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比较难理解宋词的美,最在意“家国天下”的年纪,是看不上这些儿女情长的耳边絮语的。所以,最初看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瞧瞧蒋勋这位“生命的旁观者”是如何看待宋词的小家子气的,会不会偶尔他也不那么中庸?可是这本书拿起就放不下了。

  首先是整本书的格局,蒋勋在谈每一个词人的时候都连带着把他所处的朝代背景、生活际遇交代了一遍,你很少看到一部专门谈诗词曲目的文学作品会把那个年代的历史统统写进去,通常是非常严谨地在讲格律,讲平仄,讲意象。可是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深谋远虑,看到了宋徽宗起兴文化的良苦用心,甚至看到了李后主整个跌宕起伏的人生对其词作的影响。我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整个宋朝时期的发展演变,对一种文学形式的前世今生有了一种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拓宽了对美学的认知。就像我先前讲的自己对宋词的感受,觉得宋朝的词人太过拘泥于生活琐事,没有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视野和心态。可是蒋勋说,这一种繁华落幕后的自省,是经历过金碧辉煌的盛唐以后,人们转而开始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的一种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落寞”和细微的观察实质上是一种进步,他称之为“颓废美学”,是指在现实生活里,人向外的征服已经没有任何缺憾了,这个时候,心灵上的空虚感、缺憾感就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不论是李煜、周邦彦、李清照,在他眼里都是更为内省和细腻的存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更敏感、更准确的。往往空虚过后,人就开始呈现悟道的形式,这是潇洒肆意的李白和报国无门的杜甫所达不到的境界,而宋朝的整个节奏正好都是平静内敛的,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气质。

  最后是这本书所传达的一种文人的气度与从容,叫人称赞不绝。如果我们说李后主写“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懦弱和无能的体现,那我们不要忘了,欧阳修、范仲淹这些有名的政客,他们表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时,也不会觉得羞怯。但今天我们在官场里,是很少有男性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远不及宋朝文人的坦然,这事实上使得文化在部分人群身上产生了一种“特殊性”,它是相对封闭的。我们再看台北故宫博物馆里苏轼的《寒食帖》,写错了就点一点,再改一改,面对人生中的错误非常随意和坦然,所以宋朝给文人的大环境是让人倍感舒适的,没有压迫感。就像程颢的一句“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述,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说任何生命的美丽都不必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朝和宋词又是外放的,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无拘无束。

  推荐大家看《蒋勋说宋词》,不仅是看宋词之美,更是蒋勋道出的宋朝之美,看整个宋朝文化对一个人生命态度的影响,除去唐朝的豪放与潇洒,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内省与沉淀来面对各种际遇,承受各种结果。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5

  《蒋勋说宋词》,感动我的并不是宋词,而是一个人的精神,他是苏轼。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犯的罪相当于清朝的文字狱,遭到了严重的政治迫害。宋朝时仁政的朝代,所以仍然没有杀他,只是贬到了海南。可是他的人生却因此提升了一个档次,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辉。蒋勋说,苏轼到黄州后,对无常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他的《寒食诗》中,有“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这样的句子,他眼中,花和泥已经是一样的事物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后来他到赤壁,又写《赤壁赋》、《赤壁怀古》,抒发了生命的豁达。

  当然苏轼并没有完全看透无常,活着的人谁也看不透。但是,我们连东坡的境界都望尘莫及。我觉得无常很难,直到年初的一场病,让我看淡了许多。

  去年十月以来,一直在咳嗽,断断续续,如秋日的霏霏江雨。只是疏于治疗,一直拖到了今年元旦。那天一早起床,浑身泛起阵阵寒意,竟然动不了身子。当时父母俱已出门,一时欲济无舟,心中不由得慌乱。挣扎了好一阵,终于将就起身,潦草洗漱。看着镜中的自己,我竟然有些不认识,一年的第一天,我却潦倒成这个样子,真是可笑。扶着墙坐到桌前,勉强提笔写下了一首古体诗,然后又倒在床上。

  有生以来病得最厉害的一次,在医院输了两周的液。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于我却感慨良多。我们常自诩年轻人,可是却又同老人一样脆弱,几枚看不见的病菌就能将我们打倒。其实仔细想想,人生七十古来稀,25岁的我,生命只剩下不到2/3,又何谈年轻、年少?

  在医院的两周,胜过我看的一切圣贤书。生老病死,离愁别恨,全在我的眼前发生。有一天我在等护士给我输液,一家人连同大夫神色匆匆地推着病人冲进了抢救室,感觉没过几分钟,就推出来了。这一次,病床变成了白色,再也没有人慌张,有的只是全家的失落与茫然。这一切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近得我稍微起身就可以触到那人的病床。护士来给我输液时,我竟没有发现,因为我当时已经懵了。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已仙逝,可是没有一次发生在我眼前。我第一次感到,亲历一个生命的结束,内心是如此悲怆而又无可奈何。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常。无常不是太阳东升西落,无常不是四季秋收冬藏。无常是一切没有预料的事,没有征兆的事,没有办法挽回的事。人世间有太多无常,只可惜我从来没有读懂。陆游唐婉,“山门虽在,锦书难托”的凄美爱情,我不懂;柳三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依依离别,我不懂;刘后村,“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的动情哀叹,我不懂。直到这一回,有一个生命如流星坠石,从眼前消逝。我发现无常并不一定伴随着刻骨铭心,反倒是如尘埃一般悄无声息,不带走任何活着的证据。

  生命的无常给我们留下太多遗憾,甚至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螟蛉与鲲鹏,哪一个活得长,哪一个活得短,都终究会死去。但最难消受的,其实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剩下”的人。史铁生在《地坛》中所遭受的折磨,无非是母亲用生命呵护了他,自己却痛苦地离世。远藤周作的《深河》中,面对亲人离世,人们纷纷接受了恒河的洗礼,让愧疚与悔恨随河水流去。这才是无常令人神伤之所在。我常想起苏东坡“纵使相逢应不识”,与妻天人永隔的痛楚。东坡一生都没有看透无常,尽管他写过《寒食诗》,写过《赤壁赋》,但是他还是会悔恨,还是会愤怒。他说“人生如梦”,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一旦到自己身上,也仍然消受不起。

  因为我们终归是俗人,我们还得吃人间烟火。倘若真看透无常,宠辱不惊,便不须再活着。那是王家卫的一句台词:“人生若真的无悔,那该多无趣。”人生若真懂无常,便也非常。

  生病的这些天,我常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常常在心里说,我会不会死?也许一个护士输错液,一味药吃错,我就会死。面对近在身边的生离死别,我越发的神经过敏。我甚至在想,一个爆炸,一场灾难,我们便不会再有明天。可是反观眼下,我们又有多少未竟的事情?未竟其一,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说来容易做来难。譬如我做教师这个行业,最易攀比竞争,你不比,也会有人跟你比。我们能不能放下执着,只做自己。未竟其二,惜时尽孝。父母为了我的病,许多天没有合眼。我在想,难道非要等到他们也动不了的那天,我们再去报答这份恩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多少人因此而抱憾终生。我们来不及细细地坐下来筹划幸福,趁我还活着,趁他们还活着,珍重这最宝贵的时间。未竟其三,善待众生。我们都是自私的人,自私没有罪。可是在生命的长河中,我更愿做一个渡河的人。上善若水,希望用余生的善念,笑对每一个无常的生命。若此,人生何憾。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6

  唐诗宋词,在宋代这样一个人文荟萃的朝代,词作为一个特殊符号,引得无数后人竞折腰。王国维特别撰写《人间词话》进行解读。

  可以说,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词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解读,但所有解读的背后都能够感受到词的魅力,无论是境界还是优美程度。

  《纸短情长:美得窒息的宋词》就是这样的一个解读。与以往的解读不同的是,这本解读宋词的书籍,有英文、有中文、有解释、有分析,通过对一首词的对照解读,读者可以可取所需,可以学习宋词,更是可以学习宋词的英文版。

  从“棠梨煎雪”、“相思已深”、“花事懒看”“江山为聘”“夜雨陈酒”“日暮归途”几个分类出发,能够让每个读者都能够分门别类,迅速找寻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感悟宋词的无限魅力。

  而那些大家的词纷纷向你袭来的时候,那些词背后的意境,也纷纷向着你铺陈开来。对于词人来说,词的`出现不仅的表达心情,更是一种时代的折射,也是对人物的一种解读。就像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面对这样的风情景致,谁人不能够读懂作者背后的心酸故事呢?或许,没有人再次走进作者,但我们却能够通过他们留下的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那时那刻的感受。可能有些差距,但却能够无限接近。在词人和读者之间,在解读宋词的书籍和读者之间,理应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沟通和桥梁。在这样的桥梁上,每一首词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所谓纸短情长,所谓日暮归途。大概也就是像这本书中的诠释那样吧!从每一首宋词的本意出发,带着读者自己的心境,或许能够渐渐领略到其中一二。

  而这,也就是当我们捧着宋词,走进宋词的青纱帐内的感觉吧!

  当《纸短情长》这样的书籍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宋词的解读有了新的阶段,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在各取所需,在个体体验中,豁然能够感悟到一种文体之所以长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对美的无限追求,才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7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8

  心之所向,古国之风,唐诗宋词,纷纷洒洒照华夏。

  ——题记 窗外清风拂面。用一轮明月下,苏东坡题下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萦绕于心。我仰望星空,想唱吟一曲,却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触。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逐月,同古人同吟诗词曲赋,这是多么奇妙而惬意的事啊!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羡她词作上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妈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寡欢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感慨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忠诚;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多少绮丽的回忆?畅游词海,恍若点亮心灯,涤荡精神心智,品味古国之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19

  古今中外名著多到数不胜数,但最能代表中国特色、成就最高的我认为还要数宋词。而胡云翼先生选编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词选》就是这种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古人通过一首首隽丽的小词,把自己人生的声音传到千百年后。听!这里面有柳永的离别之际的低唱,有苏轼面对困境的一声呐喊,有陆游、李清照对故国的点点追思,更有岳飞、辛弃疾向“胡虏”发出的咆哮!连那个亡国之君赵佶,也在其中留下了一声哀吟。这每一个声音都值得好好品味、珍藏。

  这么多大家的优秀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辛弃疾的词。

  他的作品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愿意“看试手,补天裂”,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无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只得叹息一声“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但他却并未因白头而消减半点报国杀敌的壮志,一番叹息转瞬竟成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期望与豪情。即使拼尽自己最后的时光,也要为国家,为收复大好河山做出自己的贡献。陆游也是个爱国词人,但他的诗太过出色,词上就差了一截。他给我带来的是顽强的意志和对胜利的渴望,他把爱国声音主要投向了对朝廷的不满,所以就不如辛弃疾更真切有力。辛弃疾给我的感觉是“虎瘦雄心在”,他似乎没有少年的时期,一下子就是一个白发苍苍但目光坚毅的老者,他词里那种厚重的责任感让人很难想象他青春年少时的模样。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但他的词和他的雄心为我们讲述了那段浸透着血与汗的历史,永垂不朽。

  现在,宋词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它的精神可以在我们心中走的更远。轻轻翻开它的扉页,历史文化的芬芳,你闻到了吗?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0

  对于诗歌的喜好,每个人的生活情趣与人生的观点不同,对于诗词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也许你喜欢豪放的,我则喜欢婉约的;你喜欢现实主义的,我则喜欢浪漫主义的;你喜欢古体诗,我则喜欢近体诗,个人的兴趣爱好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我们的生活才显得多姿多彩。

  容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对前人诗句的寻章摘句与点评中,他不期望,也不认为世人会认同他的眼光,他只是把这些作为私人语境下的一种珍藏。但是这些点评更能显示出他的真性情,他真实的内心。

  如何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容若解读的.词?显然喜好这些诗词是带有他极强烈的个人色彩,是私人化的东西,有幸能看到这些私人化的东西,只能是他的极要好知己,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本人的学识修养有极大的关系。记得朱光潜先生说过,原话我记不清了,大约意思是说诗歌的学习和阅读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佳方式。看了苏缨的《纳兰典评宋词英华》,我更认同朱光潜先生的看法。本书点评的是宋词,作者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书中每一首词的写作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在当时写词时候的心境。由于年代的久远,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的繁多,对各种当时的状态作了全面的解说。一首诗歌的心境可以有多种解读方法,如秦观《南歌子》中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其中的三星就是参星,即参宿,它分别指参宿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对应人间的时节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因为这三个月都不是结婚的日子,仲春才是婚期。作者用这一典故,暗含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意思。而另一种理解三星,是心的三点,是指秦观与名伎陶心儿的火热恋情,这是一种情绪,是爱情,也是禅意。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更能客观、全面的认识一个人和他当时境况下诞生的作品。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1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在国庆之间,我看了一本我比较喜欢看的书,就是《宋词三百首》,本书记载了在宋代词创作时期,记录了对词艺术造诣极高的词人和多种风格词流派的的词人对当时意境和抒发。如苏轼的“水调歌”,李清照的“如梦令”,陆游的.“长相思”等等。不仅让我感受到宋代词人们的豪情壮志、离情别绪,更感悟到词人们在当异族侵扰、宋室南渡时词人们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的爱国热情。让我认识了词原本是在隋唐时期兴起的配乐可唱的歌辞,后来渐渐脱离音乐,成了一种句子不一的诗体。词起称“曲子词”,后来又称“乐府”、“长短句”和“诗余”。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一个曲牌,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声韵。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没必然联系,所以,词牌下面往往另立标题。词可根据篇幅长短之分为小令仅十几个字,长调在九十一字以上,最长的有二百四十字。

  书的知识无穷无尽,它给予人快乐,给予人收获,给予人智慧,给予人进步,我喜欢书的海洋。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2

  嗯,收藏了许多想背诵的篇章,其实,学习这些古人的东西,最好的方法便是背诵,哪怕是不求甚解的背诵。所以就定没事两周背一篇吧。

  可能现在感觉特别困难,但慢慢就会好许多。就像是大一时感觉每周看完一本书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现在感觉每天只要抽出一会时间就可以做到,一本一千多页的书大约需要五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就像是我现在想大一时如果有现在的坚定和无畏,那么现在我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许多东西,同样,用平移的理论,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去坚定不移,那么三四年后,也会慢慢拥有许多,只是早晚而已。

  就像是在这个所有人都追求极速的.时代,一味追求成名要趁早,富有要快速,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是如你所愿,给你一个亿,让你一夜暴富,你是否有足够的德馨去匹配,而不是让其成为你作茧自缚的牢笼。欲望,使生活残缺。

  就像是我不去想有多少人,已经见过了他们的最后一面,但不重要,我一直坚信,珍惜你的人,永远不会舍不得长久不联系你,那些远离你的人,也不必留恋。

  就像是感情也需要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来我往,相互给予才是长久之道,而那些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就像是难的不是遇到一个喜欢,心动的人,而是一个了解,相互欣赏的人,比起宠爱,更迷人的是欣赏。

  就像是去找一个可以拥抱亲近的人,去一起行走江湖,一起去看云卷云舒,不要去思念一个不属于你的人,哪怕你认为他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就像是多去看无用的书,做无用的人。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去发现以中有足乐者。

  就像是去培养一个毫不费力的长久爱好,去抵抗虚无与平庸,去拥有任凭世事毫无道理,但我可以随时放弃一切的洒脱。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3

  遇到一本好书恰如遇一故友,我透过《宋词素描》这本书,方窥得千年之境,洗去半生风雪。

  美的让人窒息的宋词也需被人理解,曾冬的“宋词素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向我们呈现一种不一样的读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词。辛弃疾的《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词素描》让我们贴近那个遥远的王朝,其中的爱恨情仇、金戈铁马更为可感可触。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看看宋词中那些美的让人悸动的词,会得到一种飘然欲飞的感觉,让我有一种法诉说的遐想与冲动。

  读《醉花阴》,因为对丈夫深深的怀念之情,词人借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东篱边饮酒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但在曾冬的眼中却不止是这样的.,他看到“玉枕上还留有未干泪渍,他看到“看到落木萧萧花满地,西风瑟瑟摇珠帘。窗台下那个孤单的身影比凋谢的黄花更清瘦”,他懂得,这个深秋思念是一种刺骨的痛,让一生都不会忘记。

  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想那时年少青春,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在心中悄悄萌发,哪里知道忧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事没事喜欢登高望远,看天高云淡,看花开花落,到如今,两鬓已不知不觉被岁月的风霜染白,尘世间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也在人生的旅途中尝尽了滋味,可是想说也说不出,历经一生的坎坷,还有什么可说呢?真是想说却说不出啊,还是不说罢了,不说罢了!那些过往都埋藏在记忆的深处,每翻一页都是痛和愁苦,只好强颜欢笑,看着纷纷飘落的落叶,长叹一声,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不曾想,有一滴泪,静静的划过那张沧桑的脸。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在无奈的漂泊中百转千回。

  一样的宋词,不一样的是曾冬带给我们的阐释。

  在最美的宋词里漫溯,一颗汉字就是一个天堂。

  古人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捧着《宋词素描》说,“词酒趁年华。”复兴中华文化,让更多青年人知晓宋词之美,体会宋词之美,将这宝贵的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面前吧。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4

  床头柜上一直摆着几本书,喜欢在每天睡觉前翻上几张纸似乎才睡的香甜踏实,老公常逗笑我“识字不多,每天睡前还有这习惯!”,我亦总是笑答:“正是识字不多,每天翻翻温习一下,好不忘记这认识的几个字呢。”这一习惯坚持数年,而这一本《宋词三百首》在我床头一放便是数年。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教孩子背诵诗词,我专程将这位新朋友带回家,她先是陪伴我和儿子,再陪伴我,如今十多年过去,她可以算得上我真真正正的一位资深老友哩!

  诗词曲赋,独爱宋词。因为唐诗偏向于大气,汉赋侧重于堆砌,元曲倾向于惨淡,唯有宋词意境绵长浑然天成,清丽缠绵而又气势磅礴。宋词中贮存着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堪称古代版的“心灵鸡汤”。品尝着“宋词鸡汤”,即便冷雨淅沥,即便寒意来袭,这一盏心灵鸡汤的.能量足以使你暖透心扉!

  宋词中有抵御外辱、忧国忧民的豪放之词,也有山水风月、伤春怀人的婉约之情。前者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后者悱恻缠绵,荡气回肠。

  豪放词是壮美的。豪放词人中,最敬佩那岳飞,也许单论词赋他不算最有才华,但他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让后人敬仰唏嘘不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多少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座右铭,时时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孩儿珍惜时间,努力拼搏!还有那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因雄心壮志无法施展,不得不发出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悲叹!这种报国无门的拳拳赤诚和失意无奈怎不让后人怅然涕下?这哪里是词,分明是一声声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誓死报国的誓言!

  婉约词是柔美的,艳而不妖,华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赘人。它虽无“渡江天马南来”的威武,却有“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诗情;虽无“淡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这就使宋词在铿锵韵律之外又添了几分悠扬婉转。但李清照却是让人心碎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的痴情,“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叫人心酸!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5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这个快乐的暑假,我看了许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宋词三百首》。

  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愁思;体会到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间易逝……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张先的“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绝了!读了这个词句,我仿佛到了画中一般:沙滩上栖息着鸳鸯,风吹走了流云,花儿在月光下摆弄影子……

  我还喜欢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为这个词句读起来气势磅薄,充满力量。而且,这个句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长江的壮观和人生的'感慨……

  没有阅读的生活就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就是一场昏梦。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照应在我心灵的浪尖上。读书是一种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为我们心灵排除困扰和谜团,指引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

  《宋词三百首》,让我受益匪浅!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6

  有那么一本书,你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它,但在你心里它总是最好的。而在我眼中,《宋词三百首》就是那本最好的书。

  《宋词三百首》只是一本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书,因为我们班几乎没人没有这本书。也正是这样,同学们都不在怎么读这本书,几乎就是老师让背宋词的时候应付一下,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本书,这本书自然成为了我们班的.“土书”。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宋词三百首》。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宋代诗人写的诗,这里面还记载了那些写诗人的心情,让我们更了解古人。例如陆游的“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浮空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舸。脱尽名利僵锁,世界原来大。”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词,它还记录了宋代诗人陆游当时感叹、心情。这本书对我可谓是受益匪浅,我在这里确定了自己明确的目标。这本书还能在困惑里的人豁然开朗,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如果这本书不被当选世界名著,那真是太可惜了!《宋词三百首》是本非常好的书,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7

  那一滴眼泪,在日照下,一瞬,早已化为飞烟;那一场迷梦,在岁月中,却用了一朵花开,到落的时间;那一首首宋词,别去了蝴蝶携走杜鹃的传言,唯留下今世的弦,弹奏着惘然的华年。

  听,

  是那一篇篇弥散在如漏光阴里的词章。从“裁剪冰绡,轻叠露重,淡着燕脂匀注”到“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三百首,抒写的三百个情感的誓言。

  听,

  是那一丝丝敲碎了萦绕在内心的情愫。还有自徽宗赵佶到易安居士,一个个富有才气词人道出的缕缕情思。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国维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乃成就事业之说。然,今吾阅宋词三百,另辟蹊径,从感情方面探寻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曰思之境。

  我默叹,高楼独倚时,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愿人长久,只可惜远方的佳人,却是婵娟不共。再没有梦里相遇的瞬间,悲欢离合,无人相伴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结了泪水。唯有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默默遥望,任凭相思泛起。深觉,相思浓如酒,亦犹记,晏殊相思四壶酒。“绿酒初尝人易醉”,“烂醉花间应有数”,“醉后不知斜阳晚”,“一场愁梦酒醒时”。如此思念,把酒一壶, 亦算是一种宽慰罢。而飘落的相思泪,跌碎了时常忆起的重逢画面。

  原来,有一种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曰等之境。

  多少年华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轮回了多少春花秋月,掠过了多少春雨秋寒,落尽了多少清愁别恨。

  打不开的枷锁,冲不出来的牢笼,撩不清理还乱的鬓发,擦不了抹不尽的苦涩泪。谁默默的厮守“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梦游处,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时,不知道何人何恨长。

  严仁一首笔致清倩的闺怨词,道一声“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宣卿情调幽怨的一句“断肠落日千山暮”,净土尽头,几人解脱,谈笑间,华发早生,流年东逝而去。怆然间,留一缕青丝不肯老去,只为等你来。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曰缘之境。

  一阵风,一场梦,海誓山盟般磨蹭。要寂静,谁能懂?缘来缘去缘无踪,缘生缘灭缘是影。

  佛捻断了一声叹息,苍黄便染了满眼。

  缘来,缘散,缘如水。

  三生石上的印记历历在目,画楼湖畔的笑声声萦耳。带着前世的期盼,来到今生,寻找那个夜晚,寻找那夜的.,朵朵烟花。

  上元灯节,火树银花不夜天,人潮涌动。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寻,已经是灯火阑珊的时候,无意间回头,却看见她立在那里微笑等待。他站在亭内,她立在桥头,隔着灯火遥遥相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令我不禁忆起,吴文英的花梦情缘,“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万般,只因一个缘字,一切便变的美好起来。佛说:一切皆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恍惚间,四周已是古风古韵的亭台楼阁,共度一幕幕哀乐交加的人事纷扰,才后知后觉,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遇见。

  吾,本是喜好诗词的,特钟于耆卿和清照,然今纵观宋词三百,感受颇深。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心中,似无杂念。

  词,亦是可以养性的。读懂一首词,就是读懂了一个故事。言说亲情,爱情,友情和羁旅之情。

  最后的最后,忽觉有点不舍了,不如就以自己的一首小词来结束吧,继续体味这旖旎宋词里的淡淡思绪,回味这宋词里的历久弥香。

  一剪梅

  残叶纷飞拭秋霜,征鸿过尽,径自彷徨。轻扶罗裙拾芬芳,荷锄葬花,苦泪千行。

  转登小楼凭栏望,万顷碧水,难阻悲怆。梦忆昔日心底凉,弃却哀情,独留暗香。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8

  我所教的科目是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广泛涉猎专业知识外,我更喜欢文史方面的著作。有时候知识就是这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坚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的。 当你讲解我国 34 个省区简称由来的时候,当初哪里会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渝州”就是古时的重庆。阅读后无意间收获的惊喜无形中又为我提供了攀登“人类进步阶梯”的动力。

  漫长的暑假,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时间,我愿在书的海洋中度过这段时光,乐此不疲。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早在学生时代,“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无不在我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而今,当一本《宋词三百首》捧在手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晁冲之 《临江仙》)、“渐行渐远渐无书”(欧阳修 《木兰花》),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晏几道 《阮郎归》),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

  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清照 《元日》),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蝶恋花》),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 《浪淘沙》),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除“情”的描写细腻外,宋朝的词人们,在文字的推敲方面,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贺铸《蝶恋花》中“数点雨声风约 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向人们展现的是“微风轻吹,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住;夜色朦胧,一弯淡月静悄悄地悬挂空中,云彩在幽幽地飘来飘去”的景象,一个“约”字,风雨相约,风来雨住,映射出一种和谐的美。宋祁《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出了一幅争春、闹春、春意盎然的画卷。

  张先也是一位工于词句的典范,他在《千秋岁引》中也写出了“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的佳句,正是梅子青青的季节,雨点轻轻,风却狂暴。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擅长对“影”的描写, “张三影”的由来便是因为以下词句 :

  a、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b、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青门引》

  c、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

  浏览词句之余,意外的收获总是有的,读书的乐趣有时也在于此。有一首歌叫《寂寞沙洲冷》,苏轼在《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有这样的句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不正是歌名的出处吗!?那么当你读到欧阳修《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张先《千秋岁引》“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时,你会不会想到琼瑶剧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书的海洋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也能体会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愿乘一叶扁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也许会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29

  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忘记了的书,时光流逝,偶然再会,才懊悔曾经的错过,也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滋味,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先生一语道尽了词与诗的区别。的确,相较二者,在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在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物欲横流,风云变幻的时代,读上这样一本书,如心灵净化,身心俱润。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边。到如今,才发现宋词原来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在词中,我明白了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心中,似无杂念。原来,词,是可以养性的。

  品读宋词,就是在品读一种风骨,品读一段人生,品读一个时代。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语言的韵味雅致一流;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原来男子也可以这般柔情;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国难当头,奇女子也只能无限哀叹;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尽显刚烈性情;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情出众却未得以施展;苏东坡世事沧桑,仍葆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斯人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一首首小词在优美的,隽永的,历史的尘埃中绽放。而我们,已然融化在这样的小词中。

  时光清浅,词之境界永恒!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0

  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当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不先求解释而光看字面,就能体会到琵琶声的清脆婉转;读曹植的《洛神赋》时,单簧管读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不用细想这句话的解释,也同样能体会到那种轻尘出俏的脱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更会被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所折服……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1

  每一个中国人与唐诗宋词有一种不解之缘,唐诗宋词就像长江黄河里的一滴水滋润着祖国大地,滋润着炎黄子孙,它们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里自由的飞翔,它们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里自由的飞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生生不息的情结与眷恋。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孕育了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的诗词照亮了中国文学的殿堂,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这就是唐诗宋词。

  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唐诗宋词,虽然那时知识非常薄弱的我,无法理解其中的.韵味、道理,但是我每一页读起来都是那么的认真与专注,记得小时候我每一首会背的诗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的《鹅》,这首诗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舒畅,琅琅上口,读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来。

  我们都知道唐代出名的是唐诗,那么宋代呢?顾名思议,不就是宋词吗?

  唐代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说起初唐,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盛唐诗人流派较多,有田园派的孟浩然、有边塞派的王之涣……谈起盛唐人们都会想起诗仙李白,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豪侠的气概,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但中唐最为代表的诗人是李贺,他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都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最后要说起的诗人是晚唐的“小李杜”,以别盛唐的大李杜,为晚唐诗坛雄长的杜牧,豪爽悲慨、风骨豪迈,李商隐归于沉郁寓深倚思自成一体,我们中国都知道,中国有一个丝绸之路,那么中国古典文化的璀璨明珠——唐诗,则可以称为唐诗之路。

  唐诗过后就是宋词,说到宋词我们就想到豪放派的苏轼,婉约派的李清照。而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不仅是个成功的女词人,她的人格力量也是以让后人仰慕、钦佩。她的光辉思想具有男人的英雄气概,她的思想,她的气魄,她的写照,不正是体现了她爱国主义精神?

  唐诗宋词给我们祖国文化历史增加了辉煌而又灿烂的一页,我们从小就受唐诗宋词的熏陶,感受它的精神与恢弘的气派,体现不尽的意境与回味。它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想象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2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我喜欢读《宋词》,喜欢它她的哀婉,喜欢她的豪放。

  宋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宋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宋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宋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宋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宋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阅读宋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让我感受到了苏轼在外出打猎时满怀的豪情。他望月思念弟弟苏辙,便因此悟出了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更写出了苏轼怀念妻子的.情感。“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笔调却婉约凄美,又写出另一种哀伤的心情。“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表达出了李清照在生活中的哀愁,孤独,惆怅。相比之下,辛弃疾的词有强烈爱国之情,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溉。他用“剩山残水”“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除了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还有:柳永、晏殊、周邦彦、秦观、李煜、欧阳修等著名词人。不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他们写的词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宋词》汲取古典之精华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能丰富知识、陶冶性情,能给人以启迪,是对我们非常有益的课外读物,我喜欢读《宋词》。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3

  读完《唐诗宋词元曲》,我认为著名理学家程颢的《春日偶成二首》(其二)颇耐人寻味,他将浅白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融为一体,强调了“天道”和“人道”“自然”是相通的。这首诗要人类摒弃浮躁心态,抛弃狭隘的私欲杂念,本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静观万物。如此,我们也才能真正与自然合一。

  时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各得其所,各有自己的位置、轨迹。程颢在《春日偶成二首》(其二)中这么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各有自己的兴衰更替,各有各的魅力所在,就好似每个人的人生,各有其特色和定为,不可强求。

  当春花落枝,冬雪消融,黄叶满地……不必为那一抹娇美而感到遗憾,不必为那澄澈的冬雪感到落寞,更不必为那青翠感到不安……当美好逝去,不必埋怨,不必彷徨,静下心来,细细回味,便会知晓万物的兴替,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自然赐予他们的自得与自在。“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给自己一方净土,给自己一片晴空,给自己一种心境,同样,你也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圣洁与自得自在。

  诗人杜荀鹤在《小松》中写过“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若你的价值无人赏识,那是别人没有眼光。小松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是必然的事实,不会改变。因为松的品性注定了它将会高耸入云,成为时人眼中伟岸的`代表。而你也一样,静下心来,找准目标并坚持它,尽心去打造最好的自己。然后,静心聆听蝴蝶浅吟清唱。自得,然后去看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你会发现一切都在簇拥着你前行。

  若为木,当欣欣以向荣。

  若为草,当萋萋以摇绿。

  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你必将发现,我们依靠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存在。只要静下心,你便明了,万物皆自得;静下心,便知晓,万物皆自在。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4

  最近爸爸让我读了一本关于诗词方面的书,书名是《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里的词我在课本里没有学习过,之前也都没有读过。爸爸从里面给我挑选了五首让我重点来学习和理解,分别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认真的读了好几遍,觉得这些宋词都写的很好。我最喜欢的`是李之仪的一篇《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因为这首词写相思之情,语言通俗,浅近,情深意长,具有南朝乐府与江南民歌的风味。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的意思是我住在长江源头,你住在长江下游。我们饮用的都是长江水,每天想你却见不到你。长江之水何时干枯?相思之情何时平息?只希望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莫辜负我一片相思的心意。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篇35

  近段日子,一直在读《宋词三百首》,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书中优美的词和详尽的注释、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描写孤单寂寥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与坎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寡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读完了《宋词三百首》,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宋词精选02-21

宋词读后感范文通用05-24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范文05-20

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童年的读后感01-03

《青铜葵花》经典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读后感02-15

经读后感 读后感悟05-29

论语读后感_读后感05-15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读后感想06-14

解密读后感 《解密》读后感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