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读后感

时间:2022-10-05 07:47: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土:人间学的考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读后感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是日本哲学思想家和辻哲郎的著作,主要阐述了风土对于地域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多种角度进行论述,是一本即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哲学性的思想著作,是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首先阐述了什么叫做风土、何为风土?简单来说,风土主要是某一土地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力、地形、景观等方面的总称,这其实就是自然。而我们每一个人既然生活在这片我们所在的土地,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裹挟,其实说到底也就是受制于风土。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是风土所给予的,同时我们的生长发展也同样被风土所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人类衍生了两种特性:个体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这两种属性。在我看来,作者也由此引出了经典的哲学问题: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看似只是归属于自然的风土,其实是哲学问题的推动者。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处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上,我感到寒冷,但其实寒冷的不止是我,即是我们中的我,也是我们,还是我之上的我们。在这样的风土环境中,也更容易让人们理解本我、自我与超我的问题。所以说风土决定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人类生活以及人之自我的了解方式。

  在书的第二部分,《风土:人间学的考察》分别从季风、沙漠、牧场这三种风土类型进行表述,具体讲述风土是如何来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也由此可以看出和辻哲郎的文学积淀、哲学思想之深厚。中国、日本都会受到季风的影响,季风为土地带来湿润的空气、雨水,万物得以生长。但是不同的地理位置又会有诸多差异,就也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比如日本的梅雨与台风较多,所以受容忍从性强,中国的大陆和沙漠面积广,所以我们的反抗特征更加明显。

  我认为本书更有意味的是作者的文学表达。“人生处处有青山。”青山代表的是故乡,是一种感情的象征,用作者的解释来说这便是一种智慧性的比喻表达,展示的是广阔的人生和生活方式。

  在哲学中,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被辩论地很热切的问题,但是很多谜团却仍然不能被解开。通过阅读此书,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美味的果实中发现自己的食欲,在青山中去观察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们也可以在可怖的山体中发现自身的可怖。

  最后和辻哲郎列举了几位哲学家的风土学说,比如说赫尔德的风土学和精神风土学,黑格尔的风土哲学和黑格尔之后的风土学,以自然科学视角和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待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又是一种全新的高度。从近代以来,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文明、文化的碰撞与发展等等,都为我们的风土哲学增加了全新的含义,也更促进着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这本书通过时间性与空间性的角度来解释人之存在构造与其背后的种种关系与原因,阐明人的存在与风土的关系。我认为是一本好书,在更好的理解世界地理气候等等知识的同时也对一些经典的哲学问题有了新的解读,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爆炸、人口激增等等问题都在考验着我们。随着内卷、职业天花板等等的社会问题更严峻、我们作为个体更加焦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去看看我们的脚下这片风土,也许它会给予我们许多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正生长的这个世界。

【《风土:人间学的考察》读后感】相关文章:

美术学专业写生考察的报告范文10-11

在人间读后感 《在人间》读后感想06-14

改造下的我国风土建筑毕业论文10-08

在人间高中读后感 到人间去读后感12-22

社区考察评语01-12

外出考察方案04-18

领导考察简报10-05

考察公函范文10-07

考察实习报告11-11

考察调研报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