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2-09-25 19:20: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集锦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花了四十小时看完。从第八十一回到九十回这十章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文笔和其他的章节风格迥异,但第九十回后貌似又变得正常了点。近代很多学者专家认为,红楼梦最后四十回并非高鹗所续,他只是参与了整理而已。但最后四十回写的不尽人意大多数读者都把矛头指向高鹗,骂他的”续写”是狗尾续貂,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张爱玲,甚至”附骨之疽”,”死有余辜”这类字眼都用上了……

  特地去看了老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结局,对比本书的结局,我觉得电视剧的结局更好。被抄家后,贾府便死的死,抓的抓,卖的卖:王熙凤病逝于囚牢中,死后被草席裹尸拖去葬于荒郊野外;宝玉被贾芸救出牢狱,提着当年黛玉送的琉璃灯,碰到被卖作娼妓的史湘云,当载着湘云的船要驶离岸边时,她撕心裂肺喊:二哥哥救救我,但宝玉除了痛哭流涕之外却也无能为力。惜春出了家,凤姐之女巧儿也被卖于青楼,幸得刘姥姥倾家荡产才将她救出。最后琉璃灯碎,宝玉目送押着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的队伍消失于茫茫雪地,经历这些大起大落的`他才了悟”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随后遁入空门。至此,每人都有了各自的结局。最后一幕雪地上的人渐渐消失的戏,真是点睛之笔!真将这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点得透彻了。

  而本书的结局似乎太过平淡:贾府被抄家,后又被特赦;宝玉因癞头和尚还玉后,才看破红尘跟了和尚一去不返;王熙凤在家中病逝;湘云觅得如意郎君却不久便守活寡……虽说大多数人物命运都以悲剧收场,但总感觉差点火候,没有大起大落让人彻悟之感。

  红楼梦包罗万象,被称作中国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从诗词歌赋到民间习俗,从建筑工程到医疗用药,以及食物,服饰,礼仪等等事无巨细,囊括无遗,给历史研究贡献了不少宝贵的参考资料。作品本身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看现在不论哪一部制作精良的古装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红楼梦的影子。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楼梦,在中华文化遗产上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

  很多人认为没有曹雪芹写结局的红楼梦是一大遗憾。我倒觉得未必,曹公自言:事若求全何所乐。如同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因为断臂,美却得到升华。红楼梦未完,却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所以有时啊,缺憾,倒不失为另一种美、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红楼梦读后感2

  你说暗香浮动,刹那光芒;后来玉殒琼碎,疏影横窗。

  宝黛初遇,冥冥中应了前世的约定,两人惊异对方那熟悉的面容,却不知,伊是何人?黛玉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而宝玉,仍是那个风流倜傥的混世魔王。精致的飞檐,在风中优雅地翘着,刻着绮丽的花纹,无言倾听尘世那无休无止的纠葛与喧嚣;古典的青瓦静静卧在空中,没有琉璃那么华丽的色彩,却在月光下折射出柔软的质感,等雨滑过时那细腻的视觉。府门口的两个石狮蹲坐着,凛冽地在无形中制造出气场,属于贾家,属于荣、宁二府永久的威严。府宇间雕梁画栋,院里园里更是一片花海。贾家这般奢华,宝玉黛玉都被贾母所宠爱,而府内各人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宝黛二人的这条路就是宽阔的大路,看上去没有任何险阻与艰辛。

  你说窗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宝钗或许是宝玉黛玉的羁绊,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不知哭痴了多少人,为黛玉的.悲情;宝玉传帕,“横也丝来竖也丝”,这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包含的只有思念,是宝玉的深情。宝玉黛玉这一路如此坎坷,路上,陪的人也是走的走,散的散。元旦探亲落寞,因贾政满脑子的荣华富贵,垂泪见过亲人而别。金钢含恨跳井,因王夫人落后的封建思想,不堪羞辱而化作冤魂。鸳鸯抗婚阴影,因贾郝三妻四妾的腐败观念,心理受到沉重阴霾。迎春误嫁委屈,因贾郝虚荣慕利而又贪财,从此被丈夫打骂。败俗的封建社会思想已害了不少人,贾府开始由盛转衰,宝黛身边的人也渐渐失散,或许这条路的尽头,是家破人亡。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唱晚,烟雨彷徨。

  从宝玉丢玉那一刻起,宝黛二人就即将分离。宝玉开始变得痴狂,而黛玉则是一病不起。宝玉成亲,贾府放出风声新粮是黛玉,可敏感多疑的黛玉怎会被蒙蔽,一个丫头告诉她,宝二爷迎娶宝姑娘,黛玉回到潇湘馆后,几日下来气息奄奄,焚了诗稿,看着它们渐渐化作灰烬,最终喊出了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宝玉成亲,黛玉归天。他们是被封建社会拆散、分离,梁祝最后化作彩蝶,比翼双飞,宝黛却是阴阳两隔,杳无音信。后来,贾府被抄,曾经兴盛的贾家已经衰落,那标志着封建社会思想的沦亡。最终贾母归天,宝玉中了举人后出家,看透了红尘。一曲终了,躲不过的悲局。宝玉不再是宝玉,他是仙家的僧人;而黛玉,她是天上的妃子,潇湘。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开花与谁享;

  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红楼梦读后感3

  读完《红楼梦》,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萦绕在我心头。曲终人散,贾府终究是落败了。我深叹一口气,像是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悲哀叹惋,又像是为故事的终结空虚不舍。合上书页,书中一幕幕情景从眼前消失,像是电影落幕,只留下一片黑暗。

  闭眼细想,回放一幅幅画面,最终停在了那书中最美的风景。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花瓣纷飞的世界。风轻轻地吹拂,那满树的花如一只只舞倦了的蝴蝶,飘飘悠悠地飞下,落满一地。我看见黛玉将那飘落的花瓣轻轻拾起,放入囊中,埋进花冢。她孤独地立在风中,对着落花,诉着自己心中的愁思,泪光闪闪,显得单薄而又无助。“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一句,正是黛玉一生最好的写照。自幼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在偌大的贾府里步步谨慎,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虽此后锦衣玉食,深受贾母和宝玉喜爱,可心中的忧愁与痛苦又岂是他人能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应对落花,她也许想到了自己今后如落花般消逝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哀思浓浓。

  林黛玉如此柔弱,却敢于反抗封建势力,做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读《西厢记》,风中葬花,对世俗不屑一顾,不随波逐流,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她也有着令人惊艳的才华。作菊花诗,吟葬花词,写五美吟,这些无一不表现出黛玉的才情。然在当时的社会中,她这些宝贵的特性却不被世人所容,她被视为异类,无人能懂,也无人倾诉,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悲伤。纵有高洁的品格,黛玉终究被封建社会所迫害,在潇湘苑里泪尽而逝,含恨离去。

  一代佳人就这样消逝了,偌大的贾府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那大观园里的热闹非凡,欢声笑语,都如一场梦般消散,只剩下无尽的阴冷萧凉。黛玉的故事结束了,却留给了我深深的感慨与思索。“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黛玉才华横溢,却最终香消玉殒;贾府辉煌一时,却终究“好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令人悲叹不已。水满则溢,月盈则缺,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每时每刻都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地前进,都会遭遇困境,被路上的.荆棘所困。然而,我们不是黛玉,不会像黛玉一般柔弱,被现实的黑暗压迫,无力反抗。只要我们怀有勇气和希望,永不放弃,一定能够像游戏中的主角一样,天赐神力,披荆斩棘,走出困境。没有人会永远被困于黑暗中。纵然黑暗再深,也终有光明可破;纵然暗夜再长,也终有黎明降临。勇敢乐观的人才是最终的胜者。

  风中的黛玉早已离开,满地的落花逐渐消失,我缓缓从红楼中走出。那些悲惨的故事已经远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还存于当下,迎接我们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红楼梦读后感4

  名著自有名著的魅力,我初读红楼梦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那时候的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纠葛是我最感兴趣的;再读红楼梦是在参加工作之后不久,那时候书中人物关系是我最感兴趣的;三读红楼梦是教学工作中强调学生读名著的时候,故事情节是我最感兴趣的,这次读红楼梦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这时候细品书中的语言是我最感兴趣的。

  缘起于我读了一本叫《宋词,我的忧郁抗体》,这本书的编者是陈梓伶和星佑,它是长沙岳麓书社20xx年出版的诗疗馆丛书。在书的第一辑冥想你的人生中的地首词是苏轼的西江月,我把原词写下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编者选了这首词是为了表现当时的苏轼为人生困扰,借曹雪芹的《好了歌》来排解忧愁。那好了歌引起了我的记忆,我把他背下来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这功名娇妻儿女都是人生中遇到的,牵引着自己努力经营的东西。我不谈它的内容,仅仅谈它的每句七字的表述,就让我难以割舍。再接下来的另一本书教《妙引宋词好口才》里引用了红楼梦里的“聪明累”又使我不舍。我还得说说这本《巧引宋词好口才,它是康林主编的',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这个“聪明累”就在该书的205页下面,编者是在事理篇哲理中的弄巧成拙这个成语中的引用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的,它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的聪明累。

  我将“聪明累”内容呈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夫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邑悬悬半世心,好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曹雪芹的七字句吸引着我又读红楼梦。

  你看在第一回里,曹雪芹描写王熙凤的的时候,从外貌到内心写了个淋漓尽致,都是用的七字句。你看她头上戴的,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上穿的缕金百蝶穿花袄,大红阳段窄裉袄,袄外面罩着五彩刻丝石青掛,褂子质地是银鼠,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韩春伟不露,朱唇未起笑先闻“。”

  黛玉的描写更是恰如其分,宝玉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

  我真是服了曹氏语言。

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三遍,第一遍我并没有读懂,第二遍我似乎淡淡的体会到这本身一层的意蕴,第三遍我花了几倍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当我郑重的翻过了《红楼梦》的最后一页,泪水在不经意间潮湿地划过我的脸颊。

  曹雪芹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凤姐儿、晴雯、袭人、平儿、尤二姐、尤三姐。而今天我只谈三个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众望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却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有可贵而不可多得的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两弯似颦非颦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钗之冠。

  薛宝钗:生的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性情温和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与黛玉匹敌,有一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只有拣有玉的方可配。

  正因一块玉,一块金锁,一句“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个绝世佳子。落得: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了宝钗为妻,但因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真爱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留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生。四个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离子散。

  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让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罪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反应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

  只是可怜了黛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真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自卑、自尊、自怜的林黛玉啊。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读后感6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去年暑假我读了许多的书籍,有令我苦泪的《夏特洛的网》,有的是趣味无穷的《安徒生童话》,还有情节感人,直抒胸臆的《红楼梦》。而我最最爱和体会最深的就是《红楼梦》了。

  《红楼梦》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并且我认为这本书非常的感人!别看我现在的年龄小,也只读了一遍,但我还就真懂得了多少呢!里面的很多情节,看得我经常掉眼泪。

  我觉得,当时的社会是真的非常的.奢侈,并且《红楼梦》里面的贾母是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人,说话很有分量,基本上贾府的一切大小事宜都是贾母做抉择。还有呢,在《红楼梦》里,我发现大观园里,女孩子是很多的,男的就稍微少了点。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做林黛玉,她虽然很爱哭,但她特别特别有才华,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也就是很有缘分。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林黛玉最后因为身体的缘故,病情又复发,所以没有和贾宝玉在一起。即便是现在,我想起来也是觉得特别特别的惋惜。

  看了这部著名的《红楼梦》后,我从中学得了很多的道理。同时,我也很佩服写出这部流芳千古的人——曹雪芹!她的文笔也是那么得好,把每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还把剧情安排的那么好,那么的好看!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左右素材三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今天,我就拿起这本的书读了起来。你们也想知道里面的内容?想知道就跟我一起去读一读吧!

  林黛玉因父母双亡而来到贾府。她多愁善感,才华横溢,最后因为没能和贾宝玉成亲,伤心而去世。贾宝玉虽然考取了功名,但是他看破了红尘,当了一个和尚。

  在故事中,贾宝玉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本是个男人,但骨子里装的却是女人气,天天和丫头在一起;优点是重友情,当他朋友去世时,泪水就像长江水一样不停地流。我们应像他一样重友情,但不要像他一样女人气;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个度量小的人,经常为许多小事而哭泣。但是她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分有才华,我们不要像她一样度量小,有句名言“心宽一寸,受益三分,心宽路就宽,心窄路就窄”。我们要做一个像她一样才华横溢的人。

  《红楼梦》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要优柔寡断,要重友情,不要度量小,斤斤计较,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我相信只要做好这些,你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红楼梦读后感7

  轻轻翻开《红楼梦》,细细品读,黛玉的美丽,才情和凄婉,如奇奇丽丽的诗句一般打动着我的心灵。

  黛玉秀外慧中,坦率真诚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十分……”是曹雪芹对黛玉容貌的细致描写。黛玉被宝玉称为“神仙似的妹妹”,被大家称为“袅袅婷婷的女儿”,大观园里没有一个人不惊叹她的超凡脱俗。

  黛玉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她对待丫鬟紫鹃亲如姐妹,情同手足,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向黛玉请教,黛玉热诚相接“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的'像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歌的做法和要求,把自己的诗集借给香菱,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黛玉天生丽质,才情如诗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十分。”黛玉不仅容貌像诗歌,还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她怜花葬花凄惨红,她文思敏捷咏秋菊。她奇思妙想咏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用“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又是多么的清新自然。元妃省亲之时,她大展奇才,写出“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春”的佳句,令众人赞叹不已。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漫步在黛玉的诗歌里,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看到的是“侬今葬花谁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的愁怨。

  “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黛玉寄人篱下,命运凄婉

  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曹雪芹“堪怜咏絮才”一句,不仅道出了黛玉的聪慧,也向我们暗示了她命运的凄婉。当黛玉听到宝玉即将和宝钗成婚的时候,她消瘦的身躯显得更加凄凉。潇湘馆里,病榻之上,黛玉拼尽最后的力气,焚烧诗稿,扯断于尘世的丝丝牵连,“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黛玉的美丽,才情和凄婉,如奇奇丽丽的诗句一般,打动着我的心灵,让我喜爱,让我敬佩,让我伤感。

  读红楼,品黛玉,一遍又一遍,永远也不厌倦。

红楼梦读后感8

  大概七八岁时,爱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对于名著,却没有一丝一号的兴趣。偶然间,翻开了这本《红楼梦》,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那是一本青少年版的,当时还不能完全读下来所有字,查查字典,连猜带看的就过去了。虽还读不懂细致隽永的文字中博大精深的含义,但还是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从此,我开始了文学的征程,顶点是胜利的辉煌。

  书中人物可谓是变化多端。痴情不悔的贾宝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心狠手辣的凤姐,卑躬屈膝的袭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才丫头,无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脑海中。而我最爱的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对爱情的凄婉歌颂。一曲《葬花吟》,又唱出了她对爱情多少的执着。从最初的进贾府,直到中间元妃省亲,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到最后的家道中落。从繁华到衰败,一次次对宝钗的猜疑布满了她一颗敏感而又多疑的心,直到听到一句“我为姑娘病了”,便大可以去了。宝黛新婚之夜,坐在床上的'却是宝钗,而潇湘馆的黛玉,却已魂归西天。我也入了情,竟哗哗落了泪。爱她,她的文采,她的多愁善感,她对爱情的执着,一切她的经历,都深深印在心中。看完后,竟觉得有丝许庆幸。庆幸黛玉未曾经历到贾府查封,更庆幸我结识了《红楼梦》,步入了文学的殿堂。

  处在封建社会,贾府的一切都令人悲叹,令人歌讽。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七八岁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读懂了一些,看透了一些。而看懂了一部分,才知,这本书,可真是高深莫测啊!

  直到现在,我才懂得,袭人实则宝钗的小照。而晴雯抱屈亡,更暗示了黛玉的命运。是啊,“西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写给晴雯的悼词,却年年想不到竟成为了对黛玉命运的批判!

  从第一次看这本书,直到现在,多多少少也看了好几遍。但总忘不掉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文学最基本的渴求与吸吮。如干旱的海绵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从那时起,从那本《红楼梦》起,我成长了,不再拘泥于浅显易懂的童话,踏上了文学之旅。一开始,我如一叶小舟,在黑暗无边的大海上航行,总感觉光明正要到来,却又无从寻找。突然出现的渔火点燃了,望向四周城市,正在远方的天际。而《红楼梦》便是那渔火,点燃我人生的道路,让我有了对文字的渴望。人总有那么一本启蒙书,如果我有,那便是它了。

  一本《红楼梦》,牵引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本书,开启了成长的大门,受益终生。

红楼梦读后感9

  一本红楼梦,一部旷世奇书,使多少痴情儿女因情而醉,因多少断肠人因感而伤。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一对痴情儿女的悲欢离合。在这“假来真去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轻轻切切,皆使我步入红楼。

  红楼的夜,皆融在了阑珊的灯火里,一轮醉月在冷凝出悬吟,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溶溶的明月在淡淡的晚风中亦真亦幻,我却一眼望到了潇湘馆,望到了那细细的龙吟,森森的凤尾;望到了它那“一带粉坦,里面数楹修舍。”通过窗棂,我望见了黛玉,她这时散着发,卧在榻上,静静地看着那些诗与纸在盈盈的火光中化为点点灰烬。

  最终,纤弱的手将一对儿旧帕也送入了火里,她的手颤抖着,深切的眸子里平静地倒映着火光,随后便将眼里蒸得水汽朦胧。她终是闭上了眼,嘴里念着:“宝玉,你好……你好……”终是静声,那位女子,如烟花,芳华刹那。

  黛玉,你在那人生的最后几瞬时,在想些什么?

  尘世里的初相见,他是贾府的嫡孙,你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无忧无虑像一尾活泼的鱼,你心灰意冷像一头受惊的鹿。你们的相遇,像紫藤花与风的相见。紫藤花开,轻轻地放着香,随后一阵风来,吹过了花的心,也沾了一身花的香气。

  你们也曾书生意气去,挥斥方遒;也曾嬉戏欢笑,温言软语。是他让你从葬花的伤中走出,将贾府真正当成自己的`家;他也曾在挨打之后送你一双旧手帕,你机敏聪慧,又怎会不知他的情意。你们男欢女爱,他不读,不考,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与你骨子里都有一种叛逆。

  你在贾府极端奢侈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种不安,但你与他得这一生,只有那半生的缘分,你们彼此心心相印,是一对诗人,也是一对知己,你们追寻自由恋爱,你对他的爱冰洁透明,爱得一尘不染,但你们的爱在那个封建的时代终究是一场悲剧。

  黛玉,你悔否?我想你不悔。你在最美的时光与他相遇,周身越是污秽不堪,他便越发得晶莹剔透,只不过明媚姣好的日子逐渐被封建的矛戳得千疮百孔。

  丁立梅曾说:“最好的爱情,原不是长厢厮守,而是爱而不得,怅然相望,无法牵手。是把彼此嵌进灵魂里,用一辈子去想、去念、去追忆。”这样的爱情很遗憾、很凄美,却也因此变得恒久,永生永世占据心头,开出一簇不败的相思花。

  所以宝玉在知黛玉死后,一身僧袍离开了家,削发为僧,了却尘缘,重振家业,最后和一僧一道出走。

  爱像水墨青花,尘缘相误,流年偷换,谁是谁的劫,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君生我亦生,君去我心亦归去。

红楼梦读后感10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说到这人人都略知一二的《枉凝眉》,自然会联想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我在阅读了这部不朽之作后,不免有感而发。

  《红楼梦》这一本书中的人物繁多,关系错综复杂,每个角色也都是个性鲜明。说起全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自然非林黛玉莫属了。她自小体弱多病,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人止不住的产生怜悯。黛玉在元妃省亲时为潇湘馆所题的一匾一诗,让我觉得与其他姐妹所作的大有不同,字字句句都表现出她非凡的文学天赋。平日里,黛玉的几首诗词也同样使人啧啧称奇,令我佩服不已。但是,黛玉的性格有时太为娇弱,有时又太有心计,很是极端。比如遇到任何不好的事儿她都会躲到一旁止不住地哭泣,多愁善感,宝玉来劝,还把气撒在他身上。有时,看似弱不禁风的黛玉还会用冷言冷语讽刺她看不惯的人,使得别人满肚子的怒火,她却暗暗得意。可以说,林黛玉有着优秀的才干,但从她身上,我们同样应该明白,不能时不时就挖苦别人,别人表面上不说,心里对你的印象却会一天天变坏。

  在《红楼梦》里,主要讲述了贾府由鼎盛时给低贱的.戏子泼钱,到被治抄家而一步步走向衰败。造成这么大反差的原因实际上有很多,外因是他们家一些违背朝廷的事败露,一方面是元妃的逝去,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则是贾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不免使我想到了现如今所说的“富二代”。这些“富二代”大多数只会依赖家庭,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平庸者占很大比例。他们整日在父母打拼出的美好生活中过日子,对社会根本没什么贡献。而只有极少一部分“富二代”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继承父业,或自己拼搏,大有作为。还有一部分人就很像书中的贾宝玉,明明有一身的才干,却整日放纵自己,不思进取,只知道一味地玩乐,自己白白葬送了一份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未来。

  由此可见,不论父母给予我们的是好还是坏,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只有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并不能沉溺在奢华富贵的生活中,也不能抱怨于清贫困苦的条件里,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阅读《红楼梦》,你一定会沉醉于曹雪芹构造的红楼梦中人的故事里,感悟一份属于自己的红楼之梦。

红楼梦读后感11

  红楼梦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三遍,第一遍我并没有读懂,第二遍我似乎淡淡的体会到这本深一层的意蕴,第三遍我花了几倍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当我郑重的翻过了红楼梦的最后一页,泪水在不经意间潮湿地划过我的脸颊……

  曹雪芹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凤姐儿、晴雯、袭人、平儿、尤二姐、尤三姐……而今天我只谈三个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众望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却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有可贵而不可多得的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两弯似颦非颦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钗之冠。

  薛宝钗:生的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剪也丰泽而白皙,性情温和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与黛玉匹敌,有一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只有拣有玉的方可配。

  正因一块玉,一块金锁,一句“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个绝世佳子。落得: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绝逝。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了宝钗为妻,但因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真爱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留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生。四个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离子散。

  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让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罪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反应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

  只是可怜了黛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真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自卑、自尊、自怜的林黛玉啊……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读后感12

  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土早在时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切的故事,不明白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假的,它却真实得可怕。可是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迷失中品读这本书。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并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可是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明白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最终,最终,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终明白了真相,悲痛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明白他去了哪里,后人只明白,原先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贾母是十分疼爱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之后,只得一切按照贾母的意思去办。

  再去看王熙凤,她果敢,泼辣,心肠却也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地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主角,并且最终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终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结束了这本红楼,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终的结尾诗中结束了……

红楼梦读后感13

  《红楼梦》,一个微笑的悲剧。《红楼梦》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三代人由盛转衰的生活,还大胆指责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仅指出了这个家庭不可避免的崩溃和死亡,而且暗示了这个家庭所属的阶级和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法所塑造和喜爱的主人公,都是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人。同情和珍惜的是封建制度下的受害者;批准。

  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红楼梦读后感14

  如花一般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人儿在曹雪芹的笔下诞生,大观园当初的盛景是难以磨灭的,是要拥有多大的勇气才敢把这些妙人写到这样悲惨的结局,我想,曹雪芹自己也是不忍的,到底是为了黛玉的凄惨的死,还是之前的晴雯为了宝玉而死,还是探春,迎春的离世,亦或是凤姐的病死?我不知道,这些人的一生都布满了光彩,却至多也就这样悲剧。

  黛玉寄人篱下,万事都得谨慎,似乎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心境是多么凄苦,尽管地位仍然和大家一样,但人人心知肚明,她不是,她只是占了贾母疼爱的光罢了。她是多么的爱花啊,看到宝玉将花瓣儿倒入水中时及时制止,她知道花离开了土木会脏,会飘零无依,不忍。便葬花,随土化了,不也干净。大家结诗社,唤她潇湘妃子,她说她就是爱那几竿竹子,她的才情是不可磨灭的,一字一句的悲直入人心,宝玉懂她的心,可是最终还是逃不了命运的掌控。对啊,都说黛玉是为了还宝玉前世的浇花之情才来还情的,黛玉为了宝玉多次哭泣也是为了还所赠的水吧,如今还了情,也该离开了。这么说来,他们仍是因花结缘了。

  宝玉是疼晴雯的吧,宝玉曾撕扇为博晴雯一笑,连最亲的袭人也不曾受宝玉这般疼爱吧。晴雯是生的美,可这最大的优点却也害了她,因了这,她离了宝玉,离了大观园,甚至离了红尘。在晴雯眼中,宝玉便是她的世界,雪夜,她为他连夜修补孔雀毛的`风衣,甚至还高烧不退,可是尽管这样,是不后悔的,为了宝玉啊。弥留之际,唤上宝玉,死又有何可怕,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尽管多么不舍,多么留念,还是离开了,也许,这世界不适合她,终究是这红尘负了她。

  凤姐,一直都是贾府的运转核心,她尽自己所能去维护这一切,包括自己所拥有的,包括自己想要拥有的,人人都道她四凤嚣张,但她可不是美丽的?她也有坐在花轿里期盼的时候,她会想,她的丈夫到底是什么一种人,事实上,她的丈夫最为花心,那么不专一,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她是这么大的一个家的顶梁柱,她不可以任性,可她是个女人,是个小女人啊,她会为了自己的丈夫伤心,她也会嫉妒,吃醋。表面上,她一直都是在笑的,幕起幕落,幕前幕后,她都在笑,放肆无忌的笑,笑颜如花的背后藏了多少的泪,夜深人静的时候的哭泣谁又知晓?面临死亡的时候,她也许还会想,终于,终于可以休息了吧,真的好累。

  花开的繁盛。花落的凄惨彷徨,漫天的飞花染红了世界,才有了这红尘岁月,不可避免的经历,很少有人看透这猩红的世界,挣扎着离开,贾王史薛四族的日渐没落以及大观园的静寂映射了这个世界的起起落落,而这花开花谢又证实了红楼悲情的发展,原来早就注定了啊。

红楼梦读后感15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水样的女子有着水样的情愫,黛玉,你把所有的哀怨凝聚于眉宇间,泪光点点。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争艳,你却用锄,将一片片桃花,轻轻放入锦囊中,将一瓣瓣青春的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你轻轻吟唱,你的诗句总是美丽的背后藏着丝丝缕缕的哀愁,淡淡的,却悲伤到了骨子里,化不开,剪不断。

  前世情

  红楼一梦,是你今世的伤。

  前世的你是一株绛珠仙草,徘徊在死亡的交界线,因神瑛侍者的浇灌得以久延岁月,当他准备去人世间走一遭时,你也毅然幻化女身跟随。世人笑你傻,笑你痴,但谁又知道那浇灌于你的露水早已沁入你的心,成为你沉重的诺言,意味着一辈子的偿还,一生一世的守候……

  今世缘

  遇见他是世界上最美的巧合。那一相见枉若与他相识了千年。

  你离开了平静的生活,翩然走进那极尽奢华的大园。锦衣玉食,珍器重宝,都无法抚平你那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悠远宁静,如同潇湘馆的竹影,在这个充满了世俗气息的深府里,你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但也就是在这个园子里,你遇见了这一世的他,这一瞥仿若隔着千年的思恋,心中缠绕的是不知名的情绪。或许情根就是那一瞬间在这一世种下。深情一眼存万年,几度轮回绕心弦。

  梦往忆

  往事的花瓣纷纷飘落,随流飘走的是你的心,而满藏的是你对他的爱。

  他走进了你的生活,让你孤寂的心海上多了一艘令你牵挂的船,波荡起你的心海。他欣赏你的清香孤傲,他理解你的情愁多泪,他成了你在幽暗徘徊中指路的那一缕阳光,而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那一根肋骨。从此,在这个豪华的大园子里,有一颗心能与你紧紧相依,你们一起吟诗,一起作画,一起嬉戏,一起在花树下品读西厢。

  你的爱如清泉一般,无一丝的污染,但面对世俗,面对封建势力,你却只能焚稿断痴情,流尽你的泪。屋外的笑语唤来的是你内心的冰凉,红色布满这无情之地,也撕裂了你内心仅存的温暖,你的傻,你的痴换来的是什么?你恐你惧你怕,到最后的心欲死。红尘中那一头的线已断,你还在犹豫什么?焚旧稿,烧不灭你与他的记忆。断痴情,断不了你手上紧握的情丝。到最后呢?只剩下……求速死,流尽你的泪却洗不尽内心的情。当你逝去时,呢喃着“宝玉,宝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演绎着最凄美的伤感。落叶一般随风而上,飘忽盘旋,然后不见。你在用一生一世的泪水偿还了前世的甘露恩情后,选择了带走回忆而留下牵挂。春花飘落有人葬,枯叶落尽无人收。

  情牵红楼一场梦,用泪还尽前世情,往事一梦若千年,玉碎泪尽惊梦醒,人散魂破情已裂。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 读懂红楼梦读后感11-15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红楼梦读后感初中作文12-07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优秀范文05-22

红楼梦心得读后感 读红楼梦的心得04-23

2022年最新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1-18

英语红楼梦经典读后感作文红楼梦 英语作文01-02

红楼梦读后感高一范文《红楼梦》读后感高一04-08

《红楼梦》中学生满分感悟红楼梦读后感学生12-15

红楼梦七十三回读后感《红楼梦》第七十回读后感11-15

《 红楼梦》读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