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华五十年》读后感_1100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华五十年》读后感_11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年以前,一个雨后的下午,我踩着湿漉漉的小路,登上杭州北郊的一座小山,专程找寻我崇敬的教育家——司徒雷登。
他的墓地面积不大,在“安贤园”中一点都不起眼。要不是好心的工作人员指给我,几乎都会错过了。一块黑色的墓碑,淡淡地雕刻着他生前一张头像的轮廓。这是我熟悉的形象,西装领带,淡淡地微笑着。在中英文姓名和生卒年份下方只有一行小字:“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我肃然垂首鞠躬,留下一副手书挽联,默祝安息。抬头环顾四围,青山环抱,安静祥和,是理想的安息之所。不过,离他魂牵梦绕的燕园,仍有一千两百公里之遥……
现在,让中国学子趋之若鹜的北京大学所在地,其实是司徒雷登一点点辛苦募捐建设起来的燕京大学私立校园。秀美的未名湖、博雅塔,还有岸边的“德才均备”书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中,似乎也在无声地感念。
燕京大学从建立到被撤销,三十三年,成长为一所与世界接轨的综合性大学,培养了几十位院士和一批批各个领域的精英。
日本侵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北平沦陷,北大、清华整体南迁。但燕京大学没有走,坚持在敌占区为学子们授课。1941年,司徒雷登因坚决拒绝与日军合作而被关押到集中营,吃尽了苦,直到1945年才获释。这是一位战斗在抗战第一线的英雄!
三十年,他为燕京大学募集来成百上千万的资金,但他自己却一贫如洗。1949年被迫离开中国之后,在美国连房屋、财产都没有,只能寄居在学生家中。
这是个出生在中国、把中国当成家乡的美国人,会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了解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的进步、和平而四处奔走的教育家。
对不起。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只是《别了,司徒雷登》,只知道这是一条“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如今,我们知道了他在华五十年,为我们建立起这么美丽的一所高等学府。晚年,他在屋里挂满了燕京大学的照片,拖着中风的身体,时时眺望大洋彼岸的中国。他唯一的遗嘱就是希望能把骨灰安葬到他日思夜想的燕园。
读了他的许多传记,无不显示出他对中国的挚爱,爱到不愿别人说中国任何不好。微信读书上,我一年来读毕的第100本书,就献给《在华五十年》的司徒雷登先生吧。他在书中,饱含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完全站在中国一边,抨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同情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
抗日胜利后,他是多么希望中国不要内战。他竭尽全力调和各方、促进国共和谈。因为只有和平了,他才可以重归他的燕园,百废待兴的中国才能为学生们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每次讲起,总会热泪满腮。中国人,中国的教育,欠他一个由衷的感谢。
【《在华五十年》读后感_1100字】相关文章:
在华为工作心得体会04-04
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童年的读后感01-03
论语读后感_读后感05-15
经读后感 读后感悟05-29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1-05
《盼》读后感盼读后感03-28
生命生命读后感_读后感04-19
《穷人》读后感穷人,读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