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1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希望贤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末路将他们解救,以此说来似乎还不及这些宦官奸臣。
正义与邪恶的尺度还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说,“人各有志,只能说他们树立了不迷信的人生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可耻,也许他们像楚庄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醉翁之意,我们也许只是让历史蒙蔽了双眼,虽然可能性极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想法,毕竟这些都已成过去,无从考证……
那这些宦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应该是,想得不够长远。就恰似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也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明白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记得很小的时间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间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明白。宝玉的浮滑,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苛刻,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其时,我是这么明白的。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评价;而我再次读完《红楼梦》用曹雪芹的话来说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巅峰之作也许是曹雪芹的自叙吧。
文章以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为背景,勾勒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萌动。《红楼梦》的结构宏大、情节栩栩如生、细节精致,人物栩栩如生,声口毕现。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袭人、薛宝钗、贾母等人物活灵活现,给我留下深刻的象。
一个国家,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谁又能预料?谁又能掌控?《红楼梦》便是如此,现实生活便是如此。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繁荣昌盛,贾家却由鼎盛走向衰亡的结果,我并没有猜到,只是对结局莫名想哭。宝玉出家,黛玉、贾母的`棺木被带回南方安葬,宝钗只能暗自落泪,袭人最终默默认命,王凤病故……为什么昔日繁荣昌盛的家族会忽然什么也没有?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
珍惜眼前生活,我们要开始抓紧每一刻学习,为自己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尊严,修养的人。封建社会的压迫阻碍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禁锢了思想,自由是生命之花,宝玉、黛玉的悲剧告诉我们平等和自由的宝贵和封建伦理道下人们的悲哀。不管地位如何,尊严比权贵更高贵。
“梦”尽是哀伤,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无论怎样,尊严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3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不能理解《红楼梦》。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红楼梦》的含义。
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人,属于林黛玉。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她有着最单一的性格,人们只觉得她很容易哭,有抑郁症,爱吃醋。可是人们错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最喜欢笑的,也是最想笑的`。她经常开姐妹们的笑,逗得她们捧腹大笑。不过无奈的是,在荣国府却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亲戚,从来没有把她放在心里。她只能忍住心中的委屈,为了别人不欺负她,表现得像个刁蛮的人。如果你独自一人住在一个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里,看到一个人在亲人的怀里撒娇,你不也会哭很久吗?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的确是天下最美丽的玉石之一。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他们两个,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注定悲剧。到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牺牲了黛玉,体现了黛玉一生的无依无靠
在那里不知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行婚礼,众人欢聚一堂,热闹异常。多愁善感的黛玉独自等待着死亡,这一段情缘到此结束了。它毁了宝玉和黛玉的生活,如果黛玉不在乎,她怎么会因为而死呢?宝玉不在乎,怎么会出家呢?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宝玉幼稚,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黛玉很固执,不肯承认自己的爱情。但事实是这样吗?为什么宝玉在被骗结婚后宁死不屈?他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放在一起,但他不知道黛玉已经因为他而死了。
这个大观园就像一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衰落了,最终家破人亡。梦就像一朵飘过的云,在悲伤中结束。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想一睹为快。
暑假里,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捧着《红楼梦》,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
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捧腹大笑。《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
《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很悲惨!黛玉遗恨而亡,贾母归天,熙凤魂归金陵,宝玉出家,一个风光显赫的贾氏家族就这样分崩离析了,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5篇5
我一直记得关于那枚玉佩的故事。
那些凄美的故事,缓缓地在心中漾起苦涩的涟漪……
在那样的年代里,他们从一个繁华富贵的大家族沦落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品完《红楼梦》,总是一股悲伤油然而生。
听黛玉在桃花树下低声吟唱,看宝钗在滴翠亭潇洒扑蝶,品宝玉与黛玉在花下读《西厢记》……
可是,古往今来,又有谁品出了它的酸,读出了它的痴,解出的味?
女娲补天时所剩的那块顽石被颠道疯僧携下凡间去,而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与王生石畔的绛珠仙子也双双降临人间,他们相聚于此,生在那个年代里他们没有选择,生在那样一个富贵人家他们更没有选择。
若以一个读者的眼光看这本书,我最喜欢的还是绛珠仙子———林黛玉。
她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骨子里独有的孤傲,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显得卓然不群。人人都爱她,我也如此,爱她在花前痴读《西厢记》,爱她在桃花树下凄美葬花,爱她在富贵家中依旧淡泊名利……她就像一朵悠然孤放的'芙蓉,始终执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可她最后终究摆脱不了死的羁绊,凄美地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正如书中所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读完《红楼梦》,心中有太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悲于黛玉的黯然离世,哀于黛玉桃花树前的惆怅吟诗。
我在那扇窗前,静静地痴想:红楼中的梦,在哪里?无论梦存在与否,在曹雪芹老先生描绘的梦里,我们无数次地感受到无尽的凄凉,品味到流不尽的辛酸泪……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优秀范文05-22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12-17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12-01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2-18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7-06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7-11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8-14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7-17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