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读后感格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1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斑羚飞渡》读后感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窗外萧萧细细的雨声,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泪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丝细雨,滋润那片曾经茂盛欢腾的草原……
余华《活着》读后感
周日晚上,我花了3个多小时,一口气读了一本爸爸的小说——《活着》。
合上书以后,我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想哭却哭不出,说他们可怜但好像又不可怜。
余华是在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称叙述其看似悲惨的一生。地主家儿子福贵好嫖、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在还债路上又被抓去当兵,误当成了国民党。几年战争后,死里逃生,逃出来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死了。接下来女儿因发烧耽误医治也变成哑巴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风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还有外孙苦根也相继遭遇不幸,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贵一个人了,最终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数人的想法看来,他最后的命运一定不是疯就是自杀。可福贵依然乐观地活着,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全书的亮点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这本书的作者是余华,本应是余华在讲述福贵的故事,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让人觉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书中的我,在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富贵被一次次的打击,这里面,不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还有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他没有抱怨、仇恨,而是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抱着乐观的态度活着,这才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读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
活着,就够了。
《爱的教育》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还有一个书名叫《一个小学生的日记》。
书的内容是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写的日记:包括学校感人的事,父母的信,老师说的动人故事,以及家里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保护弱者的卡隆。经常有孩子欺负弱者,而卡隆总是站在前面讲理,如果那个孩子不听劝告,卡隆就会动手脚。确实,如果有人仗恃欺凌弱小,我们应该阻止,或者告诉老师。
书上说:老师也会“发火”,我们也会“发火”。读完书后,我觉得老师“发火”容易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我们的作业不认真,我们上课开小差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使老师“发火”。而我们对此不太理解,还说:“这个老师狠死了,一点儿也不好。”现在我懂了,严厉也是一种爱!或者说老师批评我们甚至“发火”,也是一种爱!有些家长不理解老师,甚至埋怨老师。我觉得这些家长应该设身处地的替老师着想,理解老师。
这本书可以给我们许多爱的教育: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等等。读完之后,我自己收获很多。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2
读后感正规的格式:
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掌握了以下4大方法,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红楼梦》读后感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3
读后感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题目
读后感的题目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或者你的感受。
二、引言
在引言中,可以简单地介绍阅读的背景或者作者的背景,并对文章或书籍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三、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是整篇读后感的核心,主要是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和思考。在这里,可以针对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比如主题、情节、人物、语言、思想等等,自己的感受也要充分地表达。
四、结尾
在结尾中,可以简单地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和表达出的思想感受,并提出一些个人的问题或者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展望。
以下是一篇读后感的格式范文:
题目:《寻路中国》读后感
引言:《寻路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不同地方的旅行纪实,作者安德烈·马尔罗(Andrea Marcolongo)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思考。
主体部分:作者在书中通过自己的旅行长途跋涉到了中国各个角落,包括海南、云南、北京等地。她用自己的笔触和语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和解读。在书中,作者深度剖析了汉字,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结尾:读完《寻路中国》,我对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思考,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同地区的多样性,也更加珍惜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同时,我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4
(1)纸型及页边距
读书心得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樱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上20mm,下20mm,左25mm,右25mm。
(2)心得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心得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心得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正文文字:心得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⑴”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3)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4)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页码居中。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5
读后格式:
从结构上看,读后印象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介绍原作的内容和特点,属于解说部分;
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即笼统地谈一谈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对评价作品的部分有依据;
三是读后的感悟和体会,用感受来表达,重在“感受”二字。
最重要的一点是“阅读”。 “读”为感之本,“感”生于“读”。只有认真阅读,理解难点和疑点,理清文章思路,透彻把握文章内容和要点,深刻理解原文精神,结合历史经验、现状和个人实际,我们真的能感受到“感觉”吗?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了解原著。
二是慎重考虑。读后印象的主体是“感受”。实事求是,也要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某种“情”的酝酿、浓缩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分析和评价,才能使“感觉”紧贴原著的主旨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著,东拉西扯,离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边读边思,结合历史经验、现状和自己的现实进行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到自己和看到的人和事,以及与本书相近的,相近的,与书相反的,反对的,书中赞同的,反对的,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感情,整理,系统化,理论化它。总之,只有深思熟虑,才能写得深刻、感人。
三要抓住重点。看完一部(部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全部写出来。读后印象是写作的最深点。它不是书评,不能对作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思考,避免泛泛而谈、散篇文章、不着重点、不深入的弊端。链接到示例。
我们怎样才能明白这一点?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而然会有所感动,会有很多想法,但这些想法都是支离破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写读后感,一定要善于把握这些零碎甚至模糊的印象,反复思考,反复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具体到现实的,然后集中精神去想,并且然后,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有价值的思想,用以解决人们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真实自然。这是关于写你真正的感受。写下你的感动和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得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越真诚、越生动、越鼓舞人心。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多采用叙述和议论,必要时采用抒情的方法。叙事是将现实与当前事实联系起来。议事就是谈情说理。抒情是读后激情的表现。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论述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结合起来,切忌空谈、空谈、口号。
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也有两种:一种是结合实际来说明道理。这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阐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使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有血有肉,使事情有道理,使事情发生。清晰明快。二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阐明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澄清一个困难的想法或评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种读后感的重点还是在“感”字上,但比较理论化,要注意议论文的特点论点清晰、论点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作文。
读后感范文:
滴滴清水,能汇入大海;一束束阳光可以照亮大地;有趣的东西可以画进我们丰富多彩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只属于自己,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暑假,读了林海音奶奶写的《城南旧事》,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童年。
1922年的老北京,已经很热闹了。在城南,住着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六岁的女孩英子经常站在胡同口寻找“疯子”女人秀珍。看来她身上有很多特别的故事,吸引着她。秀珍告诉自己,有一次她偷偷爱上了一个大学生,还怀孕了。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了,秀珍独自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小桂子。小桂子被家人丢在了城根下,之后再无音讯。英子很同情她,是她身边的好伙伴。英子无意间得知小朋友牛儿的身世和小桂子很像,一模一样,而且还发现了她脖子后面的绿色印记,更加证实了她的想法,急忙拉着她去找秀珍.秀珍见到失散六年的女儿后,激动万分,立即带她去找父亲,希望一家人能够团聚。不幸的是,母女二人在途中惨死在火车车轮下……
后来,英子一家搬了出去,搬到了新莲子胡同。英子在附近的湟源认识了一个厚唇小伙子。英子觉得他是个善良善良的人,但又分不清他是不是好人。为了弟弟读书,小伙子不惜牺牲自己,不得不偷窃赚钱。有一次,英子在草地上看到一尊小铜佛,被特务发现,带走了英子。英子看着他被带走,非常难过,也很自责……九岁那年,松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家里。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不慎掉河溺水身亡,女儿被心狠手辣的丈夫卖给别人。 .就在英子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父亲病倒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宋妈被丈夫接回乡下。英子的妈妈带着英子和弟弟妹妹们离开了胡同……
读着《城南旧事》,渐渐走近书本,看着英子在城南的快乐时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脑海中缓缓展现……骆驼队,惠安博物馆、胡同里的老井、闹市胡同、草堆……这些地方都有英子的足迹,刻着她的幸福。
我的童年更加无忧无虑,更加快乐。
小时候,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当我看到新事物时,我喜欢触摸它并看一看。正是我的小好奇心,引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
记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天,爸爸买了一把新剃须刀回家。看着爸爸往脸上抹泡沫,然后对着镜子用剃须刀刮胡子,我突然兴奋起来,想试试这个新奇的东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有机会了。
吃完饭,爸爸说要出去旅游,我心想,嗯~这倒是个好机会。然后爸爸一走出家门,我就溜上楼,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我小心翼翼地从第一个抽屉里取出剃须刀,却找不到爸爸用过的泡沫。 “忘了它。”我对自己说,“失去一些泡沫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之后,我开始工作。我从盒子里拿出剃须刀,吻了吻我的脸。嗯?为什么什么都没有掉下来?或许是我的实力太弱了。于是,我使劲刮胡子,终于在剃须刀上看到了一个小东西。满意了,我又刮了几次脸,每次都很成功。刚要放下剃须刀,就觉得脸上一阵刺痛。我照镜子,啊,我的脸被抓破了,流血了。 “呜呜……”我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妈妈一听到我的哭声,立刻跑了上去,看到我的脸破了几处。她一边安慰我,一边从柜子里拿出OK绷带,贴在我的伤口上。妈妈把我扶起来,我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脸上有四根OK筋,就像一只小花猫,忍不住笑了起来。妈妈问我脸上怎么了,我把原委告诉了她,妈妈忍不住笑了,说我是个小傻瓜,我却呆呆地看着妈妈,没有反应过来在这里,让我们开一个大笑话......
童年就像一锅粥,有酸甜苦辣;童年就像一幅画,五光十色。
本书是林海音外婆的回忆录,其中有悲欢离合。这本书,就像一幅山水画,让我感悟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情感。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收获了无尽的幸福,恍然大悟,原来老北京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英子的影子会陪伴我成长……
童年的记忆是最珍贵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是不同的、丰富多彩的,让你尽情享受吧……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 6
在第一段中,总结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选择更重要的一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觉得哪个更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讲述了现实生活,书与生活的结合,表达了真实的情感,生活如何,我感受如何,我学会了什么。
通常有三种阅读方式:一种是简写大纲,一种是阅读后阅读的感觉,另一种是好句子和段落的摘录。标题可以用来阅读感觉的感觉,或阅读感觉的感觉。
首先要做的是清除标题。写作时,要分清主次和次要,力求“读”能把握关键,“感觉”可以书写经验。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
以下为范文:
1、谁打碎了花瓶读后感
寒假的一天,我读了《谁打碎了花瓶》这一篇文章。文章里介绍了列宁和他的表兄弟、表妹之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一天,列宁和他的表兄妹在姑妈家里玩,一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列宁和他的表兄妹都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
列宁回家以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犯了错误要勇敢的承认,这才是一个好孩子。”列宁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就写信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姑妈,也向姑妈承认了错误,最终得到了姑妈的原谅。列宁知错就改,最终做了一个诚实的孩子。
诚实是一种品质、以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我们要了一斤的菜,而那个卖菜的却少给了我们二两。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那个人那里买过菜。我敢说,如果那个人以后还是继续欺骗顾客的话,他的生意肯定是做不稳,也做不长久的。
人和人之间一定要互相讲信用,说到就要做到,不要相互欺骗,就是要“言必信,行必果”。我想,如果我们都像列宁一样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2、《童年》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们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美好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高尔基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得在小时候,我很调皮,也很淘气,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爸爸送我一些小鱼,我找来一只大口瓶,洗干净,灌满水,把它们放进去,还放了些水草。后来,小鱼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了。就在这时候,外面流行着感冒妈妈怕我传染,每天让我喝霍香冲剂,预防感冒,一天,我去看小鱼,发现有一条小鱼呆头呆脑,我突然想到,我的小鱼还没有吃霍香冲剂它们会不会感冒呢?于是我从爸爸的药箱里拿出一包,把整包倒下去,开始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水变成咖啡色,我看见小鱼慌慌张张地沿着瓶壁游来游去,嘴一张一张的。我想小鱼吃了霍香冲剂就不会生病了又过了一会儿它们像喝醉酒一样互相撞来撞去,最后沉入水底,我以为他们睡着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摇摇瓶子他们还是没动静,我把小鱼倒出来,它们已经死了我含泪自责:“小鱼啊,我不是有意还你们的,可没想到你们却死了”晚上我问下班的爸爸,他说:“小鱼怎么能吃药呢?”爸爸点了点我的小脑袋,又说:“你真傻呀”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小学生读后感格式】相关文章:
小学生随笔范文格式01-16
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格式09-10
小学生诚信倡议书格式07-20
关于小学生的请假条格式08-10
小学生读书报告格式10-23
小学生请假条格式范文10-16
小学生检讨书格式及范文08-11
关于小学生请假条格式范文09-28
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及样稿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