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2-09-22 17:39: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1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13篇)

三字经读后感1

  《三字经》是我国著名的启蒙读物,它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勤学刻苦、孝顺父母、礼貌待人,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这个假期我又认真地再读了这本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我特别喜欢“头悬梁”这个故事。“头悬梁”讲的是:我国古代晋朝的.孙敬,他学习非常刻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为了防止自己在学习时睡着了,因此在读书时他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这样就不至于耽误了学习。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所以说我们小时候一定要自主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会自主学习还不行还要自己努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就像一块玉,只有打磨后才会成为器具,如果没了打磨就永远是一块玉石。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文化。现在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地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只有读了,才会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没有读,就快去读读吧!

三字经读后感2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暑假,我重读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告诉我们:我们就像一块璞玉,要想发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种一样,只有洒下汗水,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就是黄香温席,孝顺父母的故事。这些古朴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爱的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炎炎夏日,黄香在父亲睡觉时,轻轻地为父亲扇凉,用孝心吹散炎热;寒风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床,再让父亲睡上去,用孝心驱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陈春林。母亲病逝,父亲瘫痪,可这些事都没有难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亲生活的希望,用细心地照护让父亲重新站了起来。她带父上学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孝心女孩”。无论是黄香还是陈春林,他们都用孝心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这样经典的故事在《三字经》里数不胜数,《三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发扬光大,让生活充满爱。

三字经读后感3

  疫情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感兴趣的书——《三字经》,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它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滋润。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如何做人,还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孔融虽然只有4岁,但是却懂得谦让,将大梨让给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换作是生活中的孩子,准会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却很谦逊,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为福彩的一员,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学习孔融的谦逊礼让?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4

  《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

  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车胤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 三字经,千字文,内容广,知识博。 华夏子,千古诵,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经读后感5

  我读过很多课外书,《三字经》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几百字,却记载了许多历史文化,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记忆犹新的《三字经》有许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下来就要学习,如果不学习,就等于一个平庸无知的人,我读了之后懂得人务必要学习。比如,我刚刚学《三字经》时,只会读,不明白它的含义,之后,我经过查资料才理解它的意思,并把它记住了。之后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经》,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岁,能让利。弟于长,宜先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明白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孝亲敬老,懂得尊重长辈,不自私自利是每个人从小就就应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相互尊重。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来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久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就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读了《三字经》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积累了很多丰富的词汇,了解国家的历史,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

三字经读后感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看,这就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的《三字经》。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我自从读了《三字经》,受益匪浅。我知道了仁、义、礼、信、德、伦理道德观念与为人处事的道理。《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我读了它,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也提高了许多。

  从前我总是讨厌学习,觉得学习只是给家长和老师学的,总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自从读了《三字经》,它里面所讲述的故事真是太让我为以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我真是太惭愧了!我现在知道学习好了,长大才能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今后我一定要发愤读书,好好学习。

  我是一个生性好强的人,做错了事情也不承认,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不可能有错,谁都拿我没办法,常暗地里议论我。自从我读了《三字经》,看了里面的民间故事,知道了周处改过自新,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痛改前非,成为了一个大官。我也要做错了事情就改,再一、再二、不再三,一定要做一个品德优秀的人。

  我以前和同学相处不和睦,不是挑这个的毛病,就是挑那个的缺点,做起事情不团结,哪个同学都不想和我一块学习玩耍。自从读了《三字经》,我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自从读了《三字经》,我收获很多,我的人生信条,道德观念,为人处世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我爱《三字经》,更爱读《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7

  朗朗乾坤。它获得了永恒的精神和千年文化的精髓。古往今来,它已经成为一本非凡的书。《三字经》生来就有一个横空!这个男孩被这本精彩的书,也就是书中的文章所感动,这也是一个个人的意思,也是一个笑话。你不应该当真。

  这本书的奇怪之处是什么?首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三个字符的押韵句子构成句子,这些句子自成一体,易于阅读和记忆,也易于理解。其次,它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本仅有1500字的小书综合了“历史、地理、数字、天文、气象、诗歌、书法、音乐、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经》也浓缩了整个中国的历史,易于学习和记忆,并特别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儿童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骄傲。

  但是,我必须重申,由于当时的历史和政治原因,有许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这些问题给《三字经》、《三纲五常》增添了一些糟粕。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三纲,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这表明当时人们愚蠢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臣、父子、夫妻的社会稳定;所谓“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仁、义、礼、智、信”和“义、礼、智、信”。不允许混淆这五个常任理事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并且不能打破的基本道德底线。只是可怜当时的人们!他们相信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庭和国家的秩序,于是发表了一个大宣言并亲自实践。事实上,这只是富裕的统治者在道德和法律上对被统治者施加的魔法。

三字经读后感8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9

  去年,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认真地读了起来,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它讲述的是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十分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顺长辈、要懂得谦让。想想我以前,都是衣来张口、饭来张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我安排好。我明白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十分惭愧,决定要向他们学习,不仅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并要孝顺父母;在和同学、朋友们一齐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有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妈妈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来。“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把书包轻轻地放下,蹑手蹑脚走到厨房,学着妈妈的样貌,系上围裙、淘米、洗菜……

  当我把饭菜端到桌子上时,爸爸回来了,一脸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家的小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请你先尝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须是最好吃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满眼泪花地对我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又大声地读起了《三字经》。《三字经》,我人生的路灯,它将照亮我前进的征途。

三字经读后感10

  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字经》,那是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买的。我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我知道《三字经》要朗朗呤诵和细细品读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正如《三字经》里所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妥当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字经》中这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别深刻。这段话说的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因而发奋补救。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通过这段话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奋发图强,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字经》中的经典还有好多好多,真是举不胜举。我每次读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贤的灵光下,受益匪浅。它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这类的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1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三字经》。大家对这本书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本圣贤书,它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中一个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历史名家、伟人如何从小尊师重道,知错能改,严格自律,勤俭节约的。还有朝代更替,帝王兴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广,意义深。

  我记得其中是这样写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凉席和被褥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惯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温暖床上的被褥,再让我们去睡。想想我们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说:自己的衣服会洗,却不洗,自己的房间不收拾,却让妈妈收拾……妈妈给我讲道理时,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做错事还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或者辩解一两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净。现在想想也太不像话了,与黄香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新时代的少年难道就做不到吗?我们小学生本身就需要学习,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我要向黄香学习,为父母多承担点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扫地、洗碗等,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在这里,我要感谢《三字经》,是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受到了教育。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学习,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出色。

三字经读后感12

  刚进朝阳外国语学校老师就布置作业,让我们背诵《三字经》。通过阅读、默记我体会到《三字经》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大致可分为五部分:一、劝教;二、必备知识;三、读书;四、习史;五、劝学。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读了《三字经》我清楚的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我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读了仁、义、礼、智、信我坚信它对我们现代21世纪的学生同样适用;《三字经》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与经过几千年不断流传下来的美德,蕴涵着许多人生哲理,等待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实践、去学习!《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来北京读书,调换工作并不辞辛苦寻找好的学校,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如今早已将《三字经》熟记在胸的我,每当回顾这篇流传700多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文章时,仍有启迪心智的感悟,让我百读不厌,收益非浅。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三字经读后感13

  读《三字经》后感《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认真地读了这本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洁精湛的哲学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所感动。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边,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小学生尤为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怎么能成在器?我们应立鸿鹄之志,该苦学习,勇攀高峰,长在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讲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朝的残暴统治,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国历代王朝中最长久的朝代。读了《三字经》后,我对这段历史印象更深了。《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还没读过,建议你去读一读,它一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_三字经读后感05-30

《三字经》读后感06-28

三字经读后感06-21

三字经读后感(经典)07-31

三字经的读后感03-18

《三字经》读后感05-20

三字经读后感05-07

《三字经》教案02-28

《三字经》读后感集锦03-14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