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时间:2022-12-15 08:52:20 兴亮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通用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通用8篇)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1

  可能是因为自己班的孩子不属于温顺乖巧类型的原因,初次看到《乖孩子的伤,最重》封面时,心里有便有一种激动的感觉:原来不乖的孩子并不是人人厌恶的,原来不乖的孩子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最起码,他应该没受到很重的伤。及至看完《乖孩子的伤最重》,从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到底是怎样的一股力量能让雅卿老师做到这样的脱俗,这样的坚守自己的阵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成教育界的虽非主流但却引起众人侧目的一种现象的呢?这些句子引起了我的深思:

  “从事教育的人,对生命负责。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过:‘什么样的教育是我真心相信的?’那么才能放心去做。”

  这句话让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我曾经对自己学生的生命负责了吗?目前的教育形式是我真心相信的吗?雅卿老师创办的种籽学苑强调儿童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不是理论箴规,而是生活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不是图宰制他人------在种籽学苑,教师们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较少伤害和压抑的环境。他们真心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是会找到自己的路。我想,种籽学苑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必与体制内的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枯燥的训练,他们不必接受窒息般的感觉,不必去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不必带上虚伪的面具做老师眼中的所谓乖孩子,他们活出了自己。种籽学苑的家长是开明的,是大胆的。他们能够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充分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孩子“自主学习”的尊重,他们没有受制于体制内学校因系统知识学习而带来的名与利。种籽学苑的老师真正回到了教育的本质,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学生,不利用打骂、威胁、利诱作为辅助手段来提升教育的效率。他们做到了对孩子的生命负责。

  “这儿的老师从来不刻意去讨好孩子,也不放弃自己的工作。他们保持自己内省的平静和生活的乐趣,并在自然当然互动中,将这样的生命态度传给学生。”

  说实在的,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困惑。我认为为了能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适当的讨好甚至利诱是不可缺少的。难道这与“真心愿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说法背道而驰吗?唯有真心,教师才会投入自己的感情,教师才会刻意去赢取孩子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喜爱。一味地放手,最纯粹地面对并接受孩子的真实,教师的意志不允许以任何责罚的形式加以贯彻,这样的开放与自由是种籽学苑所追求的,但是这种最自然地互动真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吗?他们所追求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与我们的现实没有丝毫的距离吗?

  不过仍然很佩服雅卿老师,佩服她特立独行的勇气,佩服她直面理想的精神,佩服她“真心愿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那颗真诚的心!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2

  本书以问答与书信模式来分析了教学存在的问题等,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教育一个孩子,如何让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一个较全面的发展,教育是面对他人生命的艺术,学习是面对自己生命的艺术,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在这本书的序中,是由来自学生,家长,教师所写的`,介绍了一间名叫:“种籽学苑”的学校,它与一般的体制学校不同,它以自主学习为主题,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学习,而不是苦苦相逼。书中还提及了类似《弟子规》的古文是否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反思或者一些参考…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多是需要心思与教育者自身的反省和经验。

  在书信模式的时候,其中《乖孩子的伤最重》中,作者更希望世界上不要在有什么乖孩子,其实,更需要有的是一个自尊自重的孩子。乖的定义有很多,但是乖不一定就是好,很多孩子就是太服从父母或者老师,很多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机会比扼杀,作为教育者,更多的时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生命的价值观,多些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

  书中还说到了关于保护孩子的问题,一个父亲为了能让孩子开心,没有忧愁,不受其他东西的污染,确定不让他学字,甚至建立城堡,让孩子在那里生活。其实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在无形中建立了城堡,一个过度受保护的孩子是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发展,生命中有很多挫折,有怎么能不遇到挫折便能成功?我看到过很多孩子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就害怕再做尝试,然而有一些孩子就是不怕挫折,敢于尝试,越挫越勇,最后,成功是属于不怕挫折的孩子。如果一切事情都是顺顺利利地让孩子走过,那么,他们便感受不到失败的感觉,心理承受的能力就很低,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后果。

  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反省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只教授书面的东西,更应该教授一些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强制和灌输,更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形式原则,孩子们也才有合理而清明的成长机会。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3

  《乖孩子的伤,最重》几年前,就曾看过这本书,这个假期逛书店,一眼又看见这本书,就把它买回了家。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也许很大程度上,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乖孩子”吧。作者卷首语写道:我倒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什么乖孩子了,大家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尊自重的好孩子。如此,孩子才可以从成人的语言魔法中站起来,长成顶天立地的大人。 《乖孩子的伤,最重》作者李雅卿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书中的这些观点和教育孩子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

  站在教师的立场说:“不管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怎么讨论,怎么判断,怎么定义,最有发言权的其实应该是孩子自己。”《乖孩子的伤最重》中,雅卿老师转述了一个孩子的认识:“前几天,蛮蛮说:“妈,你知道吗?在体制学校里,只有两种小孩子:听大人话的好孩子和不听大人话的坏孩子。我一年级的时候,是听话的好孩子;二年级的时候,是不听话的坏孩子。可是,其实那些都是面具,都不是我真正的个性。我现在这个样子,才是我自己。”我忽然觉得其实听不听话不是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听不听话,的确其实都是孩子的面具,都不是她真正的个性。这个叫蛮蛮的孩子说得很对,她就是她自己。当一个孩子表现得听话的时候,她并不完整,甚至有时候还不够真实,她是在极努力地应付家长、老师、学校对他的要求,希望得到赞美、躲开处罚、迎合别人的喜好,渴望别人喜欢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渐渐地就失去做一件事的真正动力,慢慢地就成了为得到什么而做。这里面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作为一个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她不够优秀,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还经常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总想让她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给孩子更多的条条框框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朝着自己所谓好的方向前行,希望能变成听父母、老师话的乖孩子。却悄然不知自己的种种做法让孩子丧失了自我反思和思辨的能力!我也已经成为了阻碍了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虽然知道每个孩子孩子个性不同,智力不同,却总会不自觉地嫌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自己思想里的更优秀,于是拿

  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开始改造,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菱角”,常常忘了学生的本来气质。

  整理教育的观念,为的是更好地信任孩子,真心地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来,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不要太执着于“要孩子听话”的心念了,因为“乖孩子的伤最重”。

  让我们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理想来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丰富。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4

  看了《乖孩子的伤,最重》这本书以后,给我的感触很深。《乖孩子的伤,最重》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诫成人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让我们每个承认也抛开“乖孩子”的固有概念,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精彩

  从文章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办公室同事作为父母的身影。的确如此,作为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他们不够优秀,总想让他们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看到孩子调皮贪玩,就会把他们好一顿训斥,说他们不知道学习,整天只知道玩。在自己心中,理想孩子应该是一个乖乖听话的,会安安静静地看书,能安安心心学习的好孩子。为了塑造自己心中的乖孩子,总是很用心地替孩子挑选好多的书,很耐心地劝说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买回的书,总是束之高阁,孩子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于是越发的气恼,于是给孩子更多的条条框框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朝着自己所谓好的方向前行,虽举步维艰,却不肯放松要求。在我们办公室里,一个原先爱笑爱玩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因为教师和家长想让她变乖孩子,严格要求她必须做多少作业多少练习。让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可爱,变得沉默寡言。这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和束缚。

  教育孩子是这样的',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总嫌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于是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大刀阔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开始改造,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菱角”,完全忘了学生的本来个性。

  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5

  近来读了《乖孩子的伤最重》,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感触良多。乖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要求孩子们努力攀升的坐标,自己从小也是在这样一个价值体系中成长。“乖孩子”,由于它的种种“优势”得到了家长、老师的认可,因为乖孩子是最让成人放心的孩子。

  乖孩子让人省心。成人和孩子之间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是最和谐的。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够完善,于是,法律规定成人是孩子的监护人。成人在这方面占着绝对的优势,因而他们把认为适宜的东西强加在孩子头上,嘱咐孩子认真完成。乖孩子一五一十地接纳并完成,他们知道,当他们如此做了,就会得到成人的赞赏;而成人非常高兴有人能听从他们的意志并愿意执行,从而越发重复着这样的相处模式。可殊不知,孩子们渐渐失去了“自己”,成了成人的“附属品”。

  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沦为“附属品”的孩子还不自知,他们非常安心和满足自己被成人安排做事。没有了自我意愿和自主行为,他们的生活看上去非常安逸平稳。若真当有一天将决定权交付到“乖孩子”手上时,这些孩子往往表现得

  手足无措。习惯了被安排后,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由”。于是,“自由”变成了负担,显得既棘手又沉重。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也仍然以“乖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们,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希望孩子们都能规规矩矩、整齐划一,达到“理想状态”中的乖孩子。站在教师的角度,这样的孩子便于管理,不会闯祸惹人心烦。若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样的要求是不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认识世界的方法,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孩子,那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对生命感悟的权利。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学生的发展。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6

  李雅卿女士著的《乖孩子的伤最重》是书信合集,有写给老师的,有写给家长的,有写给孩子的。内容涵盖自主学习、自由、责任、真实、互动和学科的美感诸多内容,每一封信读完,都让人沉思,让心沉静。书中的主要观点有: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心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成人只要心中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绝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只要你心中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必将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当你身边的孩子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的理想孩子而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要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李雅卿老师转述了一个孩子的认识:“前几天,蛮蛮说:‘妈,你知道吗?在体制学校里,只有两种小孩子:听大人话的好孩子和不听大人话的坏孩子。我一年级的时候,是听话的好孩子;二年级的时候,是不听话的坏孩子。可是,其实那些都是面具,都不是我真正的个性。我现在这个样子,才是我自己。’”其实听不听话不应该是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听不听话的确是孩子的面具,不是真正的个性。蛮蛮说得很对,她就是她自己。

  当一个孩子表现得听话的时候,她并不完整,甚至有时候还不够真实,她是在极努力地应付家长、老师、学校对他的要求,希望得到赞美、躲开处罚、迎合别人的喜好,渴望别人喜欢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渐渐地就失去做一件事的真正动力,慢慢地就成了为得到什么而做。教育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很少传递给孩子为自己生命做主的观念和信心,很少为孩子创设锤炼思维和能力的宽容环境。我们往往以为记忆就是了解,复制就是创造,让质疑、好奇、探索、兴趣和独立发展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生活,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捏成了面人。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真心地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来,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不要太执着于“要孩子听话”,“乖孩子的伤,最重”,的确。

  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份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孩子过于听话,就意味着自己不用脑子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无法产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个体,一个人失去这种能力是很可惜的,会阻碍他不断完善自己;而作为群体,一代人失去这种能力就很可怕了,会因为缺乏独立不盲从的精神沦而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工具。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创新能力的人,不会时刻听话,不会去神化外界的事物,不会轻易地受别人的指挥,而会有一种内在的智慧来自主地支配、管理自己的意志、行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其实,别说孩子,成人又何尝不如此呢?

  教师总认为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大刀阔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开始改造学生,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棱角,完全忘了学生自身。李雅卿忠告有责任心的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有分寸,留下必要的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让他们自己发现一切新生事物。也很多时候,我们不顾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把我们以为重要的知识,用尽我们的一切方式灌输给孩子,而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牺牲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成为学习的机器。

  “我们常常在课堂或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乖宝宝们一开始总是等着老师们给他一个标准答案或者做法,当他发现他们并不提供这样的服务时,就会手足无措地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乖宝宝们怕没有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怕写自由命题的随笔,怕自己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犯错。他们心里有一种不确定的恐惧,除非不断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乖宝宝也比较难以接受别人好的情况,只有听到对别人的赞美,马上就自动转化为‘那表示我不好’,可是事实上对方根本就没有拿任何人来做比较的意思。”乖宝宝们的学习不是真正为了自己而学,是为了迎合家长和老师,自己本身做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觉得好不好,所以别人的肯定就尤为重要了,不然就会像无头苍蝇一般,毫无方向地瞎转悠。乖宝宝不仅听不得对别人赞美也听不得批评。

  “学习的内涵并不是老师给你的书本而已,人生真正需要学习的,是对自己负责。”乖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何而学。学习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掌握所处的环境的规则和制度;明白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以致能够完善自我提升内涵。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要走的路,一条是你想走的路,我们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好,才能走我们想走的那条路。在乖孩子看来,他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要走的路,走好这条路便足够了。在调皮的孩子眼中,也许是存在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可他并不想勉强自己去走,他只想走自己想走的路。无论选择走那条路怎么去走,自己的人生总是要自己负责的。

  “自主学习不是一种知识或技艺的学习,而是一种生命的实践态度。也就是你做任何事,从事任何学习,都要对自己诚实,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欺欺人。诚实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优点和弱点,接受自己的样子,并且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自己做主。”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相信他们,耐心等待,切勿把我们的想法、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切勿“好心”地替他们完成本该由他们自己去体验的事情,切勿用条条框框封锁了孩子自由的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精神生命,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自主学习,在现今的各种教育方式中,是最注重个人‘真’的一种教育方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教育家早已告诉我们:真、善、美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事教育的人,对生命负责。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过:‘什么样的教育是我真心相信的?’那么才能放心去做。”“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整个生命都被音乐充满;一个醉心中国武术的教师,行住坐卧都和他的拳艺合一;一位爱数学的老师,看什么都可以发现那种原理原则的美;而语文老师呢?除非你真心喜欢这门学科,否则怎么把它的美传给孩子?抽去美感的学习经验,真是味同嚼蜡!”一味要求孩子做工具性的反复操练,会很快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的美之后,他们才能产生学习和探索的意愿,即便这门学科并不是他的优势所在,他也不会讨厌和拒绝。学生愿意学习才是决定他学习成效的关键,学生愿意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一个爱孩子的教师眼中不会存在“不乖”的孩子,只会看到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比如孩子下课奔跑,作为老师首先要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行为规范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老师要求他们下课不要奔跑,是出于安全和文明的原因,这种要求的提出是老师对大家的关心。这样一来,“不乖”的孩子一旦明白除了老师关心自己外,就会对自己关心对自己负责,从而减少“不乖”的行为。老师还应引导孩子们探讨下课休息时,除了奔跑外,还有哪些行动既安全文明又有趣?为他们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小游戏,引导他们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安全文明的休息方式。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7

  这是一本反思“乖孩子”教育的“叛逆”之作!作者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份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书中写道: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虽然还未成人母,可字里行间里,我却能够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易,教育孩子需要正确适当的方法才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也许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每个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觉得她不够优秀,总想让她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看到她调皮贪玩,就会把她好一顿训斥,说她不知道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教育的道路上,从家长的身上我了解到很多现象,在大部分家长心中,理想孩子应该是一个乖乖听话的,会安安静静地看书,能安安心心学习的好孩子。为了塑造自己心中的乖孩子,总是很用心地替孩子挑选好多的书,很耐心地劝说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买回的书,总是不翼而飞又或是破旧不堪。孩子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然后越发的'气恼,于是给孩子更多的条条框框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朝着自己所谓好的方向前行,虽举步维艰,却不肯降低要求。其实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总嫌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于是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大刀阔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开始改造,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菱角”,完全忘了学生的本来气质,乖孩子,伤最重!而乖孩子总是要压抑自己的想法去服从大人,去听从教师。乖孩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大人的掌控,一点点迷失,一点点变乖,孩子越来越乖,心灵深处的伤越来越重……

  一个成人,只要心中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绝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只要你心里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你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篇8

  《乖孩子的伤,最重》作者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让我们每个承认也抛开“乖孩子”的固有概念,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理想来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丰富,。 作为教师的我也渐渐认识到,只有在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才不会整齐划一地要求每个孩子去做“乖孩子”,才会平和的、冷静地对待孩子们身上的缺点,会容忍他们的错误,必竟他们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课堂上溜号的眼神、好动的小手、抖抖衣襟、扭扭脖子……都能宽容对待,平时及时纠正、说服,相信孩子们会慢慢克服自己的缺点。教育孩子是一件琐碎的事,严厉的呵斥未必会有明显的效果。孩子的每个细微变化,微小进步我都要及时鼓励。只有这样,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才会逐步体会和感受你的爱,你的心才会融入孩子心中,孩子们才会更理解你的教育。 我想,还孩子们一个真正的“孩子”的身份,以一颗平常心去教育他们,用心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我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和谐的,适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一个模子去刻出无数个“乖孩子”,这不正是对我们学校“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理念的一种诠释吗?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相关文章:

健康最重要的经典语录01-17

我心中你最重作文03-01

幼儿园大班健康《做个不挑食的乖孩子》教案05-26

简历中哪些内容最重要03-31

伤仲永读后感02-02

《伤仲永》读后感10-15

《伤仲永》读后感范文06-27

伤仲永读后感通用06-20

面试中最重要的是真诚和自信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