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当我读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
《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教导儿子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时不气馁,获大奖时而不骄傲,对于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这种教育从内容中就可以看出。例如:”以演奏而说,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的变化确实很多,我们听到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你几句才好,回想到一九五四年四月你从昆明回到上海的时候,你真是从低洼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这个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顶峰。“从这个段落中就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肯定,有着共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有成功的信心。
最后,我想用傅雷所说的一句话来收尾:”真正的光阴绝不是有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放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放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诲。,他们严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许寥寥无几,但是为了最最亲爱的孩子,他们愿意从零开始,了解肖邦,贝多芬,莫扎特…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亲傅雷的爱,是那样的`深刻与深远。尽管在一次次的运动中饱受摧残,但他不改其志,始终如一的热爱祖国。以高度负责的心力为社会,为祖国竭尽所能,用书信,用教诲使身在异乡的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建立心的结合。
傅雷先生是刚毅坚强的,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与迫害,陷入暗无天日的绝境,但真实的光亮不会就此湮灭,微弱的光芒始终照彻人间,得到尊重与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书中记录着儿子从1954年—1966年的事,在这段时间里,记录了傅聪音乐和感情的一些事情,书中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关怀和问候,
整本书读完后,看到了傅雷的教子之道,感觉他是个好父亲,他给与儿子事业和感情方面的问题的解答。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知道傅聪比较贪玩,经常不喜欢弹琴,但是他的爸爸从七岁半就开始谈钢琴,不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更是因为他自己,他热爱钢琴,对于儿子,再教育钢琴方面,他建议儿子每天练习六个小时,但是并不像其他家长,逼迫孩子,更没有打骂孩子,而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在教导,也没有过分的打骂儿子,之所以傅雷这样好的教育方式,才是傅聪在音乐的学习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在期间,儿子取得好成绩是,傅雷很开心,但是他并没有过度表扬,而是告诉他要更努力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这对傅雷有了不少的收获,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的家信。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可能为此成为是“傅雷家书”吧。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在对傅聪的信中写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到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在这里,傅雷还说: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我想傅雷认为,只有具备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领悟力,才能更好地读懂和演绎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这和学习是一个道理的,当我们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时,不过于急躁、骄傲,应当在闲暇时认真思索,努力从其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做到真正的举一反三。
通过傅雷家书这本书,我对傅雷老先生有了更透彻的认知和理解。在他的人格和教子之道的魅力下,我开始反省自己,约束自己,一步步坚定的朝着梦想进发!
《傅雷家书》读后感6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启迪心灵之窗,打开智慧之门。
傅雷教子兼有言传与身教。傅聪、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的脾气暴躁,曾因孩子调皮而动手,但也在数年后的家书中袒露自己的心声,内心充满了悔恨与热爱。
傅雷家虽然家教严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时间流逝中调整。他曾在书中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身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是啊,与父亲相处成朋友,是多少个儿女最想要的事情啊。父亲在孩子面前不用自持身份,高高在上。孩子不用介意父亲的想法,不用介意父子间的间隔,只需敞开心扉与父亲深入交谈,给你出谋划策。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可以让许多家庭借鉴,给后世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父爱尽在细节中流露。从中也尽显人生道理,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信仰,人还是要崇高的东西有所追求,让火焰照彻人间。
《傅雷家书》读后感7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
从书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在演奏姿态方面。”
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了这一封封书信里,他希望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他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
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我们不仅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
掩卷回想,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的领会,这便使我不禁想到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这是一本教育子女的好书,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我们,傅雷在信中所写已成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家书》读后感9
这次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深感到,傅雷的爱国之情,以及对他儿子教导,在教导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出,儿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但他又不强迫儿子,让他的儿子自己做出选择,比如在儿子谈恋爱的'时候,他告诉儿子,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要后悔,但是一定要谨慎的考虑,不要为此把自己的前途埋没。而且他告诉儿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后面几封信中,傅雷还十分关心儿子的生活,问他住的怎么样?吃的怎么样?
有没有少吃饭?而且还告诉儿子,如果自己有什么困难或者困扰都可以写信给他。而且傅雷在音乐和艺术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自己丰厚的知识给他的儿子给予点拨,以中国的诗歌来和国外的音乐作比较,指出其中的共同之处来教导儿子。
他在信的最后还鼓励儿子说:“你现在在国外,国内很少有人能有你这样的条件,所以你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读完这几封信后,我被傅雷的智慧深深的折服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在读书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有傅雷这样一位父亲,那可真是太不幸了,可是越来越往后读,我又觉得如果有傅雷这样为父亲,那可真是太幸运了。
在书的后半部分,我越来越觉得傅雷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错误就跟孩子道歉,孩子有错误就细心指导,语气温和。像在1945年的信中写道:”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自己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自己的心意。“这句话也同时警示了我,我让我知道失败后的目标在哪里。
从书中的处处地方,都流露着傅雷深深的爱和浓浓的亲情傅雷家书也是我们该看看的家书,它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清楚阐述出来,我们也应做到信中那样,不让父母操心,将它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一样,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个性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关联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联平等。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明白儿子的知心好友。
此书同样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从文学到音乐,作者的思想无不独立而又深刻。
这部书不仅仅适合所有父母读,我认为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它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了解到身为父母内心的想法与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我想时时刻刻,做面‘忠实的镜子’,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读书中学会向他人一样学习,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才会更加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在阅读了接下来《傅雷家书》父母的信件后,感受到了他们为孩子理想的关心与支持。许多的鼓励及建议涌向傅聪。
为了实现孩子的艺术道路,傅雷付出了许多心血给予指导,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你尤其要保养的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饱满的精神。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的日期越近,身心愈要调整的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写明了不要过度劳累,艺术的道路很长要进行自我调整。又从“多少夜没有好睡,十有九晚更是神思恍惚”中读出傅雷对傅聪的期待。
阅读了傅雷的家信后,我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期待,傅雷平时把自己欣赏艺术的感受寄给儿子,为的是多一点启发。在孩子临近比赛时劝导按时休息,为的是长远的路途。等待结果的'焦虑与得知结果的兴奋,是对孩子的关心与期待。
我有类似的经历,去年暑假我独自一人在美国参加夏令营。有一点规定是:家长可以写信,让老师打印交给孩子。刚到夏令营时,信件如潮水般涌来,问:“那里的人怎么样?”“饮食如何?”或思念我的话语。我将那些信都收下了,一直到离开,那些信是我坚实的后盾。
由此我感受到了父母对远在家门外的孩子默默给予支持,是孩子们坚实的后盾。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作为人父的成功和伟大,集中体现在他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书信中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的确,傅雷在家书中展现给我们的父亲形象,完全是一个严而不厉,能够心灵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亲形象。他对儿子没有普通父亲的高高在上和横加训斥,更没在教条式的训诫。他对子女充满父爱,热情、真挚而坦诚,父子之间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为慰藉。他能够在儿子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充满父爱的.神奇之手,给儿子以温暖、鼓励,让儿子重拾自信,走出阴霾,沐浴阳光与雨露。傅雷经常以十分平等的语气向儿子傅聪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细细品味,让人如沐春风,如遇甘霖,给人深深的启迪,受益良多。能够在工作之余长期互通书信,实则难能可贵,能够志同道合地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则更不失为我们作为人父或人子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12-27
傅雷家书的心得12-03
《傅雷家书》心得01-14
傅雷家书教案03-18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7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6-09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1-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4
傅雷家书读后感悟 读完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悟11-24